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历史
©HistoryMaps

2000 BCE - 2023

柬埔寨历史



柬埔寨的历史丰富而复杂,可以追溯到印度文明的早期影响。该地区首次出现在历史记录中,是在一至六世纪期间的早期印度教文化“福南”。扶南后来被影响范围更广的真腊所取代。由阇耶跋摩二世 (Jayavarman II) 建立的高棉帝国于 9 世纪崛起。帝国在印度教信仰下蓬勃发展,直到 11 世纪佛教传入,导致一些宗教的中断和衰落。到了15世纪中叶,帝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核心人口向东方转移。大约在这个时候,外国势力,如穆斯林马来人、基督教欧洲人,以及邻国如暹罗/ 泰国和安南/ 越南等,开始干涉柬埔寨事务。19世纪,欧洲殖民列强到来。柬埔寨进入了殖民“冬眠”时期,同时保留了其文化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短暂占领后,柬埔寨于 1953 年获得独立,但卷入更广泛的印度支那冲突,导致内战和 1975 年红色高棉的黑暗时代。在越南占领和联合国托管之后,现代柬埔寨自1993年以来一直处于复苏过程中。
HistoryMaps Shop

访问商店

7000 BCE Jan 1

柬埔寨史前史

Laang Spean Pre-historic Arche
对柬埔寨西北部马德望省 Laang Spean 洞穴的放射性碳测年证实,存在公元前 6000 年至 7000 年的 Hoabinhian 石器和公元前 4200 年的陶器。[1] 2012年以来的发现导致了普遍的解释,即该洞穴包含了狩猎和采集群体首次占领的考古遗迹,随后是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他们拥有高度发达的狩猎策略和石器制造技术,以及高度艺术化的陶器制作和设计,以及精心设计的社会、文化、象征和优雅的实践。[2]柬埔寨参与了海上玉石之路,这条道路在该地区已经存在了 3000 年,从公元前 2000 年开始到公元 1000 年。[3]在磅清扬省 Samrong Sen 发现的头骨和人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500 年。Heng Sophady (2007) 对 Samrong Sen 和柬埔寨东部的圆形土方工地进行了比较。这些人可能是从中国东南部迁徙到印度支那半岛的。学者们将东南亚最早的水稻种植和最早的青铜制造追溯到这些人。东南亚的铁器时代始于公元前 500 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 500 年左右的扶南时代结束,因为它为与印度和南亚的持续海上贸易和社会政治互动提供了第一个具体证据。到一世纪,定居者已经发展出复杂的、有组织的社会和多样化的宗教宇宙观,这需要与当今的语言非常相关的先进口语。最先进的群体居住在沿海、湄公河下游流域和三角洲地区,他们居住在高跷房屋中,种植水稻、捕鱼和饲养家畜。[4]
68 - 802
早期历史ornament
Play button
68 Jan 1 - 550

扶南王国

Mekong-delta, Vietnam
扶南是中国制图学家、地理学家和作家对一个古老的印度化国家的名称,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松散的国家网络(曼陀罗) [5] ,位于以湄公河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亚大陆,自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存在公元世纪的中国编年史[6]包含了柬埔寨和越南领土上第一个已知的有组织的政体扶南王国的详细记录,其特点是“人口众多、城市中心、剩余粮食的生产……社会政治分层[和] 被印度宗教意识形态合法化”。[7]从公元一世纪到六世纪,以湄公河下游和巴萨克河为中心,拥有“有城墙和护城河的城市” [8] ,例如茶雄省的吴哥博雷和现代越南安江省的奥克埃奥。早期的扶南由松散的社区组成,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统治者,内陆稻农和沿海城镇的商人通过共同的文化和共享经济联系在一起,他们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因为剩余的稻米生产找到了途径港口。[9]到公元二世纪,扶南控制了印度支那的战略海岸线和海上贸易路线。文化和宗教思想通过印度洋贸易路线到达扶南。与印度的贸易早在公元前 500 年之前就开始了,当时梵文尚未取代巴利文。[10]扶南语已被确定为高棉语的早期形式,其书面形式为梵文。[11]扶南在三世纪国王范世曼的统治下达到了权力的顶峰。范世曼扩大了帝国的海军,改善了府南官僚机构,创造了一种准封建的模式,使当地的习俗和身份基本完好无损,特别是在帝国的更远地区。范世曼及其继任者还向中国和印度派遣大使来规范海上贸易。该王国可能加速了东南亚印度化的进程。后来的东南亚王国,如真腊,可能效仿了府南宫廷。府南人建立了强大的重商主义和商业垄断体系,这将成为该地区帝国的模式。[12]扶南对海上贸易的依赖被视为扶南开始衰落的原因。他们的沿海港口允许与外国地区进行贸易,将货物输送到北部和沿海人口。然而,海上贸易向苏门答腊岛的转移、 三佛齐贸易帝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占领整个东南亚的贸易路线,导致南方经济不稳定,迫使政治和经济北移。[12]扶南在六世纪被真腊王国(Zhenla)的高棉政权所取代和吸收。[13] “王以特木城为都,忽其城为真腊所灭,不得不南迁那富那城”。[14]
真腊王国
©North Korean Artists
550 Jan 1 - 802

真腊王国

Champasak, Laos
真腊是中国对高棉帝国之前的扶南王国的继承政体的称呼,该王国存在于大约六世纪末至九世纪初的印度支那。大多数关于真腊的中国记录,包括真腊征服扶南的记录,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直受到争议,因为它们通常基于中国编年史中的单一评论。[15]中国隋朝历史记载了一个名为真腊的国家,它是扶南王国的附庸,该国曾于 616 或 617 年向中国派遣使团, [16]但在其统治者 Citrasena Mahendravarman 的统治下,征服了中国真腊独立后,扶南。[17]与它的前身扶南一样,真腊占据了印度圈海上贸易路线和东亚文化圈交汇处的战略地位,产生了长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并采用了南印度帕拉瓦王朝和遮娄其的铭文系统。王朝。[18]铭文数量在八世纪期间急剧下降。然而,一些研究过中文文字记录的理论家声称,真腊在公元 700 年代开始衰落,原因是爪哇夏兰德拉王朝的内部分裂和外部攻击,该王朝最终接管并加入了阇耶跋摩二世的吴哥王国。 。就个人而言,历史学家拒绝经典的衰落情景,认为从一开始就不存在真腊,而是一个地理区域长期处于有争议的统治之下,伴随着动荡的继承,并且明显无法建立持久的重心。直到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建立了恰当命名的高棉帝国,史学才结束了这段无名动乱的时代。
802 - 1431
高棉帝国ornament
Play button
802 Jan 1 - 944

高棉帝国的形成

Roluos, Cambodia
高棉帝国的六个世纪的特点是无与伦比的技术和艺术进步和成就、政治完整和行政稳定。这个帝国代表了柬埔寨和东南亚前工业文明的文化和技术顶峰。[19]高棉帝国之前有真腊,这是一个权力中心不断变化的政体,在八世纪初分裂为陆真腊和水真腊。[20]到8世纪末,水真腊被三佛齐帝国的马来人和Shailandra帝国的爪哇人吸收,并最终并入爪哇和三佛齐。[21]阇耶跋摩二世被广泛认为是奠定吴哥时期基础的国王。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柬埔寨的这段历史始于802年,当时阇耶跋摩二世在神圣的Mahendraparvata山(现在称为Phnom Kulen)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22]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扩大了领土,并在现代罗洛士镇附近建立了新都哈里哈拉拉亚。[23]由此,他为吴哥奠定了基础,吴哥位于西北约 15 公里(9.3 英里)处。阇耶跋摩二世的继承者不断扩大坎布贾的领土。因陀罗跋摩一世(877-889 年在位)成功地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扩张了王国,并启动了广泛的建筑项目,这些项目是通过贸易和农业获得的财富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是圣剑寺和灌溉工程。水管理网络依赖于用大量粘土砂(吴哥平原上可用的散装材料)建造的精心设计的渠道、池塘和堤坝。因陀罗跋摩一世 (Indravarman I) 于约 881 年建造了巴孔 (Bakong),进一步发展了哈里哈拉拉亚 (Hariharalaya)。巴孔与爪哇的婆罗浮屠寺庙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表明它可能是巴孔的原型。Kambuja 和爪哇的 Sailendras 之间可能有旅行者和任务的交流,这不仅给柬埔寨带来了思想,而且还带来了技术和建筑细节。[24]
阇耶跋摩五世
女王宫 ©North Korean Artists
968 Jan 1 - 1001

