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button

960 - 2023

波兰历史



波兰的历史跨越一千多年,从中世纪的部落、基督教化到君主制;经历了波兰的黄金时代、扩张主义并成为欧洲最大的强国之一;到它的崩溃和分裂、两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和民主的恢复。
HistoryMaps Shop

访问商店

序幕
莱赫、捷克和罗斯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960 Jan 1

序幕

Poland
波兰历史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当今波兰的领土上曾有多个部落定居,包括凯尔特人、斯基泰人、日耳曼部族、萨尔马提亚人、斯拉夫人和波罗的海人。然而,中世纪早期在波兰土地上建立永久定居点的是西斯拉夫莱希特人,他们是波兰人的最接近的祖先。莱希特西部波兰人(Lechitic Western Polans)是一个部落,其名字的意思是“生活在开阔田野上的人们”,他们统治着该地区,并为位于欧洲中北部平原的波兰命名。根据斯拉夫传说,莱赫、捷克和罗斯兄弟一起狩猎,当时他们各自前往不同的方向,后来在那里定居并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捷克向西,罗斯向东,莱赫向北。在那里,莱赫发现了一只美丽的白鹰,它看起来很凶猛,并且对它的幼崽有保护欲。在这只展开翅膀的奇妙鸟身后,出现了红金色的太阳,莱赫认为这是留在这个他命名为格涅兹诺的地方的标志。格涅兹诺是波兰的第一个首都,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家”或“巢”,而白鹰象征着权力和骄傲。
963 - 1385
皮亚斯特时期ornament
波兰国家成立
梅什科一世公爵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963 Jan 1

波兰国家成立

Poland
波兰是在皮亚斯特王朝统治下建立的国家,该王朝在十世纪至十四世纪期间统治该国。关于波兰国家的历史记录始于梅什科一世公爵的统治,他的统治始于 963 年之前的某个时间,一直持续到他于 992 年去世。梅什科在与热心的基督徒波西米亚的杜布拉夫卡公主结婚后于 966 年皈依基督教。该事件被称为“波兰的洗礼”,其日期通常被用来标志着波兰建国的象征性开始。梅什科完成了莱希特部落土地的统一,这对于新国家的存在至关重要。波兰崛起后,在一系列统治者的领导下,他们使人民皈依基督教,创建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并培育了独特的波兰文化,并融入了更广泛的欧洲文化。
波兰基督教化
公元 966 年波兰基督教化。作者:Jan Matejko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966 Jan 1

波兰基督教化

Poland
波兰的基督教化是指基督教在波兰的传入和随后的传播。这一过程的推动力是波兰的洗礼,未来波兰国家的第一位统治者梅什科一世及其大部分宫廷成员的个人洗礼。仪式于 966 年 4 月 14 日的圣周六举行,尽管历史学家对具体地点仍有争议,但最有可能的地点是波兹南和格涅兹诺。梅什科的妻子波西米亚人多布拉瓦通常被认为对梅什科接受基督教的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基督教在波兰的传播花了几个世纪才完成,但这一过程最终取得了成功,因为在几十年内波兰加入了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承认的欧洲老牌国家的行列。历史学家认为,波兰的洗礼标志着波兰建国的开始。然而,基督教化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为大多数波兰人在 1030 年代异教反应之前仍然是异教徒。
勇敢者博列斯瓦夫一世的统治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三世在格涅兹诺会议上向博列斯瓦夫授予王冠。Maciej Miechowita 对 Chronica Polonorum 的想象描述,c.1521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992 Jan 1 - 1025

勇敢者博列斯瓦夫一世的统治

Poland
梅什科的儿子勇敢者博列斯瓦夫一世公爵(Duke Bolesław I the Brave,992-1025 年在位)建立了波兰教会结构,进行领土征服,并于 1025 年(在他生命即将结束时)正式加冕为波兰第一位国王。博列斯瓦夫还试图将基督教传播到仍然是异教徒的东欧部分地区,但由于他最伟大的传教士布拉格的阿达尔伯特于 997 年在普鲁士被杀,他遭受了挫折。在 1000 年的格涅兹诺会议期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三世承认格涅兹诺大主教,该机构对于波兰主权国家的持续存在至关重要。在奥托的继任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统治期间,博列斯瓦夫在 1002 年至 1018 年间与德意志王国进行了长期战争。
过度拉伸和恢复
复兴者卡西米尔一世 ©HistoryMaps
1039 Jan 1 - 1138

过度拉伸和恢复

Poland
博列斯瓦夫一世的扩张统治过度扩张了早期波兰国家的资源,随之而来的是君主政体的崩溃。复兴是在复兴者卡齐米日一世(r. 1039-58)的统治下进行的。他的改革之一是将封建主义的一个关键要素引入波兰:授予他的武士随从封地,从而逐渐将他们转变为中世纪的骑士。卡西米尔的儿子博列斯瓦夫二世,慷慨者(在位,1058-79 年)卷入了与什切帕努夫主教斯坦尼斯劳斯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他的垮台。这位主教因通奸罪被波兰教会逐出教会,并于 1079 年被博莱斯瓦夫谋杀。这一行为引发了波兰贵族的反抗,导致博列斯瓦夫被废黜并被驱逐出境。1116 年左右,加卢斯·匿名者写了一部影响深远的编年史《Gesta principum Polonorum》,旨在颂扬他的赞助人波列斯瓦夫三世·怀茅斯(Bolesław III Wrymouth,1107-38 年在位),这位统治者复兴了波列斯瓦夫一世时代的军事实力传统。加卢斯的作品仍然是波兰早期历史的重要书面资料。
碎片化
领域的碎片化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138 Jan 1

碎片化

Poland
波列斯瓦夫三世在 1138 年的《遗嘱》中将波兰分割给他的儿子们后,内部分裂侵蚀了 12 世纪和 13 世纪的皮雅斯特君主制结构。1180 年,正义者卡西米尔二世寻求教皇确认其高级公爵的地位,并在Łęczyca 会议上授予波兰教会豁免权和额外特权。1220 年左右,温森蒂·卡德武贝克 (Wincenty Kadłubek) 撰写了《Chronica seu Originale regum et principum Poloniae》,这是波兰早期历史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马佐夫舍的幽灵
马佐夫舍的雅努什三世、马佐夫舍的斯坦尼斯瓦夫和安娜,1520 年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138 Jan 2

马佐夫舍的幽灵

Masovian Voivodeship, Poland
9世纪时,马佐维亚可能居住着马佐夫部落,并于10世纪下半叶在皮亚斯特统治者梅什科一世的统治下并入波兰国家。由于波兰君主死后波兰的分裂波列斯瓦夫三世·怀茅斯 (Bolesław III Wrymouth) 于 1138 年建立了马佐夫舍公国,在 12 世纪和 13 世纪期间,它暂时连接了邻近的各个土地,并遭受了普鲁士人、约特文尼亚人和鲁塞尼亚人的入侵。为了保护北部地区,马佐夫舍的康拉德一世于 1226 年召集了条顿骑士团,并授予他们海乌姆诺土地。历史上的马佐夫舍(Mazowsze)地区最初只包括普沃茨克附近维斯瓦河右岸的领土,并与大波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弗沃茨瓦韦克和克鲁什维察)。在皮亚斯特王朝第一批波兰君主统治时期,普沃茨克是他们的王座之一,他们在大教堂山(Wzgórze Tumskie)上修建了宫殿。1037 年至 1047 年期间,它是独立的马佐夫国家马斯瓦夫的首都。1079 年至 1138 年间,这座城市实际上是波兰的首都。
条顿骑士团邀请
马佐夫舍的康拉德一世邀请条顿骑士团帮助他对抗波罗的海普鲁士异教徒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226 Jan 1

条顿骑士团邀请

Chełmno, Poland
1226 年,皮亚斯特地区的一位公爵马佐夫舍的康拉德一世邀请 条顿骑士团帮助他对抗波罗的海的普鲁士异教徒,允许条顿骑士团使用海乌姆诺地作为他们的战役基地。这导致了波兰和条顿骑士团之间以及后来波兰和德意志普鲁士国家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战争。蒙古人第一次入侵波兰始于 1240 年;1241 年,波兰及其基督教同盟军被击败,西里西亚皮亚斯特公爵虔诚者亨利二世在莱格尼察战役中阵亡,这场战争达到了顶峰。
城镇的发展
弗罗茨瓦夫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242 Jan 1

城镇的发展

Wrocław, Poland
1242 年,弗罗茨瓦夫成为第一个被合并的波兰直辖市,因为分裂时期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城镇的增长。根据马格德堡法律,新的城市被建立,现有的定居点被授予城镇地位。1264 年,虔诚者博列斯瓦夫在《卡利什法令》中赋予犹太人自由。
皮亚斯特王朝晚期
利奥波德·勒夫勒的《卡西米尔三世大帝》(1864 年)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295 Jan 1

皮亚斯特王朝晚期

Poland
13 世纪,重新统一波兰土地的努力势头强劲,1295 年,大波兰公爵普热梅斯二世成功成为自波列斯瓦夫二世以来第一位加冕波兰国王的统治者。他统治的领土有限,很快就被杀了。1300-05 年,波西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二世也担任波兰国王。皮亚斯特王国在瓦迪斯瓦夫一世 (Władysław I the Elbow High,1306-33 年在位) 的领导下得到有效恢复,瓦迪斯瓦夫一世于 1320 年成为国王。1308 年, 条顿骑士团占领了格但斯克和波美拉尼亚周边地区。瓦迪斯瓦夫的儿子、最后一位皮雅斯特统治者卡西米尔三世大帝(在位,1333-70 年)国王加强并扩张了恢复后的波兰王国,但西里西亚西部省份(1339 年卡西米尔正式割让)和大部分波兰领土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波美拉尼亚一直被波兰国家占领。然而,在收复单独管辖的中部马佐夫舍省方面取得了进展,并于 1340 年开始征服红鲁塞尼亚,标志着波兰向东部的扩张。克拉科夫会议于 1364 年举行,是一次由中欧、东欧和北欧统治者组成的大型会议,可能是为了策划一场反土耳其十字军东征,同年,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未来的雅盖隆大学成立。1334 年 10 月 9 日,卡齐米日三世确认了虔诚者博列斯瓦夫于 1264 年授予犹太人的特权,并允许他们在波兰大量定居。
匈牙利和波兰联盟
匈牙利路易一世加冕为波兰国王,19 世纪描绘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370 Jan 1

