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button

2000 BCE - 2023

老挝历史



老挝的历史以一系列塑造其当前形态的重大事件为标志。该地区已知最早的文明之一是由法昂 (Fa Ngum) 于 1353 年建立的澜沧王国。澜沧在鼎盛时期是东南亚最大的王国之一,在建立老挝身份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王国最终因内乱而衰弱,并在17世纪末分为三个独立的领土:万象、琅勃拉邦和占巴塞。19 世纪末,老挝迎来了殖民时期,1893 年成为法国的保护国,成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法国的统治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老挝被日本军队占领。战后,法国试图重新夺回控制权,但老挝最终于 1953 年获得完全独立。殖民时期对该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影响了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老挝的现代历史一直动荡不安,以老挝内战(1959-1975)(也称为秘密战争)为标志。这一时期见证了苏联越南支持的共产主义势力的崛起,对抗美国支持的老挝政府。战争最终以共产党派巴特寮的胜利而告终,并于1975年12月2日成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从此,该国成为一党制社会主义共和国,与越南紧密结盟最近,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HistoryMaps Shop

访问商店

老挝史前史
川圹,罐子平原。 ©Christopher Voitus
2000 BCE Jan 1

老挝史前史

Laos
老挝最早的居民——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人——之后是南亚语系的成员。这些最早的社会为统称为“Lao Theung”的高地老挝民族的祖先基因库做出了贡献,其中最大的民族是老挝北部的卡穆族以及南部的布劳族和加丹族。[1]自公元前约 2000 年以来,湿稻和小米的耕作技术就从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传入。狩猎和采集仍然是食物供应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森林和山区内陆地区。[2]自公元前 2000 年左右以来,东南亚已知最早的铜和青铜生产已在现代泰国东北部的班清遗址和越南北部的冯原文化中得到证实。[3]从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 2 世纪,川圹高原上称为石缸平原的巨石遗址周围出现了一个内陆贸易社会。这些罐子是石棺,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早期(公元前 500 年至公元 800 年),里面有人类遗骸、陪葬品和陶瓷的证据。有些网站包含超过 250 个单独的 jar。最高的罐子高度超过 3 m(9.8 英尺)。人们对生产和使用这些罐子的文化知之甚少。这些罐子和该地区铁矿石的存在表明该网站的创建者从事利润丰厚的陆路贸易。[4]
早期印度化王国
真腊 ©North Korean artists
68 Jan 1 - 900

早期印度化王国

Indochina
印度支那出现的第一个土著王国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扶南王国,自公元一世纪以来涵盖了现代柬埔寨的一部分地区以及越南南部和泰国南部的海岸。扶南是一个印度化的王国,融合了印度制度、宗教、治国方略、行政、文化、金石学、写作和建筑的核心内容,并从事利润丰厚的印度洋贸易。[5]到公元 2 世纪,南岛定居者在现代越南中部建立了一个印度化的王国,称为占婆 (Champa)。占婆族在老挝现代占巴塞附近建立了第一个定居点。扶南在公元六世纪扩大并吞并了占巴塞地区,随后被其继承者真腊政体所取代。真腊占据了现代老挝的大片地区,因为它是老挝土地上最早的王国。[6]早期真腊的首都是什斯塔普拉(Shrestapura),位于占巴塞省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普寺(Wat Phu)附近。Wat Phu 是老挝南部的一座大型寺庙建筑群,将自然环境与华丽的砂岩结构融为一体,一直到公元 900 年一直由真腊人维护和修饰,随后在 10 世纪被高棉人重新发现和修饰。到了公元8世纪,真腊分为位于老挝的“陆真腊”和由Mahendravarman在柬埔寨三波波雷古附近创建的“水真腊”。陆真腊被中国人称为“婆楼”或“文旦”,并于公元 717 年向唐朝宫廷派遣了一个贸易使团。水真腊会受到占婆岛、位于爪哇的印度尼西亚马塔兰海王国以及最后海盗的反复攻击。高棉人从不稳定的局势中崛起。[7]公元八世纪,在现代老挝北部和中部以及泰国东北部地区,孟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超出了真腊王国的管辖范围。到了六世纪,在湄南河流域,孟族人民联合起来创建了 Dvaravati 王国。在北方,Haripunjaya(南奔)成为 Dvaravati 的竞争对手。到了 8 世纪,孟人向北推进,在 Fa Daet(泰国东北部)、靠近现代老挝塔克的 Sri Gotapura(Sikhottabong)、Muang Sua(琅勃拉邦)和 Chantaburi(尖竹汶)建立了城邦,称为“muang”。万象)。公元 8 世纪,斯里戈塔普拉(Sikhottabong)是这些早期城邦中最强大的,控制着整个湄公河中部地区的贸易。这些城邦在政治上联系松散,但在文化上相似,并从斯里兰卡传教士那里引入了整个地区的特华达佛教[8]
泰斯人的到来
昆博隆的传奇。 ©HistoryMaps
700 Jan 1

泰斯人的到来

Laos
有许多理论提出了傣族的起源——老挝人是傣族的一个亚族。中国汉代南方军事行动的编年史提供了居住在现代云南和广西地区的壮侗语民族的第一份书面记录。James R. Chamberlain (2016)提出,傣傣语系早在公元前12世纪就在长江流域中部形成,大致与楚国的建立和周朝的开始时间一致。[9]继公元前 8 世纪左右克拉族和莱族 (Rei/Li) 南迁之后,贝泰族于公元前 6 世纪开始脱离到现今浙江东海岸,形成了越国。[9]公元前333年左右,楚军灭越国后,越人(别泰)开始沿着中国东海岸向南迁移到现在的广西、贵州和越南北部,形成了罗越(台中西南)和西欧(台北)。[9]来自广西和越南北部的傣族人在公元第一个千年开始向南和向西迁移,最终遍布整个东南亚大陆。[10]基于原始西南傣语中的汉语借词层次和其他历史证据,Pittayawat Pittayaporn (2014)提出,傣语部落从现代广西和越南北部向西南迁徙到东南亚大陆一定是经过了发生在 8 世纪至 10 世纪之间的某个时间。[11]也许是受到中国扩张和镇压的推动,泰语部落沿着河流向西南迁移,越过下游山口进入东南亚。2016 年泰国人和老挝人的线粒体基因组图谱支持了这两个民族都起源于傣傣语 (TK) 语系的观点。[12]来自东南亚新家园的傣族受到高棉族和孟族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受到佛教印度的影响。兰纳泰王国成立于 1259 年。素可泰王国成立于 1279 年,并向东扩张,占领了尖竹汶府,并将其更名为 Vieng Chan Vieng Kham(今万象),并向北扩张,占领了 Muang Sua 市。 1271年,将该城市更名为Xieng Dong Xieng Thong或“东河边的火焰树之城”(现代老挝琅勃拉邦)。傣族人牢牢控制了衰落的高棉帝国东北部地区。随着素可泰国王拉姆康亨的去世以及兰纳王国的内部争端,万象和香东香通(琅勃拉邦)都是独立的城邦,直到澜沧王国建立。 1354年。 [13]傣族迁徙到老挝的历史保留在神话传说中。Nithan Khun Borom 或“Khun Borom 的故事”回顾了老挝的起源神话,并追述了他的七个儿子建立东南亚泰王国的功绩。这些神话还记录了坤波隆 (Khun Borom) 的法律,为老挝人的普通法和身份奠定了基础。在卡穆族中,《Thao Hung Thao Cheuang》史诗讲述了他们的民间英雄 Thao Hung 的功绩,这部史诗戏剧化地描述了土著人民在迁徙期间与傣族涌入的斗争。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老挝人自己以书面形式保存了这个传说,成为老挝伟大的文学瑰宝之一,也是在德华达佛教和傣族文化影响之前东南亚为数不多的生活描述之一。[14]
1353 - 1707
澜沧ornament
Play button
1353 Jan 1