阇耶跋摩五世

Siem Reap, Cambodia
罗真陀罗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的儿子阇耶跋摩五世 (Jayavarman V) 在位,自 968 年至 1001 年,自立为新国王,凌驾于其他王子之上。他的统治是一个基本上和平的时期,以繁荣和文化繁荣为标志。他在其父亲的首都稍西处建立了一个新首都,并将其命名为贾延德拉纳加里(Jayendranagari)。其国庙 Ta Keo 位于南面。阇耶跋摩五世的宫廷里住着哲学家、学者和艺术家。还建立了新的寺庙;其中最重要的是女王宫(Banteay Srei),被认为是吴哥最美丽和最具艺术性的寺庙之一,以及吴哥第一座完全由砂岩建造的寺庙塔乔(Ta Keo)。尽管阇耶跋摩五世是湿婆派,但他对佛教非常宽容。在他的统治下,佛教蓬勃发展。他的佛教大臣吉提班迪塔 (Kirtipandita) 将古代文献从外国带到柬埔寨,但没有幸存下来。他甚至建议牧师在仪式中使用佛教祈祷和印度教祈祷。
苏利耶跋摩一世
©Soun Vincent
1006 Jan 1 - 1050

苏利耶跋摩一世

Angkor Wat, Krong Siem Reap, C
阇耶跋摩五世死后,发生了十年的冲突。三位国王同时统治,彼此敌对,直到苏耶跋摩一世(1006-1050 年在位)占领首都吴哥登上王位。[24]他的统治的特点是他的对手多次企图推翻他以及与邻国的军事冲突。[26]苏利耶跋摩一世在统治初期就与南印度朱罗王朝建立了外交关系。[27] 11世纪第一个十年,坎布贾与马来半岛的坦布拉林加王国发生冲突。[26]在从敌人的几次入侵中幸存下来后,苏利耶跋摩向强大的朱罗皇帝拉金德拉一世请求援助,以对抗坦布拉林加。[26]在得知苏利耶跋摩与朱罗结盟后,坦布拉林伽向三佛齐国王桑格拉玛·维杰亚通伽跋摩请求援助。[26]这最终导致朱罗与三佛齐发生冲突。战争以乔拉和坎布贾的胜利而结束,而三佛齐和坦布拉林加则遭受重大损失。[26]这两个联盟在宗教上有细微差别,因为乔拉和坎布贾是印度教谢维派,而坦布拉林加和三佛齐是大乘佛教。有迹象表明,在战争之前或之后,苏利耶跋摩一世向拉金德拉一世赠送了一辆战车,可能是为了促进贸易或结盟。[24]
高棉人入侵占城北部
©Maurice Fievet
1074 Jan 1 - 1080

高棉人入侵占城北部

Canh Tien Cham tower, Nhơn Hậu
1074年,哈里跋摩四世成为占婆国王。他与宋中国关系密切,与大越讲和,但却挑起了与高棉帝国的战争。[28] 1080年,一支高棉军队袭击了维贾亚和占城北部的其他中心。寺庙和寺院被洗劫一空,文化珍宝被抢走。经过多次混乱后,哈里瓦曼国王领导下的占族军队击败了入侵者并恢复了首都和寺庙。[29]随后,他的袭击部队深入柬埔寨,远至桑博尔和湄公河,摧毁了那里的所有宗教圣地。[30]
1113 - 1218
黄金年龄ornament
苏利耶跋摩二世和吴哥窟的统治
朝鲜艺术家 ©Anonymous
1113 Jan 2

苏利耶跋摩二世和吴哥窟的统治

Angkor Wat, Krong Siem Reap, C
12世纪是一个充满冲突和残酷权力斗争的时代。在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1113-1150 年在位)的统治下,王国内部统一[31] ,帝国的地理范围达到了最大,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印度支那、 泰国湾和东南亚北部海域的大片地区。苏利耶跋摩二世 (Suryavarman II) 下令修建吴哥窟寺庙,历时 37 年,供奉毗湿奴神 (Vishnu)。它的五座塔代表梅鲁山,被认为是古典高棉建筑最完美的表现。在东部,苏利耶跋摩二世对占婆和大越的征战并未成功, [31]尽管他于1145年洗劫了毗奢耶并废黜了贾耶·因陀罗跋摩三世。[32]高棉人一直占领毗奢耶,直到 1149 年被贾亚哈里跋摩一世 (Jaya Harivarman I) 驱逐。 [33]然而,当苏利耶跋摩二世 (Suryavarman II) 在试图入侵大越的战斗中被杀时,领土扩张结束。随后是一段王朝动乱和占婆入侵的时期,最终导致 1177 年吴哥被洗劫。
大越-高棉战争
©Anonymous
1123 Jan 1 - 1150

大越-高棉战争

Central Vietnam, Vietnam
1127年,苏耶跋摩二世要求大越国王李东焕向高棉帝国进贡,但大越拒绝。苏利耶跋摩决定向北扩张领土,进入大越领土。[34]第一次袭击发生在1128年,当时苏利耶跋摩国王率领20,000名士兵从沙湾拿吉前往Nghệ An,在那里他们在战斗中被击溃。[35]次年,苏利耶跋摩继续在陆地上发生小规模冲突,并派出700艘船只轰炸大越沿海地区。1132年,他说服占婆王贾耶·因陀罗跋摩三世与他联手进攻大越,在那里他们短暂占领了义安并掠夺了清化沿海地区。[36] 1136年,大英武率领的大越军队率领3万名士兵,横跨今天的 老挝,反攻高棉帝国,但后来撤退。[34]占婆随即与大越讲和,当苏利耶跋摩再次发动进攻时,贾耶·因陀罗跋摩拒绝与高棉人合作。[36]在试图夺取大越南部海港失败后,苏利耶跋摩于 1145 年转而入侵占婆并洗劫了毗奢耶,结束了贾亚·因陀罗跋摩三世的统治,并摧毁了美山的寺庙。[37] 1147年,当一位名叫希瓦南达纳(Sivänandana)的潘杜兰加王子(Panduranga)登基为占婆的贾亚哈里瓦尔曼一世(Jaya Harivarman I of Champa)时,苏利耶跋摩(Suryavarman)派出一支由高棉人组成的军队,并在军事指挥官桑卡拉(senäpati)的指挥下叛逃占婆,攻击哈里瓦尔曼(Harivarman),但在战争中被击败。 1148年的拉贾普拉战役。另一支实力更强的高棉军队也在维拉普拉(今芽庄)和查克扬(Caklyaṅ)战役中遭受了同样的悲惨命运。由于无法压倒占婆,苏利耶跋摩任命柬埔寨背景的占婆王室王子哈利德瓦(Harideva)为维杰亚占婆的傀儡国王。1149年,哈里跋摩率军向北进军毗奢耶,围困这座城市,在马希萨战役中击败了哈里跋摩的军队,然后处决了哈利跋摩及其所有柬埔寨-占族官员和军队,从而结束了苏利耶跋摩对占婆北部的占领。[37]哈里瓦曼随后重新统一了王国。
洞里萨湖战役
©Maurice Fievet
1177 Jun 13

