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button

500 BCE - 2023

佛教史



佛教的历史从公元前六世纪至今。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部的古代摩揭陀王国(现印度比哈尔邦)及其周边地区,以乔达摩悉达多的教义为基础。该宗教从印度次大陆东北部地区传播到中亚、东亚和东南亚,并不断演变。
HistoryMaps Shop

访问商店

佛
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在森林里散步。 ©HistoryMaps
500 BCE Jan 1

Lumbini, Nepal
佛陀(也称为悉达多·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或释迦牟尼佛)是一位生活在古印度(约公元前 5 世纪至 4 世纪)的哲学家、托钵僧、冥想者、精神导师和宗教领袖。他被尊为世界宗教佛教的创始人,并被大多数佛教宗派尊奉为超越业力、脱离生死轮回的觉者。他执教了大约 45 年,拥有大批僧侣和俗人追随者。他的教导基于他对 duḥkha(通常翻译为“痛苦”)和 dukkha 的终结(称为 Nibbāna 或 Nirvana 的状态)的洞察。
佛教教义的编纂
佛教教义的编纂。 ©HistoryMaps
400 BCE Jan 1

佛教教义的编纂

Bihar, India
在印度比哈尔邦王舍城举行的第一届佛教结集;教义和寺院戒律得到商定并编纂成文。传统上,第一次佛教结集据说是在佛陀涅槃后不久举行的,由他最年长的弟子之一摩诃迦叶在阿阇世王的支持下在王舍城(今天的王舍城)主持。根据查尔斯·普雷比什的说法,几乎所有学者都对第一次理事会的历史性提出质疑。
佛教第一次分裂
佛教第一次分裂 ©HistoryMaps
383 BCE Jan 1

佛教第一次分裂

India
经过最初的团结期后,僧伽或寺院团体的分裂导致僧伽第一次分裂为两个团体:上座(长老)和大众僧伽(大僧伽)。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分裂是由于对戒律的分歧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寺院兄弟会进一步分裂为各种早期佛教宗派。
佛教传播
孔雀王朝阿育王 ©HistoryMaps
269 BCE Jan 1

佛教传播

Sri Lanka
孔雀王朝阿育王(公元前 273-232 年)统治期间,佛教获得了皇室的支持并开始更广泛地传播,到达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入侵卡林伽后,阿育王似乎感到悔恨,并开始努力改善臣民的生活。阿育王还为人类和动物建造了水井、休息室和医院。他还废除了酷刑、皇家狩猎旅行,甚至可能废除死刑。阿育王还支持耆那教和婆罗门教等非佛教信仰。阿育王通过建造佛塔和石柱来传播宗教,敦促人们尊重所有动物的生命,并敦促人们遵循佛法。他被佛教人士誉为慈悲转轮圣王的典范。阿育王在三世纪向斯里兰卡派遣了第一批佛教徒。孔雀佛教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佛塔的崇拜和崇敬,佛塔是一座大土堆,里面装有佛陀或其他圣人的舍利子(巴利语:sarīra)。人们相信,虔诚修持这些舍利和佛塔可以带来加持。也许孔雀王朝佛教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例子是桑吉大佛塔(可追溯至公元前 3 世纪)。
越南佛教
越南佛教。 ©HistoryMaps
250 BCE Jan 1

越南佛教

Vietnam
关于佛教传入越南的确切时间,存在分歧。佛教可能早在公元前 3 世纪或 2 世纪就通过印度传入,或者在 1 世纪或 2 世纪从中国传入。无论如何,大乘佛教于公元二世纪在越南建立。到了九世纪,净土宗和禅宗都是越南主要的佛教流派。在南部的占婆王国, 印度教、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一直盛行到 15 世纪,当时北方的入侵导致中国佛教形式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南传上座部佛教仍然存在于越南南部。因此,越南佛教与中国佛教非常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以后中国佛教的结构。越南佛教还与道教、中国精神和越南本土宗教有着共生关系。
Play button
150 BCE Jan 1

