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button

3200 BCE - 2023

希腊历史



希腊的历史包括现代希腊民族国家领土的历史以及希腊人民及其历史上居住和统治地区的历史。在文化和地理的鼎盛时期,希腊文明从埃及一直传播到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从那时起,希腊少数民族一直留在前希腊领土(例如土耳其、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利比亚、黎凡特、 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希腊移民已融入全球不同的社会(例如北美、澳大利亚、北欧、南非) )。
HistoryMaps Shop

访问商店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希腊
希腊塞斯克洛定居点的陶匠正在制作具有独特红色几何图案的陶器 ©HistoryMaps
7000 BCE Jan 1 - 6500 BCE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希腊

Anatolia, Antalya, Turkey
新石器革命从公元前 7000 年至公元前 6500 年开始传至欧洲,当时近东的农民从安纳托利亚通过爱琴海跳岛进入希腊半岛。欧洲最早的农业经济发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可追溯到公元前 8500 年至公元前 9000 年,位于希腊。第一批讲希腊语的部落,讲的是迈锡尼语言的前身,在新石器时代或青铜时代早期(约公元前 3200 年)抵达希腊大陆。
Play button
3500 BCE Jan 1 - 1100 BCE

米诺斯文明

Crete, Greece
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持续了大约公元 100 年。公元前 3000 年(米诺斯早期)至 c.公元前 1400 年,希腊大陆的希腊文化从公元前 1400 年开始。3200 - c.3100 至 c.2000 - c.1900年。关于米诺斯人的具体信息我们知之甚少(甚至米诺斯这个名字也是一个现代称谓,源自克里特岛传说中的国王米诺斯),包括他们的书面系统,记录在未破译的线性 A 文字和克里特岛象形文字上。他们主要是商业民族,在整个地中海地区从事广泛的海外贸易。米诺斯文明受到许多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锡拉火山喷发(约公元前 1628-1627 年)和地震(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1425年,米诺斯宫殿(克诺索斯除外)被大火烧毁,这使得受米诺斯文化影响的迈锡尼希腊人得以向克里特岛扩张。1900 年,亚瑟·埃文斯 (Arthur Evans) 爵士在克诺索斯购买并开始挖掘一处遗址,向现代世界揭示了先于克里特岛迈锡尼文明的米诺斯文明。
Play button
1750 BCE Jan 1 - 1050 BCE

迈锡尼希腊

Mycenae, Mykines, Greece
迈锡尼文明起源于希腊大陆早、中古希腊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并演化而来。它出现在c。公元前1600年,希腊大陆的希腊文化在米诺斯克里特岛的影响下发生了转变,并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600年迈锡尼宫殿的崩溃。公元前 1100 年。迈锡尼希腊是古希腊希腊晚期青铜时代文明,是荷马史诗和大部分希腊神话和宗教的历史背景。迈锡尼时期得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阿尔戈利德东北部的迈锡尼考古遗址。雅典、皮洛斯、底比斯和梯林斯也是重要的迈锡尼遗址。迈锡尼文明由武士贵族统治。公元前1400年左右,迈锡尼人将他们的控制范围扩展到米诺斯文明的中心克里特岛,并采用了一种称为线性A的米诺斯文字形式来书写他们早期的希腊语形式。迈锡尼时代的文字被称为 Linear B,由 Michael Ventris 于 1952 年破译。迈锡尼人将他们的贵族埋葬在蜂巢墓(tholoi)中,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墓室,有高拱形屋顶和铺有石头的笔直入口通道。他们经常将匕首或其他形式的军事装备与死者一起埋葬。贵族的陪葬品通常是黄金面具、头饰、盔甲和宝石武器。迈锡尼人以坐姿埋葬,一些贵族则被制成木乃伊。大约公元前 1100 年至公元前 1050 年,迈锡尼文明崩溃了。许多城市被洗劫,该地区进入了历史学家眼中的“黑暗时代”。在此期间,希腊经历了人口和识字率的下降。希腊人传统上将这种衰落归咎于另一波希腊人多里安人的入侵,尽管这种观点的考古证据很少。
青铜时代晚期崩溃
海洋民族的入侵。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150 BCE Jan 1 - 1120 BCE

青铜时代晚期崩溃

Greece
青铜时代晚期的崩溃是指公元前 12 世纪(公元 1975 年至 1997 年)期间社会广泛崩溃的时期。1200年和1150年。崩溃影响了东地中海(北非和东南欧)和近东的大片地区,特别是埃及、利比亚东部、巴尔干半岛、爱琴海、安纳托利亚和高加索地区。对于许多青铜时代文明来说,这是突然的、暴力的和文化破坏性的,它给地区大国带来了经济急剧衰退,特别是迎来了希腊黑暗时代。青铜时代晚期的迈锡尼希腊、爱琴海地区和安纳托利亚的宫殿经济解体,转变成希腊黑暗时代的孤立小村庄文化,这种文化从公元 1100 年左右一直持续到更为人所知的古风时代初期。公元前 750 年。安纳托利亚和黎凡特的赫梯帝国崩溃了,而美 索不达米亚的中亚述帝国和埃及新王国等国家幸存下来,但遭到削弱。相反,随着埃及和亚述在西亚军事存在的减弱,腓尼基人等一些民族享有更多的自治权和权力。之所以将公元前 1200 年这个任意日期视为青铜时代晚期结束的开始,可以追溯到一位德国历史学家阿诺德·赫尔曼·路德维希·希伦 (Arnold Hermann Ludwig Heeren)。Heeren 在他 1817 年撰写的一本关于古希腊的历史中指出,希腊史前史的第一个时期结束于公元前 1200 年左右,这个日期是根据十年战争后 1190 年特洛伊陷落而得出的。然后,他于 1826 年继续将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灭亡日期追溯到公元前 1200 年左右。在公元 19 世纪余下的时间里,其他事件也被归入公元前 1200 年,包括海洋民族的入侵、多里安人的入侵、迈锡尼希腊的陷落,以及最终在公元前 1896 年黎凡特南部首次提到以色列记录在 Merneptah 石碑上。自 19 世纪以来,关于青铜时代晚期崩溃的原因,人们提出了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其中大多数涉及城镇的暴力破坏。其中包括火山爆发、干旱、疾病、地震、海洋民族的入侵或多里安人的迁徙、炼铁业增加造成的经济破坏,以及导致战车战争衰落的军事技术和方法的变化。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地震的影响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么严重。崩溃之后,冶金技术的逐渐变化导致了公元前一千年欧亚大陆和非洲随后的铁器时代。
希腊黑暗时代
荷马的读物。 ©Lawrence Alma-Tadema
1050 BCE Jan 1 - 750 BCE