洞里萨湖战役

Tonlé Sap, Cambodia
1170年与大越达成和平协议后,贾亚·因陀罗跋摩四世(Jaya Indravarman IV)领导的占族军队从陆地上入侵高棉帝国,但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结果。[38]那年,一位来自海南的中国官员亲眼目睹了占族和高棉军队之间的大象决斗,此后说服占族国王从中国购买战马,但这一提议多次被宋朝廷拒绝。然而,1177年,他的军队从湄公河上游至洞里萨湖的军舰上对高棉首都耶输陀罗普拉发起突然袭击,杀死了高棉国王特里布瓦那提跋摩。[39]多弓攻城弩于1171年从宋代传入占婆,后来被安装在占婆和越南战象的背上。[40]他们是在围攻吴哥期间由占婆部署的,吴哥的木栅栏防御很薄弱,导致占婆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占领了柬埔寨。[40]
吴哥最后一位伟大的国王
阇耶跋摩七世。 ©North Korean Artists
1181 Jan 1 - 1218

吴哥最后一位伟大的国王

Angkor Wat, Krong Siem Reap, C
高棉帝国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占婆征服吴哥后,阇耶跋摩七世集结军队,夺回首都。他的军队对占族取得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胜利,到1181年,在赢得决定性海战后,阇耶跋摩拯救了帝国并驱逐了占族。随后他即位,并继续与占婆发动长达22年的战争,直至1203年高棉人击败占婆并征服了占婆的大部分领土。[41]阇耶跋摩七世是吴哥最后一位伟大国王,不仅因为他对占婆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成功,还因为他不像他的前任那样是一个暴虐的统治者。他统一了帝国并进行了值得注意的建筑工程。新首都,现在称为吴哥城(字面意思是“伟大的城市”)建成。在中心,国王(他本人是大乘佛教的追随者)建造了巴戎寺(Bayon)作为国寺, [42]塔上刻有观世音菩萨的面容,每座塔高数米,由石头雕刻而成。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建造的其他重要寺庙包括为他的母亲建造的塔普伦寺、为他父亲的圣剑、Banteay Kdei 和 Neak Pean 建造的寺庙,以及 Srah Srang 水库。帝国铺设了广泛的道路网络,连接着帝国的每个城镇,为旅行者建造了休息室,并在他的领地内总共建立了 102 家医院。[41]
征服占婆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190 Jan 1 - 1203

征服占婆

Canh Tien Cham tower, Nhơn Hậu
1190 年,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任命一位名叫维迪亚南达纳 (Vidyanandana) 的婆王子领导高棉军队,这位王子于 1182 年叛逃到阇耶跋摩并在吴哥接受教育。维迪亚南达纳击败了占婆,并继续占领毗奢耶并俘虏了贾耶·因陀罗跋摩四世,并将其作为囚犯送回吴哥。[43]维迪亚南达纳采用Shri Suryavarmadeva(或Suryavarman)的头衔,自封为潘杜兰加(Panduranga)国王,潘杜兰加成为高棉附庸。他封阇耶跋摩七世的妹夫印亲王为“毗奢耶那加拉的苏利耶跋摩戴瓦国王”(或苏耶跋摩)。1191年,毗奢耶的叛乱将苏耶耶跋摩赶回柬埔寨,并拥立贾耶·因陀罗跋摩五世。维迪亚南达纳在阇耶跋摩七世的协助下,夺回毗奢耶,杀死了贾耶·因陀罗跋摩四世和贾耶·因陀罗跋摩五世,然后“在没有反对的情况下统治了占婆王国”。 [44]宣布脱离高棉帝国独立。作为回应,阇耶跋摩七世于 1192 年、1195 年、1198-1199 年、1201-1203 年多次入侵占婆。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领导下的高棉军队继续征战占婆,直到 1203 年占婆最终被击败。 [45]占婆叛徒王子 ong Dhanapatigräma 推翻了他的侄子维迪亚南达纳 (Vidyanandana),并将其驱逐到大越,完成了高棉对占婆的征服。[46]从1203年到1220年,占婆作为高棉省份,由翁·达纳帕蒂格拉玛(ong Dhanapatigräma)和哈里瓦尔曼一世(Harivarman I)的儿子安萨拉贾(Angsaräja)王子领导的傀儡政府统治。1207年,安萨拉贾(Angsaräja)伴随着一支高棉军队与缅甸和暹罗雇佣兵部队进行战斗对抗伊万(大越)军队。[47]随着高棉军事存在的减少和高棉人于1220年自愿撤离占婆,Angsaräja和平地接管了政府,自称为贾亚·帕拉梅斯瓦拉跋摩二世,并恢复了占婆的独立。[48]
印度教复兴与蒙古人
©Anonymous
1243 Jan 1 - 1295

印度教复兴与蒙古人

Angkor Wat, Krong Siem Reap, C
阇耶跋摩七世死后,其子因陀罗跋摩二世(1219-1243 年在位)即位。阇耶跋摩八世是高棉帝国的杰出国王之一。和他的父亲一样,他也是一名佛教徒,并完成了一系列在他父亲统治下开始的寺庙。作为一名战士,他不太成功。1220年,在日益强大的大越及其盟友占婆的压力下,高棉人从占婆占领的许多省份撤军。因陀罗跋摩二世 (Indravarman II) 由阇耶跋摩八世 (Jayavarman VIII,1243–1295 年在位) 继任。与他的前任相反,阇耶跋摩八世是印度教湿婆主义的追随者,也是佛教的激进反对者,他摧毁了帝国的许多佛像,并将佛教寺庙改为印度教寺庙。[49] 1283年,坎布贾受到蒙古领导的元朝的外部威胁。[50]阇耶跋摩八世从 1285 年开始,每年向蒙古人进贡,避免了与中国广州总督索格都将军的战争[。 51]阇耶跋摩八世的统治于 1295 年被女婿废黜而结束。斯林陀罗跋摩(Srindravarman,1295-1309 年在位)。新国王是上座部佛教的追随者,这是一个从斯里兰卡传入东南亚并随后传播到该地区大部分地区的佛教流派。1296年8月,中国外交官周达观抵达吴哥并记录道:“近年与暹罗交战,国家满目疮痍”。[52]
高棉帝国的衰落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327 Jan 1 - 1431

高棉帝国的衰落

Angkor Wat, Krong Siem Reap, C
到了 14 世纪,高棉帝国或坎布贾经历了长期、艰难和稳定的衰落。历史学家提出了导致衰落的不同原因:宗教从毗湿奴派-湿婆派印度教向上座部佛教的转变影响了社会和政治制度,高棉王子之间持续不断的内部权力斗争,附庸叛乱,外国入侵,瘟疫和生态崩溃。由于社会和宗教原因,许多方面导致了坎布贾的衰落。统治者与其精英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坎布贾的27位统治者中,有11位缺乏合法的权力主张,暴力权力斗争频繁。坎布贾更多地关注国内经济,没有利用国际海上贸易网络。佛教思想的输入也与印度教建立的国家秩序发生冲突和扰乱。[53]大城王国起源于湄南河下游盆地的三个城邦联盟(大城-素攀武里-华富里)。[54]从十四世纪开始,大城府就成为坎布贾的竞争对手。[55] 1352年,吴哥被大城府乌通国王围困,次年被占领后,高棉国王被连续的暹罗王子取代。1357年,高棉国王苏里亚瓦姆萨·拉贾迪拉贾 (Suryavamsa Rajadhiraja) 重新夺回王位。[56] 1393年,大城国王拉美宣再次围攻吴哥,并于次年占领吴哥。拉梅苏安的儿子在被暗杀之前短暂统治了坎布贾。最终,1431年,高棉国王蓬赫亚特(Ponhea Yat)认为吴哥不守城,放弃了吴哥,迁往金边地区。[57]几年前,高棉帝国国王蓬赫亚·亚特(Ponhea Yat)在吴哥城被暹罗占领并摧毁后,将首都从吴哥城迁往金边,金边首次成为柬埔寨的首都。从 1432 年到 1505 年,金边一直是皇家首都,长达 73 年。在金边,国王下令修建土地以防止洪水泛滥,并建造了一座宫殿。因此,它控制了高棉腹地、上暹罗和老挝王国的河流贸易,并通过湄公河三角洲进入连接中国沿海、南中国海和印度洋的国际贸易路线。与内陆的前身不同,这个社会对外界更加开放,主要依靠商业作为财富来源。明朝(1368-1644 年)与中国开展海上贸易为控制皇家贸易垄断的柬埔寨精英成员提供了有利可图的机会。
1431 - 1860
后吴哥时代ornament
与西方的第一次接触
©Anonymous
1511 Jan 1

