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button

224 - 651

萨珊王朝



萨珊王朝是公元七至八世纪穆斯林早期征服之前的最后一个 伊朗帝国。它以萨桑王朝的名字命名,从公元 224 年到 651 年持续了四个多世纪,是历史最悠久的波斯帝国王朝。萨珊帝国继承了 帕提亚帝国,并在古代晚期重新确立了波斯人的主要势力,并与其邻近的主要竞争对手罗马帝国(395年后的拜占庭帝国)齐名。这个帝国是由伊朗统治者阿尔达希尔一世 (Ardashir I) 创建的,他在帕提亚因内乱和与罗马人的战争而衰弱时上台。在224年的霍尔木兹甘之战中击败最后一位安息王阿塔巴努斯四世后,他建立了萨珊王朝,并开始通过扩大伊朗的领土来恢复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遗产。萨珊帝国最大的领土范围涵盖了今天的 伊朗伊拉克全境,从地中海东部(包括安纳托利亚和埃及)延伸到今天的巴基斯坦部分地区,从阿拉伯南部部分地区延伸到高加索和高加索地区。中亚。萨珊王朝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伊朗历史上的一个高峰,从很多方面来说,在阿拉伯穆斯林被拉希顿哈里发统治下的征服以及随后的伊朗伊斯兰化之前,它是古代伊朗文化的顶峰。萨珊王朝容忍其臣民的不同信仰和文化,建立了复杂而集中的政府官僚机构,并重振琐罗亚斯德教,使其成为其统治的合法化和统一力量。他们还建造了宏伟的纪念碑、公共工程并资助文化和教育机构。帝国的文化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其领土边界——包括西欧、非洲、中国印度——并帮助塑造了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艺术。波斯文化成为大部分伊斯兰文化的基础,影响着整个穆斯林世界的艺术、建筑、音乐、文学和哲学。
HistoryMaps Shop

访问商店

224 - 271
基础和早期扩张ornament
萨珊王朝推翻帕提亚王朝
萨珊王朝推翻帕提亚人 ©Angus McBride
224 Apr 28

萨珊王朝推翻帕提亚王朝

Ramhormoz, Khuzestan Province,
大约208年,沃洛吉斯六世继承了他的父亲沃洛吉斯五世,成为安息帝国国王。他从208年到213年作为无可争议的国王统治,但后来陷入了与他的兄弟阿尔达班四世的王朝斗争,到216年,阿尔达班四世控制了帝国的大部分地区,甚至被罗马帝国承认为最高统治者。与此同时,萨珊家族在他们的家乡帕尔斯迅速崛起,现在在阿尔达希尔王子一世的领导下开始征服邻近地区和更远的领土,例如基尔曼。起初,阿尔达希尔一世的活动并没有惊动阿尔达巴努斯四世,直到后来,安息国王最终选择与他对抗。霍尔木兹甘之战是224年4月28日发生的安息王朝与萨珊王朝之间的一场高潮之战。萨珊王朝的胜利打破了 安息王朝的权力,有效地结束了安息人对 伊朗近五个世纪的统治,并标志着伊朗的正式统治。萨珊王朝时代的开始。阿尔达希尔一世 (Ardashir I) 获得了 shahanshah(“万王之王”)的称号,并开始征服一个被称为伊朗沙赫尔 (Ērānshahr) 的地区。228年后不久,沃洛加斯六世就被阿尔达希尔一世的军队赶出了 美索不达米亚。安息帝国的主要贵族家族(被称为伊朗七大家族)继续在伊朗掌权,现在萨珊王朝成为了他们的新霸主。早期的萨珊军队(spah)与安息军队完全相同。事实上,大多数萨珊骑兵都是由曾经为安息帝国服务的安息贵族组成的。这表明萨珊王朝是在其他安息王朝的支持下建立自己的帝国的,因此被称为“波斯人和安息人的帝国”。
琐罗亚斯德教复兴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224 Jun 1 - 240

琐罗亚斯德教复兴

Persia
直到 帕提亚时期,琐罗亚斯德教的一种形式毫无疑问是亚美尼亚土地上的主导宗教。萨珊王朝积极推广琐罗亚斯德教的祖尔瓦派形式,经常在占领的领土上建造火神庙以推广该宗教。萨珊王朝在对高加索地区长达数百年的宗主权期间,曾尝试在那里推广琐罗亚斯德教,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并且在前基督教高加索地区(尤其是现代的阿塞拜疆)尤为突出。
沙普尔一世统治时期
沙普尔一世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240 Apr 12 - 270

沙普尔一世统治时期

Persia
沙普尔一世是 伊朗第二任萨珊王朝国王。在共同摄政期间,他帮助父亲征服并摧毁了阿拉伯城市哈特拉,根据伊斯兰传统,他未来的妻子纳迪拉的行为促成了哈特拉的陷落。沙普尔还巩固和扩张了阿尔达希尔一世的帝国,向罗马帝国发动战争,并在远征罗马叙利亚的同时占领了其城市尼西比斯和卡雷。尽管他在 243 年的雷萨纳战役中被罗马皇帝戈尔迪安三世(在位 238-244 年)击败,但他在次年赢得了米西切战役并迫使新罗马皇帝阿拉伯人菲利普(在位 244-244 年) 249)签署一项被罗马人视为“最可耻的条约”的有利和平条约。后来,沙普尔利用罗马帝国内部的政治动荡,于 252/3-256 年对罗马帝国进行了第二次远征,洗劫了安条克和杜拉-欧罗波斯两座城市。260年,在他的第三次战役中,他击败并俘虏了罗马皇帝瓦莱里安。沙普尔制定了密集的发展计划。他下令在伊朗修建第一座水坝桥,并建立了许多城市,其中一些城市的一部分是由来自罗马领土的移民定居的,其中包括在萨珊王朝统治下可以自由行使信仰的基督徒。比沙普尔和尼沙普尔两个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特别喜爱摩尼教,保护摩尼(摩尼将他的一本书《Shabuhragan》献给他),并派遣许多摩尼传教士到国外。他还与一位名叫撒母耳的 巴比伦拉比成为了朋友。
沙普尔征服花剌子模
沙普尔征服花剌子模 ©Angus McBride
242 Jan 1

沙普尔征服花剌子模

Beruniy, Uzbekistan
羽翼未丰的萨珊帝国的东部省份与贵霜人的土地和萨卡斯人的土地(大致是今天的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沙普尔的父亲阿尔达希尔一世的军事行动导致当地的贵霜和萨卡国王进贡,阿尔达希尔对这种屈服表现感到满意,似乎没有占领他们的领土。公元 241 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不久,沙普尔觉得有必要终止他们在罗马叙利亚发起的征战,并重新确立萨珊王朝在东方的权威,这或许是因为贵霜国王和萨卡国王在遵守朝贡地位方面松懈。 。然而,他首先必须与“山区的米底人”作战——正如我们可能会在里海沿岸的吉兰山脉中看到的那样——在征服他们之后,他任命他的儿子巴赫拉姆(后来的巴赫拉姆一世)为他们的国王。然后他向东进军,吞并了贵霜人的大部分土地,并任命他的儿子纳尔塞为锡斯坦的萨坎沙——萨卡斯国王。公元242年,沙普尔征服了花剌子模。
沙普尔与罗马重新开战
沙普尔的第一次罗马战役 ©Angus McBride
242 Jan 1

沙普尔与罗马重新开战

Mesopotamia, Iraq
阿尔达希尔一世在其统治末期,重新发动了对罗马帝国的战争,而沙普尔一世则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堡垒尼西比斯和卡雷,并进军叙利亚。242年,罗马人在他们的童皇帝戈尔迪安三世的岳父的领导下,带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和大量的黄金”(根据萨珊岩石浮雕)出发对抗萨珊王朝,并在安提阿过冬。沙普尔致力于征服吉兰、呼罗珊和锡斯坦。罗马人后来入侵 美索不达米亚东部,但遭到从东方归来的沙普尔一世的顽强抵抗。年轻的皇帝戈尔迪安三世参加了米西切战役,要么在战斗中阵亡,要么在战败后被罗马人谋杀。罗马人随后选择阿拉伯人菲利普为皇帝。腓力不愿意重蹈先前主张者的错误,并且意识到他必须返回罗马以确保他在元老院的地位。腓力于 244 年与沙普尔一世缔结和约。他同意亚美尼亚位于 波斯的势力范围内。他还必须向波斯人支付50万金币的巨额赔款。
萨珊王朝入侵亚美尼亚王国
安息人 vs 亚美尼亚铁甲骑兵 ©Angus McBride
252 Jan 1