匈牙利和波兰联盟

Poland
1370年波兰王室血统和皮雅斯特子弟支系灭亡后,波兰处于安茹卡佩王朝的匈牙利国王路易一世的统治之下,他主持了匈牙利和波兰的联盟,一直持续到1382年。1374年,路易授予波兰贵族授予科希采特权,以确保他的一个女儿在波兰的继承权。1384 年,他最小的女儿雅德维加继承了波兰王位。
1385 - 1572
雅盖隆时期ornament
雅盖隆王朝
雅盖隆王朝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386 Jan 1

雅盖隆王朝

Poland
1386年,立陶宛大公雅盖拉皈依天主教,并与波兰王后雅德维加结婚。这一行为使他本人成为波兰国王,并以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沃 (Władysław II Jagiełło) 的身份进行统治,直至 1434 年去世。这段婚姻建立了由雅盖隆王朝统治的波兰-立陶宛个人联盟。一系列正式“联盟”中的第一个是 1385 年的克雷沃联盟,其中安排了雅盖拉和雅德维加的婚姻。波兰与立陶宛的伙伴关系将立陶宛大公国控制的鲁塞尼亚大片地区纳入波兰的势力范围,事实证明这对两国国民都有利,两国国民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里在欧洲最大的政治实体之一中共存与合作。1399 年雅德维加女王去世后,波兰王国落入她丈夫的手中。在波罗的海地区,波兰与 条顿骑士团的斗争仍在继续,并在格伦瓦尔德战役(1410年)中达到顶峰,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波兰人和立陶宛人无法对条顿骑士团的主要所在地进行决定性的打击。马尔堡城堡。1413 年的霍罗德沃联盟进一步明确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
瓦迪斯瓦夫三世和卡西米尔四世·雅盖隆
卡西米尔四世,17 世纪的描绘,非常相似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434 Jan 1 - 1492

瓦迪斯瓦夫三世和卡西米尔四世·雅盖隆

Poland
年轻的瓦迪斯瓦夫三世(1434-44 年)继承了父亲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沃的统治,成为波兰和匈牙利国王,但他的统治因在对抗奥斯曼帝国军队的瓦尔纳战役中阵亡而结束。这场灾难导致了三年的空位期,直到 1447 年瓦迪斯瓦夫的弟弟卡西米尔四世·雅盖隆即位而结束。雅盖隆时期的关键发展集中在卡西米尔四世的长期统治期间,一直持续到 1492 年。1454 年,普鲁士王室被波兰吞并,随后与 条顿国家发生了 1454-66 年的十三年战争。1466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荆棘和约》缔结。该条约分裂了普鲁士,创建了东普鲁士,即未来的普鲁士公国,一个独立的实体,在条顿骑士团的管理下充当波兰的封地。波兰还在南部对抗奥斯曼帝国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在东部帮助立陶宛对抗莫斯科大公国。该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封建国家,以农业经济为主,土地贵族日益占主导地位。皇家首都克拉科夫正在成为一个主要的学术和文化中心,1473 年第一台印刷机开始在那里运行。随着 szlachta(中下贵族)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国王委员会在 1493 年演变为两院制瑟姆(议会),不再只代表王国的最高政要。1505 年,众议院通过了《无新法案》,将大部分立法权从君主转移到了众议院。这一事件标志着“黄金自由”时期的开始,当时国家原则上由“自由平等”的波兰贵族统治。16世纪,贵族经营的普通农业企业的大规模发展导致在这些企业中工作的农奴的处境日益恶化。贵族的政治垄断也抑制了雅盖隆时代晚期城市的发展,并限制了城镇居民的权利,有效地抑制了中产阶级的出现。
波兰黄金时代
尼古拉斯·哥白尼制定了太阳系的日心模型,该模型将太阳而不是地球置于其中心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506 Jan 1 - 1572

波兰黄金时代

Poland
16世纪,新教宗教改革运动深入波兰基督教,由此引发的波兰宗教改革涉及许多不同的教派。波兰制定的宗教宽容政策在当时的欧洲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许多逃离宗教冲突地区的人在波兰找到了避难所。老国王西吉斯蒙德一世(1506-1548 年)和西吉斯蒙德二世·奥古斯都国王(1548-1572 年)的统治时期见证了文化和科学的大力发展(波兰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其中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1473 年) –1543)是最著名的代表。扬·科哈诺夫斯基(Jan Kochanowski,1530-1584 年)是一位诗人,也是该时期最重要的艺术人物。1525年,西吉斯蒙德一世统治期间,条顿骑士团世俗化,阿尔伯特公爵为其封地普鲁士公国向波兰国王表示敬意(普鲁士敬意)。马佐维亚最终于 1529 年完全并入波兰王室。西吉斯蒙德二世的统治结束了雅盖隆时期,但产生了卢布林联盟(1569年),最终实现了与立陶宛的联盟。该协议将乌克兰从立陶宛大公国转移到波兰,并将波兰-立陶宛政体转变为真正的联盟,并在无子嗣的西吉斯蒙德二世去世后继续保持这种联盟,西吉斯蒙德二世的积极参与使这一过程的完成成为可能。1561年,最东北部的利沃尼亚被波兰吞并,波兰参加了针对俄罗斯沙皇的利沃尼亚战争。死刑运动试图遏制波兰和立陶宛权贵家族对国家的统治,并于 1562-63 年在皮奥特库夫的瑟姆达到顶峰。在宗教方面,波兰弟兄会与加尔文派分裂,新教布列斯特圣经于1563年出版。1564年到来的耶稣会士注定会对波兰的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1569 - 1648
波兰立陶宛联邦ornament
波兰立陶宛联邦
共和国权力的顶峰,1573 年的皇家选举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569 Jan 2

波兰立陶宛联邦

Poland
1569 年卢布林联盟建立了波兰立陶宛联邦,这是一个比波兰和立陶宛早期政治安排更加统一的联邦国家。波兰立陶宛成为选举君主国,国王由世袭贵族选举产生。贵族的正式统治,其人数比例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多,构成了早期的民主制度(“复杂的贵族民主”),与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盛行的绝对君主制形成鲜明对比。联邦的诞生恰逢波兰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波兰获得了巨大的政治权力,文明和繁荣也取得了进步。波兰立陶宛联盟成为欧洲事务中有影响力的参与者和向东传播西方文化(具有波兰特色)的重要文化实体。16世纪下半叶和17世纪上半叶,英联邦是当代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积接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其经济以出口型农业为主。1573 年,华沙联邦保证了全国范围内的宗教宽容。
第一个选举国王
戴着波兰帽子的法国亨利三世 ©Étienne Dumonstier
1573 Jan 1

第一个选举国王

Poland
1572年雅盖隆王朝的统治结束后,瓦卢瓦的亨利(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在1573年举行的第一次波兰贵族“自由选举”中获胜,他不得不同意限制性的修道院条约1574 年,当法国王位空缺的消息传来时,他逃离了波兰,而他是法国王位的推定继承人。从一开始,王室选举就增加了外国在英联邦的影响力,因为外国势力试图操纵波兰贵族,选出符合他们利益的候选人。随后是匈牙利的斯蒂芬·巴托里 (Stephen Báthory) 的统治(1576 年至 1586 年在位)。他在军事和国内事务上都很自信,在波兰历史传统中被尊崇为罕见的成功当选国王。1578 年,合法的皇家法庭的成立意味着许多上诉案件从王室管辖权转移到贵族管辖权。
华沙联邦
17 世纪的格但斯克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573 Jan 28

华沙联邦

Warsaw, Poland
1573 年 1 月 28 日,波兰国民议会 (sejm konwokacyjny) 在华沙签署了《华沙联邦》,这是欧洲最早授予宗教自由的法案之一。这是波兰和立陶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它将宗教宽容扩展到波兰立陶宛联邦内的贵族和自由人,并被认为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宗教自由的正式开始。尽管它并没有阻止所有基于宗教的冲突,但它确实使英联邦成为比同时期欧洲大多数国家更安全、更宽容的地方,特别是在随后的三十年战争期间。
瓦萨王朝统治下的联邦
西吉斯蒙德三世·瓦萨在位时间很长,但他针对宗教少数群体、扩张主义思想和参与瑞典王朝事务的行为破坏了联邦的稳定。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587 Jan 1

瓦萨王朝统治下的联邦

Poland
1587 年,联邦开始了瑞典瓦萨王室的统治时期。该王朝的前两位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在位 1587-1632 年)和瓦迪斯瓦夫四世(在位 1632-1648 年)多次试图争夺瑞典王位的阴谋一直是干扰联邦事务的根源。当时,天主教会展开意识形态反攻, 反宗教改革运动夺走了许多波兰和立陶宛新教界人士的皈依。1596年,布雷斯特联盟分裂了联邦的东方基督教徒,创建了东方礼天主教会,但服从教皇的权威。泽布日多夫斯基针对西吉斯蒙德三世的叛乱于 1606 年至 1608 年展开。为了寻求在东欧的霸主地位,在俄罗斯陷入动荡时期之后,英联邦在 1605 年至 1618 年间与俄罗斯发生了战争。这一系列冲突被称为波兰-莫斯科战争或迪米特里亚德战争。这些努力导致了波兰立陶宛联邦东部领土的扩张,但波兰统治王朝夺取俄罗斯王位的目标并未实现。瑞典在 1617 年至 1629 年的波瑞战争中寻求波罗的海霸权,而奥斯曼帝国则在 1620 年的切科拉战役和 1621 年的霍廷战役中从南方施压。波兰乌克兰的农业扩张和农奴制政策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 哥萨克起义。联邦与哈布斯堡王朝结盟,没有直接参与三十年战争。瓦迪斯瓦夫四世的统治基本上是和平的,成功击退了以 1632 年至 1634 年斯摩棱斯克战争为形式的俄罗斯入侵。布列斯特联盟后波兰被禁止的东正教等级制度于 1635 年重新建立。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衰落
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进入基辅,米科拉·伊瓦修克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648 Jan 1 - 1761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衰落

