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button

1947 - 1991

冷战



1945年至1991年,冷战是苏联美国及其各自盟友之间地缘政治紧张的时期。其特点是军事和政治紧张加剧,以及经济竞争、意识形态对抗和代理人战争。尽管局势紧张,但在此期间还是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例如太空竞赛,双方竞相发射世界上第一颗卫星并登上月球。冷战还见证了联合国的成立和民主的传播。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冷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国际关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持久影响。
HistoryMaps Shop

访问商店

1946 Jan 1

序幕

Central Europe
美国邀请英国参与其原子弹项目,但对苏联保密。斯大林知道美国人正在研制原子弹,他对此消息反应平静。波茨坦会议结束一周后,美国轰炸了广岛和长崎。袭击发生后不久,斯大林向美国官员提出抗议,因为杜鲁门几乎没有向苏联提供对被占领日本的实际影响力。斯大林也对实际投掷炸弹感到愤怒,称其为“超级野蛮行径”,并声称“平衡已被破坏……那不可能。”杜鲁门政府打算利用其正在进行的核武器计划在国际关系中向苏联施压。战后,美国和英国在希腊韩国动用军队推翻了当地政府和被视为共产主义的势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根据与德国签订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入侵并吞并了多个国家,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东方集团奠定了基础。这些地区包括波兰东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芬兰东部的部分地区和罗马尼亚东部。根据丘吉尔和斯大林之间的百分比协议,苏联军队从德国手中解放的中欧和东欧领土被纳入东欧集团,但其中既没有涉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或德国的条款。
Play button
1946 Feb 1

铁幕

Fulton, Missouri, USA
1946 年 2 月下旬,乔治·F·凯南从莫斯科发给华盛顿的“长电报”有助于阐明美国政府对苏联日益强硬的路线,这将成为冷战期间美国苏联战略的基础。这封电报引发了一场政策辩论,最终影响了杜鲁门政府的苏联政策。在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违背有关欧洲和 伊朗的承诺后,华盛顿对苏联的反对情绪不断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苏入侵伊朗,该国北部被红军占领,南部被英国占领。伊朗被美国和英国用来向苏联供应物资,盟军同意在敌对行动停止后六个月内从伊朗撤军。然而,当这个最后期限到来时,苏联人在阿塞拜疆人民政府和库尔德马哈巴德共和国的幌子下仍然留在伊朗。此后不久,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讲。演讲呼吁英美结盟对抗苏联,他指责苏联建立了一道“铁幕”,将欧洲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分隔开来。一周后,即3月13日,斯大林对这次演讲做出了强烈回应,称丘吉尔可以与希特勒相提并论,因为他主张英语国家的种族优越性,以便他们能够满足他们对世界统治的渴望,而这样的做法可以与希特勒相提并论。宣言是“呼吁对苏联发动战争”。这位苏联领导人还驳斥了有关苏联对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施加越来越大的控制的指控。他认为,“苏联出于对其未来安全的担忧,试图确保这些国家中存在对苏联态度忠诚的政府”,这一事实并不令人惊讶。
1947 - 1953
遏制与杜鲁门主义ornament
Play button
1947 Mar 12

杜鲁门主义

Washington D.C., DC, USA
1947 年,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 (Harry S. Truman) 对苏联抵制美国在 伊朗土耳其希腊的要求以及苏联拒绝巴鲁克核武器计划感到愤怒。1947 年 2 月, 英国政府宣布无力再资助希腊王国对抗共产党领导的叛乱分子的内战。同月,斯大林操纵了 1947 年波兰立法选举,公然违反了《雅尔塔协定》。美国政府对此宣布采取了遏制政策,目的是阻止共产主义的蔓延。杜鲁门发表讲话,呼吁拨款 4 亿美元干预战争,并公布了杜鲁门主义,将这场冲突描述为自由人民与极权政权之间的较量。美国决策者指责苏联密谋反对希腊保皇党,以扩大苏联的影响力,尽管斯大林告诉共产党要与英国支持的政府合作。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两党国防和外交政策共识的开始,重点是遏制和威慑,这种共识在越南战争期间和之后减弱,但最终在越南战争后持续存在。欧洲的温和保守党派以及社会民主党几乎无条件地支持西方联盟,而欧洲和美国的共产党则在克格勃的资助下并参与其情报活动,坚持莫斯科的路线,尽管之后出现了不同意见。 1956年。
Play button
1947 Oct 5