法恩古姆国王的征服

Laos
澜沧的传统宫廷历史始于龙年 1316 年法恩的诞生。[15] Fa Ngum的祖父Souvanna Khampong是Muang Sua的国王,他的父亲Chao Fa Ngiao是王储。法恩年轻时被送到高棉帝国,成为阇耶跋摩九世的儿子,在那里他被赐予了公主 Keo Kang Ya。1343年,苏瓦纳康蓬国王去世,Muang Sua的继承权纠纷发生。[16] 1349年,法恩被授予一支被称为“万人”的军队来夺取王位。当时高棉帝国正在衰落(可能是由于黑死病的爆发和泰族的联合涌入), [16]兰纳和素可泰都已在曾经的高棉领土上建立起来,暹罗人也在湄南河地区后来成为大城王国[17]高棉人的机会是在他们仅靠中等规模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控制的地区建立一个友好的缓冲国家。法昂的战役从老挝南部开始,占领了占巴塞周围地区的城镇,并沿着湄公河中部向北穿过他克和康芒。法恩在湄公河中部的位置上寻求万象的援助和补给来攻击芒苏阿,但万象拒绝了。然而,Muang Phuan (Muang Phoueune) 的 Nho 亲王向 Fa Ngum 提供援助和附庸,以帮助解决他自己的继承纠纷,并帮助从大越手中保护 Muang Puan。Fa Ngum同意了,并迅速调动军队占领Muang Puan,然后占领Xam Neua和大越的几个较小城镇。[18]越南大越王国担心其南部的对手占婆,寻求与日益强大的法恩国建立明确的边界。结果是利用安南山脉作为两个王国之间的文化和领土屏障。法昂继续征服,沿着红河和黑河谷转向西松洲台,那里居住着大量老挝人。在从其领地的各个领土上确保了老挝的大量军队后,法恩古姆沿着南乌河顺流而下,占领了芒苏阿。尽管发生了三起袭击,Muang Sua 国王(Fa Ngum 的叔叔)仍无法阻止 Fa Ngum 的军队规模,他选择自杀而不是被活捉。[18]1353年,Fa Ngum加冕, [19]并将他的王国Lan Xang Hom Khao命名为“百万大象和白阳伞之地”,Fa Ngum继续他的征服活动,通过占领西双版纳(Sipsong Panna)来确保湄公河周围地区的安全( (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并开始沿湄公河向南移动至兰纳边境。兰纳国王帕尤 (Phayu) 召集了一支军队,法恩古姆 (Fa Ngum) 在清盛 (Chiang Saen) 击败了他,迫使兰纳 (Lanna) 割让部分领土并提供贵重礼物以换取相互承认。确保邻近边界后,Fa Ngum 返回 Muang Sua。[18]到1357年,法昂为澜沧王国建立了坛城,从西双版纳与中国的边界[20]向南延伸至孔岛湄公河急流下方的桑博尔,并从越南边境沿安南河延伸范围至呵叻高原西部悬崖。[21]因此,它是东南亚最大的王国之一。
萨姆森泰王朝
©Maurice Fievet
1371 Jan 1

萨姆森泰王朝

Laos
1360年代,法昂再次带领澜沧对素可泰发动战争,澜沧在保卫领土方面取得了胜利,但也给了相互竞争的宫廷派系和厌倦战争的民众一个理由,让他的儿子温惠安废黜法昂。1371年,温惠安被加冕为桑森泰国王(30万泰族之王),这是为老挝-高棉王子精心挑选的名字,这表明他更喜欢他所统治的老挝人民,而不是宫廷中的高棉派别。Samenthai 巩固了他父亲的成果,并于 1390 年代在清盛击退了兰纳。1402年,他获得了中国明帝国对澜沧的正式承认。[22] 1416年,60岁的Samsenthai去世,他的歌曲Lan Kham Daeng继承了王位。《越南编年史》记载,1421年兰甘登统治时期,黎黎领导的林山起义反抗明朝,并寻求澜沧的援助。派遣了三万大军和一百名象骑兵,但他们却站在了中国人一边。[23]
玛哈黛维女王的统治
©Maurice Fievet
1421 Jan 1 - 1456

玛哈黛维女王的统治

Laos
Lan Kham Daeng 的去世开启了一段充满不确定性和弑君的时期。1428年至1440年,澜沧有七位国王统治。所有人都被一位女王所策划的暗杀或阴谋杀害,女王的头衔只有玛哈黛维(Maha Devi)或“残酷者”(Nang Keo Phimpha)。她有可能从 1440 年到 1442 年作为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性领袖统治澜沧,然后于 1442 年作为纳迦祭品被淹死在湄公河中。1440 年,万象发生叛乱,但尽管经历了多年的不稳定,首都 Muang Sua 仍能够镇压叛乱。空位期开始于 1453 年,结束于 1456 年查卡帕国王(King Chakkaphat,1456-1479 年)加冕。[24]
大越—澜沧战争
©Anonymous
1479 Jan 1 - 1484

大越—澜沧战争

Laos
1448年,玛哈德维动乱期间,孟潘和黑河沿岸的一些地区被大越王国吞并,南河沿岸与兰纳王国发生了几次小规模冲突。[25] 1471年,大越皇帝黎青宗入侵并摧毁了占婆王国。同样在 1471 年,Muang Puan 起义,数名越南人被杀。到了 1478 年,为了报复 Muang Puan 的叛乱,更重要的是为了支持 1421 年的明帝国,全面入侵澜沧正在做准备[。 26]大约在同一时间,一头白象被捕获并带到恰卡帕国王那里。大象在整个东南亚被认为是王权的象征,Lê Thánh Tông 要求将大象的毛发作为礼物送给越南宫廷。这一要求被视为一种侮辱,据传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装满粪便的盒子。借口成立后,一支由18万大军组成的五纵队行进,征服了Muang Puan,并遭到了由王储和三名支持将军率领的由20万步兵和2,000名骑兵组成的澜沧军队的支援。[27]越南军队赢得了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并继续北上威胁Muang Sua。查卡帕国王和朝廷沿着湄公河向南逃往万象。越南人占领了首都琅勃拉邦,然后分兵夹击。一支部队继续向西,夺取了西双版纳并威胁兰纳,另一支部队则沿着湄公河向南前往万象。一支越南军队成功到达伊洛瓦底江上游(今缅甸)。[27]蒂洛克国王和兰纳国王先发制人地摧毁了北方军队,万象周围的军队在查卡帕国王的小儿子坦康亲王的领导下集结。联合部队摧毁了越南军队,越南军队向Muang Puan方向逃去。尽管越南人人数只有约 4,000 人,但他们在撤退前的最后一次复仇行动中摧毁了孟潘首都。[28]随后,Thaen Kham 王子提出让他的父亲 Chakkphat 恢复王位,但他拒绝了,并让位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于 1479 年加冕为 Suvanna Balang(金椅)。越南人不会再入侵统一的澜沧江。 200年来,兰纳与澜沧成为亲密盟友。[29]
维苏国王
Wat Visoun 寺,琅勃拉邦持续使用的最古老的寺庙。 ©Louis Delaporte
1500 Jan 1 - 1520