大乘佛教传入中亚

Central Asia
佛教运动被称为大乘(Mahayana)和菩萨乘(Bodhisattvayana),始于公元前 150 年至公元 100 年之间,借鉴了大众化和一切有部的潮流。最早的大乘铭文可以追溯到公元 180 年,发现于马图拉。大乘佛教强调菩萨道成佛(与阿罗汉的精神目标相反)。它是作为一组松散的团体出现的,与名为《大乘佛经》的新文本相关。大乘佛经提倡新的教义,例如“存在其他佛陀同时在无数其他世界体系中说法”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乘菩萨和诸佛被视为超然的仁慈众生,是虔诚的对象。一段时间以来,大乘佛教在印度佛教徒中仍然是少数派,发展缓慢,直到玄奘在七世纪的印度遇到的所有僧人中约有一半是大乘教徒。早期的大乘思想流派包括中观、瑜伽行派和佛性(如来藏)教义。大乘佛教是当今东亚和西藏佛教的主要形式。中亚是丝绸之路国际贸易路线的所在地,这条路线在中国、印度、中东和地中海世界之间运输货物。大约从公元前二世纪起,佛教就出现在这个地区。最初,法藏宗在中亚传播佛教的努力中最为成功。和阗王国是该地区最早的佛教王国之一,帮助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迦腻色迦国王的征服和对佛教的赞助对于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及大乘佛教从犍陀罗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到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乘佛教传入中亚。
大乘佛教的兴起
大乘佛教的兴起 ©HistoryMaps
100 BCE Jan 1

大乘佛教的兴起

India
大乘佛教是一个广泛的术语,涵盖了佛教传统、经典、哲学和实践。大乘佛教被认为是佛教现有的两个主要分支之一(另一个是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在印度发展(约公元前一世纪)。它接受了早期佛教的主要经典和教义,但也增加了各种新的教义和文本,例如大乘经。
Play button
50 BCE Jan 1

佛教传入中国

China
佛教于汉代(公元前 202 年至公元 220 年)首次传入中国。将大量印度佛教经典翻译成中文,并将这些译本(连同道教和儒家著作)纳入中国佛教经典,对佛教在包括韩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越南。中国佛教还发展了各种独特的佛教思想和修行传统,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和净土宗。
Play button
372 Jan 1

佛教传入韩国

Korea
当佛教最初于 372 年从前传入朝鲜时,即历史上佛陀圆寂后约 800 年,萨满教是当地的宗教。《三国游萨》和《三国圣记》记载了以下 3 位僧人,他们是 4 世纪三国时期最早将佛教教义或佛法传入朝鲜的僧人:东晋时期,于公元 384 年将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国王钦留王;顺渡 - 一位来自中国北方国家的僧人;前秦时期,于公元 372 年将佛教传入朝鲜北部的高句丽;阿多 - 一位僧人,将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北部。到朝鲜中部的新罗。由于佛教不被认为与自然崇拜的仪式相冲突,萨满教的信徒允许佛教融入他们的宗教。因此,在佛教诞生之前,萨满教认为是神灵居所的山,后来就成为了佛教寺庙的所在地。尽管它最初受到广泛接受,甚至在高丽(公元 918-1392 年)时期被支持为国家意识形态,但韩国佛教在 朝鲜(公元 1392-1897 年)时期遭受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极度压制。这一时期,新儒家思想取代了佛教的统治地位。
Play button
400 Jan 1

