Play button

3000 BCE - 2023

保加利亚的历史



保加利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现代保加利亚土地上的第一个定居点到其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其中包括保加利亚人民的历史及其起源。在今天的保加利亚发现的原始人类占领的最早证据至少可以追溯到 140 万年前。公元前 5000 年左右,一个复杂的文明已经存在,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些陶器、珠宝和黄金文物。公元前3000年后,色雷斯人出现在巴尔干半岛。公元前六世纪末,现今保加利亚的部分地区,特别是该国东部地区,隶属于 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公元前470年代,色雷斯人建立了强大的奥德里西亚王国,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6年,最终被罗马帝国征服。几个世纪以来,一些色雷斯部落受到古代马其顿和希腊化以及凯尔特人的统治。这种古代民族的混合体被斯拉夫人同化,他们在公元 500 年之后永久定居在半岛上。
HistoryMaps Shop

访问商店

6000 BCE Jan 1

保加利亚的史前史

Neolithic Dwellings Museum., u
保加利亚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骸是在 Kozarnika 洞穴中出土的,距今约 160 万年前。这个洞穴可能保存着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象征行为的最早证据。在 Bacho Kiro 洞穴中发现了一对距今 44,000 年前的人类下颌碎片,但这些早期人类到底是智人还是尼安德特人仍存在争议。[1]保加利亚最早的住宅——旧扎戈拉新石器时代住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000 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人造建筑之一。[2]新石器时代末期,卡拉诺沃、哈曼吉亚和温察文化在今天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部和塞尔维亚东部发展起来。[3]欧洲最早的已知城镇索尔尼察塔位于现今的保加利亚。[4]保加利亚的杜兰库拉克湖定居点始于大约公元前 7000 年的一个小岛上,大约公元前 4700/4600 年,石头建筑已经得到普遍使用,并成为欧洲独有的一种特征现象。新石器时代的瓦尔纳文化(公元前 5000 年) [5]代表了欧洲第一个具有复杂社会等级制度的文明。这种文化的核心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发现的瓦尔纳墓地。它是了解最早的欧洲社会如何运作的工具, [6]主要是通过保存完好的仪式墓葬、陶器和黄金珠宝。在其中一座坟墓中发现的金戒指、手镯和礼仪武器制作于公元前 4,600 年至 4200 年之间,这使它们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黄金文物。[7]葡萄种植和牲畜驯化的一些最早的证据与青铜时代的埃泽罗文化有关。[8]马古拉洞穴的绘画可以追溯到同一时代,尽管它们的确切创作年份无法确定。
Play button
1500 BCE Jan 1

色雷斯人

Bulgaria
第一个在整个巴尔干地区留下持久痕迹和文化遗产的人是色雷斯人。它们的起源仍然不明。人们普遍认为,原始色雷斯人是在青铜时代早期原始印欧人扩张时由土著人民和印欧人混合发展而来的,当时后者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征服了土著人民。色雷斯工匠继承了他们之前的土著文明的技能,尤其是在黄金加工方面。[9]色雷斯人总体上组织混乱,但尽管缺乏自己的适当文字,但拥有先进的文化,并且当他们分裂的部落在外部威胁的压力下结成联盟时,他们聚集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希腊古典时期的鼎盛时期,除了短暂的王朝统治之外,他们从未实现过任何形式的统一。与高卢人和其他凯尔特部落类似,大多数色雷斯人被认为只居住在小村庄里,通常位于山顶。尽管城市中心的概念直到罗马时期才得到发展,但同时也充当区域市场中心的各种大型防御工事却为数众多。然而,总的来说,尽管希腊在拜占庭、阿波罗尼亚和其他城市等地区进行了殖民统治,色雷斯人还是避开了城市生活。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统治
希斯蒂埃乌斯的希腊人保留了大流士一世横跨多瑙河的桥梁。19 世纪的插图。 ©John Steeple Davis
512 BCE Jan 1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统治

Plovdiv, Bulgaria
自从马其顿国王阿敏塔斯一世于公元前 512-511 年将其国家投降给 波斯人以来,马其顿人和波斯人就不再是陌生人了。对马其顿的征服是大流士大帝(公元前 521-486 年)发起的波斯军事行动的一部分。公元前 513 年,经过大量准备工作后,一支庞大的阿契美尼德军队入侵巴尔干半岛,并试图击败游荡在多瑙河以北的欧洲斯基泰人。大流士的军队在返回小亚细亚之前,征服了几个色雷斯民族,以及几乎所有接触黑海欧洲部分的其他地区,例如现在的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部分地区。大流士在欧洲留下了一位名叫梅加巴祖斯的指挥官,他的任务是完成对巴尔干地区的征服。波斯军队征服了盛产黄金的色雷斯和希腊沿海城市,并击败和征服了强大的佩奥尼亚人。最后,梅加巴佐斯派遣使节前往阿明塔斯,要求接受波斯的统治,马其顿接受了这一要求。爱奥尼亚起义之后,波斯人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有所松动,但在公元前 492 年通过马尔多尼乌斯的战役又牢固地恢复了。巴尔干地区,包括现在的保加利亚,为多民族的阿契美尼德军队提供了许多士兵。保加利亚发现了几件可追溯至波斯统治时期的色雷斯宝藏。直到公元前 479 年,今天保加利亚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仍然牢牢地处于波斯的统治之下。即使在波斯战败后,位于色雷斯多里斯库斯的波斯驻军仍坚守多年,据报道从未投降。[10]
Play button
470 BCE Jan 1 - 50 BCE

奥德里西亚王国

Kazanlak, Bulgaria
奥德里西亚王国由泰瑞斯一世 (Teres I) 国王建立,利用因 480-79 年入侵希腊失败而导致 波斯在欧洲势力崩溃的机会。[11]特雷斯和他的儿子西塔尔克斯奉行扩张政策,使王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王国之一。在其早期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一直是雅典的盟友,甚至站在雅典一边参加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到公元前 400 年,国家首次显示出疲倦的迹象,尽管技术精湛的科蒂斯一世发起了短暂的复兴,并一直持续到公元前 360 年他被谋杀为止。随后王国解体:色雷斯南部和中部被三个奥德里西亚国王瓜分,而东北部则落入盖塔王国的统治之下。公元前 340 年,三个奥德里西亚王国最终被腓力二世领导下的新兴马其顿王国征服。公元前 330 年左右,塞特斯三世 (Seuthes III) 复兴了一个规模小得多的奥​​德里西亚国家,他建立了一个名为塞特波利斯 (Seuthopolis) 的新首都,一直运行到公元前 3 世纪下半叶。此后,几乎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奥德里西亚国家的存在,除了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中参战的一位可疑的奥德里西亚国王科蒂斯之外。奥德里西亚中心地带最终于公元前 1 世纪末被萨帕王国吞并,并于公元 45-46 年转变为罗马色雷斯省。
凯尔特人入侵
©Angus McBride
298 BCE Jan 1