康明信息

Balkans
1947 年 9 月,苏联创建了共产主义情报局,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推行正统观念,并通过东欧集团共产党的协调加强对苏联卫星国的政治控制。第二年六月,共产主义情报局遭遇了尴尬的挫折,铁托与斯大林的分裂迫使其成员驱逐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仍然是共产主义国家,但采取了不结盟立场,并开始接受美国的资金。
1948 - 1962
公开的敌意和升级ornament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变
克莱门特·戈特瓦尔德和约瑟夫·斯大林在 1947 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会议上的肖像。口号是:“有了戈特瓦尔德,我们赢了,有了戈特瓦尔德,我们将完成两年计划”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48 Feb 21 - Feb 25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变

Czech Republic
1948 年初,在收到有关“反动分子”加强的报道后,苏联特工在捷克斯洛伐克发动政变,捷克斯洛伐克是苏联允许保留民主结构的唯一东欧集团国家。这次政变的公开暴行比迄今为止的任何事件都更令西方列强震惊,引发了对战争即将发生的短暂恐慌,并扫除了美国国会反对马歇尔计划的最后残余。结果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危机爆发后,伦敦六国会议立即召开,导致苏联抵制盟军控制委员会并使其丧失能力,这一事件标志着全面冷战的开始和序幕的结束。并终结了当时对德国单一政府的任何希望,并导致 1949 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
Play button
1948 Apr 3

马歇尔计划

Germany
1947 年初, 法国英国美国试图与苏联就一项设想德国经济自给自足的计划达成协议,其中包括对苏联已拆除的工业厂房、货物和基础设施进行详细核算,但未能成功。1947年6月,美国根据杜鲁门主义制定了马歇尔计划,承诺向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愿意参与的欧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根据哈里·S·杜鲁门总统于 1948 年 4 月 3 日签署的计划,美国政府向西欧国家提供了超过 130 亿美元(相当于 2016 年的 1,893.9 亿美元),用于重建欧洲经济。后来,该计划导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该计划的目的是重建欧洲的民主和经济体系,并应对欧洲均势所面临的威胁,例如共产党通过革命或选举夺取控制权。该计划还指出,欧洲的繁荣取决于德国经济的复苏。一个月后,杜鲁门签署了 1947 年国家安全法案,成立了统一的国防部、中央情报局 (CIA) 和国家安全委员会 (NSC)。这些机构将成为冷战时期美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官僚机构。斯大林认为,与西方的经济一体化将使东欧集团国家摆脱苏联的控制,而美国正试图收买亲美的欧洲重新结盟。因此,斯大林阻止东欧集团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替代方案据称涉及苏联补贴以及与中欧和东欧的贸易,被称为莫洛托夫计划(后来于 1949 年 1 月制度化,称为经济互助委员会)。斯大林也担心重建后的德国。他对战后德国的愿景并不包括重新武装苏联或对苏联构成任何威胁的能力。
Play button
1948 Jun 24 - 1949 May 12

柏林封锁

Berlin, Germany
美国英国将其德国西部占领区合并为“Bizonia”(1947 年 1 月 1 日,后来加入法国占领区,合并为“Trizonia”,1949 年 4 月)。作为德国经济重建的一部分,1948年初,一些西欧国家政府和美国的代表宣布达成协议,将德国西部地区并入联邦政府体系。此外,按照马歇尔计划,他们开始重新工业化和重建西德经济,包括推出新的德国马克货币来取代苏联人贬值的旧德国马克货币。美国秘密地认为,统一和中立的德国是不可取的,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告诉艾森豪威尔将军“尽管我们宣布了立场,但我们确实不希望也不打算接受俄罗斯人可能同意的任何条件的德国统一,尽管它们似乎满足了我们的大部分要求。”此后不久,斯大林实施了柏林封锁(1948年6月24日至1949年5月12日),这是冷战时期最早的重大危机之一,阻止食品、材料和物资抵达西柏林。美国、英国、法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几个国家开始大规模“柏林空运”,向西柏林供应食品和其他物资。苏联发起了一场公共关系运动来反对这一政策变化。东柏林共产党再次试图扰乱 1948 年 12 月 5 日举行的柏林市政选举(正如他们在 1946 年选举中所做的那样),选举的投票率为 86.3%,非共产党取得压倒性胜利。结果有效地将这座城市分为东部和西部,后者包括美国、英国和法国部分。30万柏林人示威并敦促国际空运继续进行,美国空军飞行员盖尔·哈尔沃森发起了“维特尔斯行动”,为德国儿童提供糖果。对于西方来说,空运既是后勤方面的成功,也是政治和心理上的成功。它将西柏林与美国牢固地联系在一起。1949年5月,斯大林做出让步并解除了封锁。
Play button
1949 Jan 1