萨珊王朝入侵亚美尼亚王国

Armenia
随后沙普尔一世重新征服了亚美尼亚,并煽动帕提亚人阿纳克谋杀亚美尼亚国王霍斯罗夫二世。阿纳克按照沙普尔的要求做了,并于 258 年谋杀了科斯罗夫。然而阿纳克本人此后不久就被亚美尼亚贵族谋杀了。沙普尔随后任命他的儿子霍尔米兹德一世为“伟大的亚美尼亚国王”。随着亚美尼亚被征服,格鲁吉亚臣服于萨珊帝国,并受到萨珊王朝官员的监管。随着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控制,萨珊王朝北部的边界也因此得到了保障。
第二次罗马战争
©Angus McBride
252 Jan 2

第二次罗马战争

Maskanah, Syria
沙普尔一世以罗马入侵亚美尼亚为借口,恢复了与罗马人的敌对行动。萨珊王朝在巴巴利索斯袭击了罗马六万大军,罗马军队全军覆没。这支罗马大军的失败使罗马东部易于受到攻击,并导致三年后最终占领安条克和杜拉欧罗波斯。
埃德萨战役
沙普尔用罗马皇帝当脚凳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260 Apr 1

埃德萨战役

Şanlıurfa, Turkey
在沙普尔入侵叙利亚期间,他占领了安条克等重要的罗马城市。瓦莱里安皇帝(253-260 年)向他进军,到 257 年,瓦莱里安收复了安条克,并将叙利亚省交还给罗马控制。沙普尔军队的迅速撤退导致瓦莱里安将波斯人追至埃德萨。瓦莱里安在卡雷和埃德萨之间遇到了沙普尔一世指挥下的波斯主力部队,以及来自罗马帝国几乎各个地区的部队以及日耳曼盟友,并被彻底击败并俘获了他的整个军队。
271 - 337
与罗马的合并和冲突ornament
纳尔塞与罗马重新开战
萨珊铁甲骑兵攻击罗马军团。 ©Gökberk Kaya
298 Jan 1

纳尔塞与罗马重新开战

Baghdad, Iraq
295或296年,纳尔塞向罗马宣战。他似乎首先入侵了亚美尼亚西部,重新夺回了在 287 年和约中交给亚美尼亚国王蒂里达梯三世的土地。纳尔塞赫随后向南进入罗马 美索不达米亚,在那里他对当时东方军队指挥官加莱里乌斯造成了严重的失败。卡莱(土耳其哈兰)和卡利尼库姆(叙利亚拉卡)之间的地区。然而,298年,加莱里乌斯在萨塔拉战役中击败了波斯人,洗劫了首都泰西封,夺取了金库和王室后宫。这场战役之后签订了对罗马极为有利的尼西比斯条约。它结束了罗马与萨珊王朝的战争;提里达梯作为罗马附庸在亚美尼亚恢复王位,格鲁吉亚伊比利亚王国也被承认受罗马管辖。罗马本身也获得了上美索不达米亚的一部分,甚至超出了底格里斯河,包括蒂格拉诺科特、塞尔德、殉道者波利斯、巴拉莱萨、莫克索斯、达乌迪亚和阿尔赞等城市。
沙普尔二世统治时期
沙普尔二世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309 Jan 1 - 379

沙普尔二世统治时期

Baghdad, Iraq
沙普尔二世是伊朗第十任萨珊王朝国王。他是 伊朗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从公元 309 年到公元 379 年,在位整整 70 年。他的统治见证了国家的军事复兴和领土扩张,这标志着萨珊王朝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开始。因此,他与沙普尔一世、卡瓦德一世和科斯罗一世一起被视为最杰出的萨珊王朝国王之一。另一方面,他的三位直接继任者则不太成功。16 岁时,他针对阿拉伯叛乱和部落发动了非常成功的军事行动,这些部落称他为“Dhū'l-Aktāf”(“刺穿肩膀的人”)。沙普尔二世奉行严厉的宗教政策。在他的统治下,琐罗亚斯德教的圣典《阿维斯塔》的收集完成,异端和叛教受到惩罚, 基督徒受到迫害。后者是对君士坦丁大帝对罗马帝国基督教化的反应。沙普尔二世和沙普尔一世一样,对犹太人很友好,犹太人生活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并在他的时期获得了许多优势。沙普尔去世时,萨珊帝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东部的敌人得到平定, 亚美尼亚也处于萨珊王朝的控制之下。
337 - 531
稳定与黄金时代ornament
沙普尔二世对罗马的第一次战争
萨卡出现在东方 ©JFoliveras
337 Jan 1 00:01 - 361

沙普尔二世对罗马的第一次战争

Armenia
337年, 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前夕,沙普尔二世在罗马统治者对罗马亚美尼亚的支持的挑衅下,打破了纳尔塞皇帝与戴克里先皇帝于297年缔结的和平协议,该协议已维持了四十年。这是两场旷日持久的战争(337-350年和358-363年)的开始,这些战争没有得到充分的记录。镇压南方叛乱后,沙普尔二世入侵罗马美索不达米亚并占领亚美尼亚。显然,发生了九次重大战役。最著名的是没有结果的辛加拉战役(今伊拉克辛贾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起初取得了成功,占领了波斯营地,但在沙普尔集结部队后,却因一次突然的夜间袭击而被赶出。这场战争最显着的特点是对美索不达米亚罗马要塞城市尼西比斯的持续成功防御。沙普尔三次围攻这座城市(公元 338 年、346 年、350 年),但每次都被击退。尽管沙普尔二世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但由于尼西比斯未被占领,沙普尔二世无法取得进一步的进展。与此同时,他在东部遭到斯基泰马萨格泰人和其他中亚游牧民族的攻击。他不得不中断与罗马人的战争并安排仓促休战,以便关注东方。大约在这个时候,匈奴部落(最有可能是基达里特人,其国王是格鲁巴特斯)出现,对萨珊王朝的领土构成了入侵威胁,并对笈多帝国构成了威胁。经过长期的斗争(353-358),他们被迫缔结和平,格鲁巴特斯同意征募他的轻骑兵加入波斯军队,并陪伴沙普尔二世重新与罗马人作战,特别是参加了 359 年的阿米达围城战。
沙普尔二世对罗马的第二次战争
罗马皇帝朱利安在萨迈拉战役中受重伤 ©Angus McBride
358 Jan 1 - 363

沙普尔二世对罗马的第二次战争

Armenia
358 年,沙普尔二世准备对罗马发动第二轮战争,这次战争取得了更大的成功。359年,沙普尔二世入侵亚美尼亚南部,但遭到阿米达要塞的罗马英勇防守的阻碍,经过七十三天的围困,波斯军队损失惨重,阿米达最终于359年投降。363年,朱利安皇帝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进军沙普尔的首都泰西封,并在泰西封战役中击败了一支可能规模更大的萨珊军队。然而,他无法占领这座坚固的城市,也无法与正在逼近的沙普尔二世率领的波斯主力部队交战。朱利安在撤回罗马领土时在一场小冲突中被敌人杀死。他的继任者约维安签订了一项可耻的和平协议,将298年获得的底格里斯河以外的地区以及尼西比斯和辛加拉一起交给波斯人,罗马人承诺不再干涉亚美尼亚。根据沙普尔与朱维安之间的和平条约,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将被割让给萨珊王朝控制,罗马人禁止进一步介入亚美尼亚事务。根据这项协议,沙普尔控制了亚美尼亚,并俘虏了罗马人的忠实盟友阿尔萨斯二世国王(阿尔沙克二世),并将他关押在遗忘城堡(亚美尼亚语中的安德姆什堡垒或Ḵuzestān中的安尤斯城堡) 。
游牧入侵者占领巴克特里亚
游牧民族征服萨珊王朝东部 ©Angus McBride
360 Jan 1