凯尔特人入侵

Bulgaria
公元前 298 年,凯尔特部落到达今天的保加利亚,并在海莫斯山(斯塔拉平原)与马其顿国王卡山德的军队发生冲突。马其顿人赢得了这场战斗,但这并没有阻止凯尔特人的前进。许多色雷斯社区因马其顿占领而削弱,落入凯尔特人的统治之下。[12]公元前279年,科蒙托留斯率领的一支凯尔特军队袭击了色雷斯并成功征服了它。科蒙托留斯在现在的保加利亚东部建立了提利斯王国。[13]现代的图洛沃村庄以这个相对短暂的王国的名字命名。色雷斯人和凯尔特人之间的文化互动可以通过一些包含两种文化元素的物品得到证明,例如梅泽克的战车和几乎可以肯定的贡德斯特鲁普大锅。[14]泰利斯一直持续到公元前 212 年,当时色雷斯人成功地重新获得了该地区的统治地位并将其解散。[15]一小群凯尔特人在保加利亚西部幸存下来。Serdi 就是这样的部落之一,Serdica(索非亚的古名)就源自该部落。[16]尽管凯尔特人在巴尔干地区停留了一个多世纪,但他们对半岛的影响却很小。[13]到了三世纪末,色雷斯地区的人民出现了罗马帝国的新威胁。
保加利亚的罗马时期
©Angus McBride
46 Jan 1

保加利亚的罗马时期

Plovdiv, Bulgaria
公元前 188 年,罗马人入侵色雷斯,战争一直持续到公元 46 年,罗马最终征服了该地区。色雷斯的奥德里西亚王国成为罗马的附庸国。公元前 20 年,黑海沿岸的希腊城邦首先受到罗马人的控制,成为 civitates foederatae(具有内部自治权的“同盟”城市)。公元 46 年,色雷斯国王罗梅塔克斯三世去世,反罗马起义失败后,该王国被吞并为罗马色雷斯行省。北部色雷斯人(盖塔-达契亚人)形成了统一的达契亚王国,之后于 106 年被罗马人征服,他们的土地变成了罗马的达契亚行省。公元46年,罗马人建立了色雷斯省。到了四世纪,色雷斯人有了复合的土著身份,作为基督教“罗马人”,他们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异教仪式。色拉科罗马人成为该地区的一个主导群体,并最终产生了数位军事指挥官和皇帝,如加莱里乌斯和君士坦丁一世大帝。由于矿泉丰富,城市中心变得十分发达,尤其是塞尔迪卡地区(今天的索非亚)。来自帝国各地的移民涌入,丰富了当地的文化景观。公元 300 年之前的某个时候,戴克里先将色雷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较小的省份。
保加利亚的移民时期
©Angus McBride
200 Jan 1 - 600

保加利亚的移民时期

Bulgaria
公元 4 世纪,一群哥特人抵达保加利亚北部,并在尼科波利斯及其周边地区定居。在那里,哥特主教乌菲拉斯将《圣经》从希腊语翻译成哥特语,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哥特字母。这是第一本用日耳曼语言写的书,因此至少有一位历史学家将乌尔菲拉斯称为“日耳曼文学之父”。[17]欧洲第一座基督教修道院由圣亚他那修 (Saint Athanasius) 于 344 年在塞尔迪卡理事会 (Council of Serdica) 后于现代奇尔潘 (Chirpan) 附近建立。[18]由于当地人口的农村性质,罗马对该地区的控制仍然薄弱。公元5世纪,阿提拉的匈奴人袭击了今天保加利亚的领土,并掠夺了许多罗马定居点。到了六世纪末,阿瓦尔人定期组织入侵保加利亚北部,这是斯拉夫人大规模到来的前奏。公元6世纪,传统的希腊罗马文化仍然具有影响力,但基督教哲学和文化占主导地位并开始取代它。[19]从7世纪开始,希腊语取代拉丁语成为东罗马帝国行政、教会和社会的主要语言。[20]
斯拉夫迁徙
斯拉夫人迁徙到巴尔干地区。 ©HistoryMaps
550 Jan 1 - 600

斯拉夫迁徙

Balkans
斯拉夫人向巴尔干半岛的迁徙始于中世纪早期的六世纪中叶和七世纪前几十年。斯拉夫人人口迅速扩张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斯拉夫人的人口交换、混合和语言的转变。大多数色雷斯人最终被希腊化或罗马化,只有一些例外在偏远地区幸存到了五世纪。[21]在保加利亚精英将这些民族并入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之前,南斯拉夫东部的一部分人同化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22]查士丁尼瘟疫期间巴尔干人口大幅减少,促进了定居。另一个原因是公元536年至660年左右的古董小冰河时代晚期以及 萨珊帝国和阿瓦尔汗国针对东罗马帝国的一系列战争。阿瓦尔汗国的骨干由斯拉夫部落组成。626年夏天,君士坦丁堡围攻失败后,他们在萨瓦河和多瑙河以南、从亚得里亚海到爱琴海直至黑海的拜占庭省份定居后,仍然留在更广阔的巴尔干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拜占庭陷入了巴尔干半岛的沿海地区,无法在两条战线上发动战争并收复失去的领土,因此它与斯克拉维尼亚的势力达成和解,并与他们结盟对抗阿瓦尔人和保加利亚人可汗。
古老的伟大保加利亚
古保加利亚的库布拉特汗。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632 Jan 1 - 666

古老的伟大保加利亚

Taman Peninsula, Krasnodar Kra
632年,库勃拉特汗统一了三个最大的保加利亚部落:库特里古尔人、乌图古尔人和奥诺贡杜里人,从而形成了现在历史学家称为大保加利亚(也称为奥诺古里亚)的国家。该国西临多瑙河下游,南临黑海和亚速海,东临库班河,北临顿涅茨河。首都是亚速河畔的法纳戈里亚。635年,库布拉特与拜占庭帝国皇帝希拉克略签署和平条约,将保加利亚王国进一步扩展到巴尔干半岛。后来,库勃拉特被希拉克略加冕为贵人。库勃拉特死后,这个王国再也没有幸存。在与可萨人的几次战争之后,保加利亚人最终被击败,他们向南、向北迁移,主要向西迁移到巴尔干半岛,那里是拜占庭帝国的附庸国,大多数其他保加利亚部落都居住在那里。自5世纪以来。库布拉特汗的另一位继承者阿斯帕鲁(科特拉格的兄弟)向西迁移,占领了今天的比萨拉比亚南部。680 年与拜占庭的战争取得成功后,阿斯帕鲁汗国最初征服了小斯基泰,并根据随后于 681 年与拜占庭帝国签署的条约被承认为独立国家。那一年通常被认为是现今保加利亚的建立年份阿斯帕鲁被认为是保加利亚第一位统治者。
681 - 1018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ornament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HistoryMaps
681 Jan 1 00:01 - 1018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Pliska, Bulgaria
在阿斯帕鲁的统治下, 保加利亚在翁加尔和多瑙河战役爆发后向西南扩张。阿斯帕鲁·特尔维尔的儿子和继承人于八世纪初成为统治者,当时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请求特尔维尔协助恢复王位,特尔维尔为此从帝国手中获得了扎戈雷地区,并获得了大量黄金。他还获得了拜占庭头衔“凯撒”。特尔维尔统治时期,执政院频繁更迭,导致政局不稳定和政治危机。几十年后,768 年,杜洛家族的泰勒里格统治了保加利亚。774年,他对君士坦丁五世的军事行动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在克鲁姆(802-814)的统治下,保加利亚向西北和南部大幅扩张,占领了多瑙河中游和摩尔多瓦河之间的土地、现在的罗马尼亚全境、809年的索非亚和813年的阿德里安堡,并威胁君士坦丁堡本身。克鲁姆实施了法律改革,旨在减少贫困并加强其扩大的州内的社会联系。在奥穆尔塔格汗(814-831)统治时期,西北与法兰克帝国的边界沿着多瑙河中部牢固地确定下来。保加利亚首都普利斯卡建造了宏伟的宫殿、异教寺庙、统治者住所、堡垒、城堡、水管和浴室,主要由石头和砖块建造。到了9世纪末和10世纪初,保加利亚向南延伸到伊庇鲁斯和色萨利,向西延伸到波斯尼亚,并控制了现在的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东部的全部地区,向北重新与古老的根源结合起来。塞尔维亚国家作为保加利亚帝国的附属国而存在。在君士坦丁堡接受教育的保加利亚沙皇西蒙一世(西蒙大帝)的领导下,保加利亚再次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严重威胁。他的侵略政策旨在取代拜占庭,成为该地区游牧政体的主要合作伙伴。西蒙死后,保加利亚因与克罗地亚人、马扎尔人、佩切涅格人和塞尔维亚人的内外战争以及博格米尔异端的蔓延而衰弱。[23]罗斯和拜占庭连续两次入侵,导致拜占庭军队于971年占领首都普雷斯拉夫[。 24]在萨穆伊尔的统治下,保加利亚从这些攻击中有所恢复,并成功征服了塞尔维亚和杜克利亚。[25]986年, 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发动了征服保加利亚的战役。经过持续数十年的战争,他于 1014 年对保加利亚人进行了决定性的失败,并于四年后完成了这场战役。1018年,保加利亚末代沙皇伊凡·弗拉迪斯拉夫去世后,保加利亚大部分贵族选择加入东罗马帝国。[26]然而,保加利亚失去了独立,并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受拜占庭统治。随着国家的崩溃,保加利亚教会落入拜占庭神职人员的统治之下,他们控制了奥赫里德大主教。
保加利亚的基督教化
圣鲍里斯一世的洗礼。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864 Jan 1