与西方的第一次接触

Longvek, Cambodia
马六甲征服者、葡萄牙海军上将阿方索·德阿尔布开克的使者于 1511 年抵达印度支那,这是有记载的最早与欧洲水手的官方接触。到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隆维克维持着由中国人印度尼西亚人马来人日本人、阿拉伯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商人组成的繁荣社区。[58]
隆维克时代
柬埔寨隆维克鸟瞰图。 ©Maurice Fievet
1516 Jan 1 - 1566

隆维克时代

Longvek, Cambodia
安赞一世国王(1516-1566 年)将首都从金边向北迁至洞里萨河沿岸的隆维克。贸易是一个重要特征,“……尽管它们在 16 世纪的亚洲商业领域中似乎扮演次要角色,但柬埔寨港口确实蓬勃发展。”那里交易的产品包括宝石、金属、丝绸、棉花、香、象牙、漆器、牲畜(包括大象)和犀牛角。
暹罗入侵
16世纪纳黎宣国王。 ©Ano
1591 Jan 1 - 1594 Jan 3

暹罗入侵

Longvek, Cambodia
1583年,柬埔寨遭到泰国王子兼军阀纳黎宣领导的大城王国的袭击。 [59]战争开始于1591年,当时大城府入侵柬埔寨,以回应高棉人对其领土的持续袭击。柬埔寨王国还面临国内的宗教分歧。这给了暹罗人入侵的绝佳机会。1594 年,隆维克被俘,标志着暹罗在该市设立军事总督的开始。由于主权所在地被降级为附庸国,外国首次对王国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控制。[60]暹罗占领隆维克首都后,柬埔寨王室成员被扣为人质,并被转移到大城府宫廷,永久受到泰国的影响,并在宗主国的监督下相互妥协和竞争。[61]
柬埔寨-西班牙战争
©Anonymous
1593 Jan 1 - 1597

柬埔寨-西班牙战争

Phnom Penh, Cambodia
1593年2月, 泰国统治者纳黎宣进攻柬埔寨。[62]后来,1593年5月,10万泰国(暹罗)士兵入侵柬埔寨。[63]暹罗的不断扩张后来得到了中国的批准,促使柬埔寨国王萨塔一世在海外寻找盟友,最终在葡萄牙冒险家迪奥戈·维罗索和他的西班牙同伙布拉斯·鲁伊斯·德·埃尔南·冈萨雷斯和格雷戈里奥·巴尔加斯·马丘卡身上找到了盟友。[64]柬埔寨-西班牙战争是西班牙葡萄牙帝国试图代表萨塔一世国王征服柬埔寨并使柬埔寨人民基督教化。[65]与西班牙人一起,西班牙菲律宾人、 菲律宾本土人、 墨西哥新兵和日本雇佣兵参与了对柬埔寨的入侵。[66]由于战败,西班牙计划的柬埔寨基督教化失败了。[67]拉克萨马纳后来处决了巴罗姆·雷奇亚二世。1599 年 7 月,柬埔寨被泰国人统治[。 68]
Oudong Era
©Anonymous
1618 Jan 1 - 1866

Oudong Era

Saigon, Ho Chi Minh City, Viet
柬埔寨王国以湄公河为中心,作为亚洲海上贸易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繁荣发展, [69]确实通过该网络与欧洲探险家和冒险家进行了第一次接触。[70]到了17世纪, 暹罗越南为争夺肥沃的湄公河盆地的控制权而愈演愈烈,加大了对衰弱的柬埔寨的压力。这标志着后吴哥时期柬埔寨与越南之间直接关系的开始。17 世纪,越南人“南下”到达湄公河三角洲的 Prei Nokor/西贡。这一事件启动了柬埔寨失去出海口和独立海洋贸易的缓慢过程。[71]
暹罗与越南的统治
©Anonymous
1700 Jan 1 - 1800

暹罗与越南的统治

Mekong-delta, Vietnam
暹罗越南的统治地位在 17 世纪和 18 世纪加强,导致高棉王室权力沦为附庸国,权力所在地经常被取代。暹罗本来可以在 18 世纪被视为对抗越南入侵的盟友,但它本身也卷入了与缅甸的长期冲突,1767 年,暹罗首都大城府被彻底摧毁。然而,暹罗很快恢复了对柬埔寨的统治。年轻的高棉国王昂英(Ang Eng,1779-96 年)在乌东被立为君主,而暹罗则吞并了柬埔寨的马德望省和暹粒省。当地统治者成为暹罗直接统治下的附庸。[72]暹罗和越南对于与柬埔寨的关系有着根本不同的态度。暹罗人与高棉人有着共同的宗教、神话、文学和文化,并采用了许多宗教和文化习俗。[73]泰国却克里国王遵循查克拉瓦丁制度,理想的普遍统治者,以道德和仁慈的方式统治他的所有臣民。越南人履行了文明使命,因为他们认为高棉人民在文化上低劣,并将高棉土地视为越南定居者殖民的合法地点。[74]19世纪初,暹罗和越南为争夺柬埔寨和湄公河盆地的控制权而重新展开斗争,导致越南对柬埔寨附庸国王的统治。试图强迫柬埔寨人接受越南习俗的行为引发了数起反对越南统治的叛乱。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在 1840 年至 1841 年间,席卷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湄公河三角洲的领土成为柬埔寨人和越南人之间的领土争端。柬埔寨逐渐失去了对湄公河三角洲的控制。
越南入侵柬埔寨
阮福英勋爵军队中的一些士兵。 ©Am Che
1813 Jan 1 - 1845

越南入侵柬埔寨

Cambodia
越南入侵柬埔寨是指柬埔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从1813年到1845年,柬埔寨王国曾三次被越南阮朝入侵,以及从1834年到1841年柬埔寨属于西成省一部分的短暂时期。越南,由越南皇帝嘉隆(1802-1819 年在位)和明命(1820-1841 年在位)统治。1811 年至 1813 年发生的第一次入侵使柬埔寨成为越南的附庸国。1833 年至 1834 年的第二次入侵使柬埔寨成为事实上的越南省份。明命于 1841 年初去世,他对柬埔寨人的残酷统治终于结束,这一事件恰逢柬埔寨叛乱,两者都引发了暹罗在 1842 年的干预。1845 年第三次入侵的失败导致了柬埔寨的独立。暹罗和越南于 1847 年签署和平条约,允许柬埔寨于 1848 年重新宣布独立。
柬埔寨叛乱
©Anonymous
1840 Jan 1 - 1841