Poland
在约翰二世·卡西米尔·瓦萨(John II Casimir Vasa,1648-1668 年在位)(该王朝的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国王)统治期间,由于外国入侵和国内动乱,贵族民主制度逐渐衰落。这些灾难突然成倍增加,标志着波兰黄金时代的结束。它们的影响是使曾经强大的英联邦越来越容易受到外国干预。1648 年至 1657 年的哥萨克赫梅利尼茨基起义席卷了波兰王国的东南部地区。其长期影响对英联邦来说是灾难性的。第一次自由否决权(允许众议院任何成员立即解散本届会议的议会机制)是由一名议员于 1652 年行使的。这种做法最终将严重削弱波兰中央政府。在《佩列亚斯拉夫条约》(1654年)中,乌克兰叛军宣布自己是俄罗斯沙皇国的臣民。1655 年至 1660 年,第二次北方战争在波兰核心领土上肆虐。其中包括对波兰的残酷和毁灭性入侵,被称为瑞典洪水。在战争期间,由于瑞典和俄罗斯的入侵,英联邦失去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失去了大国地位。华沙皇家城堡管理员安杰伊·罗特蒙德教授表示,洪水对波兰的破坏比二战中该国遭受的破坏还要广泛。鹿特蒙德声称,瑞典入侵者抢走了联邦最重要的财富,而且大部分被盗物品从未返回波兰。华沙是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首都,被瑞典人摧毁,战前人口为 20,000,战后仅剩 2,000 人留在该市。战争于 1660 年签订《奥利瓦条约》而结束,该条约导致波兰失去了一些北部领地。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大规模奴隶袭击也对波兰经济产生了极为有害的影响。Merkuriusz Polski 是波兰第一份报纸,于 1661 年出版。
约翰三世·索别斯基
维也纳的 Sobieski 作者:Juliusz Kossak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674 Jan 1 - 1696

约翰三世·索别斯基

Poland
波兰人米哈乌·科里布特·维希尼奥维茨基 (Michał Korybut Wiśniowiecki) 国王于 1669 年当选接替约翰二世·卡西米尔 (John II Casimir)。他在位期间爆发了波兰-奥斯曼战争 (1672-76),一直持续到 1673 年,并在其继任者约翰三世·索别斯基 (John III Sobieski) 的统治下继续进行。 r. 1674–1696)。索别斯基本意追求波罗的海地区扩张(为此他于1675年与法国秘密签署了《亚沃鲁夫条约》),但却被迫与奥斯曼帝国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通过这样做,索别斯基短暂地恢复了联邦的军事实力。他在 1673 年的霍廷战役中击败了不断扩张的穆斯林,并在 1683 年的维也纳战役中果断地帮助维也纳摆脱了土耳其人的猛攻。索别斯基的统治标志着联邦历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18 世纪上半叶世纪之交,波兰不再是国际政治的积极参与者。与俄罗斯签订的《永久和平条约》(1686 年)是 1772 年第一次瓜分波兰之前两国之间的最终边界解决方案。直到 1720 年,英联邦几乎一直遭受战争,人口大量流失,经济和社会结构遭受严重破坏。由于大规模的内部冲突、立法程序腐败和外国利益的操纵,政府变得无效。贵族受到少数拥有既定领土、相互争斗的权贵家族的控制。城市人口和基础设施以及大多数农民农场都遭到毁坏,其居民遭受着日益极端的农奴制形式。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停滞或倒退。
在撒克逊国王统治下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697 Jan 1 - 1763

在撒克逊国王统治下

Poland
1697 年的王室选举将撒克逊韦廷家族的统治者推上了波兰王位:强者奥古斯都二世(1697-1733 年在位),他只有同意皈依罗马天主教才能继承王位。他的儿子奥古斯都三世(1734-1763 年在位)继任。萨克森国王(他们同时都是萨克森的选帝侯)的统治因王位竞争候选人而中断,并见证了联邦的进一步解体。联邦和萨克森选帝侯之间的联合确实引发了联邦改革运动的出现和波兰启蒙文化的开端,这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积极发展。
大北方战争
渡过杜纳河,1701 年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700 Feb 22 - 1721 Sep 10

大北方战争

Northern Europe
大北方战争(1700-1721)是一场由俄罗斯沙皇领导的联盟成功争夺瑞典帝国在北欧、中欧和东欧霸权的冲突。这一时期被同时代人视为暂时的衰落,可能是导致波兰政治制度垮台的致命一击。斯坦尼斯瓦夫·莱什钦斯基 (Stanisław Leszczyński) 于 1704 年在瑞典的保护下加冕为国王,但只维持了几年。1717年的沉默瑟姆标志着联邦作为俄罗斯保护国的开始:沙皇国将从那时起保证阻碍改革的贵族黄金自由,以巩固联邦薄弱的中央权威和永久的政治无能状态。新教徒在 1724 年的荆棘骚乱期间被处决,这彻底打破了宗教宽容的传统。 1732 年,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这三个日益强大且诡计多端的波兰邻国与波兰签订了秘密的《三黑鹰条约》。控制英联邦未来王室继承的意图。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波兰奥古斯都三世 ©Pietro Antonio Rotari
1733 Oct 10 - 1735 Oct 3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Lorraine, France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是由波兰奥古斯都二世王位继承问题引发的波兰内战引发的一场重大欧洲冲突,其他欧洲列强为了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扩大了内战。法国西班牙这两个波旁王朝试图在西欧考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实力,普鲁士王国也是如此,而萨克森和俄罗斯则动员起来支持最终的波兰胜利者。波兰的战斗导致奥古斯都三世即位,除了俄罗斯和萨克森之外,他还得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政治支持。战争的主要军事战役和战斗发生在波兰境外。波旁王朝在撒丁岛查理·伊曼纽尔三世的支持下,向孤立的哈布斯堡领土发起进攻。在莱茵兰,法国成功夺取了洛林公国;在意大利,西班牙重新获得了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失去的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的控制权,而在意大利北部,尽管进行了血腥的战役,但获得的领土仍然有限。英国不愿意支持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表明了英奥联盟的脆弱性。虽然在1735年达成了初步和平,但随着《维也纳条约》(1738年)的签订,战争正式结束,奥古斯都三世被确认为波兰国王,他的对手斯坦尼斯劳斯一世被授予洛林公国和巴尔公国,然后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封地。洛林公爵弗朗西斯·斯蒂芬被授予托斯卡纳大公国,以补偿洛林的损失。帕尔马公国归于奥地利,而帕尔马的查理则获得了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岛的王冠。大部分领土的获得都有利于波旁王朝,洛林和巴尔公国从神圣罗马帝国的封地变成了法国的封地,而西班牙波旁王朝则获得了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岛这两个新王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则获得了两个意大利公国作为回报,尽管帕尔马很快又回到波旁王朝的控制之下。托斯卡纳一直由哈布斯堡王朝占据,直到拿破仑时代。这场战争对波兰的独立来说是灾难性的,并再次确认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事务,包括国王本人的选举,将由欧洲其他大国控制。奥古斯特三世之后,波兰就只剩下了一位国王,斯坦尼斯拉斯二世奥古斯特,他本人是俄罗斯人的傀儡,最终波兰将被其邻国瓜分,并在18世纪末不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存在。 。波兰还放弃了对利沃尼亚的主权要求以及对库尔兰和塞米加利亚公国的直接控制权,尽管这两个公国仍然是波兰的封地,但并未并入波兰本土,并受到俄罗斯的强大影响,直到 1917 年俄罗斯帝国的垮台才结束。
恰托雷斯基改革和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
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开明”君主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764 Jan 1 - 1792

恰托雷斯基改革和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

Poland
18世纪下半叶,波兰立陶宛联邦在走向灭亡之际尝试进行根本性的内部改革。这项改革活动最初是由查尔托雷斯基家族派系“家族”推动的,引发了邻国的敌对反应和军事反应,但它确实为促进经济改善创造了条件。人口最多的城市中心,首都华沙,取代但泽(格但斯克)成为主要的贸易中心,更繁荣的城市社会阶层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加。独立英联邦存在的最后几十年的特点是积极的改革运动以及在教育、知识生活、艺术以及社会和政治制度演变领域取得的深远进展。1764 年的王室选举导致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 (Stanisław August Poniatowski) 升职,他是一位与恰尔托雷斯基家族有联系的优雅而世俗的贵族,但由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精心挑选和强加,她希望他成为她的顺从追随者。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统治着波兰立陶宛国家,直到 1795 年该国解体。这位国王在他的统治期间,一方面希望实施必要的改革来拯救这个衰败的国家,另一方面又认为有必要保持对俄罗斯支持者的从属关系。镇压律师联盟(针对俄罗斯影响力的贵族叛乱)后,1772 年,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煽动下,联邦的部分地区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瓜分,这一行动被称为“第一次瓜分波兰:根据该国三个强大邻国的协议,联邦的外围省份被占领,只剩下一个残余国家。
第一次瓜分波兰
雷伊坦 – 波兰的陷落,Jan Matejko 布面油画,1866 年,282 厘米 × 487 厘米(111 英寸 × 192 英寸),华沙皇家城堡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772 Jan 1