亚洲冷战

China
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击败了蒋介石领导的美国支持的中国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迁往台湾。克里姆林宫迅速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结盟。根据挪威历史学家奥德·阿尔内·韦斯塔德的说法,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内战,因为他们比蒋介石犯了更少的军事错误,而且因为在寻求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的过程中,蒋介石与中国太多的利益集团发生了对抗。而且,他的政党在抗日战争期间被削弱了。与此同时,共产党人向农民等不同群体说出了他们想听的内容,并把自己隐藏在中国民族主义的掩护下。面对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和 1949 年美国原子垄断的结束,杜鲁门政府迅速升级并扩大了其遏制政策。在 1950 年的秘密文件 NSC 68 中,国家安全委员会提议加强亲西方的联盟体系并将国防开支增加四倍。杜鲁门在顾问保罗·尼采的影响下,认为遏制意味着彻底削弱苏联一切形式的影响力。美国官员开始将这种遏制扩大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对抗革命民族主义运动,这些运动通常由苏联资助的共产党领导,反对欧洲在东南亚殖民帝国的复辟和其他地方。这样,这个美国就可以行使“优势力量”,反对中立,建立全球霸权。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有时被称为“和平狂热”时期),美国与日本、 韩国台湾、澳大利亚、新西兰、 泰国菲律宾正式建立了一系列联盟(特别是 1951 年的澳新联盟和 1954 年的东南亚条约组织) ,从而保证了美国的一些长期军事基地。
Play button
1949 Jan 1

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

Eastern Europe
东欧集团的媒体是国家机关,完全依赖和服从共产党。广播和电视机构是国有的,而印刷媒体通常属于政治组织(主要是当地共产党)所有。苏联广播电台使用马克思主义言论来攻击资本主义,强调劳动剥削、帝国主义和战争贩子等主题。随着英国广播公司 (BBC) 和美国之音向中欧和东欧的广播,自由欧洲广播电台/自由广播电台于 1949 年开始进行一项重大宣传工作,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在中东欧的和平终结。东方集团。自由欧洲电台试图通过充当替代家庭广播电台来实现这些目标,替代受控制和政党主导的国内媒体。自由欧洲电台是美国早期冷战战略的一些最著名的设计师的产物,特别是那些相信冷战最终将通过政治而非军事手段进行的人,例如乔治·F·凯南。包括凯南和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在内的美国政策制定者承认,冷战本质上是一场思想战争。美国通过中央情报局资助了一系列项目,以对抗欧洲和发展中国家知识分子中的共产主义吸引力。中央情报局还秘密赞助了一场名为“自由十字军”的国内宣传运动。
Play button
1949 Apr 4

北约成立

Central Europe
1949年4月, 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8个西欧国家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那年八月,第一枚苏联原子装置在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引爆。1948年苏联拒绝参与西欧国家提出的德国重建努力后,美国、英国和法国于1949年4月带头在三个西部占领区建立了西德。 苏联宣布其占领区那年十月在德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苏联人得到了原子弹
RDS-1是苏联首次核武器试验中使用的核弹。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49 Aug 29

苏联人得到了原子弹

Semipalatinsk Nuclear Test Sit
RDS-1是苏联首次核武器试验中使用的核弹。美国为它指定了代号 Joe-1,参考约瑟夫·斯大林。作为苏联原子弹项目的一部分,经过绝密研发后,它于 1949 年 8 月 29 日上午 7:00 在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塞米巴拉金斯克试验场引爆。
Play button
1950 Jun 25 - 1953 Jul 27