柬埔寨叛乱

Cambodia
1840年,柬埔寨王后昂美被越南废黜;她被捕并与她的亲戚和王室成员一起被驱逐到越南。受此事件的刺激,许多柬埔寨朝臣及其追随者反抗越南的统治。[75]叛乱分子向支持柬埔寨王位另一位继承人昂阳亲王的暹罗求助。拉玛三世做出回应,将流亡曼谷的昂阳与暹罗军队送回,以扶植他登上王位。[76]越南人遭到暹罗军队和柬埔寨叛军的攻击。更糟糕的是,在交趾支那,还爆发了几次叛乱。越南主力进军交趾支那镇压叛乱。新加冕的越南皇帝绍楚决定寻求和平解决方案。[77]陈西(柬埔寨)总督长明江被召回。Giảng被捕,后来在狱中自杀。[78]1846 年,昂阳同意将柬埔寨置于暹罗和越南的共同保护之下。越南释放了柬埔寨的特许权使用费并归还了王室标志。与此同时,越南军队撤出柬埔寨。最终,越南失去了对这个国家的控制,柬埔寨从越南手中获得了独立。尽管仍有少量暹罗军队留在柬埔寨,但柬埔寨国王比以前拥有更大的自治权。[79]
1863 - 1953
殖民时期ornament
法国柬埔寨保护国
诺罗敦国王,这位君主于 1863 年向法国提出让柬埔寨成为其保护国,以逃避暹罗压力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63 Jan 1 - 1945

法国柬埔寨保护国

Cambodia
19世纪初,随着越南暹罗王朝的牢固建立,柬埔寨被置于联合宗主权之下,失去了国家主权。英国特工约翰·克劳福德表示:“……那个古老王国的国王已准备好接受任何欧洲国家的保护……”为了避免柬埔寨被并入越南和暹罗,柬埔寨人请求英国的援助。 Luzones/Lucoes(来自菲律宾吕宋岛的菲律宾)曾作为雇佣兵参加过缅甸-暹罗战争。当使团到达吕宋岛时,统治者现在是西班牙人,所以他们也向他们请求援助,连同从墨西哥进口的拉丁美洲军队,以恢复当时基督教化的国王萨塔二世作为柬埔寨的君主,这,泰国/暹罗入侵被击退后。但这只是暂时的。尽管如此,未来的国王昂阳(Ang Duong)也寻求了与西班牙结盟的法国人的援助(因为西班牙由法国皇家王朝波旁王朝统治)。柬埔寨国王同意殖民法国提出的保护提议,以恢复柬埔寨君主制的存在,该协议随着诺罗敦·普罗姆巴里拉国王于 1863 年 8 月 11 日签署并正式承认法国保护国而生效。到 1860 年代,法国殖民者已经接管了湄公河三角洲并建立法属交趾支那殖民地。
1885 Jan 1 - 1887

1885 年至 1887 年的叛乱

Cambodia
法国统治柬埔寨的头几十年对柬埔寨政治进行了许多改革,例如减少君主权力和废除奴隶制。1884 年,交趾支那总督查尔斯·安托万·弗朗索瓦·汤姆森 (Charles Antoine François Thomson) 派遣一支小部队前往金边皇宫,试图推翻君主并建立法国对柬埔寨的全面控制。由于法属印度支那总督由于可能与柬埔寨人发生冲突而阻止了全面殖民化,并且君主的权力被削弱为傀儡,因此该运动仅取得了轻微的成功。[80]18880年,诺罗敦同父异母的兄弟、王位竞争者西沃塔在从暹罗流放归来后,领导了一场叛乱,推翻了法国支持的诺罗敦。西沃塔获得了诺罗敦和法国反对者的支持,领导了一场叛乱,叛乱主要集中在柬埔寨丛林和贡布市,奥克尼亚·克拉拉霍姆·“孔”在那里领导了抵抗运动。法国军队后来帮助诺罗敦击败了西沃塔,协议规定柬埔寨人民解除武装,并承认驻地将军是保护国的最高权力。[80] Oknha Kralahom“Kong”被召回金边与诺罗敦国王和法国官员讨论和平,但被法国军队俘虏并随后被杀,叛乱正式结束。
法国征服柬埔寨
©Anonymous
1898 Jan 1

法国征服柬埔寨

Cambodia
1896年, 法国大英帝国签署协议,承认彼此对印度支那的势力范围,特别是对暹罗的势力范围。根据这项协议,暹罗必须将马德望省割让给现在法国控制的柬埔寨。该协议承认法国对越南(包括交趾支那殖民地以及安南和北部保护国)、柬埔寨以及 老挝的控制权,该协议于 1893 年法国在法暹战争中取得胜利以及法国对暹罗东部的影响力后加入。法国政府后来还在该殖民地设立了新的行政职位,并开始发展其经济,同时作为同化计划的一部分向当地人介绍法国文化和语言。[81]1897年,执政的总督向巴黎抱怨柬埔寨现任国王诺罗敦国王不再适合统治,并请求允许继承国王的权力,包括征税、发布法令,甚至任命王室官员和选择王位。王子们。从那时起,诺罗敦和柬埔寨未来的国王就成为了柬埔寨佛教的傀儡和赞助人,尽管他们仍然被农民视为神王。所有其他权力都掌握在总督和殖民地官僚手中。这个官僚机构主要由法国官员组成,唯一被允许自由参与政府的亚洲人是越南人,他们被视为印度支那联盟中占主导地位的亚洲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柬埔寨
日军骑自行车挺进西贡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40 Jan 1 - 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柬埔寨

Cambodia
1940 年法国沦陷后,柬埔寨和法属印度支那其他地区由轴心国傀儡维希法国政府统治,尽管法属印度支那遭到入侵,但日本仍允许法国殖民官员在日本的监督下留在其殖民地。1940年12月,法泰战争爆发,尽管法国抵抗日本支持的泰国军队,日本还是迫使法国当局将马德望、西索封、暹粒(不包括暹粒市)和柏威夏省割让给泰国。[82]战争期间,盟军三巨头富兰克林·D·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这三个首脑会议上讨论了欧洲在亚洲殖民地问题。关于亚洲的非英国殖民地,罗斯福和斯大林在德黑兰决定,法国人和荷兰人在战后不会返回亚洲。罗斯福在战争结束前英年早逝,随后的事态发展与罗斯福的设想截然不同。英国支持法国和荷兰恢复对亚洲的统治,并为此组织派出英国指挥下的印度士兵。[83]为了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争取当地支持,日本于 1945 年 3 月 9 日解散了法国殖民政府,并敦促柬埔寨在大东亚共荣圈内宣布独立。四天后,西哈努克国王颁布了独立的柬埔寨(柬埔寨的高棉语发音)。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新政府成立,孙玉清担任总理。当盟军于 10 月占领金边时,Thanh 因与日本人勾结而被捕,并被流放到法国继续软禁。
1953
后独立时代ornament
桑昆时期
1956年,西哈努克来华的欢迎仪式。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53 Jan 2 - 1970

桑昆时期

Cambodia
柬埔寨王国,又称柬埔寨第一王国,通常被称为桑库姆时期,是指1953年至1970年诺罗敦·西哈努克对柬埔寨的首次执政,这是该国历史上特别重要的时期。西哈努克仍然是东南亚动荡且常常是悲剧性的战后历史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从1955年到1970年,西哈努克的桑库姆是柬埔寨唯一的合法政党。[8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法国恢复了对印度支那的殖民控制,但面临当地对其统治的抵抗,特别是来自共产党游击队的抵抗。1953 年 11 月 9 日,它在诺罗敦·西哈努克的领导下从法国独立,但仍然面临伊萨拉联合阵线等共产主义团体的抵抗。随着越南战争升级,柬埔寨寻求保持中立,但 1965 年北越士兵获准建立基地,1969 年美国开始对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士兵进行轰炸。1970年10月9日,柬埔寨君主制在美国支持的政变中被废除,政变由总理朗诺领导,他建立了高棉共和国,一直持续到1975年金边陷落[。 85]
Play button
1967 Mar 11 - 1975 Apr 17