保加利亚的基督教化

Pliska, Bulgaria
在鲍里斯一世的领导下,保加利亚正式成为基督教国家,普世牧首同意在普利斯卡设立一个自治的保加利亚大主教。来自君士坦丁堡的传教士西里尔和美多迪乌斯设计了格拉哥里字母,并于 886 年左右被保加利亚帝国采用。该字母和从斯拉夫语[27]演变而来的古保加利亚语引发了以普雷斯拉夫为中心的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活动和奥赫里德文学学校,根据鲍里斯一世的命令于 886 年建立。九世纪初,普雷斯拉夫文学学校开发了一种新的字母表——西里尔字母,它改编自圣西里尔和美多迪乌斯发明的格拉哥里字母。[28]另一种理论认为,字母表是奥赫里德文学学校的圣克莱门特(Saint Climent of Ohrid)设计的,他是一位保加利亚学者,也是西里尔和迪乌斯的弟子。
1018 - 1396
拜占庭统治和保加利亚第二帝国ornament
拜占庭统治
保加利亚杀手巴兹尔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018 Jan 1 00:01 - 1185

拜占庭统治

İstanbul, Türkiye
没有证据表明保加利亚人民或贵族在拜占庭统治建立后的第一个十年内发生了重大抵抗或任何起义。鉴于克拉克拉、尼库利察、德拉加什等拜占庭人不可调和的对手的存在,这种明显的被动似乎很难解释。巴西尔二世保证了保加利亚在其以前的地理边界上的不可分割性,并且没有正式废除保加利亚贵族的地方统治,这些贵族作为执政官或将军成为拜占庭贵族的一部分。其次,巴西尔二世的特别宪章(皇家法令)承认保加利亚奥赫里德大主教的自治权,并划定了其边界,确保了萨穆伊尔现有教区及其财产和其他特权的延续。巴西尔二世去世后,帝国进入了一个不稳定的时期。1040年,彼得·德尔扬组织大规模叛乱,但未能恢复保加利亚国家而被杀。不久之后, 科穆宁王朝继位,结束了帝国的衰落。在此期间,拜占庭国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稳定和进步。1180年,最后一位有能力的科穆宁人曼努埃尔一世去世,取而代之的是相对无能的安杰洛伊王朝,一些保加利亚贵族得以组织起义。1185 年,彼得和阿森,即所谓的保加利亚人、库曼人、瓦拉几人或混血贵族的领导者,领导了一场反对拜占庭统治的起义,彼得宣布自己为沙皇彼得二世。次年,拜占庭被迫承认保加利亚独立。彼得自称“保加利亚人、 希腊人瓦拉几亚人的沙皇”。
Play button
1185 Jan 1 - 1396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Veliko Tarnovo, Bulgaria
复活的保加利亚占领了黑海、多瑙河和斯塔拉平原之间的领土,包括马其顿东部的一部分、贝尔格莱德和摩拉瓦河谷。它还控制了瓦拉几亚[29]沙皇卡洛扬(1197-1207)与罗马教皇联合,从而确保了他的“雷克斯”(国王)头衔得到承认,尽管他希望被承认为“皇帝”或“沙皇”保加利亚人和瓦拉几人的”。他对拜占庭帝国和(1204年后)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骑士发动战争,征服了色雷斯的大部分地区、罗多彼群岛、波希米亚和摩尔达维亚以及整个马其顿。在1205年的阿德里安堡之战中,卡洛扬击败了拉丁帝国的军队,从而从其成立的第一年起就限制了它的权力。匈牙利人和某种程度上塞尔维亚人的力量阻止了向西部和西北部的大规模扩张。在伊凡·阿森二世(1218-1241)的领导下,保加利亚再次成为地区强国,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和阿尔巴尼亚。在 1230 年特尔诺沃的铭文中,他称自己为“在基督里,忠诚的沙皇和保加利亚人的独裁者,老阿森的儿子”。保加利亚东正教宗主教区于 1235 年在所有东部宗主教区的批准下恢复,从而结束了与教皇的联盟。伊凡·阿森二世被誉为明智而仁慈的统治者,并与天主教西方,特别是威尼斯热那亚建立了关系,以减少拜占庭人对其国家的影响。特尔诺沃成为一个主要的经济和宗教中心——“第三罗马”,与已经衰落的君士坦丁堡不同。[30]作为第一帝国时期的西蒙大帝,伊凡·阿森二世将领土扩展到三海(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沿岸,吞并了君士坦丁堡城墙前的最后一个堡垒美狄亚,并于1235年围攻君士坦丁堡,但未成功。并修复了自 1018 年以来被摧毁的保加利亚宗主教区。1257年阿森王朝灭亡后,由于面临内部冲突、拜占庭和匈牙利的持续攻击以及蒙古的统治,该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下降。[31]沙皇特奥多·斯维托斯拉夫(Teodore Svetoslav,1300-1322 年在位)从 1300 年起恢复了保加利亚的威望,但只是暂时的。政治不稳定继续加剧,保加利亚逐渐开始失去领土。
1396 - 1878
奥斯曼统治ornament
奥斯曼保加利亚
1396年尼科波利斯战役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396 Jan 1 00:01 - 1876