朝鲜战争

Korean Peninsula
实施遏制的最重要例子之一是美国干预朝鲜战争。1950 年 6 月,经过多年的相互敌对,金日成的朝鲜人民军在北纬 38 度线入侵韩国。斯大林一直不愿意支持入侵,但最终派出了顾问。令斯大林惊讶的是,联合国安理会第 82 号和第 83 号决议支持保卫韩国,尽管苏联当时抵制会议,抗议台湾(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 16 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部队面对朝鲜,尽管其中 40% 的部队是韩国人,大约 50% 来自美国。美国最初参战时似乎采取了遏制措施。这指示美国的行动只是将朝鲜击退到北纬38度线之外,恢复韩国的主权,同时允许朝鲜作为一个国家生存。然而,仁川登陆的成功激励美国/联合国军队转而采取后退战略,推翻共产主义朝鲜,从而允许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全国选举。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随后越过北纬 38 度线进入朝鲜。中国担心美国可能入侵,派遣了一支大军并击败了联合国军,将其击退至北纬 38 度线以下。杜鲁门公开暗示他可能会使用原子弹的“王牌”,但毛泽东不为所动。这一事件被用来支持遏制学说的智慧,而不是回滚学说。后来共产党人被推到大致围绕原来的边界,变化很小。除其他影响外,朝鲜战争促使北约发展军事结构。英国等相关国家的公众舆论存在支持和反对战争的分歧。1953 年 7 月停战协定获得批准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极权独裁政权,赋予其家族无限的权力,同时产生了普遍的个人崇拜。在南方,美国支持的独裁者李承晚经营着一个暴力反共的独裁政权。1960 年李承晚被推翻,韩国继续由前日本合作者的军政府统治,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重新建立多党制。
第三世界的竞争
美国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左,图为 1956 年)与政变倡导者、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54 Jan 1

第三世界的竞争

Guatemala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特别是危地马拉、 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支那,往往与共产主义团体结盟,或者被认为对西方利益不友好。在此背景下,随着 20 世纪 50 年代和 1960 年代初非殖民化势头的增强, 美国苏联通过代理人在第三世界争夺影响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双方都通过出售军火来获得影响力。克里姆林宫将帝国列强不断丧失的领土视为其意识形态最终胜利的预兆。美国利用中央情报局(CIA)来破坏中立或敌对的第三世界政府,并支持盟国政府。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实施了阿贾克斯行动,这是一场推翻 伊朗总理穆罕默德·摩萨台的秘密政变行动。自 1951 年将英国拥有的英伊石油公司国有化以来,民选的摩萨台一直是英国在中东的宿敌。温斯顿·丘吉尔告诉美国,摩萨台“越来越倾向于共产主义的影响力”。亲西方的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以独裁君主的身份掌权。国王的政策包括禁止伊朗共产党,以及国王的国内安全和情报机构 SAVAK 全面镇压政治异见。在香蕉共和国危地马拉,1954 年危地马拉政变在中央情报局的物质支持下推翻了左翼总统雅各布·阿本斯。后阿本斯政府——以卡洛斯·卡斯蒂略·阿马斯为首的军政府——废除了渐进式土地改革法,归还属于联合水果公司的国有化财产,成立了国家反共产主义委员会,并颁布了反共产主义预防性刑法应美国的要求。1956 年,苏加诺领导的不结盟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合法性面临着重大威胁,当时几位地区指挥官开始要求雅加达自治。调解失败后,苏加诺采取行动驱逐持不同政见的指挥官。1958年2月,中苏门答腊岛(艾哈迈德·侯赛因上校)和北苏拉威西岛(文特耶·苏穆尔上校)的持不同政见军事指挥官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革命政府——永久自由运动,旨在推翻苏加诺政权。许多来自马斯米党的文职政客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例如沙夫鲁丁·普拉维拉内加拉(Sjafruddin Prawiranegara),他们反对共产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由于反共言论,叛军从中央情报局获得武器、资金和其他秘密援助,直到 1958 年 4 月对政府控制的安汶进行轰炸袭击后,美国飞行员艾伦·劳伦斯·波普 (Allen Lawrence Pope) 被击落。作为回应,对巴东和美娜多的叛军据点发动了空中和海上军事入侵。1958年底,叛乱分子在军事上被击败,最后剩下的叛乱游击队于1961年8月投降。刚果共和国自 1960 年 6 月起刚刚从比利时独立出来,刚果危机于 7 月 5 日爆发,导致加丹加和南开赛地区分裂。中央情报局支持的总统约瑟夫·卡萨武布于 9 月下令解雇民选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和卢蒙巴内阁,原因是武装部队在入侵南开赛期间进行屠杀,并让苏联人卷入该国。后来,中情局支持的蒙博托·塞塞·塞科上校迅速调集军队,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并与西方情报机构合作,将卢蒙巴囚禁并移交给加丹加当局,由加丹加当局行刑队处决。
Play button
1955 May 14