柬埔寨内战

Cambodia
柬埔寨内战是1970年10月后柬埔寨共产党(称为红色高棉,得到北越和越共支持)军队与柬埔寨王国政府军之间的一场内战。 ,高棉共和国,继承了该王国(均得到美国和南越的支持)。由于交战双方盟友的影响和行动,斗争变得更加复杂。北越的越南人民军(PAVN)的参与旨在保护其在柬埔寨东部的根据地和庇护所,否则就很难在南越开展军事行动。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最初容忍了他们的存在,但国内的抵抗加上中国和北越继续向反政府红色高棉提供援助,令西哈努克感到震惊,促使他前往莫斯科请求苏联控制。北越的行为。[86] 1970年3月,在首都发生大规模抗议人民军队驻扎柬埔寨之后,西哈努克被柬埔寨国民议会废黜,亲美政府(后来宣布成立高棉共和国)上台,要求越南人民军离开柬埔寨。越南人民军拒绝了,并应红色高棉的要求,立即武力入侵柬埔寨。1970 年 3 月至 6 月期间,北越在与柬埔寨军队的交战中占领了该国东北部三分之一的大部分地区。北越交出了部分征服地,并向红色高棉提供了其他援助,从而增强了当时规模较小的游击运动的力量。[87]柬埔寨政府急忙扩充军队,以对抗北越和红色高棉日益强大的势力。[88]美国的动机是为从东南亚撤军赢得时间,保护其在南越的盟友,并防止共产主义蔓延到柬埔寨。美国以及南越和北越军队(在某一时刻)直接参与了战斗。美国通过大规模的空中轰炸以及直接的物资和财政援助协助中央政府,而北越则将士兵留在他们之前占领的土地上,并偶尔与高棉共和国军队进行地面战斗。经过五年的野蛮战斗,共和政府于 1975 年 4 月 17 日被击败,胜利的红色高棉宣布建立民主柬埔寨。战争在柬埔寨造成了难民危机,有 200 万人(占总人口的 25% 以上)从农村地区流离失所到城市,特别是金边,该地区的人口从 1970 年的约 60 万增加到 1975 年估计的近 200 万。
Play button
1975 Jan 1 - 1979

红色高棉时代

Cambodia
柬埔寨共产党在胜利后立即下令撤离所有城镇,将所有城市人口送往农村务农,试图将社会重塑为波尔布特设想的模式。新政府寻求彻底重组柬埔寨社会。旧社会的残余被废除,宗教被压制。农业被集体化,工业基地的剩余部分被放弃或置于国家控制之下。柬埔寨既没有货币,也没有银行系统。由于边界冲突和意识形态差异,民主柬埔​​寨与越南泰国的关系迅速恶化。虽然是共产主义国家,但柬埔寨共产党却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其大多数居住在越南的成员都遭到了清洗。民主柬埔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密切关系,柬埔寨与越南的冲突成为中苏对抗的一部分,莫斯科支持越南。当民主柬埔寨军队袭击越南村庄时,边境冲突进一步恶化。1977 年 12 月,该政权与河内断绝关系,抗议越南所谓的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企图。1978年中期,越南军队入侵柬埔寨,在雨季到来之前推进了约30英里(48公里)。中国支持柬共的原因是为了防止泛印度支那运动,并维持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优势。苏联支持强大的越南在发生敌对行动时维持针对中国的第二条战线,并防止中国进一步扩张。自斯大林去世以来,毛泽东控制的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充其量只是不冷不热。1979年2月至1979年3月,中国和越南因该问题爆发了短暂的中越战争。在柬共内部,受过巴黎教育的领导层——波尔布特、英萨利、农谢和孙森——掌权。1976年1月的新宪法确立了民主柬埔寨为共产主义人民共和国,并于3月选出了由250名成员组成的柬埔寨人民代表大会(PRA),以选举国家主席团的集体领导,主席团主席为柬埔寨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成为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于 4 月 2 日辞去国家元首职务,并被软禁。
Play button
1975 Apr 17 - 1979 Jan 7

柬埔寨种族灭绝

Killing Fields, ផ្លូវជើងឯក, Ph
柬埔寨种族灭绝是柬埔寨共产党总书记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对柬埔寨公民进行的有计划的迫害和屠杀。1975 年至 1979 年间,该病导致 1.5 至 200 万人死亡,几乎相当于 1975 年柬埔寨人口(约 780 万)的四分之一。[89] 1978年越南军队入侵并推翻红色高棉政权后,屠杀结束。到 1979 年 1 月,已有 1.5 至 200 万人因红色高棉的政策而死亡,其中包括 20 万至 30 万柬埔寨华人、9 万至 50 万柬埔寨占族(主要是穆斯林)、 [90]和 2 万越南柬埔寨人。[91] 20,000 人通过了红色高棉管理的 196 座监狱之一的安全监狱 21, [92]只有 7 名成年人幸存。[93]囚犯被带到杀戮场,在那里被处决(通常用镐,以节省子弹) [94]并埋在万人坑中。绑架和灌输儿童思想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人被说服或被迫犯下暴行。[95]截至2009年,柬埔寨文献中心已绘制了23,745个乱葬坑的地图,其中约有130万疑似被处决的受害者。据信直接处决占种族灭绝死亡人数的 60%, [96]其他受害者死于饥饿、疲惫或疾病。种族灭绝引发了第二次难民外流,其中许多人逃往邻国泰国,也有少数逃往越南。[97]2001年,柬埔寨政府设立红色高棉法庭,审判对柬埔寨种族灭绝负有责任的红色高棉领导层成员。审判于 2009 年开始,2014 年,农谢和乔森潘因在种族灭绝期间犯下反人类罪被定罪并被判处无期徒刑。
Play button
1979 Jan 1 - 1993

越南占领与PRK

Cambodia
1979年1月10日, 越南军队和柬埔寨救国统一阵线入侵柬埔寨并推翻红色高棉,新的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成立,韩桑林担任国家元首。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军队迅速撤退到泰国边境附近的丛林。红色高棉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始了一场代价高昂的斗争,这对中国美国苏联等大国有利。高棉人民革命党的统治引发了三大抵抗组织的游击运动——奉辛比克(柬埔寨独立、中立、太平洋、合作民族阵线)、KPLNF(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和PDK(柬埔寨民主阵线)。民主柬埔寨党,即乔森潘名义上担任主席的红色高棉)。[98] “所有人都对柬埔寨未来的目的和方式持有不同的看法”。内战导致 60 万柬埔寨人流离失所,他们逃往泰国边境的难民营,全国各地有数万人被谋杀。[99]柬埔寨国于1989年在巴黎开始了和平努力,两年后的1991年10月达成了全面和平解决方案。联合国被授权执行停火并处理难民和裁军问题,称为联合国柬埔寨过渡时期权力机构(UNTAC)。[100]
现代柬埔寨
20 世纪 80 年代,西哈努克(右)和他的儿子诺罗敦·拉那烈亲王在 ANS 视察。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93 Jan 1

现代柬埔寨

Cambodia
民主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垮台后,柬埔寨被越南占领,成立了亲河内政府,即柬埔寨人民共和国。20世纪80年代,一场内战爆发,反对政府的柬埔寨人民革命武装力量反对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该政府是一个由三个柬埔寨政治派别组成的流亡政府: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的奉辛比克党、民主柬埔寨党(通常被称为“民主柬埔寨党”)。红色高棉)和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KPNLF)。1989 年和 1991 年,在巴黎召开了两次国际会议,和平努力得到加强,联合国维和特派团也帮助维持了停火。作为和平努力的一部分,联合国在 1993 年举行了选举,并帮助恢复了某种表面上的正常状态,红色高棉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迅速衰落也是如此。诺罗敦·西哈努克复辟为国王。1998 年全国选举后组建的联合政府带来了新的政治稳定,并于 1998 年红色高棉残余势力投降。
1997年柬埔寨政变
第二任首相洪森。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97 Jul 5 - Jul 7