第一次瓜分波兰

Poland
第一次瓜分波兰发生于 1772 年,是三次瓜分中的第一次,最终于 1795 年结束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存在。俄罗斯帝国势力的增长威胁着普鲁士王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加利西亚王国)以及洛多梅里亚和匈牙利王国),这是第一次瓜分背后的主要动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设计了这一分治,以防止奥地利因俄罗斯对奥斯曼帝国的成功而嫉妒,从而避免发动战争。波兰的领土被其更强大的邻国(奥地利、俄罗斯和普鲁士)瓜分,以恢复这三个国家在中欧的区域力量平衡。由于波兰无法有效自卫,且外国军队已经进入该国,波兰众议院于 1773 年在三国召集的分治众议院期间批准了分治。
第二次瓜分波兰
1792 年 Zieleńce 战役后的场景,波兰人撤军;沃伊切赫·科萨克的绘画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793 Jan 1

第二次瓜分波兰

Poland
1793 年第二次瓜分波兰是三次瓜分(或部分吞并)中的第二次,三次瓜分(或部分吞并)到 1795 年结束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存在。第二次瓜分发生在 1792 年波俄战争和塔尔戈维察联盟之后。 1792年,并得到其领土受益者俄罗斯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的批准。1793 年,波兰议会 (Sejm)(见格罗德诺瑟姆)被迫批准了这次分裂,这是一次短暂的尝试,旨在阻止波兰不可避免的完全吞并,即第三次瓜分。
1795 - 1918
瓜分波兰ornament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终结
塔德乌什·科希丘什科 (Tadeusz Kościuszko) 呼吁全国起义,克拉科夫,1794 年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795 Jan 1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终结

Poland
由于最近发生的事件而变得激进,波兰改革者很快就开始为全国起义做准备。塔德乌什·科希丘什科 (Tadeusz Kościuszko) 是一位受欢迎的将军,也是美国革命的老兵,被选为领导人。1794 年 3 月 24 日,他从国外归来,在克拉科夫发表了科希丘什科公告,号召在他的最高指挥下举行全国起义。科希丘什科解放了许多农民,以便让他们以科西尼日身份加入他的军队,但尽管得到了全国的广泛支持,这场艰苦的起义却无法获得其成功所需的外国援助。最终被俄罗斯和普鲁士联军镇压,并于 1794 年 11 月在普拉加战役中攻占华沙。1795 年,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进行了第三次瓜分,最终导致波兰立陶宛联邦解体。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被护送到格罗德诺,被迫退位,并退休到圣彼得堡。塔德乌什·科希丘什科 (Tadeusz Kościuszko) 最初被监禁,1796 年获准移居美国。波兰领导层对上次分裂的反应是一个历史性争论问题。文学学者发现,第一个十年的主导情绪是绝望,它产生了由暴力和叛国统治的道德荒漠。另一方面,历史学家也在寻找抵抗外国统治的迹象。除了流亡的贵族外,贵族们还宣誓效忠新统治者,并在军队中担任军官。
第三次瓜分波兰
《拉茨瓦维采之战》,Jan Matejko,布面油画,1888 年,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1794 年 4 月 4 日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795 Jan 2

第三次瓜分波兰

Poland

第三次瓜分波兰(1795年)是普鲁士、哈布斯堡王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一系列波兰-立陶宛和波兰-立陶宛联邦土地瓜分中的最后一次,这实际上结束了波兰-立陶宛的国家主权,直到1918年。科希丘什科起义导致了分治,在此期间又发生了多次波兰起义。

华沙公国
法兰西帝国元帅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在莱比锡战役中阵亡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07 Jan 1 - 1815

华沙公国

Warsaw, Poland
尽管 1795 年至 1918 年间不存在波兰主权国家,但波兰独立的想法在整个 19 世纪一直存在。发生了许多反对瓜分权力的起义和其他武装活动。分治后的军事行动首先基于波兰流亡者与革命后法国的联盟。1797 年至 1802 年间,扬·亨利克·达布罗夫斯基 (Jan Henryk Dąbrowski) 的波兰军团参加了法国在波兰境外的战役,希望他们的参与和贡献能够因波兰祖国的解放而得到回报。波兰国歌《波兰尚未失落》或《达布罗夫斯基的玛祖卡》是约瑟夫·维比基 (Józef Wybicki) 于 1797 年为赞扬他的行为而创作的。华沙公国是一个半独立的波兰小国,由拿破仑于 1807 年击败普鲁士并与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签署提尔西特条约后创建。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 (Józef Poniatowski) 领导的华沙公国陆军参与了与法国结盟的众多战役,其中包括 1809 年成功的奥波战争,该战争与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其他战区的成果相结合,导致了公国领土的扩大。1812 年法国入侵俄罗斯和 1813 年德国战役见证了公国最后一次军事交战。华沙公国宪法废除了农奴制,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理想,但并没有推动土地改革。
波兰国会
国会系统的建筑师,奥地利帝国总理冯·梅特涅亲王。劳伦斯的绘画 (1815)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15 Jan 1

波兰国会

Poland
拿破仑战败后,新的欧洲秩序在 1814 年和 1815 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建立。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 (Adam Jerzy Czartoryski),亚历山大一世皇帝的前亲密助手,成为波兰民族事业的主要倡导者。国会实施了一项新的瓜分计划,该计划考虑到了波兰人在拿破仑时期取得的一些成果。1815 年,新的波兰王国取代了华沙公国,非正式名称为“波兰国会”。剩下的波兰王国在俄罗斯沙皇的统治下以联合体的形式并入俄罗斯帝国,并拥有自己的宪法和军队。在王国东部,前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大片地区仍然直接并入俄罗斯帝国,称为西边疆区。这些领土与波兰国会一起通常被认为构成了俄罗斯的瓜分。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分治”是对前联邦领土的非正式名称,而不是分治后波兰-立陶宛领土的实际行政划分单位。普鲁士瓜分包括被分离为波森大公国的一部分。普鲁士政府统治下的农民在 1811 年和 1823 年的改革中逐渐获得了选举权。奥地利分治时期有限的法律改革因农村贫困而黯然失色。克拉科夫自由市是维也纳会议在三个瓜分国共同监督下创建的一个小共和国。尽管从波兰爱国者的角度来看,政治形势黯淡,但由于维也纳会议后的时期,早期工业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外国列强占领的土地上的经济取得了进步。
1830 年十一月起义
1830 年十一月起义初期占领华沙兵工厂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30 Jan 1

1830 年十一月起义

Poland
瓜分大国日益严厉的镇压政策导致被瓜分的波兰爆发抵抗运动,1830年波兰爱国者发动了十一月起义。这场起义发展为与俄罗斯的全面战争,但领导权被波兰保守派接管,他们不愿挑战帝国,也敌视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扩大独立运动的社会基础。尽管调动了大量资源,起义的波兰国民政府任命的几位历任首席指挥官犯了一系列错误,导致其军队于 1831 年被俄罗斯军队击败。波兰国会失去了宪法和军队,但形式上仍然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俄罗斯帝国境内的单位。十一月起义失败后,数千名前波兰战斗人员和其他活动人士移民到西欧。这种被称为“大移民”的现象很快主导了波兰的政治和知识生活。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一起,国外的波兰社区还包括最伟大的波兰文学和艺术思想家,包括浪漫主义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朱利叶斯·斯沃瓦茨基、西普里安·诺维德和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在被占领和镇压的波兰,一些人通过专注于教育和经济的非暴力行动主义寻求进步,即有机工作;其他人则与移民圈子合作,组织阴谋并为下一次武装叛乱做准备。
大移民
比利时的波兰移民,一幅 19 世纪的图画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31 Jan 1 - 1870

大移民

Poland
大移民是在 1830 年至 1831 年十一​​月起义以及其他起义(例如 1846 年克拉科夫起义和1863 年至 1864 年一月起义。这次移民几乎影响了波兰国会的所有政治精英。流亡者包括起义的艺术家、士兵和军官、1830 年至 1831 年波兰国会众议院成员以及几名越狱的战俘。
民族之春期间的起义
1846 年起义期间,克拉库西人在普罗佐维采袭击俄罗斯人。朱利叶斯·科萨克的绘画。 ©Juliusz Kossak
1846 Jan 1 - 1848

民族之春期间的起义

Poland
由于分区当局发现了秘密准备工作,计划中的全国起义未能实现。1846年初,大波兰起义以惨败告终。1846年2月的克拉科夫起义中,爱国行动与革命诉求结合在一起,但结果却是克拉科夫自由市并入奥地利瓜分。奥地利官员利用农民的不满情绪,煽动村民反对贵族主导的起义部队。这导致了 1846 年加利西亚大屠杀,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农奴叛乱,旨在摆脱封建后农奴中强制劳动的状况。起义使许多人摆脱了束缚,并加速了导致 1848 年废除奥地利帝国波兰农奴制的决定。在欧洲的分治和欧洲其他地区,很快就出现了波兰参与革命运动的新浪潮。 1848 年的国家之春革命(例如约瑟夫·贝姆参与奥地利和匈牙利的革命)。1848 年的德国革命引发了 1848 年的大波兰起义,普鲁士瓜分地区的农民在这场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他们基本上已经获得了选举权。
现代波兰民族主义
博莱斯瓦夫·普鲁斯(Bolesław Prus,1847-1912 年),波兰实证主义运动的主要小说家、记者和哲学家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64 Jan 1 - 1914