维苏国王

Laos
通过随后的国王,澜沧将修复与大越战争的损害,从而导致文化和贸易的繁荣。维苏国王(King Visoun,1500-1520 年)是艺术的主要赞助人,在他的统治期间,澜沧古典文学首次诞生。[30]上座部佛教僧侣和寺院成为学习中心,僧伽的文化和政治权力都在增长。大藏经从巴利语抄写成老挝语,老挝版的《罗摩衍那》或《帕拉帕拉姆》也被写成。[31]史诗与医学、占星学和法律方面的论文一起撰写。老挝宫廷音乐也已系统化,古典宫廷管弦乐团已初具规模。维苏国王还赞助了全国各地的几座主要寺庙或“寺庙”。他选择了佛陀站立的手印或“消除恐惧”位置的帕邦作为澜沧的钯金。[31] Phra Bang 是 Fa Ngum 的高棉妻子 Keo Kang Ya 从吴哥带来的,作为她父亲的礼物。传统上认为,该雕像是在锡兰铸造的,锡兰是特里瓦达佛教传统的中心,由金银合金制成。[32]维苏国王、他的儿子Photisarath、他的孙子Setthathirath和他的曾孙Nokeo Koumane将为澜沧提供一系列强有力的领导人,尽管未来几年面临巨大的国际挑战,他们仍能够保护和恢复王国。
佛提萨拉国王
玉佛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520 Jan 1 - 1548

佛提萨拉国王

Vientiane, Laos
佛提萨拉国王(King Photisarath,1520-1550)是澜沧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他娶了兰纳的 Nang Yot Kham Tip 为王后,以及大城府和 Longvek 的小王后。[33]佛提萨拉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并宣布其为国教澜沧。1523 年,他向兰纳国王 Kaeo 索要一本三藏,并于 1527 年在全国废除了精神崇拜。1533年,他将宫廷迁至澜沧的商业首都万象,位于首都琅勃拉邦下方的湄公河泛滥平原上。万象是澜沧的主要城市,位于贸易路线的交汇处,但也使其成为难以防御的入侵焦点。此举使佛提萨拉能够更好地管理王国,并应对与大越、大城府和日益强大的缅甸接壤的边远省份。[34]兰纳在整个 1540 年代发生了一系列内部继承纠纷。这个衰弱的王国首先被缅甸人入侵,然后于 1545 年被大城府入侵。尽管对周围乡村造成了重大破坏,但两次企图入侵都被击退。澜沧派出援军支援兰纳的盟友。兰纳的继承争端仍在继续,但兰纳在缅甸和大城府等侵略国家之间的地位使得王国必须恢复秩序。为了表彰他对大城府的援助以及他与兰纳的牢固家族关系,佛蒂萨拉国王被授予他的儿子塞塔提拉王子继承兰纳王位,塞塔提拉王子于 1547 年在清迈加冕为国王。澜沧正处于政治权力的鼎盛时期,佛提萨拉 (Photisarath) 成为澜沧国王,他的儿子塞塔提拉 (Setthathirath) 成为兰纳国王。1550年,佛提萨拉回到琅勃拉邦,但在十五个前来觐见的国际代表团面前骑着大象时发生意外身亡。[35]
塞塔提拉国王
缅甸入侵 ©Anonymous
1548 Jan 1 - 1571

塞塔提拉国王

Vientiane, Laos
1548 年,塞塔提拉国王(兰纳国王)将清盛作为首都。清迈宫廷中仍然有强大的派系,来自缅甸大城府的威胁也在增加。父亲去世后,塞塔提拉国王离开了兰纳,留下他的妻子担任摄政王。到达澜沧,塞塔提拉被加冕为澜沧王。这次离开使得宫廷中的敌对派系更加胆大妄为,他们于 1551 年加冕Chao Mekuti 为兰纳国王。[36] 1553年,塞塔提拉国王派遣军队收复兰纳,但被击败。1555年,塞塔提拉国王在森·苏林塔的指挥下再次派出军队收复兰纳,并成功占领了清盛。1556年,巴音囊国王领导下的缅甸入侵兰纳。兰纳国王梅库提不战而降,投降清迈,但在军事占领下恢复为缅甸附庸。[37]1560年,塞塔提拉国王正式将澜沧省的首都从琅勃拉邦迁至万象,并在接下来的250年里一直保留为首都。[38]首都的正式迁徙是在一项广泛的建筑计划之后进行的,其中包括加强城市防御、建造一座巨大的正式宫殿和供奉玉佛的玉佛寺,以及对万象的塔銮进行重大整修。1563年,缅甸人北上废黜了兰纳国王梅库提(Mekuti),后者未能支持缅甸入侵大城府。当清迈落入缅甸手中时,许多难民逃往万象和澜沧。塞塔提拉国王意识到万象无法抵御长期围困,因此下令疏散这座城市并剥夺其补给。当缅甸人占领万象时,他们被迫进入乡村获取补给,塞塔提拉国王在那里组织了游击队袭击和小规模袭击来骚扰缅甸军队。面对疾病、营养不良和士气低落的游击战,巴音囊国王于 1565 年被迫撤退,澜沧成为仅存的独立泰王国。[39]
十字路口的澜沧
大象决斗 ©Anonymous
1571 Jan 1 - 1593

十字路口的澜沧

Laos
1571年, 大城王国和兰纳都是缅甸的附庸。塞塔提拉国王两次保卫澜沧免遭缅甸入侵后,南下对高棉帝国进行了征战。击败高棉人将大大增强澜沧的实力,为其提供重要的出海通道和贸易机会,最重要的是,自 1500 年代初以来,欧洲火器的使用不断增加。《高棉编年史》记载,澜沧军队曾于1571年和1572年入侵,第二次入侵时,国王巴隆·雷查一世在大象决斗中被杀。高棉人肯定已经集结,澜沧撤退了,塞塔提拉在阿速坡附近失踪了。缅甸和老挝的编年史只记载了他死于战斗的推定。[40]塞塔提拉的将军森苏林塔带着澜沧远征的残部返回万象。他立即受到怀疑,万象发生了继承纠纷,引发了内战。1573年,他成为摄政王,但缺乏支持。听到动乱的报告后,巴音囊派遣使者要求立即投降澜沧。森·苏林塔(Sen Soulintha)杀死了这些使者。[41]1574年,巴音囊入侵万象,苏林塔下令撤离该城,但他缺乏人民和军队的支持。万象落入缅甸之手。森·苏林塔 (Sen Soulintha) 与塞塔提拉 (Setthathirath) 的继承人诺克奥·库曼 (Nokeo Koumane) 王子一起被送往缅甸。[42]缅甸封臣Chao Tha Heua被留下来管理万象,但他只统治了四年。第一东吁帝国(1510-99)建立,但面临内部叛乱。1580 年,森·苏林塔 (Sen Soulintha) 作为缅甸附庸回归,1581 年,巴音囊 (Bayinnaung) 与他的儿子南达·巴音国王 (King Nanda Bayin) 一起去世,控制着东吁帝国。1583年至1591年间,澜沧发生内战。[43]
澜沧恢复
1600年,纳黎宣国王的军队带着战象进入缅甸废​​弃的勃固。 ©Anonymous
1593 Jan 1