游牧入侵者占领巴克特里亚

Bactra, Afghanistan
与中亚游牧部落的对抗很快就开始发生。阿米亚努斯·马塞利努斯 (Ammianus Marcellinus) 报道说,公元 356 年,沙普尔二世在其东部边境定居,“击退了边境部落的敌对行动”,即奇奥尼人和尤塞尼人(贵霜人),最终与奇奥尼人和尤塞尼人签订了联盟条约。公元 358 年的格拉尼。然而,从公元 360 年左右开始,在他的统治期间,萨珊王朝失去了对大夏的控制,被来自北方的入侵者占领,首先是基达里特人,然后是嚈哒利特人和阿尔孔匈奴人,后者随后入侵了印度
萨珊亚美尼亚
瓦汉·马米科尼安的插图。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428 Jan 1 - 652

萨珊亚美尼亚

Armenia
萨珊亚美尼亚是指亚美尼亚受萨珊帝国宗主权统治的时期,或特指其控制下的亚美尼亚部分地区,例如387年分治后,亚美尼亚西部部分地区并入罗马帝国,而亚美尼亚其余地区则被并入罗马帝国。受萨珊王朝宗主权统治,但维持现有王国直至 428 年。428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即马兹班时期,在此时期,由萨珊王朝皇帝提名的马兹班统治亚美尼亚东部,而不是拜占庭西部的亚美尼亚,后者由拜占庭统治下的几位王子和后来的总督统治宗主权。马斯帕纳特时期随着七世纪阿拉伯人对亚美尼亚的征服而结束,亚美尼亚公国成立。据估计,这一时期有三百万亚美尼亚人受到萨珊王朝的影响。马兹班被赋予最高权力,甚至可以判处死刑。但他无法干涉亚美尼亚纳哈拉人长期以来的特权。整个国家享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哈扎拉佩特职位相当于内政、公共工程和财政部长,大部分由亚美尼亚人担任,而斯帕拉佩特(总司令)一职仅由亚美尼亚人担任。每个纳哈拉尔根据其领土范围都有自己的军队。“国家骑兵”或“皇家部队”由总司令指挥。
锂辉石优势
菱铁矿 ©Angus McBride
442 Jan 1 - 530

锂辉石优势

Sistan, Afghanistan
嚈哒人最初是柔然汗国的附庸,但在五世纪初从他们的宗主国中分裂出来。据亚美尼亚人艾丽塞·瓦尔达佩德 (Elise Vardaped) 称,下一次提到他们是在波斯语资料中,他们是亚兹德格二世 (Yazdegerd II) 的敌人,从 442 年开始,亚兹德格二世就与“嚈哒部落”作战。453年,亚兹德格德将朝廷迁往东部,以对付嚈哒人或相关团体。458年,一位名叫阿克顺瓦尔(Akhshunwar)的嚈哒人国王帮助萨珊王朝皇帝佩罗兹一世从他的兄弟手中夺取了波斯王位。佩罗兹在即位之前是帝国远东锡斯坦的萨珊王朝,因此是最早与嚈哒人接触并请求他们帮助的人之一。嚈哒人可能还帮助萨珊王朝消灭了另一个匈人部落基达里特人:据报道,到了 467 年,佩罗兹一世在嚈哒人的援助下成功占领了巴兰,并一劳永逸地结束了基达里特人在河中地区的统治。衰弱的基达罗人不得不避难到犍陀罗地区。
阿瓦拉尔之战
阿尔沙基德王朝的亚美尼亚矛兵。公元三至四世纪 ©David Grigoryan
451 Jun 2

阿瓦拉尔之战

Çors, West Azerbaijan Province
阿瓦拉战役于 451 年 6 月 2 日在瓦斯普拉坎的阿瓦拉平原发生,双方为瓦尔丹·马米科尼安 (Vardan Mamikonian) 领导的基督教亚美尼亚军队和 波斯萨珊王朝。它被认为是捍卫基督教信仰的第一场战斗之一。尽管 波斯人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但这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胜利,因为阿瓦拉尔为 484 年《恩瓦尔萨克条约》铺平了道路,该条约确认了亚美尼亚自由信奉基督教的权利。这场战斗被视为亚美尼亚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嚈哒人对萨珊王朝的胜利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474 Jan 1 - 484

嚈哒人对萨珊王朝的胜利

Bactra, Afghanistan
自公元 474 年起,佩罗兹一世与他以前的盟友嚈哒人进行了三场战争。在前两次中,他本人被抓获并被赎回。第二次失败后,他不得不将三十头满载银德拉克的骡子献给赫菲特人,并不得不留下他的儿子卡瓦德作为人质。在第三次战役,即赫拉特之战(484年)中,他被赫菲特派国王坤基击败,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赫菲特利特人掠夺并控制了萨珊帝国的东部地区。从474年到6世纪中叶,萨珊王朝向嚈哒人进贡。从那时起,大夏就正式处于嚈哒人的统治之下。嚈哒人向当地居民征税:在罗布王国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用巴克特里亚语写成的合同,其中提到嚈哒人的税收,要求出售土地才能缴纳这些税款。
西罗马帝国的衰落
秋天还是罗马 ©Angus McBride
476 Jan 1

西罗马帝国的衰落

Rome, Metropolitan City of Rom
376 年,数量难以控制的哥特人和其他非罗马人逃离匈奴人进入帝国。395年,在赢得两次毁灭性的内战后,狄奥多西一世去世,留下了一支崩溃的野战军,而帝国仍然受到哥特人的困扰,在他两个无能的儿子的交战大臣之间分裂。更多的野蛮人群体跨越莱茵河和其他边境,像哥特人一样,没有被消灭、驱逐或征服。西帝国的武装力量变得稀少且低效,尽管在有能力的领导人的领导下短暂恢复,但中央统治从未得到有效巩固。到了 476 年,西罗马皇帝的军事、政治或财政权力微乎其微,并且无法有效控制仍然可以被称为罗马的分散的西部领土。蛮族王国在西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476年,日耳曼蛮族国王奥多亚塞尔废黜了意大利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鲁,元老院将帝国徽章送给东罗马皇帝弗拉维乌斯·芝诺。虽然它的合法性持续了几个世纪,其文化影响力至今仍然存在,但西方帝国从未有过再次崛起的力量。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幸存下来,尽管实力有所减弱,但几个世纪以来仍然是东地中海的有效力量。
卡瓦德的锂菲石保护国
萨珊游牧盟友 ©Angus McBride
488 Jan 1 - 531

卡瓦德的锂菲石保护国

Persia
战胜佩罗兹一世后,赫普塔利派成为他儿子卡瓦德一世的保护者和恩人,佩罗兹的兄弟巴拉什继承了萨珊王朝的王位。488年,赫普塔利派军队击败了巴拉什的萨珊王朝军队,并扶植卡瓦德一世登上王位。496-498年,卡瓦德一世被贵族和神职人员推翻,逃脱并率领嚈哒军队复辟。时尚人士约书亚 (Joshua the Stylite) 记载了许多卡瓦德 (Kavadh) 率领赫普塔利特 (Hepthalite)(“匈奴”)军队的例子,包括 501-502 年占领亚美尼亚的狄奥多西乌波利斯市、502-503 年与罗马人的战斗以及围攻埃德萨期间的情况。 503年九月。
卡瓦德一世统治
计划一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488 Jan 1 - 531