1997年柬埔寨政变

Phnom Penh, Cambodia
洪森和他的政府引起了很多争议。洪森是前红色高棉指挥官,最初由越南人扶植,在越南人离开该国后,在必要时通过暴力和压迫来维持其强人地位。[101] 1997年,由于担心联合首相诺罗敦·拉那烈亲王的权力日益增强,洪恩发动政变,动用军队清洗拉那烈及其支持者。拉那烈被赶下台并逃往巴黎,而洪森的其他反对者则被捕、遭受酷刑,其中一些人被立即处决。[101]
柬埔寨自2000年起
2007 年,金边的一个市场。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2000 Jan 1

柬埔寨自2000年起

Cambodia
柬埔寨救国党在 2018 年柬埔寨大选前解散,执政的柬埔寨人民党也对大众媒体实施了更严格的限制。[102]菲共在没有主要反对派的情况下赢得了国民议会的所有席位,有效地巩固了该国事实上的一党统治。[103]柬埔寨长期首相洪森是世界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领导人之一,对权力的掌控非常牢固。他被指控镇压反对者和批评者。他的柬埔寨人民党(CPP)自1979年以来一直执政。2021年12月,洪森首相宣布支持他的儿子洪马内在下次选举后接替他,预计将于2023年举行。 [104]

Appendices



APPENDIX 1

Physical Geography Map of Cambodia


Physical Geography Map of Cambodia
Physical Geography Map of Cambodia ©freeworldmaps.net