希腊黑暗时代

Greece
希腊黑暗时代(约公元前1100年 - 约公元前800年)是指从公元前11世纪多利安入侵和迈锡尼文明结束到公元9世纪第一个希腊城邦崛起的希腊历史时期。公元前 8 世纪的荷马史诗和最早的希腊字母著作。迈锡尼文明的崩溃与近东其他几个大帝国的衰落同时发生,其中最著名的是赫梯和埃及。原因可能是由于使用铁制武器的海民入侵。当多利安人南下进入希腊时,他们也装备了精良的铁制武器,轻松驱散了已经衰弱的迈锡尼人。这些事件之后的时期统称为希腊黑暗时代。国王在整个时期进行统治,直到最终被贵族所取代,再后来,在某些地区,出现了贵族中的贵族——精英中的精英。战争从以骑兵为重点转向以步兵为重点。由于其生产成本低廉且可在当地获得,铁取代青铜成为制造工具和武器的首选金属。不同教派之间逐渐平等,导致了各个国王的废黜和家族的崛起。在这段停滞时期结束时,希腊文明陷入了文艺复兴,将希腊世界传播到黑海和西班牙。这种文字是从腓尼基人那里重新学习的,最终向北传播到意大利和高卢人。
1000 BCE - 146 BCE
古希腊ornament
古希腊
帕特农神庙是一座供奉雅典娜的神庙,位于雅典卫城,是古希腊文化和精致的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 ©Greg Ruhl
1000 BCE Jan 1 - 146 BCE

古希腊

Greece
古希腊是指从黑暗时代持续到古代末期(约公元600年)的希腊历史时期。在通常的用法中,它指的是罗马帝国之前的所有希腊历史,但历史学家使用这个术语更准确。一些作者包括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时期,而另一些作家则认为这些文明与后来的希腊文化有很大不同,因此应该将它们分开分类。传统上,古希腊时期被认为是从公元前 776 年第一届奥运会的日期开始,但现在大多数历史学家将这个术语延伸到公元前 1000 年左右。古典希腊时期结束的传统日期是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 323 年去世。接下来的时期被归类为希腊化时期。并不是每个人都将古典希腊时期和古希腊时期视为截然不同的。然而,一些作家将古希腊文明视为一个连续体,一直延续到公元三世纪基督教的出现。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基础文化。希腊文化对罗马帝国产生了强大的影响,罗马帝国将希腊文化的一个版本传播到了欧洲许多地方。古希腊文明对现代世界的语言、政治、教育体系、哲学、艺术和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以及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各种新古典主义复兴时期。美洲。
Play button
800 BCE Jan 1 - 480 BCE

古希腊

Greece
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开始摆脱迈锡尼文明衰落后的黑暗时代。识字能力已经丧失,迈锡尼文字也被遗忘,但希腊人采用了腓尼基字母,并对其进行了修改,创造了希腊字母。大约从公元前九世纪开始,文字记录开始出现。希腊被划分为许多小型自治社区,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由希腊地理决定的,每个岛屿、山谷和平原都被海洋或山脉与邻国隔绝。古风时期可以理解为东方化时期,当时希腊处于萌芽的新亚述帝国的边缘,但并未受到其影响。希腊在艺术、宗教和神话中吸收了大量来自东方的文化元素。从考古学上来说,古希腊以几何陶器为标志。
Play button
510 BCE Jan 1 - 323 BCE

古典希腊

Greece
古典希腊是古希腊大约 200 年(公元前 5 世纪和 4 世纪)的时期,其特点是爱琴海东部和希腊文化北部地区(如爱奥尼亚和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从波斯帝国波斯帝国)获得了更多的自治权。 战争);民主雅典的鼎盛时期;第一次和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和底比斯的霸权;以及腓力二世领导下的马其顿扩张。西方文明的许多早期定义的政治、艺术思想(建筑、雕塑)、科学思想、戏剧、文学和哲学都源于这段希腊历史,对后来的罗马帝国产生了强大的影响。腓力二世统一了希腊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对抗共同的敌人 波斯帝国,而波斯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的战争中于 13 年内被征服,古典时代就此结束。在古希腊的艺术、建筑和文化背景下,古典时期相当于公元前 5 世纪和 4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最常见的日期是公元前 510 年最后一位雅典暴君的倒台到亚历山大大帝的去世)伟大于公元前 323 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典时期是继希腊黑暗时代和古风时期之后,又被希腊化时期所继承。
Play button
323 BCE Jan 1 - 146 BCE

希腊化希腊

Greece
希腊化希腊是继古典希腊之后的历史时期,从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到罗马共和国吞并古典希腊亚该亚联盟的中心地带。这种情况在公元前 146 年的科林斯战役中达到了顶峰,罗马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导致了科林斯的毁灭,并开启了罗马希腊时期。希腊化希腊的最终结局是公元前 31 年的亚克兴海战,当时未来的皇帝奥古斯都击败了希腊托勒密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和马克·安东尼,并于次年占领了希腊化希腊最后一个伟大中心亚历山大。在希腊化时期,希腊在希腊语世界中的重要性急剧下降。希腊化文化的伟大中心是亚历山大和安条克,分别是托勒密埃及塞琉古叙利亚的首都。佩加蒙、以弗所、罗德岛和塞琉西亚等城市也很重要,东地中海日益城市化是当时的特征。
146 BCE - 324
罗马希腊ornament
罗马希腊
哥林多的最后一天 ©Tony Robert-Fleury
146 BCE Jan 1 - 324