卡瓦德一世统治

Persia
卡瓦德一世从 488 年到 531 年担任 伊朗萨珊王朝的万王之王,中间曾中断过两三年。作为佩罗兹一世(Peroz I,459-484 年在位)的儿子,他被贵族加冕,以取代他被废黜且不受欢迎的叔叔巴拉什(Balash)。卡瓦德继承了一个衰落的帝国,萨珊王朝国王的权威和地位基本上已经结束,卡瓦德试图通过引入许多改革来重组他的帝国,这些改革由他的儿子和继任者科斯罗一世完成。这些改革是卡瓦德利用马兹达基派传教士实现的马兹达克引发了一场削弱贵族和神职人员权威的社会革命。由于这一点,以及强大的造王者苏赫拉的处决,卡瓦德被囚禁在湮灭城堡中,结束了他的统治。他的弟弟贾马斯普接替了他的位置。然而,在他的妹妹和一位名叫西亚乌什的军官的帮助下,卡瓦德和他的一些追随者向东逃到了为他提供军队的嚈哒人国王的领土。这使得卡瓦德在 498/9 年恢复了王位。卡瓦德因这一中断而破产,他向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申请补贴。拜占庭人最初自愿向伊朗人支付费用,以维持高加索地区的防御,抵御来自北方的攻击。阿纳斯塔修斯拒绝了补贴,导致卡瓦德入侵他的领地,从而引发了阿纳斯塔修斯战争。卡瓦德首先分别占领了狄奥多西奥波利斯和殉道者波利斯,围攻该城三个月后又占领了阿米达。两个帝国于506年缔结和平,拜占庭同意向卡瓦德支付维护高加索防御工事的补贴,以换取阿米达。大约在这个时候,卡瓦德还与他以前的盟友嚈哒人进行了一场漫长的战争。513年,他从他们手中夺回了呼罗珊地区。528年,由于拜占庭拒绝承认科斯罗为卡瓦德的继承人以及拉齐卡的争端,萨珊与拜占庭之间再次爆发战争。尽管卡瓦德的军队在达拉和萨塔拉两次遭受重大损失,但战争基本上是非决定性的,双方都损失惨重。531年,当伊朗军队围攻烈士城时,卡瓦德病逝。他的继任者是科斯罗一世,他继承了一个与拜占庭帝国相媲美的复兴而强大的帝国。由于卡瓦德成功克服了许多挑战和问题,他被认为是统治萨珊帝国最有效和最成功的国王之一。
阿纳斯塔西斯战争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502 Jan 1 - 506

阿纳斯塔西斯战争

Mesopotamia, Iraq
阿纳斯塔西亚战争于502年至506年在拜占庭帝国和萨珊帝国之间爆发。这是自 440 年以来两个强国之间的首次重大冲突,也将成为下个世纪两个帝国之间一系列破坏性冲突的前奏。
伊比利亚战争
拜占庭-萨珊战争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526 Jan 1 - 532 Jan

伊比利亚战争

Georgia
公元 526 年至 532 年,拜占庭帝国和萨珊帝国之间爆发了伊比利亚战争,争夺格鲁吉亚东部的伊比利亚王国——萨珊王朝的附庸国,投奔拜占庭。贡品和香料贸易的紧张局势爆发了冲突。萨珊王朝一直保持着上风,直到 530 年,但拜占庭人在达拉和萨塔拉的战斗中收复了自己的地位,而他们的加桑盟友则击败了萨珊王朝结盟的拉赫米德人。531年,萨珊王朝在卡利尼库姆取得胜利,战争又持续了一年,直到帝国签署了“永久和平”。
531 - 602
衰落和拜占庭战争ornament
霍斯罗一世统治
霍斯罗一号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531 Sep 13 - 579 Feb

霍斯罗一世统治

Persia
霍斯罗一世 (Khosrow I) 是 531 年至 579 年间 伊朗萨珊王朝的万王之王。他是卡瓦德一世 (Kavad I) 的儿子和继承人。霍斯罗一世在与拜占庭交战中继承了一个重振的帝国,并于 532 年与拜占庭签订了和平条约,称为“永久和平条约”。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向萨珊王朝支付了 11,000 磅黄金。随后,科斯罗集中精力巩固自己的权力,处决了阴谋者,其中包括他的叔叔巴维。由于对拜占庭的附庸和附庸加萨尼德人的行为感到不满,并受到来自意大利的东哥特特使的鼓励,科斯罗违反了和平条约,于 540 年向拜占庭宣战。他洗劫了沐浴在地中海的安条克城。塞琉西亚·皮埃里亚(Seleucia Pieria),并在阿帕梅亚举行战车比赛,使查士丁尼支持的蓝派输给了对手绿派。541年,他入侵拉齐卡,将其设为伊朗的保护国,从而引发了拉齐克战争。545年,两个帝国同意停止 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的战争,而战争仍在拉齐卡进行。557 年达成休战协议,562 年签订了五十年和平条约。572年,查士丁尼的继任者查士丁二世打破了和平条约,派遣拜占庭军队进入萨珊王朝的阿尔扎内地区。次年,科斯罗围攻并占领了重要的拜占庭要塞城市达拉,这让贾斯汀二世发疯。战争一直持续到591年,比科斯罗活得更久。科斯罗的战争不仅仅发生在西方。在东方,他与突厥人结盟,最终终结了嚈哒帝国,该帝国在五世纪对萨珊王朝造成了几次失败,杀死了科斯罗的祖父佩罗兹一世。在南方,伊朗军队领导瓦赫雷斯击败了阿克苏姆人并征服了也门。科斯罗一世因其品格、美德和知识而闻名。在他雄心勃勃的统治期间,他继续其父亲的计划,进行重大的社会、军事和经济改革,促进人民的福利,增加国家收入,建立一支职业军队,并建立或重建许多城市、宫殿和许多基础设施。他对文学和哲学感兴趣,在他的统治下,伊朗的艺术和科学蓬勃发展。他是萨珊王朝中最杰出的国王,他的名字就像罗马历史上凯撒的名字一样,成为萨珊王朝国王的代号。由于他的成就,他被誉为新居鲁士。在他去世时,萨珊帝国已达到自沙普尔二世以来的最大版图,西起也门,东至犍陀罗。他的儿子霍尔米兹德四世继位。
懒惰战争
战争中的拜占庭和萨珊王朝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541 Jan 1 - 562

懒惰战争

Georgia
拉齐克战争,也称为科尔基迪战争,是拜占庭帝国和萨珊帝国之间为争夺古格鲁吉亚拉齐卡地区的控制权而发生的战争。拉齐克战争从541年到562年持续了20年,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最终以波斯人的胜利告终,波斯人获得了每年的贡品以换取结束战争。
嚈哒帝国的终结
古克突厥人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560 Jan 1 - 710

嚈哒帝国的终结

Bactra, Afghanistan
卡瓦德一世之后,嚈哒人似乎已经将注意力从萨珊王朝上转移开,卡瓦德的继任者科斯罗一世(531-579)得以恢复向东扩张的政策。根据塔巴里的说法,科斯罗一世通过他的扩张政策,成功控制了“信德、布斯特、鲁卡吉、扎布尔斯坦、图哈里斯坦、达尔迪斯坦和喀布尔斯坦”,并最终在第一突厥人的帮助下击败了嚈哒人。可汗国,突厥人。552年,突厥人占领蒙古,建立第一个突厥汗国,并于558年到达伏尔加河。大约 555-567 年,第一突厥汗国的突厥人和霍斯劳一世领导下的萨珊王朝结盟对抗嚈哒人,并在卡尔希附近进行了为期八天的战斗(也许是在 557 年的布哈拉之战)后击败了他们。这些事件结束了嚈哒帝国,分裂成半独立的公国,根据军事形势向萨珊王朝或突厥人进贡。战败后,嚈哒人撤退到大夏,并用察加尼扬的统治者法甘尼什取代了加特法国王。此后,巴克特里亚的阿姆河周围地区出现了许多嚈哒人公国,这些是嚈哒人帝国的残余,被土耳其人和萨珊人的联盟摧毁。萨珊王朝和土耳其人在奥克苏斯河沿岸建立了各自势力范围的边界,嚈哒公国则充当两个帝国之间的缓冲国。但当嚈哒人选择法甘尼什为查嘎尼扬的国王时,科斯罗一世渡过阿姆河,将查嘎尼扬和胡塔尔公国纳贡。
高加索战争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572 Jan 1 - 591