澜沧恢复

Laos
诺克奥·库曼王子 (Nokeo Koumane) 已在东吁宫廷被关押了十六年,到 1591 年时他已经大约二十岁了。澜沧僧伽派使团去见南达巴音王,要求将诺克奥·库马尼归还澜沧为藩王。1591年,他在万象加冕,集结军队,进军琅勃拉邦,在那里他重新统一了各城市,宣布澜沧独立,并放弃了对东吁帝国的任何效忠。诺克奥·库曼国王随后向Muang Puan进军,然后前往中部省份,重新统一了澜沧的所有前领土。[44]1593年,诺克奥·库曼国王对兰纳和东吁王子塔拉瓦迪·敏发动了进攻。塔拉瓦迪·敏向缅甸寻求援助,但整个帝国的叛乱阻止了任何支持。无奈之下,向大城府的缅甸封臣纳黎宣国王发出了请求。纳黎宣国王派出大军攻击塔拉瓦底敏,迫使缅甸人承认大城府独立,承认兰纳王国为附庸国。诺克奥·库马内国王意识到,大城府和兰纳的联合力量在数量上远远落后于他,因此取消了进攻。1596年,诺克奥·库曼国王突然去世,没有继承人。尽管他统一了澜沧,并将王国恢复到可以击退外敌的程度,但还是发生了继承纠纷,并出现了一系列软弱的国王,直到1637年[。 44]
澜沧黄金时代
©Anonymous
1637 Jan 1 - 1694

澜沧黄金时代

Laos
在苏里格纳·冯萨国王(1637-1694)的统治下,澜沧经历了五十七年的和平与恢复时期。[45]在此期间,澜沧僧伽处于权力的顶峰,吸引了整个东南亚的僧侣和尼姑进行宗教学习。文学、艺术、音乐、宫廷舞蹈经历了复兴。国王苏里格纳·冯萨(Sourigna Vongsa)修改了澜沧的许多法律并设立了司法法院。他还缔结了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周边王国之间的贸易协定和边界。[46]164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Gerritt van Wuysthoff与澜沧建立了正式的贸易联系。Van Wuysthoff 留下了详细的欧洲贸易货物账目,并通过隆维克和湄公河与澜沧建立了公司关系。[46]1694 年,Sourigna Vongsa 去世后,他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孙子(Kingkitsarat 王子和 Inthasom 王子)和两个女儿(Kumar 公主和 Sumangala 公主)继承王位。一场继承纠纷发生,国王的侄子赛翁惠王子出现。苏里格纳·冯萨 (Sourigna Vongsa) 的孙子流亡到西双版纳 (Sipsong Panna),苏曼加拉公主 (Princess Sumangala) 流亡到占巴塞 (Champasak)。1705年,Kingkitsarat王子从西双版纳的叔叔那里率领一支小部队向琅勃拉邦进军。Sai Ong Hue 的弟弟、琅勃拉邦总督逃亡,Kingkitsarat 被加冕为琅勃拉邦的竞争对手。1707年,澜沧被分裂,琅勃拉邦和万象王国出现。
1707 - 1779
地区王国ornament
澜沧王国分裂
©Anonymous
1707 Jan 2

澜沧王国分裂

Laos
从 1707 年开始,老挝澜沧王国被划分为万象、琅勃拉邦和后来的占巴塞(1713 年)等区域王国。万象王国是三个王国中最强大的,万象的影响力遍及呵叻高原(现为现代泰国的一部分),并与琅勃拉邦王国争夺川圹高原(位于现代越南边境)的控制权。琅勃拉邦王国是第一个出现的地区性王国,成立于 1707 年,当时澜沧国王 Xai Ong Hue 受到 Sourigna Vongsa 的孙子 Kingkitsarat 的挑战。Xai Ong Hue 及其家人在 Sourigna Vongsa 统治期间被流放时曾在越南寻求庇护。赛翁惠获得了越南皇帝黎维协的支持,以换取承认越南对澜沧江的宗主权。赛翁惠率领越南军队进攻万象并处决了另一位王位争夺者南塔拉国王。作为回应,Sourigna Vongsa 的孙子 Kingkitsarat 叛乱并率领自己的军队从西双版纳向琅勃拉邦进发。Kingkitsarat 随后南下,在万象挑战 Xai Ong Hue。赛翁惠随后转向大城王国寻求支持,并派遣了一支军队,但并没有支持赛翁惠,而是仲裁了琅勃拉邦和万象之间的分裂。1713年,老挝南部贵族继续反抗苏里尼亚·冯萨的侄子诺卡萨德领导的赛翁顺化,占巴塞王国出现。占巴塞王国包括 Xe Bang 河以南直至上丁的地区以及呵叻高原 Mun 河和 Chi 河下游地区。尽管占巴塞人口少于琅勃拉邦或万象,但它在区域权力和通过湄公河进行国际贸易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整个 1760 年代和 1770 年代,暹罗王国和缅甸王国在激烈的武装竞争中相互竞争,并寻求与老挝王国结盟,通过增加自己的力量并拒绝敌人的力量来加强彼此的相对地位。因此,利用竞争性联盟将进一步使北部老挝王国琅勃拉邦和万象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军事化。在两个主要的老挝王国之间,如果缅甸或暹罗寻求与其中一方结盟,另一方将倾向于支持剩下的一方。在整个十八世纪下半叶,联盟网络随着政治和军事格局的变化而变化。
暹罗入侵老挝
伟大的出租车 ©Torboon Theppankulngam
1778 Dec 1 - 1779 Mar

暹罗入侵老挝

Laos
老挝-暹罗战争或暹罗入侵老挝(1778-1779)是暹罗吞武里王国(现泰国)与老挝万象和占巴塞王国之间的军事冲突。战争导致琅勃拉邦、万象和占巴塞这三个老挝王国全部成为暹罗的附庸国,受暹罗宗主权和吞武里以及随后的拉达那哥欣时期的统治。到了 1779 年,郑信将军将缅甸人赶出了暹罗,占领了老挝的占巴塞王国和万象王国,并迫使琅勃拉邦接受附庸(琅勃拉邦在万象围攻期间援助了暹罗)。东南亚的传统权力关系遵循曼陀罗模式,发动战争是为了确保徭役劳动的人口中心,控制区域贸易,并通过控制强大的佛教象征(白象、重要的佛塔、寺庙和佛像)来确认宗教和世俗权威。 。为了使吞武里王朝合法化,郑信将军从万象夺取了玉佛像和帕邦像。郑信还要求老挝王国及其王室的统治精英宣誓臣服于暹罗,以按照曼陀罗模式保留其区域自治权。在传统的曼陀罗模式中,诸侯国王保留了提高税收、惩罚自己的诸侯、判处死刑以及任命自己的官员的权力。只有战争和继承问题需要宗主批准。封臣还需要每年提供金银(传统上以树木为模型)贡品,提供税收和实物税,在战时筹集支持军队,并为国家项目提供徭役劳工。
1826 Jan 1 - 1828