罗马希腊

Rome, Metropolitan City of Rom
在军事上,希腊本身已经衰落到罗马人征服了这片土地的地步(公元前 168 年起),尽管希腊文化反过来又征服了罗马人的生活。虽然罗马对希腊的统治时期传统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46 年罗马人卢修斯·穆米乌斯 (Lucius Mummius) 洗劫科林斯 (Corinth),但随着罗马人埃米利乌斯·保卢斯 (Aemilius Paullus) 在皮德那 (Pydna) 击败其国王珀尔修斯 (Perseus),马其顿就已经处于罗马的控制之下。公元前 168 年。罗马人将该地区划分为四个较小的共和国,并于公元前 146 年马其顿正式成为一个省,首都设在帖撒罗尼迦。其他希腊城邦也逐渐并最终向罗马致敬,结束了法律上的自治。罗马人将地方行政权交给希腊人,但没有尝试废除传统的政治模式。雅典的集市仍然是公民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卡拉卡拉在公元 212 年颁布的《安东尼宪法》法令,将意大利境外的公民身份扩大到整个罗马帝国的所有自由成年男子,有效地将外省人口提高到与罗马城本身平等的地位。该法令的重要性是历史性的,而不是政治性的。它为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国家的经济和司法机制可以适用于整个地中海地区,就像曾经从拉丁姆到整个意大利一样。当然,在实践中,整合并没有统一进行。与那些遥远、太贫穷或太陌生的国家(如英国、巴勒斯坦或埃及)相比,已经与罗马融合的社会(如希腊)受到这项法令的青睐。卡拉卡拉的法令并没有启动导致权力从意大利和西方向希腊和东方转移的进程,而是加速了这一进程,为希腊千年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以东方的形式出现。罗马帝国,作为中世纪欧洲和地中海的主要强国。
324 - 1453
拜占庭统治ornament
拜占庭希腊
狄奥多拉皇后和侍从(圣维塔莱大教堂的马赛克,六世纪)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324 Jan 2 - 1453 May 29

拜占庭希腊

İstanbul, Turkey
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以及随后西罗马帝国的崩溃,这些事态发展不断强化了希腊人在帝国中的地位,并最终使他们完全认同帝国。君士坦丁堡的主导作用始于君士坦丁大帝将拜占庭成为罗马帝国的新首都,从此被称为君士坦丁堡,使这座城市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成为希腊人一直延续到现代的灯塔。君士坦丁大帝和查士丁尼在 324 年至 610 年期间占主导地位。皇帝们吸收了罗马的传统,试图为后来的发展和拜占庭帝国的形成提供基础。保卫帝国边界和恢复罗马领土的努力是早期几个世纪的标志。与此同时,东正教教义的最终形成和确立,以及在帝国境内发展的异端邪说所引发的一系列冲突,标志着拜占庭历史的早期阶段。在拜占庭中期的第一阶段(610-867),帝国既受到老敌人( 波斯人、伦巴第人、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的攻击,也受到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新敌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的攻击。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敌人的攻击不局限于国家边境地区,而是深入到国外,甚至威胁到首都本身。斯拉夫人的袭击失去了周期性和临时性,成为永久定居点,并转变为新国家,最初对君士坦丁堡怀有敌意,直到他们基督教化。这些国家被拜占庭人称为斯拉维尼亚。从8世纪后期开始,帝国开始从连续入侵的毁灭性影响中恢复过来,并开始重新征服希腊半岛。来自西西里岛和小亚细亚的希腊人被带入这里作为定居者。斯拉夫人要么被驱逐到小亚细亚,要么被同化,斯拉维尼亚人被消灭。到了9世纪中叶,希腊再次成为拜占庭帝国,由于安全状况的改善和有效的中央控制的恢复,城市开始复苏。
拉丁帝国
拉丁帝国 ©Angus McBride
1204 Jan 1 - 1261

拉丁帝国

Greece
拉丁帝国是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领导人在从拜占庭帝国夺取的土地上建立的封建十字军国家。拉丁帝国的目的是取代拜占庭帝国,成为西方承认的东方罗马帝国,并以天主教皇帝取代东正教罗马皇帝。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最初的目的是夺回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城市,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事件最终导致十字军军队洗劫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最初的计划是让被阿莱克修斯三世篡夺的被废黜的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安杰洛斯恢复王位。艾萨克的儿子阿莱克修斯四世向十字军承诺提供财政和军事援助,并计划继续前往耶路撒冷。当十字军到达君士坦丁堡时,局势迅速变得不稳定,虽然艾萨克和阿莱克修斯短暂统治,但十字军并没有收到他们所希望的报酬。1204年4月,他们夺取并掠夺了这座城市的巨额财富。十字军从自己的队伍中选出了自己的皇帝——佛兰德斯的鲍德温,并将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划分为各个新的十字军附庸国。拉丁帝国的权威立即受到拜占庭残余国家的挑战,这些国家由尼西亚的拉斯卡里斯家族(与 1185-1204 年的安杰洛斯王朝有联系)和特拉比松的科穆宁家族( 1081-1185 年作为拜占庭皇帝统治)领导。从 1224 年到 1242 年,同样与安杰洛伊家族有联系的科穆宁·杜卡斯家族挑战了塞萨洛尼基的拉丁权威。拉丁帝国未能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对在前拜占庭领土上建立的其他拉丁列强(尤其是威尼斯共和国)取得政治或经济统治地位,在经历了最初短暂的军事成功后,它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由于与北部保加利亚和各个拜占庭声索国的持续战争而衰落。最终,尼西亚帝国于 1261 年收复了君士坦丁堡,并在迈克尔八世·帕里奥洛戈斯 (Michael VIII Palaiologos) 的领导下恢复了拜占庭帝国。最后一位拉丁皇帝鲍德温二世 (Baldwin II) 流亡,但帝国头衔一直延续到 14 世纪,并有几个觊觎者。
1460 - 1821
奥斯曼统治ornament
Play button
1460 Jan 2 - 1821