奥斯曼保加利亚

Bulgaria
1323年, 奥斯曼帝国经过三个月的围攻,占领了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首都特尔诺沃。1326年,基督教十字军在尼科波利斯战役中失败,维丁沙皇国垮台。至此,奥斯曼帝国最终征服并占领了保加利亚。[32] 1444年,波兰瓦迪斯瓦夫三世指挥的波兰- 匈牙利十字军东征出发解放保加利亚和巴尔干半岛,但土耳其人在瓦尔纳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新当局解散了保加利亚机构,并将独立的保加利亚教会并入君士坦丁堡的普世宗主教区(尽管奥赫里德的一个小型、独立的保加利亚大主教一直存在到 1767 年 1 月)。土耳其当局摧毁了大部分中世纪保加利亚堡垒以防止叛乱。直到 19 世纪,大城镇和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地区仍然人口严重减少。[33]奥斯曼帝国通常不要求基督徒成为穆斯林。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强迫个人或大规模伊斯兰化的案例,特别是在罗多彼地区。皈依伊斯兰教的保加利亚人波马克人保留了保加利亚的语言、服饰和一些与伊斯兰教相容的习俗。[32]奥斯曼帝国体系在 17 世纪开始衰落,并在 18 世纪末几乎崩溃。几十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削弱,这使得一些当地的奥斯曼大地产持有者能够在不同的地区建立个人优势。[34]在十八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和十九世纪的前几十年,巴尔干半岛陷入了事实上的无政府状态。[32]保加利亚传统称这一时期为“kurdjaliistvo”:被称为“kurdjalii”的土耳其武装团伙肆虐该地区。在许多地区,成千上万的农民从农村逃到当地城镇,或者(更常见的是)逃到山上或森林里;有些人甚至越过多瑙河逃往摩尔多瓦、瓦拉几亚或俄罗斯南部。[32]奥斯曼帝国当局的衰落也使保加利亚文化逐渐复兴,成为民族解放意识形态的关键组成部分。19世纪,某些地区的条件逐渐改善。一些城镇——例如加布罗沃、特里亚夫纳、卡尔洛沃、科普里夫什蒂察、洛维奇、斯科皮——繁荣起来。保加利亚农民实际上拥有他们的土地,尽管它正式属于苏丹。19 世纪也带来了通讯、运输和贸易的改善。保加利亚土地上的第一家工厂于 1834 年在斯利文开业,第一个铁路系统(鲁塞和瓦尔纳之间)于 1865 年开始运行。
1876 年四月起义
康斯坦丁·马可夫斯基(1839-1915)。保加利亚烈士 (1877)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76 Apr 20 - May 15

1876 年四月起义

Plovdiv, Bulgaria
保加利亚民族主义于19世纪初在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等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兴起,这些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后主要通过希腊传入该国。1821 年开始的希腊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起义也影响了保加利亚的小受教育阶层。但保加利亚人普遍对希腊控制保加利亚教会感到不满,希腊的影响力受到限制,而复兴独立的保加利亚教会的斗争首先激起了保加利亚的民族主义情绪。1870 年,一位菲尔曼创建了保加利亚总督区,第一位保加利亚总督安蒂姆一世 (Antim I) 自然成为这个新兴国家的领袖。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的反应是将保加利亚总督区逐出教会,这增强了他们的独立意愿。在瓦西里·列夫斯基、赫里斯托·博捷夫和柳本·卡拉维洛夫等自由派革命者领导的保加利亚革命中央委员会和内部革命组织面前,一场争取从奥斯曼帝国政治解放的斗争出现了。1876年4月,保加利亚人发动四月起义。起义组织得很差,而且在计划日期之前就开始了。它主要限于普罗夫迪夫地区,但保加利亚北部、马其顿和斯利文地区的某些地区也参加了。起义被奥斯曼帝国镇压,他们从该地区外引进非正规部队(bashi-bazouks)。无数村庄遭到掠夺,数万人遭到屠杀,其中大多数发生在普罗夫迪夫地区的巴塔克、佩鲁什蒂察和布拉齐戈沃等叛乱城镇。大屠杀引起了欧洲自由派人士的广泛反应,例如威廉·尤尔特·格拉德斯通,他发起了一场反对“保加利亚恐怖”的运动。该运动得到了许多欧洲知识分子和公众人物的支持。然而,最强烈的反应来自俄罗斯。四月起义在欧洲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导致 1876-77 年召开了君士坦丁堡列强会议。
Play button
1877 Apr 24 - 1878 Mar 3

俄土战争(1877–1878)

Balkans
土耳其拒绝执行君士坦丁堡会议的决定,给了俄罗斯一个等待已久的机会,以实现其对奥斯曼帝国的长期目标。出于声誉的威胁,俄罗斯于1877年4月向奥斯曼帝国宣战。 俄土战争是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领导的联盟(包括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的冲突。[35]俄罗斯在保加利亚建立临时政府。俄罗斯领导的联军赢得了战争,将奥斯曼帝国一路逼回君士坦丁堡城下,导致西欧列强介入。结果,俄罗斯成功声称对高加索地区的卡尔斯和巴统省拥有主权,并吞并了布贾克地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公国多年来都拥有事实上的主权,正式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经过近五个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统治(1396-1878),保加利亚公国在俄罗斯的支持和军事干预下成为保加利亚自治国家。
1878 - 1916
第三次保加利亚国家战争和巴尔干战争ornament
第三保加利亚国家
保加利亚军队穿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边境。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78 Jan 1 - 1946

第三保加利亚国家

Bulgaria
《圣斯特凡诺条约》于 1878 年 3 月 3 日签署,在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一个自治的保加利亚公国,包括莫西亚、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尽管该国家在法律上只是自治的,但实际上是独立运作的。然而,为了保持欧洲的力量平衡,并担心在巴尔干地区建立一个庞大的 俄罗斯附庸国,其他大国不愿同意该条约。[36]结果,在德国奥托·冯·俾斯麦和英国本杰明·迪斯雷利监督下的《柏林条约》(1878年)修改了早期条约,并缩减了拟议中的保加利亚国家规模。保加利亚的新领土仅限于多瑙河和斯塔拉平原山脉之间,其所在地位于保加利亚旧首都大特尔诺沃,包括索非亚。这一修订将大量保加利亚族人排除在新国家之外,并定义了保加利亚在外交事务上的军国主义态度及其在20世纪上半叶参与的四次战争。[36]保加利亚摆脱土耳其统治后成为一个贫穷、不发达的农业国家,几乎没有工业或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大多数土地为小农所有,1900 年,农民占 380 万人口的 80%。土地主义是农村的主导政治哲学,因为农民组织了独立于任何现有政党的运动。1899年,保加利亚农业联盟成立,将教师等农村知识分子与雄心勃勃的农民聚集在一起。它促进了现代农业实践以及基础教育。[37]政府推动现代化建设,特别注重建设中小学网络。到 1910 年,已有 4,800 所小学、330 所中学、27 所专上教育机构和 113 所职业学校。从 1878 年到 1933 年, 法国资助了保加利亚各地的众多图书馆、研究机构和天主教学校。1888年,大学成立。1904年更名为索非亚大学,历史与语言学、物理与数学以及法律三个学院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培养公务员。它成为德国和俄罗斯知识、哲学和神学影响的中心。[38]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见证了持续的繁荣和城市的稳定发展。首都索非亚的人口增长了 600%,从 1878 年的 20,000 人增加到 1912 年的 120,000 人,其中主要来自农村的农民,他们成为了劳工、商人和求职者。从1894年开始,马其顿人以保加利亚为基地,鼓动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1903 年,他们发动了一场计划不周的起义,但遭到残酷镇压,导致数以万计的难民涌入保加利亚。[39]
Play button
1912 Oct 8 - 1913 Aug 10