华沙条约组织

Warsaw, Poland
虽然 1953 年斯大林的去世稍微缓解了紧张局势,但欧洲的武装休战局势仍然不稳定。苏联于 1949 年在东欧集团建立了互助条约网络,并于 1955 年在其中建立了正式联盟——华沙条约组织。它反对北约。
Play button
1955 Jul 30 - 1975 Jul

太空竞赛

United States
在核武器方面,美国和苏联都致力于核军备重整,并开发了可以打击对方领土的远程武器。1957年8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 ,并于10月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卫星Sputnik 1。Sputnik的发射拉开了太空竞赛的序幕。这导致了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宇航员弗兰克·博尔曼后来将其描述为“只是冷战中的一场战斗”。太空竞赛的一个主要冷战要素是卫星侦察以及信号情报,以衡量太空计划的哪些方面具有军事能力。然而,后来,作为缓和关系的一部分,美国和苏联在太空领域开展了一些合作,例如阿波罗-联盟号。
Play button
1955 Nov 1 - 1975 Apr 30

越南战争

Vietnam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1970 年代,冷战参与者努力适应一种新的、更加复杂的国际关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世界不再分为两个明显对立的集团。战后初期,西欧和日本迅速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并在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持续强劲的经济增长,人均GDP接近美国,而东欧集团经济则陷入停滞。越南战争使美国陷入泥潭,导致国际威望和经济稳定下降,军备协议脱轨,并引发国内动荡。美国退出战争导致它采取与中国苏联缓和的政策。
Play button
1956 Jun 23 - Nov 11

1956 年匈牙利革命

Hungary
1956 年匈牙利革命发生在赫鲁晓夫安排罢免匈牙利斯大林主义领导人马蒂亚斯·拉科西之后不久。为了应对民众起义,新政权正式解散了秘密警察,宣布打算退出华约,并承诺重新建立自由选举。苏联军队入侵。数千名匈牙利人被逮捕、监禁并驱逐到苏联,大约20万匈牙利人在混乱中逃离匈牙利。匈牙利领导人伊姆雷·纳吉等人在秘密审判后被处决。匈牙利的事件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内部造成了意识形态分裂,特别是在西欧,党员数量大幅下降,因为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许多人对苏联的残酷反应感到失望。西方共产党永远无法从匈牙利革命对其党员造成的影响中恢复过来,这一事实立即得到了一些人的承认,例如南斯拉夫政治家米洛万·吉拉斯,他在革命被镇压后不久说道:“匈牙利革命对共产主义造成的伤害永远无法完全治愈”。
Play button
1956 Oct 29 - Nov 7

苏伊士运河危机

Gaza Strip
1956 年 11 月 18 日,赫鲁晓夫在莫斯科波兰大使馆的招待会上向西方政要发表讲话时,臭名昭著地宣称:“无论你们喜欢与否,历史都站在我们一边。我们将埋葬你们”,这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震惊。他后来说,他指的不是核战争,而是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历史上注定的胜利。1961年,赫鲁晓夫夸口说,即使苏联现在落后于西方,十年之内,其住房短缺问题也会消失,消费品将变得丰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将“基本完成”。 “不会超过二十年。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发起了遏制战略的“新面貌”,呼吁在战时更多地依靠核武器来对付美国的敌人。杜勒斯还阐明了“大规模报复”的原则,威胁美国将对苏联的任何侵略做出严厉反应。例如,拥有核优势使艾森豪威尔能够在 1956 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顶住苏联干预中东的威胁。美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核战争计划包括“系统性地摧毁”东欧集团和中国的 1,200 个主要城市中心,其中包括莫斯科、东柏林和北京,其平民是主要目标。
柏林危机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58 Jan 1 - 1956