奥斯曼希腊

Greece
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坚持到了 1460 年,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则占领了一些岛屿,但到了 16 世纪初,整个希腊大陆和大部分爱琴海岛屿都被奥斯曼帝国殖民,不包括几个港口城市由威尼斯人持有(纳夫普利翁、莫奈姆瓦夏、帕尔加和迈索尼是其中最重要的)。位于爱琴海中部的基克拉泽斯群岛于 1579 年被奥斯曼帝国正式吞并,尽管它们自 1530 年代以来一直处于附庸地位。塞浦路斯于 1571 年沦陷,威尼斯人保留克里特岛直至 1669 年。除了凯法利尼亚岛(1479 年至 1481 年和 1485 年至 1500 年)外,爱奥尼亚群岛从未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过,仍然处于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之下。随着 1800 年七岛共和国的成立,现代希腊国家诞生于爱奥尼亚群岛。奥斯曼希腊是一个多民族社会。然而,现代西方的多元文化主义观念虽然乍一看似乎与小米制度相对应,但被认为与奥斯曼制度不相容。希腊人一方面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权和自由;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则面临着行政人员渎职造成的暴政,而中央政府对此只能进行远程且不完全的控制。当奥斯曼帝国到来时,发生了两次希腊移民。第一次移民导致希腊知识分子移民到西欧并影响了文艺复兴的到来。第二次迁徙意味着希腊人离开希腊半岛的平原并在山区重新定居。米勒制度通过根据宗教隔离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各个民族,促进了东正教希腊人的种族凝聚力。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生活在平原上的希腊人要么是承受外国统治重担的基督徒,要么是隐秘基督徒(秘密信奉希腊东正教的希腊穆斯林)。一些希腊人成为秘密基督徒是为了避免重税,同时通过保持与希腊东正教的联系来表达自己的身份。然而,皈依伊斯兰教且不是秘密基督徒的希腊人在东正教希腊人眼中被视为“土耳其人”(穆斯林),即使他们不采用土耳其语。直到 19 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一直统治着希腊的大部分地区。希腊是中世纪以来第一个自治国家,于 1800 年法国革命战争期间建立,比希腊本土爆发希腊革命早了 21 年。这是以科孚岛为首都的塞普汀斯拉共和国。
1565 年至 1572 年的反奥斯曼起义
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 ©Juan Luna
1565 Jan 1 - 1572

1565 年至 1572 年的反奥斯曼起义

Greece
1567年至1572年的反奥斯曼起义是16世纪初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其他叛乱分子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一系列冲突。此时,由于奥斯曼政府的衰弱、长期的经济危机以及奥斯曼国家当局的专断行为,社会紧张局势加剧。起义的领导人最初取得了成功,控制了多个战略地点和堡垒,特别是在伊庇鲁斯、希腊中部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然而,该运动缺乏必要的组织。他们受到西方列强的怂恿和帮助;主要由威尼斯共和国发起,而神圣同盟在 1571 年 11 月的勒班陀海战中战胜奥斯曼舰队,引发了进一步的革命活动。然而,威尼斯撤回了对叛军的支持,并与奥斯曼帝国签署了单方面和约。因此,叛乱注定要结束,奥斯曼军队在叛乱后镇压起义期间进行了多次屠杀。在整个平定过程中,许多主要孤立的地区仍然不受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并且爆发了新的叛乱,例如 1611 年狄奥尼修斯·斯基洛索福斯 (Dionysios Skylosophos) 的叛乱。
克里特岛战争
1649 年威尼斯舰队在福基亚 (Focchies) 与土耳其人的战斗。亚伯拉罕·贝尔斯特拉滕 (Abraham Beerstraten) 的绘画,1656 年。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645 Jan 1 - 1669

克里特岛战争

Crete, Greece
克里特战争是威尼斯共和国及其盟友(主要是马耳他骑士团、教皇国和法国)与奥斯曼帝国和巴巴里国家之间的冲突,因为这场战争主要是围绕威尼斯的克里特岛进行的。最大、最富有的海外财产。战争从 1645 年持续到 1669 年,在克里特岛特别是坎迪亚市进行,并在爱琴海周围进行了多次海军交战和袭击,达尔马提亚提供了次要战区。尽管克里特岛的大部分地区在战争的最初几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但克里特岛首府坎迪亚(今伊拉克利翁)要塞成功抵抗。拜伦勋爵称之为“特洛伊的对手”的长期围困迫使双方将注意力集中在岛上各自部队的补给上。特别是对于威尼斯人来说,他们战胜克里特岛规模更大的奥斯曼军队的唯一希望在于成功地使其缺乏补给和援军。因此,战争变成了两国海军及其盟友之间的一系列海战。威尼斯得到了许多西欧国家的援助,这些国家在教皇的劝告下,本着十字军精神的复兴,派遣人员、船只和物资“保卫基督教世界”。在整个战争中,威尼斯保持了总体海军优势,赢得了大部分海军交战,但封锁达达尼尔海峡的努力只取得了部分成功,共和国从未有足够的船只来完全切断克里特岛的补给和增援。奥斯曼帝国的努力因国内动乱以及军队向北转向特兰西瓦尼亚和哈布斯堡王朝而受到阻碍。长期的冲突耗尽了共和国的经济,该国依赖与奥斯曼帝国的利润丰厚的贸易。到了 1660 年代,尽管其他基督教国家的援助有所增加,但厌倦战争的情绪已经开始出现。另一方面,奥斯曼帝国成功地维持了在克里特岛的军队,并在科普鲁吕家族的英明领导下重新焕发活力,派出了最后一次伟大的远征。 1666年,在大维齐尔的直接监督下。坎迪亚围城战进入了最后也是最血腥的阶段,持续了两年多。最终,双方通过谈判交出要塞,决定了该岛的命运,并以奥斯曼帝国的胜利结束了战争。在最终的和平条约中,威尼斯保留了克里特岛附近的一些孤岛堡垒,并在达尔马提亚取得了一些领土。仅仅 15 年后,威尼斯人的复仇欲望导致了一场新的战争,威尼斯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克里特岛一直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直到 1897 年成为一个自治国家。最终于1913年与希腊合并。
奥尔洛夫起义
1770 年切什梅海战中土耳其舰队被摧毁。 ©Jacob Philipp Hackert
1770 Feb 1 - 1771 Jun 17

奥尔洛夫起义

Peloponnese, Greece
奥尔洛夫起义是1770年爆发的希腊起义。起义以伯罗奔尼撒半岛、希腊南部以及希腊中部部分地区、色萨利和克里特岛为中心。1770 年 2 月,俄土战争(1768-1774 年)期间俄罗斯帝国海军司令、俄罗斯海军上将阿列克谢·奥尔洛夫抵达玛尼半岛后,叛乱爆发。它成为希腊独立战争(爆发于 1821 年)的主要前兆,是叶卡捷琳娜大帝所谓“希腊计划”的一部分,最终被奥斯曼帝国镇压。
1821
现代希腊ornament
Play button
1821 Feb 21 - 1829 Sep 12