巴尔干战争

Balkans
在独立后的几年里,保加利亚变得日益军事化,经常被称为“巴尔干的普鲁士”,因为它希望通过战争修改《柏林条约》。[40]列强不分种族地瓜分巴尔干领土,不仅在保加利亚,而且在其邻国引发了不满浪潮。1911年,民族党总理伊万·格绍夫与希腊和塞尔维亚结成联盟,共同攻击奥斯曼帝国,并修改现有的围绕民族界限的协议。[41]1912 年 2 月,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签署了一项秘密条约,并于 1912 年 5 月与希腊签署了类似协议。黑山也被纳入该协定。这些条约规定盟国之间瓜分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尽管分界线模糊得危险。奥斯曼帝国拒绝在争议地区实施改革后,1912年10月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当时奥斯曼帝国在利比亚与意大利的一场大战中陷入困境。盟军轻松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其大部分欧洲领土。[41]保加利亚是盟国中伤亡最重的,同时也提出了最大的领土要求。塞尔维亚人尤其不同意,并拒绝撤出他们在马其顿北部夺取的任何领土(即大致相当于现代北马其顿共和国的领土),称保加利亚军队未能完成其预谋。阿德里安堡的战争目标(在没有塞尔维亚帮助的情况下夺取它)以及关于马其顿分裂的战前协议必须修改。保加利亚一些人士倾向于在这个问题上与塞尔维亚和希腊开战。1913年6月,塞尔维亚和希腊结成新联盟对抗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总理尼古拉·帕西奇向希腊承诺,如果希腊帮助塞尔维亚保卫其在马其顿夺取的领土,则将色雷斯归还给希腊;希腊总理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表示同意。沙皇费迪南德认为这违反了战前协议,并受到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私下鼓励,于6月29日对塞尔维亚和希腊宣战。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最初从保加利亚西部边境被击退,但他们很快取得了优势并迫使保加利亚撤退。战斗非常惨烈,伤亡众多,特别是在关键的布雷加尔尼察战役中。不久之后,罗马尼亚加入希腊和塞尔维亚一边参战,从北部进攻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将此视为收复失地的机会,也从东南方向进攻。面对三个不同战线的战争,保加利亚请求和平。它被迫将其在马其顿获得的大部分领土割让给塞尔维亚和希腊,将阿德里安堡割让给奥斯曼帝国,将南多布罗贾地区割让给罗马尼亚。两次巴尔干战争极大地破坏了保加利亚的稳定,阻碍了其迄今为止稳定的经济增长,并造成 58,000 人死亡和超过 100,000 人受伤。对其前盟友的背叛所带来的痛苦激发了要求将马其顿归还保加利亚的政治运动。[4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保加利亚
动员的保加利亚士兵出发。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15 Oct 1 -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保加利亚

Balkans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舆论转而反对俄罗斯和西方列强,保加利亚人感到被他们出卖了。瓦西尔·拉多斯拉沃夫政府将保加利亚与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结盟,尽管这意味着成为保加利亚传统敌人奥斯曼帝国的盟友。但保加利亚现在对奥斯曼帝国没有主权要求,而塞尔维亚、 希腊罗马尼亚英国法国的盟友)则拥有被保加利亚视为保加利亚的土地。保加利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年没有参加,从巴尔干战争中恢复过来。[43]德国和奥地利意识到他们需要保加利亚的帮助才能在军事上击败塞尔维亚,从而打开从德国到土耳其的补给线并加强东线对抗俄罗斯。保加利亚坚持要取得重大领土,特别是马其顿,奥地利不愿承认这一点,直到柏林坚持。保加利亚还与盟国进行谈判,但盟军提出的条件不太慷慨。沙皇决定与德国和奥地利并肩作战,并于 1915 年 9 月与他们签署了联盟协议,并签署了一项特殊的保加利亚-土耳其协议。它设想保加利亚将在战后统治巴尔干地区。[44]在巴尔干地区拥有陆军的保加利亚于1915年10月向塞尔维亚宣战。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也向保加利亚宣战。保加利亚与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结盟,赢得了对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军事胜利,占领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10 月占领了斯科普里),进军希腊马其顿,并于 1916 年 9 月从罗马尼亚手中夺取了多布罗贾。退出战争,土耳其暂时免于崩溃。[45]到1917年,保加利亚将其450万人口中的四分之一以上部署在一支1,200,000人的强大军队中, [46]并给塞尔维亚(凯马克查兰)、英国(多伊兰)、法国(莫纳斯提尔)、俄罗斯造成了严重损失。帝国(多布里奇)和罗马尼亚王国(图特拉坎)。然而,战争很快就不受大多数​​保加利亚人的欢迎,他们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困难,也不喜欢与穆斯林奥斯曼帝国结盟与东正教同胞作战。1917 年 2 月的俄国革命对保加利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军队和城市中传播了反战和反君主主义情绪。六月,拉多斯拉沃夫政府辞职。军队中爆发叛乱,斯坦博里斯基被释放,共和国宣告成立。
1918 - 1945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ornament
Play button
1941 Mar 1 - 1944 Sep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保加利亚

Bulgaria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博格丹·菲洛夫领导下的保加利亚王国政府宣布中立立场,决心遵守中立立场直到战争结束,但希望不流血地夺取领土,特别是在有重大军事影响的土地上。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保加利亚人口被邻国占领。但显而易见的是,保加利亚在巴尔干地区的地缘政治中心地位必然会导致二战双方强大的外部压力。[47]土耳其与保加利亚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48]1940 年 9 月 7 日,保加利亚在轴心国发起的《克拉约瓦条约》中成功谈判收复自 1913 年以来属于罗马尼亚的南多布罗贾,这增强了保加利亚在不直接卷入战争的情况下解决领土问题的希望。然而,1941年,准备从罗马尼亚入侵希腊的德国军队到达保加利亚边境并要求获得通过保加利亚领土的许可,保加利亚被迫加入轴心国。受到直接军事对抗的威胁,沙皇鲍里斯三世别无选择,只能加入法西斯集团,该集团于 1941 年 3 月 1 日正式成立。由于苏联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因此几乎没有民众反对。[49]然而国王拒绝将保加利亚犹太人交给纳粹,从而拯救了 50,000 人的生命。[50]1945 年,保加利亚军队在索非亚举行胜利游行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保加利亚没有加入德国于 1941 年 6 月 22 日开始入侵苏联的行列,也没有对苏联宣战。然而,尽管双方没有正式宣战,保加利亚海军还是与苏联黑海舰队发生了多次小规模冲突,苏联黑海舰队袭击了保加利亚航运。除此之外,驻扎在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武装部队还与各种抵抗组织作战。1941 年 12 月 13 日,德国迫使保加利亚政府向英国美国宣战,盟军飞机轰炸了索非亚和其他保加利亚城市。1944 年 8 月 23 日, 罗马尼亚脱离轴心国并向德国宣战,并允许苏联军队越过其领土到达保加利亚。1944 年 9 月 5 日,苏联向保加利亚宣战并入侵。三天之内,苏联占领了保加利亚东北部以及重要港口城市瓦尔纳和布尔加斯。与此同时,9月5日,保加利亚向纳粹德国宣战。保加利亚军队奉命不得进行抵抗。[51]1944 年 9 月 9 日,康斯坦丁·穆拉维耶夫总理的政府在一场政变中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基蒙·格奥尔基耶夫领导的祖国阵线政府。1944年9月16日,苏联红军进入索非亚。[51]保加利亚陆军在科索沃和斯特拉钦的行动中,对党卫军第7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在尼什)、第22步兵师(在斯特鲁米察)和其他德国军队取得了数场胜利。[52]
1945 - 1989
共产主义时期ornament
Play button
1946 Jan 1 - 1991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Bulgaria
在“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PRB)期间,保加利亚由保加利亚共产党(BCP)统治。自 1923 年以来,共产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一直在流亡,大部分时间在苏联。保加利亚的斯大林主义阶段持续了不到五年。农业集体化,大规模的工业化运动开始了。保加利亚实行中央计划经济,与其他经济互助会国家类似。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集体化开始时,保加利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约 80% 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53] 1950年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但切尔文科夫在共产党内的支持基础太狭窄,一旦他的赞助人斯大林去世,他就无法长期生存。斯大林于 1953 年 3 月去世,1954 年 3 月,经莫斯科新领导层批准,切尔文科夫被免去党委书记职务,由托多尔·日夫科夫接替。切尔文科夫一直担任总理直至 1956 年 4 月,随后他被解职并由安东·尤戈夫接替。保加利亚从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发展。从接下来的十年开始,该国的经济出现了深刻的转变。尽管仍然存在住房条件差、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等许多困难,但现代化已成为现实。随后,该国转向高科技领域,该行业在 1985 年至 1990 年间占其 GDP 的 14%。其工厂生产处理器、硬盘、软盘驱动器和工业机器人。[54]20世纪60年代,日夫科夫发起改革,并试行了一些市场化政策。[55]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活水平显着提高,1957年集体农场的工人受益于东欧第一个农业养老金和福利制度。[56]托多·日夫科夫的女儿柳德米拉·日夫科娃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保加利亚的民族遗产、文化和艺术。[57] 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土耳其人的同化运动导致约30万保加利亚土耳其人移民到土耳其, [58]由于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业生产大幅下降。[59]
1988
现代保加利亚ornament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7年至2001年间,伊万·科斯托夫政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外交部长娜杰日达·米哈伊洛娃,她在保加利亚国内外获得了巨大的认可和支持。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90 Jan 1