高加索战争

Mesopotamia, Iraq
572年至591年的拜占庭-萨珊战争是波斯萨珊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它是由波斯霸权下的高加索地区亲拜占庭叛乱引发的,尽管其他事件也促成了它的爆发。战斗主要局限于高加索南部和美索不达米亚,但也延伸到安纳托利亚东部、叙利亚和 伊朗北部。这是这两个帝国之间一系列激烈战争的一部分,这些战争占据了六世纪和七世纪初期的大部分时间。这也是两国之间众多战争中的最后一场,其战斗主要局限于边境省份,双方都没有对边境地区以外的敌方领土进行任何持久占领。它发生在七世纪初一场范围更广、更具戏剧性的最终冲突之前。
第一次突厥战争
高克突厥战士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588 Jan 1 - 589

第一次突厥战争

Khorasan, Afghanistan
557年,霍斯劳一世与突厥人结盟,击败了嚈哒人。霍斯劳一世和突厥可汗伊斯塔米之间签订了一项协议,将阿姆河定为两个帝国之间的边界。然而,588年,突厥可汗巴嘎可汗(波斯语资料中称为萨贝赫/萨巴)与他的嚈哒臣民一起入侵阿姆河以南的萨珊王朝领土,在那里他们攻击并击溃了驻扎在巴尔赫的萨珊王朝士兵,然后随后与塔拉坎、巴德吉斯和赫拉特一起征服了这座城市。他们最终被萨珊王朝将军瓦赫拉姆·乔宾击退。第一次波斯突厥战争于 588 年至 589 年之间在萨珊帝国和嚈哒公国及其领主突厥人之间爆发。这场冲突以突厥人入侵萨珊王朝开始,以萨珊王朝取得决定性胜利并收复失地而结束。
霍斯罗二世统治
科斯罗二世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590 Jan 1 - 628

霍斯罗二世统治

Persia
霍斯罗二世被认为是 伊朗最后一位伟大的萨珊王朝国王(沙阿),统治时间为590年至628年,期间中断了一年。霍斯罗二世是霍尔米兹德四世的儿子,也是霍斯罗一世的孙子。他是穆斯林征服伊朗之前最后一位长期统治的伊朗国王,穆斯林征服伊朗是在他被处决五年后开始的。他失去了王位,然后在拜占庭皇帝莫里斯的帮助下恢复了王位,十年后,他继续效仿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功绩,征服了中东富裕的罗马行省;他统治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与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以及与巴赫拉姆·乔宾和维斯塔姆等篡位者的斗争中。拜占庭人杀死了莫里斯后,霍斯罗二世于 602 年开始了对拜占庭人的战争。霍斯罗二世的军队占领了拜占庭帝国的大部分领土,为国王赢得了“胜利者”的称号。626年对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围攻没有成功,现在与土耳其人结盟的希拉克略开始了一次冒险但成功的反击,深入波斯腹地。在帝国封建家族的支持下,科斯罗二世被囚禁的儿子谢罗(卡瓦德二世)囚禁并杀害了科斯罗二世。这导致了帝国的内战和空位期,萨珊王朝在对抗拜占庭人的战争中取得的所有成果都被逆转。
602 - 651
落下ornament
Play button
602 Jan 1 - 628

拜占庭与萨珊王朝之间的最后战争

Middle East
602年至628年的拜占庭-萨珊战争是拜占庭帝国与 伊朗萨珊帝国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战争中最后一场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战争。591年,莫里斯皇帝帮助萨珊王朝国王科斯罗二世重新夺回王位后,两国之间的先前战争结束了。602年,莫里斯被他的政治对手福卡斯谋杀。科斯罗开始宣战,表面上是为了为被废黜的莫里斯皇帝报仇。这成为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冲突,是该系列中最长的战争,并在整个中东地区进行:埃及、黎凡特、美索 不达米亚、高加索、安纳托利亚、 亚美尼亚、爱琴海和君士坦丁堡城墙前。虽然波斯人在 602 年至 622 年战争的第一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功,征服了黎凡特的大部分地区、埃及、爱琴海的几个岛屿和安纳托利亚的部分地区,但希拉克略皇帝在 610 年的崛起尽管最初遇到了挫折,但还是取得了领先。 ,维持战前状态。622 年至 626 年间,希拉克略在伊朗领土上发动的战役迫使波斯人采取守势,从而使他的军队重新获得了动力。626 年,波斯人与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结盟,最后一次尝试占领君士坦丁堡,但在那里被击败。627年,希拉克略与土耳其人结盟,入侵波斯腹地。波斯爆发内战,波斯人杀死了他们的国王,并求和。到冲突结束时,双方都耗尽了人力物力,收效甚微。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伊斯兰拉希顿哈里发突然崛起的影响,而后者的军队在战后仅几年就入侵了这两个帝国。穆斯林军队迅速征服了整个萨珊帝国以及黎凡特、高加索、埃及和北非的拜占庭领土。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和阿拉伯军队为争夺近东的控制权进行了一系列战争。
第二次突厥战争
©Angus McBride
606 Jan 1 -

第二次突厥战争

Central Asia
第二次突厥战争于 606/607 年开始,当时突厥人和嚈哒人入侵萨珊帝国。608年,亚美尼亚将军斯姆巴特四世·巴格拉图尼 (Smbat IV Bagratuni) 领导的萨珊王朝击败了突厥人和嚈哒人,战争结束。
萨珊王朝征服耶路撒冷
犹太起义 ©Radu Oltean
614 Apr 1

萨珊王朝征服耶路撒冷

Jerusalem, Israel
萨珊王朝征服耶路撒冷是在萨珊王朝军队于公元 614 年对该城进行短暂围攻之后发生的,也是 602-628 年拜占庭-萨珊战争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该战争发生在萨珊王朝国王科斯罗二世任命他的斯帕博德(军队)之后。沙赫尔巴拉兹(Shahrbaraz),为萨珊波斯帝国控制近东拜占庭统治的地区。继一年前萨珊王朝在安条克取得胜利后,沙赫巴拉兹成功征服了拜占庭第一巴勒斯坦省的行政首府凯撒利亚马里蒂马。此时,宏伟的内港已经淤塞,毫无用处。然而,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迪科鲁斯重建了外港,凯撒利亚马里蒂马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海上城市。这座城市及其港口为萨珊帝国提供了通往地中海的战略通道。犹太人反抗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的起义爆发后,犹太领袖尼希米·本·胡希尔和提比里亚的本杰明加入了萨珊波斯人的行列,他们招募并武装了来自提比里亚、拿撒勒和加利利山区城市的犹太叛乱分子。他们从黎凡特南部的其他地区出发,随后与萨珊王朝军队一起进军耶路撒冷城。大约 20,000 至 26,000 名犹太叛军加入了对抗拜占庭帝国的战争。犹太-萨珊王朝联合军队后来占领了耶路撒冷;这要么是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发生的:207,要么是在围攻并用大炮攻破城墙之后发生的,具体取决于消息来源。
萨珊王朝征服埃及
©Angus McBride
618 Jan 1 - 621

萨珊王朝征服埃及

Egypt
到 615 年,波斯人已将罗马人赶出了美索 不达米亚北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科斯罗决心铲除罗马在亚洲的统治,他把目光投向了东罗马帝国的粮仓埃及。萨珊王朝对埃及的征服发生在公元 618 年至 621 年间,当时萨珊王朝的波斯军队击败了埃及的拜占庭军队并占领了该省。罗马埃及首都亚历山大的陷落标志着萨珊王朝征服这个富裕省份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该省最终在几年内完全落入波斯统治之下。
希拉克略的竞选活动
希拉克略的竞选活动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622 Jan 1

希拉克略的竞选活动

Cappadocia, Turkey
622年, 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准备对占领拜占庭帝国东部大部分省份的 萨珊波斯人发起反攻。622 年 4 月 4 日星期日,庆祝复活节后的第二天,他离开君士坦丁堡。他年幼的儿子希拉克略·君士坦丁被留下,由牧首塞尔吉乌斯和贵族博努斯负责摄政。为了威胁安纳托利亚和叙利亚的 波斯军队,他的第一个举动是从君士坦丁堡航行到比提尼亚的皮莱(而不是奇里西亚)。他花了整个夏天的时间进行训练,以提高部下的技能和自己的将领。秋天,希拉克略向卡帕多西亚北部进军,威胁波斯从幼发拉底河谷到安纳托利亚的交通。这迫使沙赫巴拉兹领导下的安纳托利亚波斯军队从比提尼亚和加拉太前线撤退到安纳托利亚东部,以阻止他进入波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并不完全清楚,但希拉克略确实在卡帕多西亚的某个地方对沙赫尔巴拉兹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关键因素是希拉克略发现了波斯军队的埋伏,并在战斗中佯装撤退以应对埋伏。波斯人离开掩体追击拜占庭人,希拉克略的精锐优化部队袭击了追赶的波斯人,导致他们逃跑。
君士坦丁堡围攻
萨珊王朝的波斯人和阿瓦尔人在大量斯拉夫联盟的帮助下围攻君士坦丁堡(626),最终以拜占庭人的战略胜利告终。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626 Jun 1 - Jul