老挝叛乱

Laos
1826年至1828年的老挝叛乱是万象王国阿努冯国王试图结束暹罗宗主权并重建前澜沧王国的一次尝试。1827 年 1 月,万象和占巴塞王国的老挝军队向南和西越过呵叻高原,一直推进到北标府,距暹罗首都曼谷仅三天路程。暹罗向北部和东部发起反攻,迫使老挝军队撤退,并最终占领首都万象。阿努冯在抵抗暹罗入侵和遏制老挝内部进一步的政治分裂方面都失败了。万象王国被废除,其人口被强行迁移到暹罗,其以前的领土由暹罗省政府直接控制。占巴塞王国和兰纳王国更加紧密地纳入暹罗的行政体系。琅勃拉邦王国被削弱,但允许最大程度的区域自治。在向老挝国家扩张的过程中,暹罗的扩张过度了。这次叛乱是 1830 年代和 1840 年代暹罗-越南战争的直接原因。暹罗进行的奴隶袭击和强迫人口迁移导致了最终成为泰国和老挝的地区之间的人口差距,并促进了法国人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进入老挝地区的“文明使命”。
霍战争
黑旗军士兵,1885 年 ©Charles-Édouard Hocquard
1865 Jan 1 - 1890

霍战争

Laos
1840 年代,在后来成为现代老挝的地区发生了零星的叛乱、奴隶袭击和难民流动,导致整个地区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处于弱势。在中国,清朝正向南推进,将山地人民纳入中央政府,起初是大批难民,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的叛乱分子涌入老挝土地。叛乱组织因其旗帜而闻名,包括黄旗(或条纹旗)、红旗和黑旗。土匪集团在整个乡村横行,但暹罗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十九世纪初期和中期,第一批老宋人,包括苗族、缅族、瑶族和其他汉藏族群,开始在丰沙里省和老挝东北部的高海拔地区定居。政治上的弱点也促进了移民的涌入,而政治上的弱点也为山贼提供了庇护所,并在老挝各地留下了大片人口稀少的地区。到了 1860 年代,第一批法国探险家开始向北推进,绘制湄公河的路线,希望能有一条通往中国南部的通航水道。早期的法国探险家中有一支由弗朗西斯·卡尼尔 (Francis Garnier) 领导的探险队,他在东京的一次探险中被霍族叛军杀害。直到 1880 年代,法国人越来越多地在老挝和越南(东京)对霍族发动军事行动。[47]
1893 - 1953
殖民时期ornament
法国征服老挝
描绘北南事件事件的《L'Illustration》封面。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93 Jul 13

法国征服老挝

Laos
法国在老挝的殖民利益始于 1860 年代杜达·德拉格里 (Doudart de Lagree) 和弗朗西斯·卡尼尔 (Francis Garnier) 的探索任务。法国希望利用湄公河作为通往中国南方的通道。尽管湄公河由于许多急流而无法通航,但人们希望在法国工程和铁路的帮助下可以驯服这条河流。1886年, 英国获得了在暹罗北部清迈任命代表的权利。为了对抗英国对缅甸的控制和在暹罗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同年法国寻求在琅勃拉邦设立代表处,并派遣奥古斯特·帕维以确保法国的利益。帕维和法国辅助人员于 1887 年抵达琅勃拉邦,目睹了中国和泰匪对琅勃拉邦的袭击,这些匪徒希望解救被暹罗人囚禁的领导人杜文治的兄弟。帕维将生病的温康国王从燃烧的城市运送到安全的地方,阻止了他的被捕。这一事件赢得了国王的感激,为法国控制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地区的西双楚泰提供了机会,也暴露了老挝暹罗人的弱点。1892年,帕维成为曼谷驻地部长,在那里他鼓励法国推行一项政策,该政策首先试图否认或忽视暹罗对湄公河东岸老挝领土的主权,其次压制老挝高地的奴隶制和老挝人口的迁移。老挝人被暹罗人视为在老挝建立保护国的前奏。暹罗的反应是否认法国的贸易利益,到 1893 年,法国的贸易利益已越来越多地涉及军事姿态和炮舰外交。法国和暹罗将部署军队来否认对方的利益,导致暹罗围困南部的孔岛,并对北部的法国驻军进行一系列攻击。结果是 1893 年 7 月 13 日的北南事件、法暹战争(1893 年)以及法国对老挝领土主张的最终承认。
法国老挝保护国
法国殖民卫队中的老挝当地士兵,约 1900 年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93 Aug 1 - 1937

法国老挝保护国

Laos
法国保护国老挝是 1893 年至 1953 年间法国对今天老挝的保护国(1945 年作为日本傀儡国家有一段短暂的空位期),构成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1893年法国-暹罗战争后,它在暹罗附庸琅勃拉邦王国的基础上建立。它并入法属印度支那,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更多的暹罗附庸潘公国和占巴塞王国被并入法属印度支那。分别于 1899 年和 1904 年。琅勃拉邦的保护地名义上由其国王统治,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当地的法国总督手中,后者又向法属印度支那总督报告。然而,后来被吞并的老挝地区则完全处于法国的统治之下。1893 年,法国老挝保护国设立了两个(有时是三个)行政区域,受越南管辖。直到 1899 年,老挝才由驻沙湾拿吉和万象的单一驻地最高行政长官进行集中管理。法国人选择将万象建立为殖民首都有两个原因,首先,它位于中部省份和琅勃拉邦之间的中心位置,其次,法国人意识到重建澜沧王国前首都的象征意义。暹罗已经毁了。作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老挝和柬埔寨都被视为越南更重要财产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来源。法国在老挝的殖民统治很少;驻地主管负责从税收到司法和公共工程的所有殖民行政管理。法国在殖民首都维持着军事存在,由法国指挥官领导的越南士兵组成的本土卫队负责。在琅勃拉邦、沙湾拿吉和巴色等重要省会城市,会有一名助理居民、警察、出纳员、邮政局长、学校教师和医生。越南人占据了官僚机构中的大部分高层和中层职位,老挝人则担任初级文员、翻译、厨房工作人员和普通工人。村庄仍然处于当地首领或chao muang 的传统权力之下。在老挝的整个殖民统治期间,法国人的数量从未超过几千名欧洲人。法国人集中精力发展基础设施、废除奴隶制和契约奴役(尽管徭役劳动仍然存在)、包括鸦片生产在内的贸易,以及最重要的税收。在法国统治下,越南人被鼓励移民到老挝,法国殖民者认为这是解决整个印度支那殖民空间范围内实际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48]到1943年,越南人口已接近4万,在老挝大城市中占多数,并享有选举自己领导人的权利。[49]结果,万象53%的人口、他曲85%的人口和巴色62%的人口是越南人,只有琅勃拉邦例外,该地区的人口主要是老挝人。[49]直到1945年,法国人甚至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大量越南人口迁移到万象平原、沙湾拿吉地区、波罗芬高原三个关键地区,但该计划因日本入侵印度支那而被放弃。[49]否则,根据马丁·斯图尔特-福克斯的说法,老挝人很可能会失去对自己国家的控制。[49]老挝人对法国殖民主义的反应好坏参半,尽管贵族认为法国人比暹罗人更好,但大多数老鲁姆、老Theung和老宋人都承受着累退税和建立殖民地前哨的徭役要求的负担。1914年,太鲁国王逃到了西双版纳的中国部分,在那里他开始了对老挝北部法国人的为期两年的游击战,需要三次军事远征才能镇压,并导致法国直接控制了芒辛。到 1920 年,法属老挝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和平,殖民秩序也已建立。1928年,第一所培训老挝公务员的学校成立,并允许老挝人向上流动以填补越南人占据的职位。在整个 20 年代和 1930 年代,法国试图实施西方的、特别是法语的教育、现代医疗保健和医学以及公共工程,但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殖民地老挝的预算仅次于河内,而世界范围内的大萧条进一步限制了资金。也是在 1920 年代和 1930 年代,由于 Phetsarath Rattanavongsa 亲王和法国远方法兰西学院修复古代纪念碑、寺庙以及对老挝历史、文学进行一般研究的工作,老挝民族主义身份的第一串出现。 、艺术和建筑。
1939 Jan 1 - 1945