保加利亚共和国

Bulgaria
20 世纪 80 年代末,当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Mikhail Gorbachev) 的苏联改革计划对保加利亚产生影响时,共产党人和他们的领导人一样,已经变得太软弱,无法长期抵制变革的要求。1989 年 11 月,索非亚举行了有关生态问题的示威活动,这些示威活动很快扩大为一场全面的政治改革运动。共产党的反应是罢黜日夫科夫并由佩塔尔·姆拉德诺夫取而代之,但这只给他们带来了短暂的喘息机会。1990年2月,共产党自愿放弃对权力的垄断,并于1990年6月举行了自1931年以来的首次自由选举。结果是共产党重新掌权,现在其强硬派被剥夺,并更名为保加利亚社会党。1991年7月通过了新宪法,其中政府体制确定为议会共和制,总统由直选产生,总理对立法机关负责。与东欧其他后共产主义政权一样,保加利亚发现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比预期更加痛苦。反共产主义民主力量联盟(UDF)上台,1992年至1994年间,贝罗夫政府通过向全体公民发行政府企业股份的方式实现了土地和工业的私有化,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缺乏竞争力而导致的大规模失业。工业失败,保加利亚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暴露无遗。社会主义者将自己描绘成穷人的捍卫者,反对自由市场的过度行为。由于对经济改革的负面反应,BSP的詹·维德诺夫(Zhan Videnov)于1995年上台。到1996年,BSP政府也陷入困境,在当年的总统选举中,UDF的佩塔尔·斯托扬诺夫(Petar Stoyanov)当选。1997年,BSP政府垮台,UDF上台。然而,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选民对两党越来越不满。2001 年 6 月 17 日,沙皇鲍里斯三世的儿子、前国家元首西蒙二世(1943 年至 1946 年担任保加利亚沙皇)在选举中以微弱优势获胜。沙皇的政党西蒙二世民族运动(“NMSII”)赢得了议会 240 个席位中的 120 个席位。西蒙在担任总理四年期间,民意支持率迅速下降,菲律宾社会党在2005年大选中获胜,但无法组建一党政府,不得不寻求联合政府。在2009年7月的议会选举中,博伊科·鲍里索夫领导的保加利亚右翼中间派政党欧洲发展公民党赢得了近40%的选票。自1989年以来,保加利亚举行多党选举并实现经济私有化,但经济困难和腐败浪潮导致超过80万保加利亚人,其中包括许多合格的专业人士,“人才外流”移民。1997年推出的改革方案恢复了经济正增长,但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1989年以后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实际上未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创造经济增长。根据皮尤全球态度项目 2009 年的调查,76% 的保加利亚人表示对民主制度不满意,63% 的人认为自由市场并没有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只有 11% 的保加利亚人认为普通民众从民主制度中受益。 1989 年发生了变化。 [60]此外,直到 2000 年代初期(十年),平均生活质量和经济表现实际上仍然低于社会主义时代。[61]保加利亚于 2004 年成为北约成员国,并于 2007 年成为欧盟成员国。2010 年,保加利亚在全球化指数中在 181 个国家中排名第 32 位(位于希腊和立陶宛之间)。言论和新闻自由受到政府尊重(截至 2015 年),但许多媒体机构受制于具有政治议程的主要广告商和所有者。[62]在该国加入欧盟七年后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只有 15% 的保加利亚人认为他们个人从欧盟成员国身份中受益。[63]