君士坦丁堡围攻

İstanbul, Turkey
626 年, 萨珊王朝的波斯人和阿瓦尔人在大量斯拉夫人同盟的帮助下围攻君士坦丁堡,最终以拜占庭人的战略胜利告终。围攻的失败使帝国免于崩溃,再加上希拉克略皇帝在前一年和 627 年取得的其他胜利,使拜占庭能够通过执行边界维持现状的条约来收复领土并结束破坏性的罗马- 波斯战争C。590.
第三次突厥战争
©Lovely Magicican
627 Jan 1 - 629

第三次突厥战争

Caucasus
在阿瓦尔人和 波斯人第一次围攻君士坦丁堡之后,陷入困境的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发现自己在政治上受到孤立。他不能依赖外高加索的基督教亚美尼亚统治者,因为他们被东正教视为异端,甚至伊比利亚国王也更愿意与宗教宽容的波斯人交朋友。在这种惨淡的背景下,他找到了一个天然的盟友——Tong Yabghu。568年早些时候,伊斯塔米领导下的土耳其人因商业问题与波斯关系恶化而转向拜占庭。伊斯塔米派遣了由粟特外交官马尼亚率领的使团直接前往君士坦丁堡,该使团于568年抵达君士坦丁堡,不仅向查士丁二世赠送了丝绸作为礼物,而且还提出了对抗 萨珊波斯的联盟。查士丁二世同意了,并向突厥汗国派遣了使团,以确保粟特人所希望的直接中国丝绸贸易。625年,希拉克略派遣他的使者安德鲁前往大草原,他向可汗许诺一些“惊人的财富”,以换取军事援助。可汗则急于确保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与拜占庭贸易的安全,该路线在第二次波突厥战争后被波斯人中断。他向皇帝传话:“我将向你的敌人报仇,并将率领我的英勇军队来帮助你”。一支由 1,000 名骑兵组成的部队穿过波斯外高加索地区,将可汗的信息传达给安纳托利亚的拜占庭营地。第三次突厥战争是萨珊帝国与西突厥汗国之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冲突。与前两次战争不同的是,这次战争不是在中亚进行的,而是在外高加索进行的。公元 627 年,西突厥人的东·雅布古·可汗 (Tong Yabghu Qaghan) 与拜占庭帝国的希拉克略皇帝 (Emperor Heraclius) 发起了敌对行动。反对他们的是与阿瓦尔人结盟的萨珊波斯人。这场战争是在上次拜占庭-萨珊战争的背景下进行的,是改变未来几个世纪中东力量平衡的戏剧性事件的前奏。630 年 4 月,博里沙德决定扩大对外高加索的控制,并派遣他的将军乔尔潘·塔尔汗 (Chorpan Tarkhan) 率领仅有 30,000 名骑兵入侵亚美尼亚。乔尔潘·塔尔汗运用游牧战士特有的策略,伏击并歼灭了沙赫巴拉兹派去反击入侵的一万名波斯军队。土耳其人知道萨珊王朝的反应会很严厉,因此他们掠夺了城市并将军队撤回草原。
尼尼微战役
希拉克略皇帝在尼尼微战役中,公元 627 年 ©Giorgio Albertini
627 Dec 12

尼尼微战役

Nineveh, الخراب، Iraq
尼尼微战役是 602-628 年拜占庭-萨珊战争的高潮战役。627 年 9 月中旬,希拉克略在一场令人惊讶且危险的冬季战役中入侵萨珊王朝的 美索巴塔米亚。霍斯罗二世任命拉赫扎德为军队指挥官,与他对抗。希拉克略的突厥盟友很快就逃跑了,而拉赫扎德的援军也没有及时到达。在随后的战斗中,拉赫扎德被杀,剩余的萨珊王朝撤退。拜占庭的胜利后来导致 波斯内战,并在一段时间内恢复了(东)罗马帝国在中东的古老边界。萨珊内战极大地削弱了 萨珊帝国,促进了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
萨珊王朝内战
萨珊王朝内战 ©Angus McBride
628 Jan 1 - 632

萨珊王朝内战

Persia
628年至632年的 萨珊内战,也称为萨珊王朝空位期,是萨珊王朝国王库斯老二世被处决后,不同派系贵族之间爆发的冲突,特别是 帕提亚(巴拉夫)派、 波斯(帕西格)派派、尼姆鲁兹派、沙赫巴拉兹将军派。统治者的快速更替和省级土地所有者权力的不断增强进一步削弱了帝国的实力。在四年的时间里,历经十四位国王,萨珊帝国的实力大大削弱,中央集权落入武将手中,导致萨珊王朝的灭亡。
Play button
633 Jan 1 - 654

穆斯林征服波斯

Mesopotamia, Iraq
阿拉伯穆斯林的崛起恰逢 波斯在政治、社会、经济和军事上前所未有的衰弱。曾经的世界强国 萨珊帝国,在与拜占庭帝国数十年的战争之后,人力物力已经耗尽。628年国王科斯罗二世被处决后,萨珊王朝的内部政治局势迅速恶化。随后,在接下来的四年内,有十位新的宣称者登基。628-632 年萨珊内战之后,帝国不再是中央集权的。阿拉伯穆斯林于 633 年首次进攻萨珊王朝领土,当时哈立德·伊本·瓦利德入侵了萨珊王朝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美索 不达米亚。在哈立德被转移到黎凡特的拜占庭前线后,穆斯林最终在萨珊王朝的反击中失去了控制权。第二次穆斯林入侵始于 636 年,萨德·本·阿比·瓦卡斯 (Sa'd ibn Abi Waqqas) 领导下,卡迪西耶战役 (Battle of al-Qadisiyyah) 取得关键胜利,永久结束了萨珊王朝对现代伊朗西部地区的控制。在接下来的六年里,扎格罗斯山脉这一天然屏障,标志着拉希顿哈里发国和萨珊帝国之间的边界。642年,时任穆斯林哈里发的欧麦尔·伊本·哈塔卜下令拉什顿军队全面入侵波斯,并于651年完全征服了萨珊帝国。从麦地那出发,数千公里在远方,欧麦尔通过一系列精心协调、多管齐下的进攻,迅速征服了波斯,成为他最大的胜利,为他赢得了伟大军事和政治战略家的声誉。644年,在阿拉伯穆斯林完全吞并波斯之前,欧麦尔被波斯工匠阿布·卢鲁阿·菲鲁兹刺杀,后者在战斗中被俘并被带到阿拉伯作为奴隶。到 651 年,除了里海省份(塔巴里斯坦和河中地区)以外,伊朗土地上的大部分城市中心都处于阿拉伯穆斯林军队的统治之下。许多地方都与侵略者进行了战斗;尽管阿拉伯人已经在该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霸权,但许多城市却通过杀害阿拉伯总督或攻击其驻军来发动叛乱。最终,阿拉伯的军事增援镇压了伊朗的叛乱,并实行了全面的伊斯兰控制。几个世纪以来,伊朗的伊斯兰化是渐进的,并受到各种方式的激励,一些伊朗人从未皈依伊斯兰教,琐罗亚斯德教经文被焚烧和牧师被处决的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在经历暴力抵抗的地区。
Play button
636 Nov 16 - Nov 19