APPENDIX 2

Angkor Wat


Play button




APPENDIX 3

Story of Angkor Wat After the Angkorian Empire


Play button

Footnotes



  1. Joachim Schliesinger (2015). Ethnic Groups of Cambodia Vol 1: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Booksmango. p. 1. ISBN 978-1-63323-232-7.
  2. "Human origin sites and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in Asia – The case of Phnom Teak Treang and Laang Spean cave, Cambodia: The potential for World Heritage site nomin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ite for human evolution in Asia, and the need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DF). World Heritage. Archived (PDF) from the original on 9 October 2022.
  3. Tsang, Cheng-hwa (2000), "Recent advances in the Iron Age archaeology of Taiwan", Bulletin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20: 153–158, doi:10.7152/bippa.v20i0.11751.
  4. Stark, Miriam T. (2006). "Pre-Angkorian Settlement Trends in Cambodia's Mekong Delta and the Lower Mekong Archaeological Project". Bulletin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26: 98–109. doi:10.7152/bippa.v26i0.11998. hdl:10524/1535.
  5. Martin Stuart-Fox (2003). A Short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Tribute, Trade and Influence. Allen & Unwin. p. 29. ISBN 9781864489545.
  6. "THE VIRTUAL MUSEUM OF KHMER ART - History of Funan - The Liang Shu account from Chinese Empirical Records". Wintermeier collection.
  7. Stark, Miriam T. (2003). "Chapter III: Angkor Borei and the Archaeology of Cambodia's Mekong Delta" (PDF). In Khoo, James C. M. (ed.). Art and Archaeology of Fu Nan. Bangkok: Orchid Press. p. 89.
  8. "Pre-Angkorian and Angkorian Cambodia by Miriam T. Stark - Chinese documentary evidence described walled and moated cities..." (PDF).
  9. "Southeast Asian Riverine and Island Empires by Candice Goucher, Charles LeGuin, and Linda Walton - Early Funan wa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communities..." (PDF).
  10. Stark, Miriam T.; Griffin, P. Bion; Phoeurn, Chuch; Ledgerwood, Judy; et al. (1999). "Results of the 1995–1996 Archaeological Field Investigations at Angkor Borei, Cambodia" (PDF). Asian Perspectives. 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
  11. "Khmer Ceramics by Dawn Rooney – The language of Funan was..." (PD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12. Stark, M. T. (2006). From Funan to Angkor: Collapse and regeneration in ancient Cambodia. After collapse: The regeneration of complex societies, 144–167.
  13. Nick Ray (2009). Vietnam, Cambodia, Laos & the Greater Mekong. Lonely Planet. pp. 30–. ISBN 978-1-74179-174-7.
  14. Coedès, George (1968). Walter F. Vella (ed.).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978-0-8248-0368-1.
  15. Vickery, Michael (1994), What and Where was Chenla?,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Paris, p. 3.
  16. Kiernan, Ben (2019). Việt Nam: a history from earliest time to the pres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0-05379-6, p. 112.
  17. Higham, Charles (2015). "At the dawn of history: From Iron Age aggrandisers to Zhenla kings".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437 (3): 418–437. doi:10.1017/S0022463416000266. S2CID 163462810 – v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 Thakur, Upendra. Some Aspects of Asian History and Culture by p.2
  19. Jacques Dumarçay; Pascal Royère (2001). Cambodian Architecture: Eighth to Thirteenth Centuries. BRILL. p. 109. ISBN 978-90-04-11346-6.
  20. "THE JOURNAL OF THE SIAM SOCIETY - AN HISTORICAL ATLAS OF THAILAND Vol. LII Part 1-2 1964 -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 (PDF).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1. "Chenla – 550–800". Global Security. Retrieved 13 July 2015.
  22. Albanese, Marilia (2006). The Treasures of Angkor. Italy: White Star. p. 24. ISBN 88-544-0117-X.
  23. Coedès, George (1968). Walter F. Vella (ed.).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 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978-0-8248-0368-1.
  24. David G. Marr; Anthony Crothers Milner (1986). Southeast Asia in the 9th to 14th Centuries.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ingapore. p. 244. ISBN 9971-988-39-9. Retrieved 5 June 2014.
  25. Coedès, George (1968). Walter F. Vella (ed.).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 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978-0-8248-0368-1.
  26. Kenneth R. Hall (October 1975). Khmer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Contacts under Sūryavarman I.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18(3):318–336.
  27. A History of Early Southeast Asia: Maritime Trade and Societal Development by Kenneth R. Hall p. 182
  28. Maspero, Georges (2002). The Champa Kingdom. White Lotus Co., Ltd. ISBN 9789747534993, p. 72.
  29. Ngô, Văn Doanh (2005). Mỹ Sơn relics. Hanoi: Thế Giới Publishers. OCLC 646634414, p. 188.
  30. Hall, Daniel George Edward (1981). History of South East Asia. Macmillan Education, Limited. ISBN 978-1349165216, p. 205.
  31. Higham, C. (2001). The Civilization of Angkor.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ISBN 978-1842125847
  32. Maspero, G., 2002, The Champa Kingdom, Bangkok: White Lotus Co., Ltd., ISBN 9747534991
  33. Coedès, George (1968). Walter F. Vella (ed.).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 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978-0-8248-0368-1.
  34. Kiernan, Ben (2017). Việt Nam: a history from earliest time to the pres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5160765., pp. 162–163.
  35. Kohn, George Childs (2013). Dictionary of Wars. Routledge. ISBN 978-1-13-595494-9, p. 524.
  36. Hall 1981, p. 205
  37. Coedès 1968, p. 160.
  38. Hall 1981, p. 206.
  39. Maspero 2002, p. 78.
  40. Turnbull 2001, p. 44.
  41. Coedès, George (1968). Walter F. Vella (ed.).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 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978-0-8248-0368-1.
  42. Higham, C. (2014). Early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Bangkok: River Books Co., Ltd., ISBN 978-6167339443.
  43. Coedès 1968, p. 170.
  44. Maspero 2002, p. 79.
  45. Ngô, Văn Doanh (2005). Mỹ Sơn relics. Hanoi: Thế Giới Publishers. OCLC 646634414, p. 189.
  46. Miksic, John Norman; Yian, Go Geok (2016). Ancient Southeast Asia. Taylor & Francis. ISBN 1-317-27903-4, p. 436.
  47. Coedès 1968, p. 171.
  48. Maspero 2002, p. 81.
  49. Higham, C. (2001). The Civilization of Angkor.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ISBN 978-1842125847, p.133.
  50. Cœdès, George (1966), p. 127.
  51. Coedès, George (1968), p.192.
  52. Coedès, George (1968), p.211.
  53. Welch, David (1998). "Archaeology of Northeast Thailand in Relation to the Pre-Khmer and Khmer Historical Recor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ical Archaeology. 2 (3): 205–233. doi:10.1023/A:1027320309113. S2CID 141979595.
  54. Baker, Chris; Phongpaichit, Pasuk (2017). A History of Ayutthaya: Siam in the Early Modern Wor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1-107-19076-4.
  55. Coedès, George (1968), p.  222–223 .
  56. Coedès, George (1968), p.  236 .
  57. Coedès, George (1968), p. 236–237.
  58. "Murder and Mayhem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ambodia". 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HR). Retrieved 26 June 2015.
  59. Daniel George Edward Hall (1981).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Macmillan Press. p. 148. ISBN 978-0-333-24163-9.
  60. "Cambodia Lovek, the principal city of Cambodia after the sacking of Angkor by the Siamese king Boromoraja II in 143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26 June 2015.
  61. "Mak Phœun: Histoire du Cambodge de la fin du XVIe au début du XVIIIe siècle - At the time of the invasion one group of the royal family, the reigning king and two or more princes, escaped and eventually found refuge in Laos, while another group, the king's brother and his sons, were taken as hostages to Ayutthaya". Michael Vickery’s Publications.
  62. Daniel George Edward Hall (1981).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Macmillan Press. p. 299. ISBN 978-0-333-24163-9.
  63. George Childs Kohn (31 October 2013). Dictionary of Wars. Routledge. pp. 445–. ISBN 978-1-135-95494-9.
  64. Rodao, Florentino (1997). Españoles en Siam, 1540-1939: una aportación al estudio de la presencia hispana en Asia. Editorial CSIC. pp. 11-. ISBN 978-8-400-07634-4.
  65. Daniel George Edward Hall (1981), p. 281.
  66. "The Spanish Plan to Conquer China - Conquistadors in the Philippines, Hideyoshi, the Ming Empire and more".
  67. Milton Osborne (4 September 2008). Phnom Penh: A Cultural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44–. ISBN 978-0-19-971173-4.
  68. Donald F. Lach; Edwin J. Van Kley (1998). A Century of Adva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p. 1147–. ISBN 978-0-226-46768-9.
  69. "Giovanni Filippo de MARINI, Delle Missioni… CHAPTER VII – MISSION OF THE KINGDOM OF CAMBODIA by Cesare Polenghi –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renowned for trading opportunities: there is abundance..." (PDF). The Siam Society.
  70. "Maritime Trade in Southeast Asia during the Early Colonial Period" (PDF). University of Oxford.
  71. Peter Church (2012). A Short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John Wiley & Sons. p. 24. ISBN 978-1-118-35044-7.
  72. "War and trade: Siamese interventions in Cambodia 1767-1851 by Puangthong Rungswasdisab".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Retrieved 27 June 2015.
  73. "Full text of "Siamese State Ceremonies" Chapter XV – The Oath of Allegiance 197...as compared with the early Khmer Oath..."
  74. "March to the South (Nam Tiến)". Khmers Kampuchea-Krom Federation.
  75. Chandler, David P. (2008). A history of Cambodia (4th ed.). Westview Press. ISBN 978-0813343631, pp. 159.
  76. Chandler 2008, pp. 161.
  77. Chandler 2008, pp. 160.
  78. Chandler 2008, pp. 162.
  79. Chandler 2008, pp. 164–165.
  80. Claude Gilles, Le Cambodge: Témoignages d'hier à aujourd'hui, L'Harmattan, 2006, pages 97–98
  81. Philippe Franchini, Les Guerres d'Indochine, tome 1, Pygmalion-Gérard Watelet, 1988, page 114.
  82. Philippe Franchini, Les Guerres d'Indochine, tome 1, Pygmalion-Gérard Watelet, 1988, page 164.
  83. "Roosevelt and Stalin, The Failed Courtship" by Robert Nisbet, pub: Regnery Gateway, 1988.
  84. "Cambodia under Sihanouk (1954-70)".
  85. "Cambodia profile - Timeline". BBC News. 7 April 2011.
  86. Isaacs, Arnold; Hardy, Gordon (1988). Pawns of War: Cambodia and Laos. Boston: Boston Publishing Company. ISBN 0-939526-24-7, p. 90.
  87. "Cambodia: U.S. Invasion, 1970s". Global Securit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31 October 2014. Retrieved 2 April 2014.
  88. Dmitry Mosyakov, "The Khmer Rouge and the Vietnamese Communists: A History of Their Relations as Told in the Soviet Archives," in Susan E. Cook, ed., Genocide in Cambodia and Rwanda (Yale Genocide Studies Program Monograph Series No. 1, 2004), p.54.
  89. Heuveline, Patrick (2001). "The Demographic Analysis of Mortality Crises: The Case of Cambodia, 1970–1979". Forced Migration and Mortality.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pp. 102–105. ISBN 978-0-309-07334-9.
  90. "Cambodia: Holocaust and Genocide Studies".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6 November 2019. Retrieved 15 August 2022.
  91. Philip Spencer (2012). Genocide Since 1945. Routledge. p. 69. ISBN 978-0-415-60634-9.
  92. "Mapping the Killing Fields". Documentation Center of Cambodia.Through interviews and physical exploration, DC-Cam identified 19,733 mass burial pits, 196 prisons that operated during the Democratic Kampuchea (DK) period, and 81 memorials constructed by survivors of the DK regime.
  93. Kiernan, Ben (2014). The Pol Pot Regime: Race, Power, and Genocide in Cambodia Under the Khmer Rouge, 1975–79. Yale University Press. p. 464. ISBN 978-0-300-14299-0.
  94. Landsiedel, Peter, "The Killing Fields: Genocide in Cambodia" Archived 21 April 2023 at the Wayback Machine, ‘'P&E World Tour'’, 27 March 2017.
  95. Southerland, D (20 July 2006). "Cambodia Diary 6: Child Soldiers – Driven by Fear and Hat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 March 2018.
  96. Seybolt, Aronson & Fischoff 2013, p. 238.
  97. State of the World's Refugees, 2000.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p. 92.
  98. "Vietnam's invasion of Cambodia and the PRK's rule constituted a challenge on both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level. On the national level, the Khmer People's Revolutionary Party's rule gave rise...". Max-Planck-Institut.
  99. David P. Chandler, A history of Cambodia, Westview Press; Allen & Unwin, Boulder, Sydney, 1992.
  100. US Department of State. Country Profile of Cambodia.. Retrieved 26 July 2006.
  101. Brad Adams (31 May 2012). "Adams, Brad, 10,000 Days of Hun Sen,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reprinted by Human Rights Watch.org". Hrw.org.
  102. "Cambodia's Government Should Stop Silencing Journalists, Media Outlets". Human Rights Watch. 2020-11-02.
  103. "Cambodia: Hun Sen re-elected in landslide victory after brutal crackdown". the Guardian. 2018-07-29.
  104. "Hun Sen, Cambodian leader for 36 years, backs son to succeed him". www.aljazeera.com.

References



  • Chanda, Nayan. "China and Cambodia: In the mirror of history." Asia Pacific Review 9.2 (2002): 1-11.
  • Chandler, David. A history of Cambodia (4th ed. 2009) online.
  • Corfield, Justin. The history of Cambodia (ABC-CLIO, 2009).
  • Herz, Martin F. Short History of Cambodia (1958) online
  • Slocomb, Margaret. An economic history of Cambodi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 2010).
  • Strangio, Sebastian. Cambodia: From Pol Pot to Hun Sen and Beyond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