Characters



Vasil Levski

Vasil Levski

Bulgarian Revolutionary

Khan Krum

Khan Krum

Khan of Bulgaria

Ferdinand I of Bulgaria

Ferdinand I of Bulgaria

Emperor of Bulgaria

Khan Asparuh

Khan Asparuh

Khan of Bulgaria

Todor Zhivkov

Todor Zhivkov

Bulgarian Communist Leader

Stefan Stambolov

Stefan Stambolov

Founders of Modern Bulgaria

Kaloyan of Bulgaria

Kaloyan of Bulgaria

Emperor of Bulgaria

Georgi Dimitrov

Georgi Dimitrov

Bulgarian Communist Politician

Peter I of Bulgaria

Peter I of Bulgaria

Emperor of Bulgaria

Simeon I the Great

Simeon I the Great

Ruler of First Bulgarian Empire

Hristo Botev

Hristo Botev

Bulgarian Revolutionary

Ivan Asen II

Ivan Asen II

Emperor of Bulgaria

Zhelyu Zhelev

Zhelyu Zhelev

President of Bulgaria

Footnotes



  1. Sale, Kirkpatrick (2006). After Ede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dominati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p. 48. ISBN 0822339382. Retrieved 11 November 2011.
  2. The Neolithic Dwellings Archived 2011-11-28 at the Wayback Machine at the Stara Zagora NeolithicDwellings Museum website
  3. Slavchev, Vladimir (2004-2005). Monuments of the final phase of Cultures Hamangia and Savia onthe territory of Bulgaria (PDF). Revista Pontica. Vol. 37-38. pp. 9-20. Archived (PDF) from theoriginal on 2011-07-18.
  4. Squires, Nick (31 October 2012). "Archaeologists find Europe's most prehistoric town". The DailyTelegraph.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22-01-12. Retrieved 1 November 2012.
  5. Vaysov, I. (2002). Атлас по история на Стария свят. Sofia. p. 14. (in Bulgarian)
  6. The Gumelnita Culture, Government of France. The Necropolis at Varna is an important site inunderstanding this culture.
  7. Grande, Lance (2009). Gems and gemstones: Timeless natural beauty of the mineral world.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 292. ISBN 978-0-226-30511-0. Retrieved 8 November 2011. Theoldest known gold jewelry in the world is from an archaeological site in Varna Necropolis,Bulgaria, and is over 6,000 years old (radiocarbon dated between 4,600BC and 4,200BC).
  8. Mallory, J.P. (1997). Ezero Culture. Encyclopedia of Indo-European Culture. Fitzroy Dearborn.
  9. Noorbergen, Rene (2004). Treasures of Lost Races. Teach Services Inc. p. 72. ISBN 1-57258-267-7.
  10. Joseph Roisman,Ian Worthington. "A companion to Ancient Macedonia" John Wiley & Sons, 2011. ISBN 978-1-4443-5163-7 pp 135-138, pp 343-345
  11. Rehm, Ellen (2010). "The Impact of the Achaemenids on Thrace: A Historical Review". In Nieling, Jens; Rehm, Ellen (eds.). Achaemenid Impact in the Black Sea: Communication of Powers. Black Sea Studies. Vol. 11. Aarhus University Press. p. 143. ISBN 978-8779344310.
  12. O hogain, Daithi (2002). The Celts: A History. Cork: The Collins Press. p. 50. ISBN 0-85115-923-0. Retrieved 8 November 2011.
  13. Koch, John T. (2006). Celtic culture: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ABC-CLIO. p. 156. ISBN 1-85109-440-7. Retrieved 8 November 2011.
  14. Haywood, John (2004). The Celts: Bronze Age to New Age.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p. 28. ISBN 0-582-50578-X. Retrieved 11 November 2011.
  15. Nikola Theodossiev, "Celtic Settlement in North-Western Thrace during the Late Fourth and Third Centuries BC".
  16.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ume 3, Part 2: The Assyrian and Babylonian Empires and Other States of the Near East, from the Eighth to the Sixth Centuries BC by John Boardman, I. E. S. Edwards, E. Sollberger, and N. G. L. Hammond, ISBN 0-521-22717-8, 1992, page 600.
  17. Thompson, E.A. (2009). The Visigoths in the Time of Ulfila. Ducksworth. ... Ulfila, the apostle of the Goths and the father of Germanic literature.
  18. "The Saint Athanasius Monastery of Chirpan, the oldest cloister in Europe" (in Bulgarian). Bulgarian National Radio. 22 June 2017. Retrieved 30 August 2018.
  19. Christianity and the Rhetoric of Empire: The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 Discourse, Averil Camer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ISBN 0-520-08923-5, PP. 189-190.
  20. A history of the Greek language: from its origins to the present, Francisco Rodriguez Adrados, BRILL, 2005, ISBN 90-04-12835-2, p. 226.
  21. R.J. Crampton, A Concise History of Bulgaria, 1997,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56719-X
  22. Chisholm, Hugh, ed. (1911). "Bulgaria: History: First Empire"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 4 (11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780.
  23. Reign of Simeon I,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4 December 2011. Quote: Under Simeon's successors Bulgaria was beset by internal dissension provoked by the spread of Bogomilism (a dualist religious sect) and by assaults from Magyars, Pechenegs, the Rus, and Byzantines.
  24. Leo Diaconus: Historia Archived 2011-05-10 at the Wayback Machine, Historical Resources on Kievan Rus. Retrieved 4 December 2011. Quote:Так в течение двух дней был завоеван и стал владением ромеев город Преслава. (in Russian)
  25. Chronicle of the Priest of Duklja, full translation in Russian. Vostlit - Eastern Literature Resources. Retrieved 4 December 2011. Quote: В то время пока Владимир был юношей и правил на престоле своего отца, вышеупомянутый Самуил собрал большое войско и прибыл в далматинские окраины, в землю короля Владимира. (in Russian)
  26. Pavlov, Plamen (2005). "Заговорите на "магистър Пресиан Българина"". Бунтари и авантюристи в Средновековна България. LiterNet. Retrieved 22 October 2011. И така, през пролетта на 1018 г. "партията на капитулацията" надделяла, а Василий II безпрепятствено влязъл в тогавашната българска столица Охрид. (in Bulgarian)
  27. Ivanov, L.. Essential History of Bulgaria in Seven Pages. Sofia, 2007.
  28. Barford, P. M. (2001). The Early Slavs.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9. "Войните на цар Калоян (1197–1207 г.) (in Bulgarian)" (PDF). Archived (PDF) from the original on 2022-10-09.
  30. Ivanov, Lyubomir (2007). ESSENTIAL HISTORY OF BULGARIA IN SEVEN PAGES. Sofia: Bul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p. 4. Retrieved 26 October 2011.
  31. The Golden Horde Archived 2011-09-16 at the Wayback Machine, Library of Congress Mongolia country study. Retrieved 4 December 2011.
  32. R.J. Crampton, A Concise History of Bulgaria, 1997,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56719-X
  33. Bojidar Dimitrov: Bulgaria Illustrated History. BORIANA Publishing House 2002, ISBN 954-500-044-9
  34. Kemal H. Karpat, Social Change and Politics in Turkey: A Structural-Historical Analysis, BRILL, 1973, ISBN 90-04-03817-5, pp. 36–39
  35. Crowe, John Henry Verinder (1911). "Russo-Turkish Wars" . In Chisholm, Hugh (ed.).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Vol. 23 (11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931–936.
  36. San Stefano, Berlin, and Independence,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y. Retrieved 4 December 2011
  37. John Bell, "The Genesis of Agrarianism in Bulgaria," Balkan Studies, (1975) 16#2 pp 73–92
  38. Nedyalka Videva, and Stilian Yotov, "European Moral Values and their Reception in Bulgarian Education," Studies in East European Thought, March 2001, Vol. 53 Issue 1/2, pp 119–128
  39. Pundeff, Marin. "Bulgaria," in Joseph Held, ed.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Eastern Europe in the 20th Centur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65–118, 1992 pp 65–70
  40. Dillon, Emile Joseph (February 1920) [1920]. "XV".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Peace Conference. Harper. ISBN 978-3-8424-7594-6. Retrieved 15 June 2009.
  41. Pundeff, Marin. "Bulgaria," in Joseph Held, ed.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Eastern Europe in the 20th Centur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65–118, 1992 pp 70–72
  42. Charles Jelavich and Barbara Jelavic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lkan National States, 1804–1920 (1977) pp 216–21, 289.
  43. Richard C. Hall, "Bulgaria in the First World War," Historian, (Summer 2011) 73#2 pp 300–315
  44. Charles Jelavich and Barbara Jelavic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lkan National States, 1804–1920 (1977) pp 289–90
  45. Gerard E. Silberstein, "The Serbian Campaign of 1915: Its Diplomatic Background,"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October 1967, Vol. 73 Issue 1, pp 51–69 in JSTOR
  46. Tucker, Spencer C; Roberts, Priscilla Mary (2005). Encyclopedia of World War I. ABC-Clio. p. 273. ISBN 1-85109-420-2. OCLC 61247250.
  47. "THE GERMAN CAMPAIGN IN THE BALKANS (SPRING 1941): PART I". history.army.mil. Retrieved 2022-01-20.
  48.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41,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The Near East and Africa, Volume III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history.state.gov. Retrieved 2022-01-20.
  49. "History of Bulgaria". bulgaria-embassy.org.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0-10-11.
  50. BULGARIA Archived 2011-09-26 at the Wayback Machine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1 April 2010. Retrieved 14 April 2010.
  51. Pavlowitch, Stevan K. (2008). Hitler's new disorder: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Yugoslavi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p. 238–240. ISBN 978-0-231-70050-4.
  52. Великите битки и борби на българите след освобождението, Световна библиотека, София, 2007, стр.73–74.
  53. Valentino, Benjamin A (2005). Final solutions: mass killing and genocid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p. 91–151.
  54. "How communist Bulgaria became a leader in tech and sci-fi | Aeon Essays".
  55. William Marsteller. "The Economy". Bulgaria country study (Glenn E. Curtis, editor). Library of Congress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June 1992)
  56. Domestic policy and its results, Library of Congress
  57. The Political Atmosphere in the 1970s, Library of Congress
  58. Bohlen, Celestine (1991-10-17). "Vote Gives Key Role to Ethnic Turks". The New York Times. 
  59. "1990 CIA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Retrieved 2010-02-07.
  60. Brunwasser, Matthew (November 11, 2009). "Bulgaria Still Stuck in Trauma of Transition". The New York Times.
  61. Разрушителният български преход, October 1, 2007, Le Monde diplomatique (Bulgarian edition)
  62. "Bulgaria". freedomhouse.org.
  63. Popkostadinova, Nikoleta (3 March 2014). "Angry Bulgarians feel EU membership has brought few benefits". EUobserver. Retrieved 5 March 2014.