柏林危机

Berlin, Germany
1957年,波兰外交部长亚当·拉帕茨基提出了中欧无核区拉帕茨基计划。西方舆论往往是有利的,但遭到了西德、英国、法国和美国领导人的拒绝。他们担心这将使华沙条约组织强大的常规军队对实力较弱的北约军队形成主导地位。1958年11月,赫鲁晓夫试图将整个柏林变成一个独立的、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但没有成功。他向美国、英国和法国发出了六个月的最后通牒,要求他们从西柏林仍占领的地区撤军,否则他将把西方的准入权移交给东德。赫鲁晓夫此前向毛泽东解释说,“柏林是西方的睾丸,每次我想让西方尖叫,我就挤柏林”。12月中旬,北约正式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赫鲁晓夫也撤回了该最后通牒,以换取就德国问题召开日内瓦会议。
法国部分退出北约
法国部分退出北约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58 Sep 17

法国部分退出北约

France
北约的团结在其历史早期就因戴高乐担任法国总统期间发生的危机而遭到破坏。戴高乐抗议美国在北约中的强大作用以及他所认为的美国与英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在 1958 年 9 月 17 日发给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和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的一份备忘录中,他主张建立一个三方理事会,这将使法国与美国和英国处于平等地位。考虑到反应并不令人满意,戴高乐开始为国家建立一支独立的国防军。他希望在东德入侵西德的情况下,让法国可以选择与东德集团单独和平,而不是卷入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之间更大规模的战争。1959年2月,法国将地中海舰队撤出北约指挥,并随后禁止在法国领土上部署外国核武器。这导致美国将 300 架军用飞机移出法国,并于 1967 年将自 1950 年以来在法国运营的空军基地的控制权归还给法国。
Play button
1959 Jan 1 - 1975

古巴革命

Cuba
在古巴,年轻革命家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领导的“7 月 26 日运动”于 1959 年 1 月 1 日在古巴革命中夺取政权,推翻了总统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艾森豪威尔政府拒绝向其不受欢迎的政权提供武器。尽管菲德尔·卡斯特罗第一次拒绝将他的新政府归类为社会主义者,并一再否认自己是共产主义者,但卡斯特罗还是任命马克思主义者担任政府和军事高级职务。最重要的是,切格瓦拉成为中央银行行长,然后是工业部长。巴蒂斯塔倒台后,古巴与美国的外交关系持续了一段时间,但艾森豪威尔总统故意离开首都,避免在卡斯特罗四月访问华盛顿期间与他会面,而让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代替他主持会议。 。1960 年 3 月,古巴开始就从东欧集团购买武器进行谈判。同年 3 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中央情报局推翻卡斯特罗的计划和资金。1961年1月,就在卸任前,艾森豪威尔正式断绝了与古巴政府的关系。那年四月,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政府对圣克拉拉省的吉隆滩和拉尔加岛发动了中央情报局组织的舰载入侵,但没有成功,这一失败公开羞辱了美国。卡斯特罗的回应是公开拥护马克思列宁主义, 苏联承诺提供进一步的支持。12月,美国政府开始对古巴人民发动恐怖袭击,对古巴政府进行秘密行动和破坏活动,企图推翻古巴政府。
Play button
1960 May 1

U-2间谍机丑闻

Aramil, Sverdlovsk Oblast, Rus
1960年5月1日,一架美国U-2侦察机在深入苏联领土进行空中摄影侦察时被苏联防空部队击落。这架单座飞机由美国飞行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 (Francis Gary Powers) 驾驶,从巴基斯坦白沙瓦起飞,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今叶卡捷琳堡)附近被一架 S-75 德维纳(SA-2 引导型)地面飞机击中后坠毁。对空导弹。鲍尔斯安全跳伞到地面并被俘虏。最初,美国当局承认该事件是美国宇航局运营的一架民用气象研究飞机的损失,但几天后,在苏联政府交出被俘飞行员和部分 U-2 监视设备后,美国当局被迫承认此次任务的真正目的。 ,包括苏联军事基地的照片。该事件发生在美国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和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任职期间,距离预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东西方峰会开幕大约两周。1959 年 9 月,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在马里兰州戴维营面对面会面,美苏关系的缓和给全球带来了和平解决冷战的希望。U2事件粉碎了盛行八个月的和蔼可亲的“戴维营精神”,导致巴黎峰会取消,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陷入极大尴尬。巴基斯坦政府就其在U-2任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向苏联正式道歉。
Play button
1961 Jan 1 - 1989