二战期间的老挝

Laos
1938 年,随着极端民族主义总理披文颂堪在曼谷的崛起,发展老挝的民族认同变得越来越重要。Phibunsongkhram 将暹罗更名为泰国,这一更名是一场更大的政治运动的一部分,该运动旨在将所有泰族人民统一到曼谷中部的泰族之下。法国人对这些事态发展感到震惊,但维希政府却因欧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件而转移了注意力。尽管1940年6月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泰国还是利用法国的地位发动了法泰战争。战争的结果对老挝的利益不利,签订了《东京条约》,并失去了跨湄公河地区的赛耶武里和占巴塞的部分地区。其结果是老挝对法国的不信任,以及老挝第一次公开的民族文化运动,该运动由于法国的支持有限而处于奇怪的境地。法国万象公共教育主任查尔斯·罗切特(Charles Rochet)和以纽·阿法伊(Nyuy Aphai)和卡泰·唐·萨索里斯(Katay Don Sasorith)为首的老挝知识分子发起了国家革新运动。然而,直到 1945 年 2 月日本皇军的一支分遣队开进川圹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更广泛影响对老挝影响甚微。日本先发制人,将由忠于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代表取代德库海军上将领导的法属印度支那维希政府,并发起了“明月行动”。日本人成功拘留了居住在越南和柬埔寨的法国人。法国对老挝的控制已被搁置。
老挝伊萨拉与独立
被俘的法国士兵在越南军队的护送下步行前往奠边府的战俘营。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45 Jan 1 - 1953 Oct 22

老挝伊萨拉与独立

Laos
1945年是老挝历史上的分水岭。在日本的压力下,西萨旺冯国王于四月宣布独立。此举使得老挝的各种独立运动,包括Lao Seri和Lao Pen Lao,合并为Lao Issara或“自由老挝”运动,该运动由Phetsarath亲王领导,反对老挝回归法国。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亲法派系更加嚣张,菲萨拉特王子被西萨旺冯国王罢免。不屈不挠的Phetsarath王子于9月发动政变,软禁了琅勃拉邦的王室成员。1945 年 10 月 12 日,老挝伊萨拉政府宣布由 Phetsarath 王子管辖。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法国人集结起来对抗老挝伊萨拉,并于 1946 年 4 月重新夺回了对印度支那的控制权。老挝伊萨拉政府逃往泰国,在那里他们一直反对法国,直到 1949 年该集团因关系问题出现分裂。与越盟和共产主义巴特寮一起成立。随着老挝伊萨拉流亡,1946 年 8 月,法国在老挝建立了以西萨旺冯国王为首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同意归还法泰战争期间占领的领土,以换取在联合国的代表权。1949 年的法老大会为老挝伊萨拉的大多数成员提供了谈判特赦,并通过在法国联盟内建立老挝王国作为一个准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来寻求绥靖政策。1950 年,老挝皇家政府被授予额外权力,包括训练和援助国家军队。1953 年 10 月 22 日,《法老友好合作条约》将法国剩余权力移交给独立的老挝皇家政府。到 1954 年,奠边府的失败结束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与越盟长达八年的战斗,法国放弃了对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所有主张。[50]
老挝内战
老挝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59 May 23 - 1975 Dec 2

老挝内战

Laos
老挝内战(1959-1975)是老挝共产党巴特寮和老挝皇家政府之间于1959年5月23日至1975年12月2日之间爆发的一场内战。它与柬埔寨内战越南战争有关。在全球冷战超级大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中,双方都获得了大量的外部支持。这场战争被称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别活动中心与苗族和缅族老兵之间的秘密战争。[51]接下来的几年里,苏凡纳·富马亲王领导下的中立派、占巴塞邦乌姆亲王领导下的右翼,以及苏发努冯亲王和越南裔未来总理凯山·丰威汉领导下的左翼老挝爱国阵线之间展开了竞争。多次尝试建立联合政府,最终在万象成立了“三方联合”政府。在老挝的战斗中,北越军队、美军和泰国军队以及南越军队直接或通过非正规代理人参与了对老挝狭长地带控制权的争夺。北越军队占领该地区作为胡志明小道补给走廊,并作为进攻南越的集结地。在罐子平原北部及其附近有第二个主要战区。在北越军队和南越越共在越南战争中胜利的推动下,北越和巴特寮最终于1975年取得了胜利。巴特寮接管后,共有多达30万老挝人逃往邻国泰国。[52]共产党在老挝掌权后,苗族叛军与新政府作战。苗族人被视为美国的叛徒和“走狗”而受到迫害,政府及其越南盟友对苗族平民实施侵犯人权的行为。越南和中国之间初期的冲突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苗族叛乱分子被指控接受中国的支持。超过 40,000 人在冲突中丧生。[53]老挝王室在战后被巴特寮逮捕并送往劳改营,其中大多数人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1980年代死亡,其中包括国王萨旺·瓦塔那、王后坎普伊和王储冯·萨旺。
1975 - 1991
共产主义老挝ornament
共产主义老挝
老挝领导人凯山丰威汉会见越南传奇将军武元甲。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75 Jan 1 - 1991