金刚乘

India
金刚乘与密宗、密宗、密宗、密宗、密宗、密宗等同为密宗和“密宗”的佛教传统,起源于中世纪的印度次大陆,并传播到西藏、尼泊尔等地。喜马拉雅山国家、东亚和蒙古。金刚乘修法通过传承持有者的教义与佛教的特定传承联系在一起。其他人可能通常将文本称为佛教密宗。它包括利用咒语、陀罗尼、手印、坛城以及观想本尊和佛陀的修持。传统金刚乘资料显示,金刚乘的密宗和传承是由释迦牟尼佛和其他人物如金刚手菩萨和莲花生大士所教导的。同时,当代佛教研究历史学家认为,这一运动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印度的密宗时代(约公元五世纪以后)。根据金刚乘经典,“金刚乘”一词是指三种证悟乘法中的一种,另外两种是声闻乘(也被轻称为小乘)和大乘(又名波罗蜜乘)。目前流行的佛教密宗传统有多种,包括藏传佛教、中国密宗、真言宗和尼瓦尔佛教。
Play button
400 Jan 1

东南亚佛教

South East Asia
从公元5世纪到13世纪,东南亚出现了一系列强国,它们与印度教一起极其积极地推广佛教和佛教艺术。现在,佛教的主要影响力直接从印度次大陆经海路而来,因此这些帝国基本上遵循大乘信仰。例如,大陆王国如扶南、 高棉帝国泰国素可泰王国,以及岛屿王国如卡林加王国、 三佛齐帝国、麦当王国和满者伯夷。公元五世纪,佛教僧侣从扶南王国来到中国,带来了大乘佛教经典,这表明该宗教此时已经在该地区建立。大乘佛教和印度教是高棉帝国(802-1431 年)的主要宗教,高棉帝国当时统治着东南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在高棉统治下,柬埔寨和邻国泰国建造了许多印度教和佛教寺庙。最伟大的高棉国王之一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1181-1219 年)在巴戎寺和吴哥城建造了大型大乘佛教建筑。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像卡林加王国(6-7世纪)这样的印度化王国是中国僧侣寻求佛教经典的目的地。马来三佛齐(650-1377)是一个以苏门答腊岛为中心的海洋帝国,采纳了大乘佛教和金刚乘佛教,并将佛教传播到爪哇、 马来亚及其征服的其他地区。
Play button
520 Jan 1

禅宗祖师达摩抵达中国

China
公元 5 世纪,禅宗教义起源于中国,传统上归因于佛教僧侣达摩(Bodhidharma),一位传奇人物。该派大量运用了《楞伽经》的原理,这部经采用了瑜伽行派和如来藏的教义,教导一乘成佛。早年,禅宗的教义因此被称为“一乘宗”。最早的禅宗大师被称为“楞伽大师”,因为他们按照《楞伽经》的原理来修行。禅宗的主要教义后来常常因使用所谓的遭遇故事和公案以及其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而闻名。禅宗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宗派,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称为禅宗,后来发展成为诸宗派。
佛教从韩国传入日本
一本上人工程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538 Jan 1

佛教从韩国传入日本

Nara, Japan
公元六世纪,佛教由韩国僧侣携带佛经和佛像传入日本,然后经海路到达日本列岛。因此,日本佛教深受中国佛教和韩国佛教的影响。在奈良时代(710-794),圣武天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寺庙。首都奈良建造了许多寺庙和寺院,例如法隆寺的五层宝塔和金色大厅,或兴福寺。首都奈良的佛教教派也大量涌现,被称为南都六宗(奈良六宗)。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华严学派(来自中国华严学派)。奈良晚期,关键人物空海(774-835)和最澄(767-822)分别创立了有影响力的日本学派真言宗和天台。这些宗派的一个重要教义是本觉(本觉或本觉),这一教义对后来所有的日本佛教都有影响。佛教也影响了日本的神道教,其中融入了佛教元素。在镰仓时代后期(1185-1333),有六个新的佛教宗派成立,与旧的奈良宗派竞争,被称为“新佛教”(新佛教)或镰仓佛教。其中包括有影响力的法念(1133-1212)和亲鸾(1173-1263)净土宗,卫材(1141-1215)和道元(1200-1253)创立的临济宗和曹洞宗禅宗,以及《法华经》日莲学派(1222-1282)。
Play button
600 Jan 1