中苏分裂

China
1956年以后,中苏同盟开始破裂。1956年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时,毛泽东为斯大林辩护,并将这位新的苏联领导人视为肤浅的暴发户,指责他失去了革命优势。赫鲁晓夫则对毛泽东对核战争的圆滑态度感到不安,称这位中国领导人为“王位上的疯子”。此后,赫鲁晓夫多次孤注一掷地试图重建中苏同盟,但毛泽东认为无济于事,拒绝了任何建议。中苏之间的敌意在共产党内部的宣传战中蔓延开来。此外,苏联还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争夺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权。
Play button
1961 Jan 1 - 1989

柏林墙

Berlin, Germany
1961年的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关于柏林和二战后德国地位的最后一个重大事件。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 苏联限制移民流动的做法被东欧集团其他大多数国家效仿。然而,每年都有数十万东德人通过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存在的系统“漏洞”移民到西德,二战期间四个占领国控制着流动。这次移民导致年轻受过教育的专业人士从东德大规模“人才外流”到西德,到 1961 年,近 20% 的东德人口迁移到了西德。同年 6 月,苏联发布了新的最后通牒,要求德国盟军从西柏林撤军。这一请求遭到拒绝,但美国现在将其安全保证限制在西柏林。8月13日,东德竖起了一道带刺铁丝网屏障,最终通过修建将其扩展到柏林墙,有效地堵住了漏洞。
Play button
1961 Jan 1

不结盟运动

Belgrade, Serbi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新兴国家拒绝了在东西方竞争中选择立场的压力。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上,数十个第三世界政府决定不介入冷战。1961 年,总部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不结盟运动的成立使万隆达成的共识达到顶峰。与此同时,赫鲁晓夫扩大了莫斯科与印度和其他主要中立国家建立关系的政策。第三世界的独立运动将战后秩序转变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世界,其中包括非洲和中东国家的非殖民化以及亚洲和拉丁美洲民族主义的兴起。
Play button
1961 Jan 1

灵活应对

United States
约翰·F·肯尼迪的外交政策以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为主导,表现为代理人之争。与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一样,肯尼迪支持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新面貌政策强调使用更便宜的核武器来威慑苏联的侵略,威胁对整个苏联进行大规模核攻击。核武器比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便宜得多,因此艾森豪威尔削减了常规部队以节省开支。肯尼迪实施了一项称为灵活反应的新战略。这一战略依靠常规武器来实现有限的目标。作为这一政策的一部分,肯尼迪扩大了美国特种作战部队,这是可以在各种冲突中进行非常规作战的精锐军事部队。肯尼迪希望灵活的应对策略能够让美国在不诉诸核战争的情况下对抗苏联的影响。为了支持他的新战略,肯尼迪下令大幅增加国防开支。他寻求迅速增强核武库,并由国会提供,以恢复失去的对苏联的优势——他在 1960 年声称艾森豪威尔因过度关注预算赤字而失去了这种优势。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承诺为捍卫自由“承担任何责任”,并多次要求增加军费开支和授权新武器系统。从 1961 年到 1964 年,核武器的数量增加了 50%,运载核武器的 B-52 轰炸机的数量也增加了 50%。新的洲际弹道导弹部队从63枚洲际弹道导弹增加到424枚。他授权了23艘新的北极星潜艇,每艘潜艇携带16枚核导弹。他呼吁各城市为核战争准备放射性尘埃避难所。与艾森豪威尔对军工联合体危险的警告相反,肯尼迪关注的是军备建设。
1962 - 1979
从对抗到缓和ornament
Play button
1962 Oct 16 - Oct 29