共产主义老挝

Laos
1975年12月,政策发生急剧变化。政府和协商委员会召开了联席会议,Suphanuvong 要求立即做出改变。没有反抗。12 月 2 日,国王同意退位,苏瓦纳普玛辞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素发努冯担任总统。Kaisôn Phomvihan 从阴影中崛起,成为总理和国家的真正统治者。凯松立即开始了建立新共和国作为一党共产主义国家的进程。[54]再也没有听说过选举或政治自由:非共产主义报纸被关闭,对公务员、军队和警察进行了大规模清洗。数千人被送往该国偏远地区接受“再教育”,其中许多人死亡,还有更多人被关押长达十年。这促使再次从该国起飞。许多最初愿意为新政权工作的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阶层后来改变了主意并离开了——在老挝比在越南柬埔寨要容易得多。到 1977 年,10% 的人口离开了这个国家,其中包括大多数商人和受过教育的阶层。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导班子自建党以来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执政的头十年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党内的实权掌握在四人手中:总书记凯松 (Kaisôn)、他信任的副手兼经济负责人努哈克·普姆萨万 (Nuhak Phumsavan)(两人都出身于沙湾拿吉)、计划部长萨利·冯坎绍 (Sālī Vongkhamxao)(于 1991 年去世)以及陆军司令兼安全负责人坎泰·西潘东 (Khamtai Siphandôn) 。该党受过法国教育的知识分子——总统苏发那冯(Souphanavong)和教育和宣传部长普米·冯维奇(Phumi Vongvichit)——更广泛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并且是政治局成员,但不属于内部集团。党的公共政策是“逐步走向社会主义,不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个目标成为必然的美德:老挝不可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其90%的人口都是自给自足的农民,一个国家也不可能通过工人阶级革命走上正统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没有产业工人阶级。越南的政策导致老挝在经济上与所有邻国隔绝,进而导致老挝完全依赖越南。对于凯松来说,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首先效仿越南模式,然后效仿苏联模式。必须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在农业国家首先意味着农业集体化。所有土地都被宣布为国有,个体农场被并入大型“合作社”。生产资料——在老挝意味着水牛和木犁——应归集体所有。到 1978 年底,老挝大部分低地稻农都已实行集体化。结果,国家粮食采购大幅下降,再加上美国援助的切断、战后越南/ 苏联援助的削减以及进口商品的几乎消失,导致城镇出现短缺、失业和经济困难。1979年,情况变得更糟,越南入侵柬埔寨以及随后的中越战争,导致老挝政府被越南命令断绝与中国的关系,结束了另一个外国援助和贸易来源。1979 年中期,政府显然是在苏联顾问担心共产主义政权濒临崩溃的敦促下突然宣布了政策转变。凯松是一位终生的共产主义者,他表现出自己是一位比许多人预想的更加灵活的领导人。在12月的一次重要讲话中,他承认老挝还没有为社会主义做好准备。然而,凯松的榜样不是列宁,而是中国的邓小平,邓小平此时正在启动自由市场改革,为中国随后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集体化被放弃,农民被告知他们可以自由地离开“合作社”农场,几乎所有人都立即这样做了,并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粮食。随后出现了其他自由化措施。取消了对内部流动的限制,放松了文化政策。然而,与中国一样,党对政治权力的控制并没有放松。老挝先于越南推出新经济机制,将市场机制引入经济。[55]通过这样做,老挝打开了与泰国和俄罗斯和解的大门,但其对越南的特殊依赖却付出了一定的代价。[55]在越南的经济和外交变革之后,老挝可能已经达到了同样的正常化程度,但通过坚定地前进并回应泰国和俄罗斯的姿态,老挝已经扩大了其捐助者、贸易伙伴和投资者的范围,而不受越南的尝试影响来完成同样的目标。[55]因此,越南作为导师和紧急盟友仍然处于阴影之中,而老挝的指导已经戏剧性地转向开发银行和国际企业家。[55]
当代老挝
如今,老挝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琅勃拉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文化和宗教辉煌尤其受欢迎。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91 Jan 1

当代老挝

Laos
农业集体化的放弃和极权主义的终结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共产党垄断权力的时间越长,问题就越严重。其中包括日益增加的腐败和裙带关系(老挝政治生活的传统特征),因为意识形态承诺逐渐消失,而私利取代它成为寻求和担任公职的主要动机。经济自由化的经济效益也缓慢显现。与中国不同,老挝不具备通过农业自由市场机制和培育出口驱动型低工资制造业实现快速经济增长的潜力。部分原因是老挝是一个贫穷的内陆小国,而中国则拥有数十年共产主义发展的优势。结果,老挝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多仅高于自给自足的水平,即使给予经济激励,也无法像中国农民在邓小平农业非集体化之后能够并做到的那样产生剩余。由于无法获得西方的教育机会,许多年轻的老挝人被派往越南苏联或东欧接受高等教育,但即使是速成课程也需要时间来培养训练有素的教师、工程师和医生。无论如何,某些情况下的培训水平并不高,许多老挝学生缺乏语言能力来理解他们所教授的内容。如今,许多老挝人认为自己是“迷失的一代”,必须按照西方标准获得新的资格才能找到工作。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随着中国对老挝 1979 年支持越南的愤怒消退以及越南在老挝的势力减弱,中越关系开始解冻。随着东欧共产主义的崩溃(从 1989 年开始到 1991 年苏联解体而结束),给老挝共产党领导人带来了深刻的震惊。从意识形态上来说,它并没有向老挝领导人表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有什么根本性的错误,但它证实了他们自 1979 年以来在经济政策上做出的让步是明智的。1990 年援助被完全切断,造成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老挝被迫向法国日本请求紧急援助,还向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请求援助。最后,1989年,凯松访问北京,确认恢复友好关系,并争取中国的援助。20世纪90年代,老挝共产主义的老卫士退出了舞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挝经济的主导因素是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惊人增长。为了利用这一点,老挝政府取消了几乎所有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限制,允许泰国和其他外国公司在该国自由设立和贸易。老挝和中国流亡者也被鼓励返回老挝,并带上他们的钱。许多人都这样做了——如今,前老挝王室成员马尼拉公主 (Princess Manilai) 在琅勃拉邦 (Luang Phrabāng) 拥有一家酒店和疗养胜地,而一些古老的老挝精英家族,例如 Inthavongs 家族,再次在琅勃拉邦 (Luang Phrabāng) 经营(如果不是居住)。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以来,老挝实现了持续增长,自1988年以来平均每年增长6%(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除外)。但自给农业仍占GDP的一半,并提供了总就业的80%。大部分私营部门由泰国和中国公司控制,事实上,老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泰国的经济和文化殖民地,这引起了老挝的一些不满。老挝仍然严重依赖外国援助,但泰国的持续扩张增加了对老挝唯一主要出口商品木材和水力发电的需求。最近老挝与美国实现了贸易关系正常化,但尚未产生任何重大效益。欧盟已提供资金,帮助老挝满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一个主要障碍是老挝基普,它仍然不是官方可兑换货币。共产党保留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但将经济的运作交给市场力量,并且在不挑战其统治的情况下不干涉老挝人民的日常生活。尽管官方不鼓励基督教传福音,但对人们的宗教、文化、经济和性活动进行监管的尝试已基本上被放弃。媒体由国家控制,但大多数老挝人可以免费收听泰国广播和电视(泰语和老挝语是相互理解的语言),这使他们能够获得来自外界的新闻。大多数城镇都提供经过适度审查的互联网接入。老挝人前往泰国旅行也相当自由,事实上老挝非法移民到泰国对泰国政府来说是一个问题。然而,那些挑战共产主义政权的人却受到严厉的对待。目前,大多数老挝人似乎对过去十年所享有的个人自由和适度繁荣感到满意。