现代波兰民族主义

Poland
波兰一月起义的失败造成了重大的心理创伤,成为历史性的分水岭;事实上,它激发了现代波兰民族主义的发展。波兰人在俄罗斯和普鲁士政府统治下的领土上受到更严格的控制和更多的迫害,他们试图以非暴力方式维护自己的身份。起义后,波兰国会在官方用途上从“波兰王国”降级为“维斯瓦河之地”,并更全面地融入俄罗斯本土,但并未完全消失。所有公共交流都强制使用俄语和德语,天主教会也未能幸免于严厉镇压。公共教育越来越受到俄罗斯化和德国化措施的影响。文盲率在普鲁士瓜分期间得到了最有效的减少,但波兰语教育主要是通过非官方的努力得以保留。普鲁士政府追求德国殖民,包括购买波兰拥有的土地。另一方面,加利西亚地区( 乌克兰西部和波兰南部)经历了独裁政策的逐渐放松,甚至波兰文化的复兴。经济和社会落后,处于奥匈帝国较为温和的统治之下,从 1867 年起,它逐渐被允许有限的自治权。斯坦齐西(Stanczycy)是一个由大地主领导的保守的波兰亲奥地利派系,主导着加利西亚政府。波兰学习学院(科学院)于 1872 年在克拉科夫成立。被称为“有机工作”的社会活动包括促进经济进步和致力于提高波兰工业、农业或其他企业竞争力的自助组织。通过贸易协会和特殊利益集团讨论和实施了提高生产率的新商业方法,同时波兰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了必要的商业贷款。有机工作的另一个主要努力领域是普通民众的教育和智力发展。小城镇和乡村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和阅览室,大量的印刷期刊显示了人们对大众教育日益浓厚的兴趣。许多城市的科学和教育团体都很活跃。此类活动在普鲁士瓜分期间最为明显。波兰的实证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主导的知识、社会和文学潮流。它反映了新兴城市资产阶级的理想和价值观。1890年前后,城市阶层逐渐放弃实证主义思想,受到现代泛欧民族主义的影响。
1905 年革命
斯坦尼斯瓦夫·马斯洛夫斯基 1905 年春天。护送青少年叛乱分子的哥萨克巡逻队。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05 Jan 1 - 1907

1905 年革命

Poland
1905-1907 年俄属波兰革命是多年压抑的政治挫败感和压抑的民族野心的结果,其特点是政治操纵、罢工和叛乱。这次起义是与 1905 年全面革命相关的整个俄罗斯帝国更广泛动乱的一部分。在波兰,主要革命人物是罗曼·德莫夫斯基和约瑟夫·毕苏斯基。德莫夫斯基与右翼民族主义运动国家民主​​有联系,而毕苏斯基则与波兰社会党有联系。随着当局在俄罗斯帝国内部重新建立控制,处于戒严状态下的波兰国会的叛乱也逐渐消退,部分原因是沙皇在民族和工人权利领域做出了让步,包括波兰在新国家中的代表权。创建了俄罗斯杜马。俄罗斯分治中起义的失败,加上普鲁士分治中日耳曼化的加剧,使得奥地利加利西亚成为波兰爱国行动最有可能蓬勃发展的地区。在奥地利分治期间,波兰文化得到了公开培育,在普鲁士分治期间,波兰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很高,但俄罗斯分治对于波兰民族及其愿望仍然至关重要。大约有 1550 万讲波兰语的人居住在波兰人最稠密的地区:俄罗斯分治区西部、普鲁士分治区和奥地利分治区西部。波兰族定居点分布在更东部的大片地区,其中最集中的维尔纽斯地区仅占总人数的 20% 以上。以独立为导向的波兰准军事组织,例如积极斗争联盟,成立于 1908 年至 1914 年,主要在加利西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波兰人分裂,政党分裂,德莫夫斯基的民族民主党(亲协约国)和毕苏斯基的派系采取对立立场。
Play button
1914 Jan 1 -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独立

Poland

虽然波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未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但其位于交战国之间的地理位置意味着 1914 年至 1918 年间,波兰土地上发生了大量战斗,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波兰领土被在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分裂期间分裂,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许多行动的地点。 战争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德国和奥地利的崩溃-匈牙利帝国,波兰成为独立共和国。

1918 - 1939
波兰第二共和国ornament
波兰第二共和国
1918 年波兰重新获得独立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18 Nov 11 - 1939

波兰第二共和国

Poland
波兰第二共和国,当时正式名称为波兰共和国,是一个存在于 1918 年至 1939 年间的中欧和东欧国家。该国于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1939年,波兰遭到纳粹德国苏联和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入侵,第二共和国不复存在,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开始。经过几次地区冲突后,1922 年国家边界最终确定,当时波兰的邻国是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但泽自由市、立陶宛、拉脱维亚、 罗马尼亚和苏联。它可以通过格丁尼亚市两侧的一小段海岸线(称为波兰走廊)进入波罗的海。1939 年 3 月至 8 月期间,波兰还与当时的匈牙利喀尔巴阡山省接壤。第二共和国的政治状况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邻国的冲突以及德国纳粹主义的出现的影响。第二共和国保持适度的经济发展。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的文化中心——华沙、克拉科夫、波兹南、维尔诺和利沃夫——成为欧洲主要城市以及国际知名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所在地。
Play button
1919 Jan 1 - 1921

确保边界安全和波苏战争

Poland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外国统治后,波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重新获得独立,这是 1919 年巴黎和会谈判的成果之一。会议产生的《凡尔赛条约》确立了波兰的独立地位。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家,拥有出海口,但其部分边界由公民投票决定。其他边界是通过战争和随后的条约确定的。1918年至1921年间,总共爆发了六次边境战争,其中包括1919年1月围绕切申西里西亚问题发生的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冲突。尽管这些边境冲突令人痛苦,但 1919 年至 1921 年的波苏战争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毕苏斯基在东欧设想了影响深远的反俄合作计划,1919年,波兰军队利用俄罗斯专注于内战的机会,向东推进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但他们很快就遇到了西进的苏联。 1918年至1919年的攻势。西乌克兰已经是波乌战争的战场,这场战争于 1919 年 7 月消灭了所谓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919 年秋,毕苏斯基拒绝了前协约国提出的支持安东·邓尼金的白军运动的紧急请求。莫斯科。波苏战争正式开始于 1920 年 4 月的波兰基辅攻势。波兰军队与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乌克兰总局结盟,到 6 月已经突破维尔纽斯、明斯克和基辅。当时,苏联的大规模反攻将波兰人赶出了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在北部战线,苏军于八月初到达华沙郊区。苏联的胜利和波兰的快速终结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波兰人在华沙战役(1920年)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此后,波兰取得更多军事胜利,苏联不得不撤退。他们将主要由白俄罗斯人或乌克兰人居住的大片领土留给波兰人统治。1921 年 3 月,《里加和约》最终确定了新的东部边界。毕苏斯基于 1920 年 10 月占领维尔纽斯,这对本来就很糟糕的立陶宛与波兰关系来说,是在棺材上钉上一颗钉子,这种关系因 1919 年至 1920 年的波兰-立陶宛战争而变得紧张。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剩余时间内,两国将继续相互敌对。《里加和约》通过分割前立陶宛大公国(立陶宛和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土地,为波兰保留了旧联邦东部领土的很大一部分,从而解决了东部边界问题。乌克兰人最终没有自己的国家,并感到被里加的安排背叛了。他们的怨恨引发了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反波兰的敌意。1921 年赢得的东部克雷西(或边境)领土将构成苏联在 1943 年至 1945 年安排和实施的交换的基础,当时苏联补偿了重新崛起的波兰国家失去的东部土地。 苏联占领了德国东部地区。波苏战争的成功让波兰错误地认识到其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军事强国的实力,并鼓励政府尝试通过强加的单边解决方案来解决国际问题。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领土和民族政策导致了波兰与大多数邻国的关系恶化,以及与更遥远的权力中心(尤其是法国和英国)的不稳定合作。
卫生时代
毕苏斯基 1926 年五月政变定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几年波兰的政治现实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26 May 12 - 1935

卫生时代

Poland
1926 年 5 月 12 日,毕苏斯基发动五月政变,以军事手段推翻文职政府,反对斯坦尼斯瓦夫·沃伊切霍夫斯基总统和忠于合法政府的军队。数百人在自相残杀中丧生。毕苏斯基得到了几个左翼派系的支持,他们通过封锁政府军的铁路运输确保了他的政变的成功。他还得到了保守派大地主的支持,此举使右翼民族民主党成为唯一反对接管的主要社会力量。政变后,新政权最初尊重许多议会礼节,但逐渐收紧控制并放弃伪装。中央左翼政党联盟成立于 1929 年,并于 1930 年呼吁“废除独裁统治”。1930年,众议院被解散,一些反对派代表被关押在布列斯特要塞。1930 年波兰立法选举前夕,五千名政治对手被捕,这次选举被操纵,将多数席位授予亲政权的无党派政府合作联盟 (BBWR)。毕苏斯基领导的独裁卫生政权(“卫生”意为“治愈”)直至 1935 年去世(并一直维持到 1939 年),反映了这位独裁者从过去的中左翼转向保守联盟的演变。政治机构和政党被允许运作,但选举过程受到操纵,那些不愿意顺从合作的人受到镇压。从 1930 年起,该政权的顽固反对者,其中许多是左派人士,被监禁并接受阶段性法律程序的严厉判决,例如布列斯特审判,或者被拘留在别雷扎卡尔图斯卡监狱和类似的政治犯集中营。1934 年至 1939 年间,约有 3000 名活动人士在不同时间未经审判就被拘留在别列扎拘留营。例如,1936 年,有 369 名活动人士被带到那里,其中包括 342 名波兰共产党人。叛逆的农民在1932年、1933年和1937年的波兰发动了骚乱。其他内乱是由罢工的产业工人(例如1936年的“血腥之春”事件)、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和初期白俄罗斯运动的积极分子引起的。所有人都成为警察和军队残酷镇压的目标。除了支持政治镇压之外,该政权还培育了约瑟夫·毕苏斯基的个人崇拜,这种崇拜早在他掌握独裁权力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毕苏斯基于1932年签署了苏波互不侵犯条约,并于1934年签署了德波互不侵犯宣言,但他在1933年坚称不存在来自东方或西方的威胁,并表示波兰政治的重点是全面独立。独立,不为外国利益服务。他发起了对这两个伟大邻国保持平等距离和可调整的中间路线的政策,后来由约瑟夫·贝克继续推行。毕苏斯基个人控制着军队,但军队装备简陋,训练不足,而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的准备也很差。他唯一的战争计划是针对苏联入侵的防御战。毕苏斯基去世后缓慢的现代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波兰邻国所取得的进步,毕苏斯基从 1926 年起停止的保护西部边境的措施直到 1939 年 3 月才开始实施。1935 年毕苏斯基元帅去世后,尽管他从未冒险在诚实的选举中考验自己的受欢迎程度,但他仍保留了波兰社会主导阶层的支持。他的政权是独裁的,但当时只有捷克斯洛伐克在与波兰相邻的所有地区保持民主。对于毕苏斯基发动的政变及其随后的个人统治的意义和后果,历史学家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Play button
1939 Sep 1 - 1945