藏传佛教:第一次传播

Tibet
佛教在七世纪晚期传入西藏。在西藏南部占主导地位的形式是来自印度东部孟加拉地区波罗帝国大学的大乘和金刚乘的混合。一切有部的影响来自西南(克什米尔)和西北(和阗)。他们的经文进入了藏传佛教经典,为藏人提供了几乎所有关于基础乘法的主要来源。根本说一切有部是该学派的一个分支,是西藏戒律的源头。禅宗从中国经东藏传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早期的政治事件而变得不那么重要。印度梵文佛经在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公元 618-649 年)统治时期首次被翻译成藏文。这一时期也见证了藏文书写系统和古典藏文的发展。公元8世纪,赤松德赞国王(公元755-797年)将其定为国家的官方宗教,并命令他的军队穿着袈裟并学习佛教。赤松德赞邀请印度佛教学者来到他的宫廷,其中包括莲花生大士(公元 8 世纪)和桑塔罗西塔(725-788 年),他们被认为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传统宁玛派(古代人)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士被藏人视为莲花生大士(“珍贵的师父”),并被认为在八世纪末左右建造了第一座寺院建筑桑耶寺。根据一些传说,值得注意的是,他平息了苯教恶魔,使他们成为佛法的核心保护者。现代历史学家还认为,赤松德赞和他的追随者将佛教作为一种国际外交行为,特别是在那些拥有主要权力的国家中。中国、印度和中亚国家等时代的佛教在其文化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Play button
629 Jan 1 - 645

Xuanzang Pilgrimage

India
玄奘,又名玄奘,是七世纪的中国佛教僧侣、学者、旅行家和翻译家。他因对中国佛教的划时代贡献、公元 629-645 年印度之旅的游记、将超过 657 部印度文献带到中国的努力以及其中一些文献的翻译而闻名。
Play button
1000 Jan 1

上座部佛教在东南亚兴起

Southeast Asia
从十一世纪左右开始,僧伽罗上座部佛教僧侣和东南亚精英领导了东南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广泛皈依僧伽罗上座部佛教大乘学派。缅甸国王阿那瓦拉塔 (Anawrahta,1044-1077 年) 和泰国国王兰甘亨 (Ram Khamhaeng) 等君主的赞助对于上座部佛教作为缅甸泰国主要宗教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藏传佛教:第二次传播
藏传佛教第二次传播 ©HistoryMaps
1042 Jan 1

藏传佛教:第二次传播

Tibet, China
十世纪末和十一世纪,随着“新译”(萨尔玛)传承的建立以及“伏藏”(伏藏)文学的出现,佛教在西藏复兴,重塑了宁玛派传统。1042年,孟加拉大师阿提沙(982-1054)应西藏国王的邀请来到西藏。他的首席弟子卓敦创立了藏传佛教噶当派,这是最早的萨尔玛派之一。阿底峡帮助翻译了主要的佛教经典,如《佛言的翻译》和《布斯坦久尔》。 (教义翻译)有助于在强大的国家事务和西藏文化中传播佛教价值观。Bka'-'gyur 在书中有六个主要类别:密宗般若波罗蜜宝藏经华严经其他佛经戒律。《布斯坦珠尔》是一部有 3,626 部文本、224 卷的汇编作品,基本上包括赞美诗、注释和密续的文本。
印度佛教的灭亡
佛教在印度的灭亡。 ©HistoryMaps
1199 Jan 1

印度佛教的灭亡

India
佛教的衰落有多种原因。无论国王的宗教信仰如何,国家通常都会相对公平地对待所有重要教派。根据哈兹拉的说法,佛教衰落的部分原因是婆罗门的崛起及其对社会政治进程的影响。拉斯·福格林等学者认为,佛教的衰落可能与经济原因有关,其中拥有大量土地的佛教寺院专注于非物质追求,寺院自我封闭,僧团内部纪律丧失,以及未能有效地经营他们拥有的土地。公元 1200 年左右,为了躲避入侵的 穆斯林军队,佛教僧侣放弃了像那烂陀这样的寺院和机构,此后该遗址因随后印度的伊斯兰统治而衰落。
日本禅宗
日本禅宗 ©HistoryMaps
1200 Jan 1