希腊独立战争

Greece
希腊独立战争,又称1821年希腊革命或希腊革命,是1821年至1829年间希腊革命者针对奥斯曼帝国发动的一场成功的独立战争。希腊人后来得到了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援助和俄罗斯,而奥斯曼帝国则得到了北非附庸,特别是埃及的援助。这场战争导致了现代希腊的形成。世界各地的希腊人将 3 月 25 日定为独立日,庆祝这场革命。
奥托国王的统治
巴伐利亚亲王奥克塔维乌斯,希腊国王;继约瑟夫·施蒂勒 (Joseph Stieler) (1781–1858) 之后 ©Friedrich Dürck
1833 Jan 1 - 1863

奥托国王的统治

Greece
奥托是巴伐利亚王子,自 1832 年 5 月 27 日根据《伦敦公约》建立君主制起一直担任希腊国王,直至 1862 年 10 月 23 日被废黜。奥托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次子。 17 岁时新创建的希腊王位。他的政府最初由由巴伐利亚宫廷官员组成的三人摄政委员会管理。成年后,奥托因摄政王不受人民欢迎而罢免了他们,并以绝对君主的身份进行统治。最终,他的臣民对宪法的要求被证明是压倒性的,面对武装(但不流血)的起义,奥托于 1843 年批准了宪法。奥托在位期间未能解决希腊的贫困问题并阻止外部经济干预。这个时代的希腊政治是建立在与保证希腊独立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这三个大国的联系之上的,而奥托维持大国支持的能力是他继续掌权的关键。为了保持强大,奥托必须利用每个大国希腊追随者的利益来对抗其他国家,同时又不能激怒大国。为了阻止希腊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攻击奥斯曼帝国,英国皇家海军于 1850 年和 1854 年两次封锁希腊,奥托在希腊人中的地位受到了影响。结果,阿玛莉亚王后遭到刺杀,最终奥托于 1862 年在乡村被废黜。1867 年,他在巴伐利亚流亡途中去世。
乔治一世统治时期
身着希腊海军制服的希腊国王乔治一世。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63 Mar 30 - 1913 Mar 18

乔治一世统治时期

Greece
乔治一世从 1863 年 3 月 30 日起担任希腊国王,直至 1913 年被暗杀。他出生于哥本哈根,原本是丹麦王子,似乎注定要在丹麦皇家海军中谋求职业生涯。当他被希腊国民议会选举为国王时,他年仅17岁,议会废黜了不受欢迎的奥托。他的提名得到了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俄罗斯帝国等大国的建议和支持。1867年,他与俄罗斯女大公奥尔加·康斯坦丁诺夫娜结婚,成为希腊新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他的两个姐妹亚历山德拉和达格玛分别嫁给了英国和俄罗斯王室。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和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三世是他的妹夫,英国乔治五世、丹麦克里斯蒂安十世、挪威哈康七世和俄罗斯尼古拉二世是他的侄子。乔治统治近 50 年(现代希腊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其特点是随着希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其领土获得不断扩大。英国于 1864 年和平割让爱奥尼亚群岛,而色萨利则在俄土战争(1877-1878)后从奥斯曼帝国吞并。希腊的领土野心并不总是成功。它在希土战争(1897年)中被击败。
克里特岛国
Theriso 的革命者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98 Jan 1 - 1913

克里特岛国

Crete, Greece
1898 年,在列强( 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德国俄罗斯)对克里特岛进行干预后,克里特岛成立。1897年,克里特岛起义导致奥斯曼帝国向希腊宣战,英国、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以奥斯曼帝国无法再维持控制为由进行干预。这是该岛最终被希腊王国吞并的前奏,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该岛事实上发生在 1908 年,法律上发生在 1913 年。
Play button
1912 Oct 8 - 1913 Aug 10

巴尔干战争

Balkans
巴尔干战争是指1912年和1913年在巴尔干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两次冲突。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希腊、塞尔维亚、 黑山保加利亚四个巴尔干国家奥斯曼帝国宣战并击败了它,在这个过程中,奥斯曼人剥夺了其欧洲省份,只留下东色雷斯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保加利亚与第一次战争的所有四个原始参战方作战。它还面临来自北部罗马尼亚的攻击。奥斯曼帝国失去了欧洲的大部分领土。尽管没有作为战斗人员参与其中,但随着扩大的塞尔维亚推动南斯拉夫人民的联盟,奥匈帝国变得相对虚弱。这场战争为 1914 年巴尔干危机奠定了基础,因此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到20世纪初,保加利亚、希腊、黑山和塞尔维亚已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获得独立,但其大部分民族仍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12年,这些国家组成了巴尔干联盟。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于 1912 年 10 月 8 日开始,当时联盟成员国进攻奥斯曼帝国,并于八个月后于 1913 年 5 月 30 日签署伦敦条约而结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于 1913 年 6 月 16 日开始,当时保加利亚因失去马其顿而不满,攻击其前巴尔干联盟盟友。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的联军以数量优势击退了保加利亚的攻势,并从西部和南部入侵保加利亚进行反击。罗马尼亚没有参与冲突,但拥有完整的军队可以打击,并从北部入侵保加利亚,这违反了两国之间的和平条约。奥斯曼帝国还进攻保加利亚,并向色雷斯挺进,收复了阿德里安堡。在随后签订的《布加勒斯特条约》中,保加利亚成功收复了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的大部分领土。然而,它被迫将多布罗贾省的前奥斯曼南部地区割让给罗马尼亚。巴尔干战争以种族清洗为标志,各方都对针对平民的严重暴行负责,并助长了后来的暴行,包括 1990 年代南斯拉夫战争期间的战争罪。
Play button
1914 Oct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希土战争