二战期间的波兰

Poland
1939 年 9 月 1 日,希特勒下令入侵波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波兰最近于8月25日签署了英波军事同盟,并且长期以来一直与法国结盟。两个西方强国很快对德国宣战,但他们基本上保持不活跃(冲突早期的时期被称为“假战争”),并且没有向受攻击的国家提供任何援助。技术和数量上占优势的国防军编队迅速向东推进,在整个被占领土上大规模屠杀波兰平民。9 月 17 日,苏联开始入侵波兰。苏联很快占领了波兰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居住着大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两个入侵大国按照《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秘密条款的约定瓜分了这个国家。波兰政府高级官员和军事高级指挥部于九月中旬逃离战区并抵达罗马尼亚桥头堡。苏联入侵后,他们前往罗马尼亚寻求庇护。德国占领的波兰自 1939 年起被分为两个地区:被纳粹德国直接吞并的波兰地区和由所谓占领总政府统治的地区。波兰人组建了地下抵抗运动和波兰流亡政府,首先在巴黎运作,然后从 1940 年 7 月开始在伦敦运作。自 1939 年 9 月起中断的波兰与苏联外交关系于 1941 年 7 月根据《西科尔斯基-梅斯基协议》恢复,该协议促进了波兰军队(安德斯军队)在苏联的组建。1941 年 11 月,西科尔斯基总理飞往苏联,与斯大林就其在苏德前线的角色进行谈判,但英国希望波兰士兵留在中东。斯大林同意了,军队撤离那里。整个战争期间在波兰运作的波兰地下国组织忠于波兰流亡政府,并正式受其管辖,通过其波兰政府代表团行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十万波兰人加入了地下波兰家乡军(Armia Krajowa),该组织是流亡政府波兰武装部队的一部分。大约有 20 万波兰人在效忠流亡政府的西部波兰武装部队中参加西线作战,在东线则有大约 30 万波兰人在苏联指挥下的东部波兰武装部队中作战。以波兰工人党为首的波兰亲苏抵抗运动从1941年开始活跃,遭到逐渐形成的极端民族主义国家武装力量的反对。从 1939 年底开始,数十万来自苏联占领区的波兰人被驱逐到东部。在苏联认为不合作或可能有害的高级军事人员和其他人中,约有 22,000 人在卡廷大屠杀中被他们秘密处决。1943 年 4 月,在德国军方宣布发现埋有被谋杀的波兰军官的乱葬坑后,苏联断绝了与波兰流亡政府日益恶化的关系。苏联声称波兰人要求红十字会调查这些报告,从而犯下了敌对行为。1941年起,纳粹最终解决方案开始实施,波兰大屠杀以武力进行。1943 年 4 月至 5 月,华沙犹太人区起义发生在华沙,起义是由德国党卫军部队对华沙犹太人区的清算引发的。在德占波兰的许多城市,犹太人聚居区都被消灭了。当犹太人被驱逐并被消灭时,犹太战斗组织和其他绝望的犹太叛乱分子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发动了起义。
Play button
1944 Aug 1 - Oct 2

华沙起义

Warsaw, Poland
1941 年纳粹入侵后,西方盟国与苏联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波兰流亡政府的影响力因波兰流亡政府最有能力的领导人、总理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的去世而严重削弱。 1943 年 7 月 4 日的一次飞机失事中。大约在那个时候,由旺达·瓦西勒夫斯卡 (Wanda Wasilewska) 领导并得到斯大林支持的反对政府的波兰共产主义民间和军事组织在苏联成立。1944年7月,苏联红军和苏联控制的波兰人民军进入了未来战后波兰的领土。在1944年和1945年的旷日持久的战斗中,苏联及其波兰盟友击败了德军并将其驱逐出波兰,苏联士兵损失超过6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抵抗运动最伟大的单一事业和重大政治事件是1944年8月1日开始的华沙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地下祖国军煽动并获得批准的,该起义吸引了该市大部分居民的参与。波兰流亡政府试图在红军到来之前建立一个非共产主义的波兰政府。这次起义最初计划是一次短暂的武装示威,期望逼近华沙的苏联军队会协助任何夺取这座城市的战斗。然而,苏联从未同意干预,他们在维斯瓦河停止了前进。德国人趁机对亲西方的波兰地下势力进行残酷镇压。这场激烈的起义持续了两个月,导致数十万平民死亡或被驱逐出城。战败的波兰人于 10 月 2 日投降后,德国人按照希特勒的命令有计划地摧毁华沙,摧毁了该市剩余的基础设施。1945 年 1 月 17 日,波兰第一军与苏联红军并肩作战,进入满目疮痍的华沙。
1945 - 1989
波兰人民共和国ornament
边境分配和种族清洗
逃离东普鲁士的德国难民,1945 年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45 Jul 1

边境分配和种族清洗

Poland
根据三个战胜国签署的 1945 年《波茨坦协定》的条款, 苏联保留了因 1939 年《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而夺取的大部分领土,包括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并获得了其他领土。波兰得到了西里西亚大部分地区的补偿,包括布雷斯劳(弗罗茨瓦夫)和格伦贝格(绿山城)、波美拉尼亚大部分地区,包括什切青(什切青)、前东普鲁士大南部地区以及但泽(格但斯克),等待与德国举行最后一次和平会议,但该会议最终从未举行。这些地区被波兰当局统称为“光复领土”,并被纳入重建后的波兰国家。随着德国的失败,波兰相对于战前的位置向西移动,这导致了一个更加紧凑的国家,并且拥有更广阔的出海通道。波兰人将战前 70% 的石油能力输给了苏联,但从苏联手中获得了收益。德国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这使得波兰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多元化的工业经济成为可能。战前德国人从德国东部地区逃亡和驱逐始于苏联从纳粹手中征服这些地区之前和期间,这一过程在战后的几年里仍在继续。到 1950 年,已有 8,030,000 名德国人被疏散、驱逐或迁移。波兰共产党当局甚至在波茨坦会议之前就进行了早期驱逐,以确保建立种族同质的波兰。1945 年 5 月投降前,奥得河-尼斯线以东的德国平民约有 1%(10 万)在战斗中丧生,此后约有 20 万德国人在波兰被强迫劳动,然后被驱逐。许多德国人死在兹戈达劳改营和波图利采劳改营等劳改营中。在那些留在波兰新边界内的德国人中,许多人后来选择移民到战后的德国。另一方面,150至200万波兰人从以前被苏联吞并的波兰地区迁移或被驱逐。绝大多数人在前德国领土上重新定居。至少一百万波兰人留在了后来的苏联,至少有五十万波兰人最终来到了西方或波兰以外的其他地方。然而,与官方声明必须迅速迁移收复领土上的前德国居民以安置因苏联吞并而流离失所的波兰人相反,收复领土最初面临严重的人口短缺。许多流亡波兰人无法返回他们为之奋斗的国家,因为他们属于与新共产主义政权不相容的政治团体,或者因为他们来自战前并入苏联的波兰东部地区。有些人只是因为警告称任何曾在西方军队服役过的人都将面临危险而不敢返回。许多波兰人因加入祖国军或其他组织而被苏联当局追捕、逮捕、酷刑和监禁,或因在西线作战而受到迫害。波兰-乌克兰新边界两侧的领土也遭到“种族清洗”。在居住在新边界内的波兰的乌克兰人和莱姆科人中(约 700,000 人),近 95% 的人在维斯瓦河行动下被迫迁移到苏维埃乌克兰,或(1947 年)迁移到波兰北部和西部的新领土。在沃里尼亚,98%的波兰战前人口要么被杀害,要么被驱逐;在东加利西亚,波兰人口减少了92%。据蒂莫西·D·斯奈德 (Timothy D. Snyder) 称,大约 70,000 名波兰人和大约 20,000 名乌克兰人在 20 世纪 40 年代战争期间和战后发生的种族暴力事件中丧生。根据历史学家 Jan Grabowski 的估计,在犹太人隔离区清理期间逃离纳粹统治的 25 万波兰犹太人中,约有 5 万人没有离开波兰而幸存下来(其余人都死了)。更多的人从苏联和其他地方被遣返,1946 年 2 月的人口普查显示,波兰新境内约有 30 万犹太人。在幸存的犹太人中,许多人选择移民,或者因为波兰的反犹太暴力而被迫移民。由于边界的变化和各民族人民的大规模流动,新兴的共产主义波兰最终形成了主要是同质的波兰族人口(根据 1950 年 12 月的人口普查,占 97.6%)。当局或其邻居并不鼓励其余少数民族成员强调他们的民族身份。
Play button
1948 Jan 1 - 1955