Footnotes



  1. Tarling, Nicholas (1999).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Volume One, Part O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66369-4.
  2. Higham,Charles. "Hunter-Gatherers in Southeast Asia: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3. Higham, Charles; Higham, Thomas; Ciarla, Roberto; Douka, Katerina; Kijngam, Amphan; Rispoli, Fiorella (10 December 2011). "The Origins of the Bronze Age of Southeast Asia". Journal of World Prehistory. 24 (4): 227–274. doi:10.1007/s10963-011-9054-6. S2CID 162300712.
  4. Maha Sila Viravond. "History of laos" (PDF). Refugee Educators' Network.
  5. Carter, Alison Kyra (2010). "Trade and Exchange Networks in Iron Age Cambodia: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 Compositional Analysis of Glass Beads". Bulletin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30. doi:10.7152/bippa.v30i0.9966.
  6. Kenneth R. Hal (1985). Maritime Trade and State Development in Early Southeast Asi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p. 63. ISBN 978-0-8248-0843-3.
  7.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Asian Civilizations by Charles F. W. Higham – Chenla – Chinese histories record that a state called Chenla..." (PDF). Library of Congress.
  8. Maha Sila Viravond. "History of laos" (PDF). Refugee Educators' Network.
  9. Chamberlain, James R. (2016). "Kra-Dai and the Proto-History of South China and Vietnam", pp. 27–77. In Journal of the Siam Society, Vol. 104, 2016.
  10. Grant Evans. "A Short History of Laos – The land in between" (PDF). Higher Intellect –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Retrieved December 30, 2017.
  11. Pittayaporn, Pittayawat (2014). Layers of Chinese loanwords in Proto-Southwestern Tai as Evidence for the Dating of the Spread of Southwestern Tai. MANUSYA: Journal of Humanities, Special Issue No 20: 47–64.
  12.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s of Thai and Lao populations indicate an ancient origin of Austroasiatic groups and demic diffusion in the spread of Tai–Kadai languages" (PDF). Max Planck Society. October 27, 2016.
  13. Maha Sila Viravond. "History of laos" (PDF). Refugee Educators' Network.
  14. Maha Sila Viravond. "History of laos" (PDF). Refugee Educators' Network.
  15. Simms, Peter and Sanda (1999). The Kingdoms of Laos: Six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Curzon Press. ISBN 978-0-7007-1531-2, p. 26.
  16. Coe, Michael D. (2003). Angkor and Khmer Civilization. Thames & Hudson. ISBN 978-0-500-02117-0.
  17. Wyatt, David K. (2003). Thailand: A Short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300-08475-7, p. 30–49.
  18. Simms (1999), p. 30–35.
  19. Coedès, George (1968). Walter F. Vella (ed.).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978-0-8248-0368-1.
  20. Simms (1999), p. 32.
  21. Savada, Andrea Matles, ed. (1995). Laos: a country study (3rd ed.). Washington, D.C.: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ISBN 0-8444-0832-8. OCLC 32394600, p. 8.
  22. Stuart-Fox, Martin (2003). A Short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Trade, Tribute and Influence. Allen & Unwin. ISBN 978-1-86448-954-5, p. 80.
  23. Simms (1999), p. 47–48.
  24. Stuart-Fox (1993).
  25. Stuart-Fox (1998), p. 65.
  26. Simms (1999), p. 51–52.
  27. Kiernan, Ben (2019). Việt Nam: a history from earliest time to the pres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0053796, p. 211.
  28. Stuart-Fox (1998), p. 66–67.
  29. Stuart-Fox (2006), p. 21–22.
  30. Stuart-Fox (2006), p. 22–25.
  31. Stuart-Fox (1998), p. 74.
  32. Tossa, Wajupp; Nattavong, Kongdeuane; MacDonald, Margaret Read (2008). Lao Folktales. Libraries Unlimited. ISBN 978-1-59158-345-5, p. 116–117.
  33. Simms (1999), p. 56.
  34. Simms (1999), p. 56–61.
  35. Simms (1999), p. 64–68.
  36. Wyatt, David K.; Wichienkeeo, Aroonrut, eds. (1995). The Chiang Mai Chronicle. Silkworm Books. ISBN 978-974-7100-62-4, p. 120–122.
  37. Simms (1999), p. 71–73.
  38. Simms (1999), p. 73.
  39. Simms (1999), p. 73–75.
  40. Stuart-Fox (1998), p. 83.
  41. Simms (1999), p. 85.
  42. Wyatt (2003), p. 83.
  43. Simms (1999), p. 85–88.
  44. Simms (1999), p. 88–90.
  45. Ivarsson, Soren (2008). Creating Laos: The Making of a Lao Space Between Indochina and Siam, 1860–1945. Nordic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ISBN 978-87-7694-023-2, p. 113.
  46. Stuart-Fox (2006), p. 74–77.
  47. Maha Sila Viravond. "History of laos" (PDF). Refugee Educators' Network.
  48. Ivarsson, Søren (2008). Creating Laos: The Making of a Lao Space Between Indochina and Siam, 1860–1945. NIAS Press, p. 102. ISBN 978-8-776-94023-2.
  49. Stuart-Fox, Martin (1997). A History of Lao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51. ISBN 978-0-521-59746-3.
  50. M.L. Manich. "HISTORY OF LAOS (includlng the hlstory of Lonnathai, Chiangmai)" (PDF). Refugee Educators' Network.
  51. "Stephen M Bland | Journalist and Author | Central Asia Caucasus".
  52. Courtois, Stephane; et al. (1997). The Black Book of Communi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 575. ISBN 978-0-674-07608-2.
  53. Laos (Erster Guerillakrieg der Meo (Hmong)). Kriege-Archiv der Arbeitsgemeinschaft Kriegsursachenforschung, Institut für Politikwissenschaft, Universität Hamburg.
  54. Creak, Simon; Barney, Keith (2018). "Conceptualising Party-State Governance and Rule in Lao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48 (5): 693–716. doi:10.1080/00472336.2018.1494849.
  55. Brown, MacAlister; Zasloff, Joseph J. (1995). "Bilateral Relations". In Savada, Andrea Matles (ed.). Laos: a country study (3rd ed.). Washington, D.C.: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pp. 244–247. ISBN 0-8444-0832-8. OCLC 32394600.

References



  • Conboy, K. The War in Laos 1960–75 (Osprey, 1989)
  • Dommen, A. J. Conflict in Laos (Praeger, 1964)
  • Gunn, G. Rebellion in Laos: Peasant and Politics in a Colonial Backwater (Westview, 1990)
  • Kremmer, C. Bamboo Palace: Discovering the Lost Dynasty of Laos (HarperCollins, 2003)
  • Pholsena, Vatthana. Post-war Laos: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history and identity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6).
  • Stuart-Fox, Martin. "The French in Laos, 1887–1945." Modern Asian Studies (1995) 29#1 pp: 111–139.
  • Stuart-Fox, Martin. A history of Lao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 Stuart-Fox, M. (ed.). Contemporary Laos (U of Queensland Press,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