Greece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腊政坛出现分裂,德国崇拜者君士坦丁一世国王呼吁保持中立,而总理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则力促希腊加入同盟国。君主主义者和威尼斯主义者之间的冲突有时会导致公开战争,并被称为民族分裂。1917年,盟军迫使君士坦丁退位,让位给他的儿子亚历山大,韦尼泽洛斯重新出任首相。战争结束时,列强同意将拥有大量希腊人口的奥斯曼帝国城市士麦那(伊兹密尔)及其腹地移交给希腊。1919年希腊军队占领士麦那,1920年奥斯曼政府签署了《塞夫勒条约》;该条约规定,五年后将在士麦那举行公民投票,决定该地区是否加入希腊。然而,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推翻了奥斯曼政府,并组织了针对希腊军队的军事行动,导致希土战争(1919-1922)。希腊的一次主要进攻于 1921 年停止,到 1922 年希腊军队开始撤退。1922 年 9 月 9 日,土耳其军队重新夺回士麦那,并纵火焚烧这座城市并杀害了许多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战争以洛桑条约(1923)结束,根据该条约,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将基于宗教进行人口交换。超过 100 万东正教徒离开土耳其,换取了来自希腊的 40 万穆斯林。1919 年至 1922 年的事件在希腊被视为历史上一个特别灾难性的时期。1914 年至 1923 年间,估计有 75 万至 90 万希腊人死于奥斯曼土耳其人之手,许多学者将其称为种族灭绝。
希腊第二共和国
1922 年革命领袖尼古拉斯·普拉斯蒂拉斯 (Nikolaos Plastiras) 将军将权力交给政客 (1924)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24 Jan 1 - 1935

希腊第二共和国

Greece
希腊第二共和国是一个现代史学术语,用于指代 1924 年至 1935 年共和统治时期的希腊国家。它实际上占据了现代希腊的领土(多德卡尼斯群岛除外),并与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 保加利亚、土耳其和意大利爱琴海群岛。“第二共和国”一词用于区别于“第一共和国”和“第三共和国”。1924 年 3 月 25 日,国家议会宣布君主制垮台。1928 年,这个国家相对较小,人口为 620 万,总面积为 130,199 平方公里(50,270 平方英里)。在其十一年的历史中,第二共和国见证了现代希腊历史上一些最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出现。从希腊的第一次军事独裁,到随后短暂的民主治理形式,到一直持续到 1950 年代的希腊与土耳其关系正常化,再到首次成功实现国家工业化。1935 年 10 月 10 日,希腊第二共和国被废除,同年 11 月 3 日的全民公投确认其废除,人们普遍认为该共和国深陷选举舞弊。共和国的垮台最终为希腊成为极权主义一党制国家铺平了道路,扬尼斯·梅塔克萨斯于 1936 年建立了八月四日政权,一直持续到 1941 年轴心国占领希腊为止。
Play button
1940 Oct 28 - 1944 Oct

二战期间的希腊

Greece
希腊二战时期的军事历史始于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军队从阿尔巴尼亚入侵希腊,希意战争爆发。希腊军队暂时停止了入侵,并将意大利人赶回阿尔巴尼亚。希腊的成功迫使纳粹德国进行干预。1941 年 4 月 6 日,德国人入侵希腊和南斯拉夫,并在一个月内占领了这两个国家,尽管英国以远征军的形式向希腊提供了援助。5 月,随着从空中夺取克里特岛,对希腊的征服得以完成,尽管 Fallschirmjäger(德国伞兵)在这次行动中伤亡惨重,以至于德国国防军高级司令部(Oberkommando der Wehrmacht)放弃了大规模的空降行动,转而进行剩余的行动战争的。一些历史学家还认为,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资源转移使入侵苏联的行动推迟了关键的一个月,而当德国军队未能占领莫斯科时,这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希腊被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占领并瓜分,国王和政府则流亡埃及。1941 年夏天,第一次武装抵抗尝试被轴心国镇压,但抵抗运动于 1942 年再次开始,并在 1943 年和 1944 年迅速发展,解放了该国大部分内陆山区,并束缚了相当大的轴心国军队。抵抗组织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在 1943 年底爆发了内部冲突,一直持续到 1944 年春天。流亡的希腊政府也组建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在中东与英国人并肩作战。北非、意大利。希腊海军和商船队的贡献对于盟军的事业尤其重要。1944 年 10 月,德国因红军的推进而撤军,希腊大陆获得解放,而德国驻军则在爱琴海群岛坚守直至战争结束。该国饱受战争和占领的蹂躏,经济和基础设施满目疮痍。1946年,外国支持的保守派政府和左翼游击队之间爆发了内战,一直持续到1949年。
Play button
1943 Jan 1 - 1949

希腊内战

Greece
希腊内战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对抗。1944 年至 1949 年间,希腊民族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势力(最初由英国提供财政支持,后来由美国提供财政支持)与希腊民主军 (ELAS) 之间的战斗,希腊民主军是希腊的军事分支。希腊共产党(KKE)。这场冲突导致了英国以及后来美国支持的政府军的胜利,这导致希腊通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获得了美国的资金,并成为北约成员,这有助于确定意识形态平衡整个冷战期间爱琴海的权力。内战的第一阶段发生在 1943 年至 1944 年。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抵抗团体在一场自相残杀的冲突中互相争斗,以确立希腊抵抗运动的领导地位。在第二阶段(1944年12月),在军事上控制了希腊大部分地区的崛起的共产党人,与回归的希腊流亡政府对峙,该政府是在开罗西方盟军的支持下组建的,最初包括六名希腊共产党下属的部长。在第三阶段(有人称之为“第三轮”),希共控制的游击队与希共抵制选举后成立的国际公认的希腊政府进行斗争。尽管希腊共产党参与起义是众所周知的,但该党直到 1948 年才保持合法地位,并继续从雅典办事处协调袭击,直至被取缔。这场战争从1946年持续到1949年,其特点是希共军队与希腊政府军之间的游击战,主要在希腊北部山区进行。战争以北约轰炸格拉莫斯山和希共军队的最终失败而结束。内战给希腊留下了政治两极分化的遗产。结果,希腊也与美国结盟并加入了北约,而其与亲苏和中立的共产主义北方邻国的关系变得紧张。
西方集团
希腊雅典奥莫尼亚广场 20 世纪 50 年代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49 Jan 1 - 1967

西方集团

Greece
在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希腊发展迅速,最初是在马歇尔计划的赠款和贷款的帮助下,也是为了减少共产主义的影响。1952年,希腊加入北约,明显成为冷战西方集团的一部分。但在希腊社会,左派和右派之间的深刻分歧仍在继续。希腊经济通过旅游业的增长进一步发展。妇女权利受到新的关注,1952 年《宪法》保障了妇女的选举权,随后实现了全面的宪法平等,莉娜·察尔达里 (Lina Tsaldari) 成为该十年第一位女部长。希腊经济奇迹是经济持续增长时期,一般为1950年至1973年。在此期间,希腊经济平均增长7.7%,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
Play button
1967 Jan 1 - 1974