References



Surveys

  • Chary, Frederick B. "Bulgaria (History)" in Richard Frucht, ed. Encyclopedia of Eastern Europe (Garland, 2000) pp 91–113.
  • Chary, Frederick B. The History of Bulgaria (The Greenwood Histories of the Modern Nations) (2011) excerpt and text search; complete text
  • Crampton, R.J. Bulgaria (Oxford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 (1990) excerpt and text search; also complete text online
  • Crampton, R.J. A Concise History of Bulgaria (2005) excerpt and text search
  • Detrez, Raymond.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lgaria (2nd ed. 2006). lxiv + 638 pp. Maps, bibliography, appendix, chronology. ISBN 978-0-8108-4901-3.
  • Hristov, Hristo. History of Bulgaria [translated from the Bulgarian, Stefan Kostov ; editor, Dimiter Markovski]. Khristov, Khristo Angelov. 1985.
  • Jelavich, Barbara. History of the Balkans (1983)
  • Kossev, D., H. Hristov and D. Angelov; Short history of Bulgaria (1963).
  • Lampe, John R, and Marvin R. Jackson. Balkan Economic History, 1550–1950: From Imperial Borderlands to Developing Nations. 1982. online edition
  • Lampe, John R. The Bulgarian Economy in the 20th century. 1986.
  • MacDermott, Mercia; A History of Bulgaria, 1393–1885 (1962) online edition
  • Todorov, Nikolai. Short history of Bulgaria (1921)
  • Shared Pasts in Central and Southeast Europe, 17th-21st Centuries. Eds. G.Demeter, P. Peykovska. 2015


Pre 1939

  • Black, Cyril E.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in Bulgari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3)
  • Constant, Stephen. Foxy Ferdinand, 1861–1948: Tsar of Bulgaria (1979)
  • Forbes, Nevill. Balkans: A history of Bulgaria, Serbia, Greece, Rumania, Turkey 1915.
  • Hall, Richard C. Bulgaria's Road to the First World Wa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 Hall, Richard C. War in the Balkans: An Encyclopedic History from the Fall of the Ottoman Empire to the Breakup of Yugoslavia (2014) excerpt
  • Jelavich, Charles, and Barbara Jelavic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lkan National States, 1804–1920 (1977)
  • Perry; Duncan M. Stefan Stambolov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Bulgaria, 1870–1895 (1993) online edition
  • Pundeff, Marin. "Bulgaria," in Joseph Held, ed.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Eastern Europe in the 20th Centur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65–118
  • Runciman; Steven. A History of the First Bulgarian Empire (1930) online edition
  • Stavrianos, L.S. The Balkans Since 1453 (1958), major scholarly history; online free to borrow


1939–1989

  • Michael Bar-Zohar. Beyond Hitler's Grasp: The Heroic Rescue of Bulgaria's Jews
  • Alexenia Dimitrova. The Iron Fist: Inside the Bulgarian secret archives
  • Stephane Groueff. Crown of Thorns: The Reign of King Boris III of Bulgaria, 1918–1943
  • Pundeff, Marin. "Bulgaria," in Joseph Held, ed.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Eastern Europe in the 20th Centur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65–118
  • Tzvetan Todorov The Fragility of Goodness: Why Bulgaria's Jews Survived the Holocaust
  • Tzvetan Todorov. Voices from the Gulag: Life and Death in Communist Bulgaria


Historiography

  • Baeva, Iskra. "An Attempt to Revive Foreign Interest to Bulgarian History." Bulgarian Historical Review/Revue Bulgare d'Histoire 1-2 (2007): 266–268.
  • Birman, Mikhail. "Bulgarian Jewry and the Holocaust: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Shvut 2001, Vol. 10, pp 160–181.
  • Daskalova, Krassimira. "The politics of a discipline: women historians in twentieth century Bulgaria." Rivista internazionale di storia della storiografia 46 (2004): 171–187.
  • Daskalov, Roumen. "The Social History of Bulgaria: Topics and Approaches," East Central Europe, (2007) 34#1-2 pp 83–103, abstract
  • Daskalov, Roumen. Making of a Nation in the Balkans: Historiography of the Bulgarian Revival, (2004) 286pp.
  • Davidova, Evguenia. "A Centre in the Periphery: Merchants during the Ottoman period in Modern Bulgarian Historiography (1890s-1990s)." 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History (2002) 31#3 pp 663–86.
  • Grozdanova, Elena. "Bulgarian Ottoman Studies At The Turn Of Two Centuries: Continuity And Innovation," Etudes Balkaniques (2005) 41#3 PP 93–146. covers 1400 to 1922;
  • Hacisalihoglu, Mehmet. "The Ottoman Administration of Bulgaria and Macedonia During the 19th - 20th Centuries in Recent Turkish Historiography: Contributions, Deficiencies and Perspectives." Turkish Review of Balkan Studies (2006), Issue 11, pP 85–123; covers 1800 to 1920.
  • Meininger, Thomas A. "A Troubled Transition: Bulgarian Historiography, 1989–94," Contemporary European History, (1996) 5#1 pp 103–118
  • Mosely, Philip E. "The Post-War Historiography of Modern Bulgaria,"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1937) 9#3 pp 348–366; work done in 1920s and 1930s in JSTOR
  • Robarts, Andrew. "The Danube Vilayet And Bulgar-Turkish Compromise Proposal Of 1867 In Bulgarian Historiograp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rkish Studies (2008) 14#1-2 pp 61–74.
  • Todorova, Maria. "Historiography of the countries of Eastern Europe: Bulgaria,"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92) 97#4 pp 1105–1117 in JSTOR


Other

  • 12 Myths in Bulgarian History, by Bozhidar Dimitrov; Published by "KOM Foundation," Sofia, 2005.
  • The 7th Ancient Civilizations in Bulgaria (The Golden Prehistoric Civilization, Civilization of Thracians and Macedonians, Hellenistic Civilization, Roman [Empire] Civilization, Byzantine [Empire] Civilization, Bulgarian Civilization, Islamic Civilization), by Bozhidar Dimitrov; Published by "KOM Foundation," Sofia, 2005 (108 p.)
  • Fine, John V. A. Jr. (1991) [1983]. The Early Medieval Balkans: A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Sixth to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ISBN 0-472-08149-7.
  • Kazhdan, A. (1991).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046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