在斯大林主义下

Poland
为了响应 1945 年 2 月雅尔塔会议的指示,波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于 1945 年 6 月在苏联支持下成立;它很快就得到了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承认。苏联的统治从一开始就显而易见,波兰地下国家的杰出领导人在莫斯科受审(1945 年 6 月的“十六人审判”)。战后不久,新兴的共产主义统治受到反对派团体的挑战,其中包括所谓“被诅咒的士兵”在军事上的挑战,其中数千人在武装冲突中丧生,或被公安部追捕并处决。这些游击队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和苏联战败的预期上。尽管雅尔塔协议要求自由选举,但1947年1月的波兰立法选举却由共产党控制。以前流亡总理斯坦尼斯瓦夫·米科瓦伊奇克为首的一些民主和亲西方人士参加了临时政府和 1947 年的选举,但最终因选举舞弊、恐吓和暴力而被消灭。1947年选举后,共产党人致力于废除战后部分多元化的“人民民主”,并代之以国家社会主义制度。1947年选举中共产党主导的民主集团阵线,于1952年转变为民族团结阵线,正式成为政府权力的来源。波兰流亡政府由于缺乏国际承认,一直持续存在到1990年。波兰人民共和国(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在共产主义波兰联合工人党(PZPR)的统治下成立。执政的波兰工人党 (PZPR) 是由共产主义的波兰工人党 (PPR) 和历史上非共产主义的波兰社会党 (PPS) 于 1948 年 12 月强制合并而成。波兰人民革命党的领导人是其战时领导人瓦迪斯瓦夫·戈穆尔卡(Władysław Gomułka),他于 1947 年宣布“波兰的社会主义道路”,旨在遏制而不是根除资本主义因素。1948年,他被斯大林当局推翻、罢免并监禁。1944 年由其左翼重建的人民党自此与共产党结盟。战后波兰的执政共产党人更喜欢使用“社会主义”一词而不是“共产主义”来确定自己的意识形态基础,他们需要将社会主义初级伙伴纳入其中,以扩大他们的吸引力,要求更大的合法性并消除政治上的竞争。左边。正在失去组织的社会主义者受到政治压力、意识形态清洗和清洗,以便适合按照人民共和国的条件进行统一。社会主义者的主要亲共领导人是总理爱德华·奥索布卡-莫拉夫斯基和约瑟夫·西兰凯维奇。在斯大林主义时期(1948-1953)最压抑的阶段,在波兰,恐怖活动被认为是消除反动颠覆所必需的。数以千计的被认为是该政权反对者受到任意审判,大量人被处决。人民共和国由博列斯瓦夫·比鲁特、雅库布·贝尔曼和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等名誉扫地的苏联特工领导。自 1949 年起,波兰独立天主教会的财产就遭到没收和其他削减,并于 1950 年被迫与政府签署协议。1953年及之后,尽管当年斯大林去世后教会的迫害有所缓解,但对教会的迫害却愈演愈烈,教会领袖斯特凡·维辛斯基枢机主教被拘留。迫害波兰教会的一个关键事件是 1953 年 1 月克拉科夫教廷的斯大林主义表演审判。
解冻
1956 年 10 月,瓦迪斯瓦夫·戈穆尔卡在华沙向人群发表讲话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55 Jan 1 - 1958

解冻

Poland
1956年3月,莫斯科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迎来去斯大林化,爱德华·奥哈布被推选接替已故的博列斯瓦夫·比鲁特,担任波兰联合工人党第一书记。结果,波兰迅速陷入了社会动荡和改良主义事业之中。数千名政治犯被释放,许多以前遭受迫害的人得到正式平反。1956 年 6 月波兹南的工人骚乱遭到暴力镇压,但在共产党内形成了改良主义潮流。在持续的社会和国家动荡中,党的领导层发生了进一步的改组,即所谓的 1956 年波兰十月革命的一部分。在保留大多数传统共产主义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同时,瓦迪斯瓦夫·戈穆尔卡 (Władysław Gomułka) 领导的政权,新的第一任总统波兰共产党的书记,解放了波兰的内部生活。对苏联的依赖有所缓和,国家与教会和天主教平信徒活动家的关系也建立了新的基础。与苏联达成的遣返协议允许遣返仍在苏联手中的数十万波兰人,其中包括许多前政治犯。集体化努力被放弃了——与其他经济互助国家不同,农业土地大部分仍属于农业家庭的私人所有。国家强制规定的农产品固定价格、人为压低价格的规定减少,并从 1972 年起取消。1957 年立法选举之后是几年的政治稳定,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停滞以及改革和改革派的削弱。短暂改革时代的最后倡议之一是波兰外交部长亚当·拉帕茨基 (Adam Rapacki) 于 1957 年提出的中欧无核武器区。波兰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在不同程度上与知识分子反对独裁制度有关,在哥穆尔卡及其继任者的领导下发展到了复杂的水平。创作过程经常受到国家审查的影响,但在文学、戏剧、电影和音乐等领域创作了重要的作品。隐秘理解的新闻业以及本土和西方流行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移民圈子产生的未经审查的信息和作品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总部位于巴黎的《文化》杂志制定了一个概念框架,用于处理未来自由波兰的边界和邻国问题,但对于普通波兰人来说,自由欧洲电台最为重要。
镇压
华沙条约组织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期间,一辆苏联 T-54 在布拉格的照片。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68 Mar 1 - 1970

镇压

Poland
1956 年后的自由化趋势在数年里一直在衰退,但在 1968 年 3 月发生了逆转,当时学生示威在 1968 年波兰政治危机期间遭到镇压。在布拉格之春运动的部分推动下,波兰反对派领导人、知识分子、学者和学生利用华沙历史爱国的齐亚迪戏剧表演系列作为抗议活动的跳板,抗议活动很快蔓延到其他高等教育中心并蔓延到全国。当局对反对派活动进行了严厉镇压,包括解雇大学和其他学习机构的教师和学生。争议的中心也是众议院中少数试图为学生辩护的天主教代表(兹纳克协会成员)。在一次正式讲话中,戈穆尔卡提请人们注意犹太活动人士在所发生的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为以米切斯瓦夫·莫查尔为首的反对哥穆尔卡领导的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共产党派系提供了弹药。波兰共产党领导层中的一些人利用以色列在 1967 年六日战争中取得军事胜利的背景,对波兰犹太社区的残余势力发起了反犹太主义运动。这场运动的目标被指控不忠诚并积极同情以色列的侵略。他们被贴上“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标签,成为 1968 年 3 月动乱的替罪羊,并最终导致波兰剩余的大部分犹太人移居国外(约 15,000 名波兰公民离开该国)。在哥穆尔卡政权的积极支持下,1968年8月非正式宣布勃列日涅夫主义后,波兰人民军参加了臭名昭著的华约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Play button
1970 Jan 1 - 1981

团结一致

Poland
基本消费品价格上涨引发了1970年波兰的抗议活动。12月,波罗的海港口城市格但斯克、格丁尼亚和什切青发生骚乱和罢工,反映出人们对该国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深切不满。为了重振经济,吉雷克政权从 1971 年起实施了广泛的改革,其中包括大规模的外国借款。这些行动最初改善了消费者的条件,但几年后该策略适得其反,经济恶化。爱德华·吉雷克被苏联指责没有听从他们的“兄弟”建议,没有支持共产党和官方工会,并允许“反社会主义”势力的出现。1980 年 9 月 5 日,斯坦尼斯瓦夫·卡尼亚接替吉雷克担任波兰共产党第一书记。来自波兰各地的新兴工人委员会的代表于 9 月 17 日聚集在格但斯克,决定成立一个名为“团结”的全国工会组织。1981年2月,国防部长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将军就任总理。团结工会和共产党都严重分裂,苏联人正在失去耐心。卡尼亚在七月的党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但经济继续崩溃,普遍的混乱状况也继续恶化。1981 年 9 月至 10 月在格但斯克举行的第一次团结工会全国代表大会上,莱赫·瓦文萨以 55% 的得票率当选为工会全国主席。向其他东欧国家的工人发出呼吁,敦促他们追随团结工会的脚步。对于苏联人来说,这次集会是一场“反社会主义和反苏联的狂欢”,而越来越多地由雅鲁泽尔斯基和切斯瓦夫·基什恰克将军领导的波兰共产党领导人准备使用武力。1981年10月,雅鲁泽尔斯基被任命为波兰共产党第一书记。全会的投票结果为 180 比 4,他保留了自己的政府职位。雅鲁泽尔斯基请求议会禁止罢工并允许他行使非凡权力,但当这两项请求均未获批准时,他决定继续执行他的计划。
戒严法与共产主义的终结
1981年12月实施戒严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81 Jan 1 - 1989

戒严法与共产主义的终结

Poland
1981 年 12 月 12 日至 13 日,波兰政权宣布戒严,动用军队和 ZOMO 特警部队镇压团结工会。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雅鲁泽尔斯基可以在没有苏联参与的情况下,用他所掌握的力量来平息反对派。几乎所有团结工会领导人和许多附属知识分子都被逮捕或拘留。乌杰克镇压行动中有九名工人被杀。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回应是对波兰和苏联实施经济制裁。该国的骚乱已得到平息,但仍在继续。在实现了某种表面上的稳定后,波兰政权放松了戒严令,然后分几个阶段取消了戒严令。1982 年 12 月,戒严令暂停,包括瓦文萨在内的少数政治犯被释放。尽管戒严令于 1983 年 7 月正式结束并实施了部分特赦,但仍有数百名政治犯仍被关押在监狱中。耶日·波皮乌什科 (Jerzy Popiełuszko) 是一位颇受欢迎的支持团结工会的神父,于 1984 年 10 月被安全人员绑架并杀害。波兰的进一步发展与苏联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义领导同时发生,并受到其影响(被称为开放和改革的进程)。1986年9月,政府宣布大赦,释放了几乎所有政治犯。然而,国家缺乏基本的稳定,政权自上而下组织社会的努力失败了,反对派打造“另类社会”的尝试也未能成功。由于经济危机尚未解决,社会机构功能失调,执政党和反对派都开始寻找摆脱僵局的方法。在天主教会不可或缺的调解的推动下,建立了探索性接触。1988 年 2 月,学生抗议活动重新开始。经济持续衰退导致 4 月、5 月和 8 月全国各地发生罢工。日益不稳定的苏联不愿意施加军事或其他压力来支持陷入困境的盟国政权。波兰政府感到有必要与反对派进行谈判,并于 1988 年 9 月在马格达伦卡与团结工会领导人进行了初步会谈。瓦文萨和基什恰克将军等人参加了多次会议。断断续续的讨价还价和党内争吵促成了1989年的正式圆桌谈判,随后于当年6月举行了波兰立法选举,这是标志着波兰共产主义垮台的分水岭事件。
1989
波兰第三共和国ornament
波兰第三共和国
1990 年波兰总统选举期间的瓦文萨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89 Jan 2 - 2022