希腊板

Athens, Greece
希腊军政府或上校政权是一个右翼军事独裁政权,从 1967 年至 1974 年统治希腊。1967 年 4 月 21 日,一群上校在预定选举前一个月推翻了看守政府,乔治·帕潘德里欧领导的中央联盟有望获胜。独裁政权的特点是右翼文化政策、反共主义、限制公民自由以及监禁、酷刑和流放政治对手。1967年至1973年期间,该国由乔治斯·帕帕多普洛斯统治,但在1973年举行的关于君主制和逐步民主化的全民公投中,试图重新获得支持的尝试因强硬派迪米特里奥斯·约安尼迪斯的另一次政变而结束,迪米特里奥斯·约安尼迪斯一直统治该国,直到1974年7月24日垮台。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的压力,导致Metapolitefsi(“政权更迭”)走向民主并建立第三希腊共和国。
Play button
1974 Jul 15

1974年塞浦路斯政变

Cyprus
1974年塞浦路斯政变是1967年至1974年间驻塞浦路斯希腊军队、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和希腊军政府发动的军事政变。1974 年 7 月 15 日,政变策划者罢免了塞浦路斯现任总统马卡里奥斯三世大主教,并以支持埃诺西斯(希腊统一主义者)的民族主义者尼科斯·桑普森取而代之。桑普森政权被描述为一个傀儡国家,其最终目标是希腊吞并该岛;短期内,政变分子宣布成立“塞浦路斯希腊共和国”。这次政变被联合国视为非法。
第三希腊共和国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74 Dec 1

第三希腊共和国

Greece
第三希腊共和国是现代希腊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 1974 年希腊军政府垮台、希腊君主制最终废除一直延续到今天。它被认为是继希腊独立战争期间的第一共和国(1821-1832)和1924-1935年暂时废除君主制期间的第二共和国之后希腊的第三个共和统治时期。“Metapolitefsi”一词通常用于整个时期,但该术语适当地限于该时期的早期,从军政府垮台开始到国家民主转型结束。虽然除了史学背景之外,希腊第一共和国和第二希腊共和国并不常用,但希腊第三共和国一词却经常使用。希腊第三共和国的特点是社会自由的发展、希腊的欧洲取向以及希腊社会党和泛希腊社会主义党的政治主导地位。消极的一面是,这一时期腐败严重、公共债务等某些经济指标恶化,以及裙带关系,主要出现在政治舞台和国家机关。
1980 Jan 1

稳定与经济繁荣

Greece
恢复民主后,希腊的稳定和经济繁荣显着改善。希腊于1980年重新加入北约,1981年加入欧盟(EU),并于2001年采用欧元作为货币。来自欧盟的新基础设施基金以及旅游业、航运、服务业、轻工业和电信业不断增长的收入给希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前所未有的生活水平。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在塞浦路斯和爱琴海边界划定问题上的紧张局势仍然存在,但在土耳其和希腊连续发生地震以及普通希腊人和土耳其人纷纷表示同情和慷慨援助之后,关系已经大大缓和。见地震外交)。
危机
2011 年 5 月 25 日雅典抗议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2009 Jan 1 - 2018

危机

Greece
2008 年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了希腊以及欧元区其他国家。2009年底以来,由于希腊政府债务大幅增加,投资市场对希腊偿债能力产生了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与其他国家(最重要的是德国)相比,债券收益率利差和信用违约掉期风险保险的扩大表明了这种信心危机。希腊政府债务评级被降级为垃圾债券,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2010年5月2日,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向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贷款,条件是实施严厉的紧缩措施。2011年10月,欧元区领导人还同意勾销希腊欠私人债权人50%的债务,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规模增加至约1万亿欧元,并要求欧洲银行资本化率达到9%以降低风险以免传染到其他国家。这些紧缩措施极不受希腊公众欢迎,引发了示威和内乱。总而言之,希腊经济经历了迄今为止所有发达混合经济体中持续时间最长的衰退。结果,希腊政治制度被颠覆,社会排斥加剧,数十万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离开该国。