日本禅宗

Japan
日本创立禅宗、净土宗、日莲宗。另一组新的镰仓宗派包括日本两大禅宗宗派(临济宗和曹洞宗),由卫西和道元等僧侣创立,强调通过冥想(坐禅)的洞察力获得解脱。道元(Dōgen,1200-1253 年)是一位著名的冥想导师和方丈。他引进了曹洞禅宗,后来发展成为曹洞宗。他批评了佛法末世(mappō)和辟邪祈祷等观念。
佛教的复兴
1893 年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00 Jan 1

佛教的复兴

United States
佛教的复兴可以归因于几个因素,包括:移民: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亚洲移民涌入西方国家,其中许多人是佛教徒。这使佛教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并导致佛教团体在西方建立。学术兴趣:20世纪初期,西方学者开始对佛教产生兴趣,引发了佛教经典的翻译以及佛教哲学和历史的研究。这增加了西方人对佛教的了解。反主流文化: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西方出现了一场反主流文化运动,其特点是反建制情绪、注重灵性和个人成长以及对东方宗教的兴趣。佛教被视为西方传统宗教的替代品,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社交媒体: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接触佛教。在线社区、网站和应用程序为人们了解佛教并与其他修行者联系提供了平台。总体而言,20世纪佛教的复兴导致了佛教团体和机构在西方的建立,并使佛教成为西方社会更加可见和接受的宗教。

Characters



Drogön Chögyal Phagpa

Drogön Chögyal Phagpa

Sakya School of Tibetan Buddhism

Zhi Qian

Zhi Qian

Chinese Buddhist

Xuanzang

Xuanzang

Chinese Buddhist Monk

Dōgen

Dōgen

Founder of the Sōtō School

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Migettuwatte Gunananda Thera

Sri Lankan Sinhala Buddhist Orator

Kūkai

Kūkai

Founder of Shingon school of Buddhism

Hermann Oldenberg

Hermann Oldenberg

German Scholar of Indology

Ashoka

Ashoka

Mauryan Emperor

Mahākāśyapa

Mahākāśyapa

Principal disciple of Gautama Buddha

The Buddha

The Buddha

Awakened One

Max Müller

Max Müller

Philologist and Orientalist

Mazu Daoyi

Mazu Daoyi

Influential Abbot of Chan Buddhism

Henry Steel Olcott

Henry Steel Olcott

Co-founder of the Theosophical Society

Faxian

Faxian

Chinese Buddhist Monk

Eisai

Eisai

Founder of the Rinzai school

Jayavarman VII

Jayavarman VII

King of the Khmer Empire

Linji Yixuan

Linji Yixuan

Founder of Linji school of Chan Buddhism

Kanishka

Kanishka

Emperor of the Kushan Dynasty

An Shigao

An Shigao

Buddhist Missionary to China

Saichō

Saichō

Founder of Tendai school of Buddhism

References



  • Beal, Samuel (1884). Si-Yu-Ki: Buddh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 by Hiuen Tsiang. 2 vols. Translated by Samuel Beal. London. 1884. Reprint: Delhi. Oriental Books Reprint Corporation. 1969
  • Beal, Samuel (1884). Si-Yu-Ki: Buddh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 by Hiuen Tsiang. 2 vols. Translated by Samuel Beal. London. 1884. Reprint: Delhi. Oriental Books Reprint Corporation. 1969
  • Eliot, Charles, "Hinduism and Buddhism: An Historical Sketch" (vol. 1–3), Routledge, London 1921, ISBN 81-215-1093-7
  • Keown, Damien, "Dictionary of Buddh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19-860560-9
  • Takakusu, J., I-Tsing, A Record of the Buddhist Religion : As Practised in India and the Malay Archipelago (A.D. 671–695), Clarendon press 1896. Reprint. New Delhi, AES, 2005, lxiv, 240 p., ISBN 81-206-1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