波兰第三共和国

Poland
1989 年 4 月的波兰圆桌协议呼吁地方自治、就业保障政策、独立工会合法化以及许多广泛的改革。众议院(国家立法机关的下议院)中只有 35% 的席位和所有参议院席位都是自由竞争的;剩余的众议院席位(65%)由共产党及其盟友保证。8 月 19 日,雅鲁泽尔斯基总统要求记者兼团结工会活动家塔德乌什·马佐维耶茨基 (Tadeusz Mazowiecki) 组建政府;9月12日,众议院投票批准了马佐维耶茨基总理及其内阁。马佐维耶茨基决定将经济改革完全交给新任副总理莱谢克·巴尔采罗维奇领导的经济自由派,他继续设计和实施他的“休克疗法”政策。波兰在战后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个由非共产党人领导的政府,开创了一个先例,很快被其他东欧集团国家效仿,这一现象被称为 1989 年革命。马佐维耶茨基对“粗线”的接受公式意味着不会有"政治迫害",即不会寻求报复或将前共产党官员排除在政治之外。部分由于工资指数化的尝试,通货膨胀在1989年底达到了900%,但很快就通过激进的方法得到了解决。1989年12月,众议院批准了《巴尔塞罗维奇计划》,将波兰经济从中央计划经济迅速转变为自由市场经济。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被修改,删除了共产党“领导作用”的内容,国家更名为“波兰共和国”。共产主义的波兰联合工人党于 1990 年 1 月解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政党——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领土自治”于1950年被废除,并于1990年3月立法,由当地民选官员领导;其基本单位是行政上独立的社区。1990年11月,莱赫·瓦文萨当选总统,任期五年;12月,他成为波兰第一位民选总统。1991年10月,波兰举行了第一次自由议会选举。18个政党进入新一届众议院,但代表人数最多的政党仅获得总选票的12%。1993年,过去统治的残余的前苏联北方部队离开了波兰。波兰于 1999 年加入北约。此后波兰武装部队参加了 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2004年,作为东扩的一部分,波兰加入了欧盟。不过,波兰并未采用欧元作为其货币和法定货币,而是使用波兰兹罗提。2019年10月,波兰执政党法律与正义党(PiS)赢得议会选举,保持在下议院多数席位。第二个是中间派公民联盟(KO)。总理马特乌什·莫拉维茨基的政府继续执政。然而,法律与公正党领导人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Jarosław Kaczyński)虽然不是政府成员,但被认为是波兰最有权势的政治人物。2020年7月,总统安杰伊·杜达在法律与正义党的支持下再次当选。
波兰宪法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97 Apr 2

波兰宪法

Poland
波兰现行宪法于 1997 年 4 月 2 日制定。正式名称为波兰共和国宪法,它取代了 1992 年小宪法,这是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最后修订版本,自 1989 年 12 月起称为“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波兰共和国宪法。1992 年之后的五年是在关于波兰新性格的对话中度过的。自1952年制定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来,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就如何承认波兰历史上尴尬的部分达成新的共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转变,从社会主义向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及波兰历史上罗马天主教文化的多元化兴起。它于1997年4月2日由波兰国民议会通过,于1997年5月25日经全民公投批准,于1997年7月16日由共和国总统颁布,并于1997年10月17日生效。波兰此前曾多次宪法行为。从历史上看,最重要的是 1791 年 5 月 3 日的宪法。
Play button
2010 Apr 10

斯摩棱斯克空难

Smolensk, Russia
2010年4月10日,波兰空军101航班的一架图波列夫Tu-154飞机在俄罗斯城市斯摩棱斯克附近坠毁,机上96人全部遇难。遇难者包括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和他的妻子玛丽亚、波兰前流亡总统、波兰总参谋长雷沙德·卡佐罗夫斯基和其他波兰高级军官、波兰国家银行行长等。波兰、波兰政府官员、18名波兰议会议员、波兰神职人员的高级成员以及卡廷大屠杀受害者的亲属。这群人从华沙抵达,参加距斯摩棱斯克不远的大屠杀 70 周年纪念活动。飞行员试图在浓雾中降落在斯摩棱斯克北机场(前军事空军基地),能见度降至约 500 米(1,600 英尺)。飞机下降到远远低于正常进场路径的高度,直到撞到树木、翻滚、翻转并坠入地面,最后停在距跑道不远的树林里。俄罗斯和波兰官方调查均未发现飞机存在技术故障,并得出结论认为,机组人员未能在特定天气条件下以安全方式进场。波兰当局发现相关空军部队的组织和训练存在严重缺陷,该部队随后被解散。在政界人士和媒体的压力下,波兰军方的几名高级成员辞职。

Appendices



APPENDIX 1

Geopolitics of Poland


Play button




APPENDIX 2

Why Poland's Geography is the Worst


Play button

Characters



Bolesław I the Brave

Bolesław I the Brave

First King of Poland

Nicolaus Copernicus

Nicolaus Copernicus

Polish Polymath

Czartoryski

Czartoryski

Polish Family

Józef Poniatowski

Józef Poniatowski

Polish General

Frédéric Chopin

Frédéric Chopin

Polish Composer

Henry III of France

Henry III of France

King of France and Poland

Jan Henryk Dąbrowski

Jan Henryk Dąbrowski

Polish General

Władysław Gomułka

Władysław Gomułka

Polish Communist Politician

Lech Wałęsa

Lech Wałęsa

President of Poland

Sigismund III Vasa

Sigismund III Vasa

King of Poland

Mieszko I

Mieszko I

First Ruler of Poland

Rosa Luxemburg

Rosa Luxemburg

Revolutionary Socialist

Romuald Traugutt

Romuald Traugutt

Polish General

Władysław Grabski

Władysław Grabski

Prime Minister of Poland

Casimir IV Jagiellon

Casimir IV Jagiellon

King of Poland

Casimir III the Great

Casimir III the Great

King of Poland

No. 303 Squadron RAF

No. 303 Squadron RAF

Polish Fighter Squadron

Stefan Wyszyński

Stefan Wyszyński

Polish Prelate

Bolesław Bierut

Bolesław Bierut

President of Poland

Adam Mickiewicz

Adam Mickiewicz

Polish Poet

John III Sobieski

John III Sobieski

King of Poland

Stephen Báthory

Stephen Báthory

King of Poland

Tadeusz Kościuszko

Tadeusz Kościuszko

Polish Leader

Józef Piłsudski

Józef Piłsudski

Chief of State

Pope John Paul II

Pope John Paul II

Catholic Pope

Marie Curie

Marie Curie

Polish Physicist and Chemist

Wojciech Jaruzelski

Wojciech Jaruzelski

President of Poland

Stanisław Wojciechowski

Stanisław Wojciechowski

President of Poland

Jadwiga of Poland

Jadwiga of Poland

Queen of Poland

References



  • Biskupski, M. B. The History of Poland. Greenwood, 2000. 264 pp. online edition
  • Dabrowski, Patrice M. Poland: The First Thousand Years.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2016. 506 pp. ISBN 978-0875807560
  • Frucht, Richard. Encyclopedia of Eastern Europe: From the Congress of Vienna to the Fall of Communism Garland Pub., 2000 online edition
  • Halecki, Oskar. History of Poland, New York: Roy Publishers, 1942. New York: Barnes and Noble, 1993, ISBN 0-679-51087-7
  • Kenney, Padraic. "After the Blank Spots Are Filled: Recent Perspectives on Modern Poland,"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Volume 79, Number 1, March 2007 pp 134–61, historiography
  • Kieniewicz, Stefan. History of Poland, Hippocrene Books, 1982, ISBN 0-88254-695-3
  • Kloczowski, Jerzy. A History of Polish Christianity. Cambridge U. Pr., 2000. 385 pp.
  • Lerski, George J.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Poland, 966–1945. Greenwood, 1996. 750 pp. online edition
  • Leslie, R. F. et al. The History of Poland since 1863. Cambridge U. Press, 1980. 494 pp.
  • Lewinski-Corwin, Edward Henry.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Poland (1917), well-illustrated; 650pp online at books.google.com
  • Litwin Henryk, Central European Superpower, BUM , 2016.
  • Pogonowski, Iwo Cyprian. Poland: An Illustrated History,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2000, ISBN 0-7818-0757-3
  • Pogonowski, Iwo Cyprian. Poland: A Historical Atlas. Hippocrene, 1987. 321 pp.
  • Radzilowski, John. A Traveller's History of Poland, Northampton, Massachusetts: Interlink Books, 2007, ISBN 1-56656-655-X
  • Reddaway, W. F., Penson, J. H., Halecki, O., and Dyboski, R.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Poland, 2 vol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41 (1697–1935), 1950 (to 1696). New York: Octagon Books, 1971 online edition vol 1 to 1696, old fashioned but highly detailed
  • Roos, Hans. A History of Modern Poland (1966)
  • Sanford, Georg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Poland. Scarecrow Press, 2003. 291 pp.
  • Wróbel, Piotr.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Poland, 1945–1996. Greenwood, 1998. 397 pp.
  • Zamoyski, Adam. Poland: A History. Hippocrene Books, 2012. 426 pp. ISBN 978-078181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