卡迪西耶之战

Al-Qādisiyyah, Iraq
卡迪西耶之战是在拉希顿哈里发国萨珊王朝之间进行的。它发生在穆斯林早期征服期间,标志着穆斯林征服波斯期间拉什敦军队的决定性胜利。据信,卡迪西耶的拉希敦攻势发生于 636 年 11 月;当时,萨珊军队由罗斯塔姆·法罗赫扎德(Rostam Farrokhzad)率领,他在战斗中死因不明。萨珊王朝军队在该地区的崩溃导致阿拉伯人对 伊朗人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将包括现代 伊拉克在内的领土并入拉希顿哈里发国。阿拉伯人在卡迪西耶的成功是后来征服萨珊王朝的阿索里斯坦省的关键,随后在贾鲁拉和纳哈万德发生了重大交战。据称,这场战斗见证了萨珊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联盟,并声称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将他的孙女曼扬嫁给了萨珊国王亚兹德格德三世作为联盟的象征。
纳哈万德之战
纳哈文德城堡 ©Eugène Flandin
642 Jan 1

纳哈万德之战

Nahavand، Iran
纳哈万德战役于 642 年在哈里发欧麦尔领导下的拉什敦穆斯林军队与国王亚兹德格德三世领导下的萨珊波斯军队之间爆发。亚兹德格德逃到梅尔夫地区,但无法再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是拉希顿哈里发的胜利,波斯人因此失去了包括斯潘(伊斯法罕)在内的周边城市。前萨珊王朝省份与帕提亚和白匈奴贵族结盟,在里海以南地区抵抗了大约一个世纪,即使拉希顿哈里发国被倭马亚人取代,从而使萨珊王朝的宫廷风格、琐罗亚斯德教和伊斯兰教得以延续。波斯语。
萨珊王朝的终结
萨珊王朝的终结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651 Jan 1

萨珊王朝的终结

Persia
听到尼哈万德战败的消息后,亚兹德格德与法鲁赫扎德以及一些波斯贵族逃往内陆东部的呼罗珊省。651 年末,亚兹德格德在梅尔夫被一名磨坊主刺杀。他的儿子佩罗斯和巴赫拉姆逃往唐朝。一些贵族定居在中亚,他们为在这些地区传播波斯文化和语言以及建立第一个 伊朗本土伊斯兰王朝萨曼尼德王朝做出了巨大贡献,萨曼尼德王朝试图复兴萨珊王朝的传统。萨珊帝国在短短五年内就完成了骤然灭亡,其大部分领土被伊斯兰哈里发吞并;然而,伊朗许多城市多次抵抗入侵者。伊斯兰哈里发多次镇压雷伊、伊斯法罕和哈马丹等城市的叛乱。当地居民最初几乎没有受到皈依伊斯兰教的压力,他们仍然作为穆斯林国家的齐米臣民并缴纳吉兹亚。此外,还采用了旧萨珊王朝的“土地税”(阿拉伯语称为Kharaj)。据说哈里发奥马尔偶尔会设立一个委员会来调查税收,以判断税收是否超出了土地的承受能力。
652 Jan 1

结语

Iran
萨珊王朝灭亡后,其影响力仍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帝国在灭亡之前,通过几位有能力的皇帝的指导,实现了波斯的复兴,这将成为新建立的伊斯兰教文明背后的推动力。在现代 伊朗和伊朗圈地区,萨珊王朝时期被认为是伊朗文明的顶峰之一。在欧洲萨珊王朝的文化和军事结构对罗马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罗马军队的结构和特点受到波斯战争方法的影响。罗马帝国独裁政权以一种改良的形式模仿了泰西封萨珊王朝宫廷的皇家仪式,而这些反过来又对中世纪和现代欧洲宫廷的仪式传统产生了影响。在犹太历史上犹太历史的重要发展与萨珊帝国有关。巴比伦塔木德是在萨珊王朝的波斯于三世纪和六世纪之间编写的,主要的犹太学院在苏拉和彭贝迪塔建立,成为犹太学术的基石。在印度萨珊王朝的崩溃导致伊斯兰教慢慢取代琐罗亚斯德教成为伊朗的主要宗教。大量琐罗亚斯德教徒选择移民以逃避伊斯兰教的迫害。据《Qissa-i Sanjan》报道,其中一批难民抵达了现在的印度古吉拉特邦,在那里他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可以遵守自己的旧习俗并保留自己的信仰。这些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后裔将在印度的发展中发挥微小但重要的作用。如今,印度有超过 70,000 名琐罗亚斯德教徒。