Appendices



APPENDIX 1

Greece's Geographic Challenge


Play button




APPENDIX 2

Geopolitics of Greece


Play button

Characters



Epaminondas

Epaminondas

Thebian General

Lysander

Lysander

Spartan Leader

Philip V of Macedon

Philip V of Macedon

King of Macedonia

Pythagoras

Pythagoras

Greek Philosopher

Plato

Plato

Greek Philosopher

Konstantinos Karamanlis

Konstantinos Karamanlis

President of Greece

Homer

Homer

Greek Poet

Socrates

Socrates

Greek Philosopher

Philip II of Macedon

Philip II of Macedon

King of Macedon

Eleftherios Venizelos

Eleftherios Venizelos

Greek National Liberation Leader

Andreas Papandreou

Andreas Papandreou

Prime Minister of Greece

Herodotus

Herodotus

Greek Historian

Hippocrates

Hippocrates

Greek Physician

Archimedes

Archimedes

Greek Polymath

Aristotle

Aristotle

Greek Philosopher

Leonidas I

Leonidas I

King of Sparta

Pericles

Pericles

Athenian General

Otto of Greece

Otto of Greece

King of Greece

Euclid

Euclid

Greek Mathematician

References



  • Bahcheli, Tozun; Bartmann, Barry; Srebrnik, Henry (2004). De Facto States: The Quest For Sovereignty. London: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ISBN 978-0-20-348576-7.
  • Birēs, Manos G.; Kardamitsē-Adamē, Marō (2004). 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 in Greece. Los Angeles, CA: Getty Publications. ISBN 9780892367757.
  • Caskey, John L. (July–September 1960). "The Early Helladic Period in the Argolid". Hesperia. 29 (3): 285–303. doi:10.2307/147199. JSTOR 147199.
  • Caskey, John L. (1968). "Lerna in the Early Bronze Age".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72 (4): 313–316. doi:10.2307/503823. JSTOR 503823. S2CID 192941761.
  • Castleden, Rodney (1993) [1990]. Minoans: Life in Bronze Age Cret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ISBN 978-1-13-488064-5.
  • Chadwick, John (1963).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The Prehistory of the Greek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Churchill, Winston S. (2010) [1953]. Triumph and Tragedy: The Second World War (Volume 6). New York: RosettaBooks, LLC. ISBN 978-0-79-531147-5.
  • Clogg, Richard (2002) [1992]. A Concise History of Greece (Second ed.).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00479-4.
  • Coccossis, Harry; Psycharis, Yannis (2008). Regional Analysis and Policy: The Greek Experience. Heidelberg: Physica-Verlag (A Springer Company). ISBN 978-3-79-082086-7.
  • Coleman, John E. (2000). "An Archaeological Scenario for the "Coming of the Greeks" c. 3200 B.C." The Journal of Indo-European Studies. 28 (1–2): 101–153.
  • Dickinson, Oliver (1977). The Origins of Mycenaean Civilization. Götenberg: Paul Aströms Förlag.
  • Dickinson, Oliver (December 1999). "Invasion, Migration and the Shaft Graves".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Classical Studies. 43 (1): 97–107. doi:10.1111/j.2041-5370.1999.tb00480.x.
  • Featherstone, Kevin (1990). "8. Political Parties an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Greece". In Pridham, Geoffrey (ed.). Securing Democracy: Political Parties an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Southern Europe. London: Routledge. pp. 179–202. ISBN 9780415023269.
  • Forsén, Jeannette (1992). The Twilight of the Early Helladics. Partille, Sweden: Paul Aströms Förlag. ISBN 978-91-7081-031-2.
  • French, D.M. (1973). "Migrations and 'Minyan' pottery in western Anatolia and the Aegean". In Crossland, R.A.; Birchall, Ann (eds.). Bronze Age Migrations in the Aegean. Park Ridge, NJ: Noyes Press. pp. 51–57.
  • Georgiev, Vladimir Ivanov (1981).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s. Sofia: Bul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SBN 9789535172611.
  • Goulter, Christina J. M. (2014). "The Greek Civil War: A National Army's Counter-insurgency Triumph". 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78 (3): 1017–1055.
  • Gray, Russel D.; Atkinson, Quentin D. (2003). "Language-tree Divergence Times Support the Anatolian Theory of Indo-European Origin". Nature. 426 (6965): 435–439. Bibcode:2003Natur.426..435G. doi:10.1038/nature02029. PMID 14647380. S2CID 42340.
  • Hall, Jonathan M. (2014) [2007]. A History of the Archaic Greek World, ca. 1200–479 BCE.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ISBN 978-0-631-22667-3.
  • Heisenberg, August; Kromayer, Johannes; von Wilamowitz-Moellendorff, Ulrich (1923). Staat und Gesellschaft der Griechen und Römer bis Ausgang des Mittelalters (Volume 2, Part 4). Leipzig and Berlin: Verlag und Druck von B. G. Teubner.
  • Hooker, J.T. (1976). Mycenaean Greece.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ISBN 9780710083791.
  • Jones, Adam (2010). Genocide: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ISBN 978-0-20-384696-4.
  • Marantzidis, Nikos; Antoniou, Giorgios (2004). "The Axis Occupation and Civil War: Changing Trends in Greek Historiography, 1941–2002".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41 (2): 223–241. doi:10.1177/0022343304041779. S2CID 144037807.
  • Moustakis, Fotos (2003). The Greek-Turkish Relationship and NATO. London and Portland: Frank Cass. ISBN 978-0-20-300966-6.
  • Myrsiades, Linda S.; Myrsiades, Kostas (1992). Karagiozis: Culture & Comedy in Greek Puppet Theater. Lexington, KY: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ISBN 0813133106.
  • Olbrycht, Marek Jan (2011). "17. Macedonia and Persia". In Roisman, Joseph; Worthington, Ian (eds.). A Companion to Ancient Macedonia. John Wiley & Sons. pp. 342–370. ISBN 978-1-4443-5163-7.
  • Pullen, Daniel (2008). "The Early Bronze Age in Greece". In Shelmerdine, Cynthia W.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Aegean Bronze Age.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9–46. ISBN 978-0-521-81444-7.
  • Pashou, Peristera; Drineas, Petros; Yannaki, Evangelia (2014). "Maritime Route of Colonization of Europ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1 (25): 9211–9216. Bibcode:2014PNAS..111.9211P. doi:10.1073/pnas.1320811111. PMC 4078858. PMID 24927591.
  • Renfrew, Colin (1973). "Problems in the General Correlation of Archaeological and Linguistic Strata in Prehistoric Greece: The Model of Autochthonous Origin". In Crossland, R. A.; Birchall, Ann (eds.). Bronze Age Migrations in the Aegean; Archaeological and Linguistic Problems in Greek Prehistory: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Aegean Prehistory, Sheffield. London: Gerald Duckworth and Company Limited. pp. 263–276. ISBN 978-0-7156-0580-6.
  • Rhodes, P.J. (2007) [1986]. The Greek City-States: A Source Book (2n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1-13-946212-9.
  • Schaller, Dominik J.; Zimmerer, Jürgen (2008). "Late Ottoman Genocides: The Dissolution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Young Turkish Population and Extermination Policies – Introduction". Journal of Genocide Research. 10 (1): 7–14. doi:10.1080/14623520801950820. S2CID 71515470.
  • Sealey, Raphael (1976). A History of the Greek City-States, ca. 700–338 B.C..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978-0-631-22667-3.
  • Shrader, Charles R. (1999). The Withered Vine: Logistics and the Communist Insurgency in Greece, 1945–1949. Westport, C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 ISBN 978-0-27-596544-0.
  • Vacalopoulos, Apostolis (1976). The Greek Nation, 1453–1669.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813508108.
  • van Andels, Tjeerd H.; Runnels, Curtis N. (1988). "An Essay on the 'Emergence of Civilization' in the Aegean World". Antiquity. 62 (235): 234–247. doi:10.1017/s0003598x00073968. S2CID 16343896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3-10-14.
  • Waldman, Carl; Mason, Catherine (2006). Encyclopedia of European Peoples. New York, NY: Infobase Publishing (Facts on File, Inc.). ISBN 978-1-43-812918-1.
  • Winnifrith, Tom; Murray, Penelope (1983). Greece Old and New. London: Macmillan. ISBN 978-0-333-27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