Characters



Artabanus IV of Parthia

Artabanus IV of Parthia

Last ruler of the Parthian Empire

Khosrow II

Khosrow II

Sasanian king

Ardashir I

Ardashir I

Founder of the Sasanian Empire

Yazdegerd III

Yazdegerd III

Last Sasanian King

Kavad I

Kavad I

Sasanian King

Shapur II

Shapur II

Tenth Sasanian King

Khosrow I

Khosrow I

Sasanian King

Shapur I

Shapur I

Second Sasanian King

References



  • G. Reza Garosi (2012): The Colossal Statue of Shapur I in the Context of Sasanian Sculptures. Publisher: Persian Heritage Foundation, New York.
  • G. Reza Garosi (2009), Die Kolossal-Statue Šāpūrs I. im Kontext der sasanidischen Plastik. Verlag Philipp von Zabern, Mainz, Germany.
  • Baynes, Norman H. (1912), "The restoration of the Cross at Jerusalem", 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27 (106): 287–299, doi:10.1093/ehr/XXVII.CVI.287, ISSN 0013-8266
  • Blockley, R.C. (1998), "Warfare and Diplomacy", in Averil Cameron; Peter Garnsey (eds.),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The Late Empire, A.D. 337–42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30200-5
  • Börm, Henning (2007), Prokop und die Perser. Untersuchungen zu den Römisch-Sasanidischen Kontakten in der ausgehenden Spätantike, Stuttgart: Franz Steiner, ISBN 978-3-515-09052-0
  • Börm, Henning (2008). "Das Königtum der Sasaniden – Strukturen und Probleme. Bemerkungen aus althistorischer Sicht." Klio 90, pp. 423ff.
  • Börm, Henning (2010). "Herrscher und Eliten in der Spätantike." In: Henning Börm, Josef Wiesehöfer (eds.): Commutatio et contentio. Studies in the Late Roman, Sasanian, and Early Islamic Near East. Düsseldorf: Wellem, pp. 159ff.
  • Börm, Henning (2016). "A Threat or a Blessing? The Sasanians and the Roman Empire". In: Carsten Binder, Henning Börm, Andreas Luther (eds.): Diwan.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 and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Duisburg: Wellem, pp. 615ff.
  • Brunner, Christopher (1983). "Geographical an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Settlements and Economy". In Yarshater, Ehsan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3(2): The Seleucid, Parthian and Sasanian Perio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747–778. ISBN 0-521-24693-8.
  • Boyce, Mary (1984). Zoroastrians: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Psychology Press. pp. 1–252. ISBN 9780415239028.
  • Bury, John Bagnell (1958). Histor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 From the Death of Theodosius I to the Death of Justinian, Volume 2. Mineola,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ISBN 0-486-20399-9.
  • Chaumont, M. L.; Schippmann, K. (1988). "Balāš, Sasanian king of kings". Encyclopaedia Iranica, Vol. III, Fasc. 6. pp. 574–580.
  • Daniel, Elton L. (2001), The History of Iran,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ISBN 978-0-313-30731-7
  • Daryaee, Touraj (2008). Sasanian Persia: The Rise and Fall of an Empire. I.B.Tauris. pp. 1–240. ISBN 978-0857716668.
  • Daryaee, Touraj (2009). "Šāpur II". Encyclopaedia Iranica.
  • Daryaee, Touraj; Rezakhani, Khodadad (2016). From Oxus to Euphrates: The World of Late Antique Iran. H&S Media. pp. 1–126. ISBN 9781780835778.
  • Daryaee, Touraj; Rezakhani, Khodadad (2017). "The Sasanian Empire". In Daryaee, Touraj (ed.). King of the Seven Climes: A History of the Ancient Iranian World (3000 BCE – 651 CE). UCI Jordan Center for Persian Studies. pp. 1–236. ISBN 9780692864401.
  • Daryaee, Touraj; Canepa, Matthew (2018). "Mazdak". In Nicholson, Oliver (ed.).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Late Antiqu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866277-8.
  • Daryaee, Touraj; Nicholson, Oliver (2018). "Qobad I (MP Kawād)". In Nicholson, Oliver (ed.).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Late Antiqu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866277-8.
  • Daryaee, Touraj. "Yazdegerd II". Encyclopaedia Iranica.* Dodgeon, Michael H.; Greatrex, Geoffrey; Lieu, Samuel N. C. (2002), The Roman Eastern Frontier and the Persian Wars (Part I, 226–363 AD), Routledge, ISBN 0-415-00342-3
  • Durant, Will,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vol. 4: The Age of Faith,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ISBN 978-0-671-21988-8
  • Farrokh, Kaveh (2007), Shadows in the Desert: Ancient Persia at War, Osprey Publishing, ISBN 978-1-84603-108-3
  • Frye, R.N. (1993),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Iran under the Sassanians", in William Bayne Fisher; Ilya Gershevitch; Ehsan Yarshater; R. N. Frye; J. A. Boyle; Peter Jackson; Laurence Lockhart; Peter Avery; Gavin Hambly; Charles Melville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20092-X
  • Frye, R.N. (2005), "The Sassanians", in Iorwerth Eiddon; Stephen Edwards (eds.),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 XII – The Crisis of Empi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30199-8
  • Frye, R. N. "The reforms of Chosroes Anushirvan ('Of the Immortal soul')". fordham.edu/. Retrieved 7 March 2020.
  • Greatrex, Geoffrey; Lieu, Samuel N. C. (2002), The Roman Eastern Frontier and the Persian Wars (Part II, 363–630 AD), Routledge, ISBN 0-415-14687-9
  • Haldon, John (1997), Byzantium in the Seventh Century: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Culture, Cambridge, ISBN 0-521-31917-X
  • Hourani, Albert (1991), A History of the Arab Peoples, London: Faber and Faber, pp. 9–11, 23, 27, 75, 87, 103, 453, ISBN 0-571-22664-7
  • Howard-Johnston, James: "The Sasanian's Strategic Dilemma". In: Henning Börm - Josef Wiesehöfer (eds.), Commutatio et contentio. Studies in the Late Roman, Sasanian, and Early Islamic Near East, Wellem Verlag, Düsseldorf 2010, pp. 37–70.
  • Hewsen, R. (1987). "Avarayr". Encyclopaedia Iranica, Vol. III, Fasc. 1. p. 32.
  • Shaki, Mansour (1992). "Class system iii. In the Parthian and Sasanian Periods". Encyclopaedia Iranica, Vol. V, Fasc. 6. pp. 652–658.
  • Martindale, John Robert; Jones, Arnold Hugh Martin; Morris, J., eds. (1992). The Prosopograph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 Volume III: A.D. 527–641.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20160-5.
  • McDonough, Scott (2011). "The Legs of the Throne: Kings, Elites, and Subjects in Sasanian Iran". In Arnason, Johann P.; Raaflaub, Kurt A. (eds.). The Roman Empire in Context: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John Wiley & Sons, Ltd. pp. 290–321. doi:10.1002/9781444390186.ch13. ISBN 9781444390186.
  • McDonough, Scott (2013). "Military and Society in Sasanian Iran". In Campbell, Brian; Tritle, Lawrence A.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Warfare in the Classical Wor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783. ISBN 9780195304657.
  • Khaleghi-Motlagh, Djalal (1996), "Derafš-e Kāvīān", Encyclopedia Iranica, vol. 7, Cosa Mesa: Mazda,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7 April 2008.
  • Mackenzie, David Neil (2005), A Concise Pahalvi Dictionary (in Persian), Trans. by Mahshid Mirfakhraie, Tehrān: Institute for Humanities and Cultural Studies, p. 341, ISBN 964-426-076-7
  • Morony, Michael G. (2005) [1984]. Iraq After The Muslim Conquest. Gorgias Press LLC. ISBN 978-1-59333-315-7.
  • Neusner, Jacob (1969), A History of the Jews in Babylonia: The Age of Shapur II, BRILL, ISBN 90-04-02146-9
  • Nicolle, David (1996), Sassanian Armies: the Iranian Empire Early 3rd to Mid-7th Centuries AD, Stockport: Montvert, ISBN 978-1-874101-08-6
  • Rawlinson, George, The Seven Great Monarchies of the Ancient Eastern World: The Seventh Monarchy: History of the Sassanian or New Persian Empire, IndyPublish.com, 2005 [1884].
  • Sarfaraz, Ali Akbar, and Bahman Firuzmandi, Mad, Hakhamanishi, Ashkani, Sasani, Marlik, 1996. ISBN 964-90495-1-7
  • Southern, Pat (2001), "Beyond the Eastern Frontiers", The Roman Empire from Severus to Constantine, Routledge, ISBN 0-415-23943-5
  • Payne, Richard (2015b). "The Reinvention of Iran: The Sasanian Empire and the Huns". In Maas, Michael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Age of Attil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82–299. ISBN 978-1-107-63388-9.
  • Parviz Marzban, Kholaseh Tarikhe Honar, Elmiv Farhangi, 2001. ISBN 964-445-177-5
  • Potts, Daniel T. (2018). "Sasanian Iran and its northeastern frontier". In Mass, Michael; Di Cosmo, Nicola (eds.). Empires and Exchanges in Eurasian Late Antiqu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538. ISBN 9781316146040.
  • Pourshariati, Parvaneh (2008).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Sasanian Empire: The Sasanian-Parthian Confederacy and the Arab Conquest of Iran. London and New York: I.B. Tauris. ISBN 978-1-84511-645-3.
  • Pourshariati, Parvaneh (2017). "Kārin". Encyclopaedia Iranica.
  • Rezakhani, Khodadad (2017). "East Iran in Late Antiquity". ReOrienting the Sasanians: East Iran in Late Antiquity.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pp. 1–256. ISBN 9781474400305. JSTOR 10.3366/j.ctt1g04zr8. (registration required)
  • Sauer, Eberhard (2017). Sasanian Persia: Between Rome and the Steppes of Eurasia. London and New York: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pp. 1–336. ISBN 9781474401029.
  • Schindel, Nikolaus (2013a). "Kawād I i. Reign". Encyclopaedia Iranica, Vol. XVI, Fasc. 2. pp. 136–141.
  • Schindel, Nikolaus (2013b). "Kawād I ii. Coinage". Encyclopaedia Iranica, Vol. XVI, Fasc. 2. pp. 141–143.
  • Schindel, Nikolaus (2013c). "Sasanian Coinage". In Potts, Daniel T.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ncient Ir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733309.
  • Shahbazi, A. Shapur (2005). "Sasanian dynasty". Encyclopaedia Iranica, Online Edition.
  • Speck, Paul (1984), "Ikonoklasmus und die Anfänge der Makedonischen Renaissance", Varia 1 (Poikila Byzantina 4), Rudolf Halbelt, pp. 175–210
  • Stokvis A.M.H.J., Manuel d'Histoire, de Généalogie et de Chronologie de tous les Etats du Globe depuis les temps les plus reculés jusqu'à nos jours, Leiden, 1888–1893 (ré-édition en 1966 par B.M.Israel)
  • Turchin, Peter; Adams, Jonathan M.; Hall, Thomas D. (November 2004), East-West Orientation of Historical Empires (PDF),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7 May 2008, retrieved 2008-05-02
  • Wiesehöfer, Josef (1996), Ancient Persia, New York: I.B. Taurus
  • Wiesehöfer, Josef: The Late Sasanian Near East. In: Chase Robinson (ed.), The New Cambridge History of Islam vol. 1. Cambridge 2010, pp. 98–152.
  • Yarshater, Ehsa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3 p. 1 Cambridge 1983, pp. 568–592.
  • Zarinkoob, Abdolhossein (1999), Ruzgaran:Tarikh-i Iran Az Aghz ta Saqut Saltnat Pahlvi
  • Meyer, Eduard (1911). "Persia § History" . In Chisholm, Hugh (ed.).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Vol. 21 (11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