古巴导弹危机

Cuba
猪湾入侵后,肯尼迪政府继续寻找推翻卡斯特罗的方法,尝试各种方式暗中协助推翻古巴政府。人们对 1961 年肯尼迪政府制定的恐怖袭击和其他破坏稳定行动寄予厚望,即“猫鼬行动”。赫鲁晓夫于 1962 年 2 月获悉该计划,并准备在古巴安装苏联核导弹作为回应。肯尼迪感到震惊,考虑了各种反应。他最终对古巴安装核导弹进行了海上封锁,并向苏联发出了最后通牒。赫鲁晓夫在对抗中做出了让步,苏联撤走了这些导弹,以换取美国公开承诺不再入侵古巴,并达成一项从土耳其撤走美国导弹的秘密协议。卡斯特罗后来承认,“我会同意使用核武器……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无论如何这都会变成一场核战争,而我们将会消失。”古巴导弹危机(1962 年 10 月至 11 月)使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核战争。尽管冷战时期第一个军控协议《南极条约》已于 1961 年生效,但危机的后果导致了核军备竞赛中首次致力于核裁军和改善关系。1964年,赫鲁晓夫的克里姆林宫同僚设法将他赶下台,但允许他平静地退休。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被指责粗鲁和无能,他认为赫鲁晓夫还被认为破坏了苏联农业,将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当赫鲁晓夫授权修建柏林墙时,他已经成为“国际耻辱”。
Play button
1965 Jan 1 - 1966

印度尼西亚种族灭绝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强硬的反共苏哈托将军从其前任苏加诺手中夺取了国家控制权,试图建立“新秩序”。1965年至1966年,在美国和其他西方政府的帮助下,军方领导大规模屠杀了超过50万名印尼共产党和其他左翼组织的成员和同情者,并在各地的战俘营中关押了数十万人。该国处于极其不人道的条件下。中央情报局的一份绝密报告指出,这次大屠杀“与 20 世纪 30 年代的苏联清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大屠杀以及 20 世纪 10 年代的毛派大屠杀一起被列为 20 世纪最严重的大规模谋杀之一”。 20 世纪 50 年代。”这些杀戮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并成为冷战时期东南亚力量平衡发生变化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Play button
1965 Apr 1

拉丁美洲局势升级

Dominican Republic
在林登·约翰逊 (Lyndon B. Johnson) 政府领导下,美国对拉丁美洲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有时被称为“曼恩主义”。1964年,巴西军方在美国的支持下推翻了若昂·古拉特总统的政府。1965 年 4 月下旬,美国向多米尼加共和国派遣了约 22,000 名士兵,对被废黜总统胡安·博什的支持者和埃利亚斯·韦辛·韦辛将军的支持者之间的多米尼加内战进行了代号为“动力包行动”的干预行动,理由是多米尼加的威胁。拉丁美洲出现了古巴式的革命。美洲国家组织还通过主要是巴西美洲和平部队向冲突派遣士兵。埃克托·加西亚-戈多伊担任临时总统,直到保守派前总统华金·巴拉格尔 (Joaquín Balaguer) 在 1966 年总统选举中击败不参与竞选的胡安·博什 (Juan Bosch) 获胜。博世的多米尼加革命党活动人士遭到多米尼加警察和武装部队的暴力骚扰。
Play button
1968 Aug 20 - Aug 21

华沙条约组织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Czech Republic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一段政治自由化时期,被称为“布拉格之春”。改革的“行动计划”包括增加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以及对消费品的经济重视、多党政府的可能性、对秘密警察权力的限制以及可能的撤军来自华沙条约组织。作为对布拉格之春的回应,1968 年 8 月 20 日,苏联军队与大多数华约盟友一起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入侵之后出现了一波移民潮,最初估计有 70,000 名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逃离,最终总数达到 300,000 人。这次入侵引发了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中国和西欧共产党的强烈抗议。
Play button
1969 Nov 1

军备控制

Moscow, Russia
尼克松访华后,在莫斯科会见了包括勃列日涅夫在内的苏联领导人。这些战略武器限制谈判达成了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控条约:第一阶段战略武器限制条约(SALT I),这是两个超级大国签署的第一个全面限制条约;以及《反弹道导弹条约》,该条约禁止开发旨在拦截来袭导弹的系统。这些旨在限制昂贵的反弹道导弹和核导弹的发展。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宣布进入“和平共处”的新时代,并制定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开创性的缓和(或合作)新政策。与此同时,勃列日涅夫试图重振苏联经济,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量的军费开支而下滑的。1972年至1974年间,双方还同意加强经济联系,包括增加贸易的协议。由于他们的会晤,缓和关系将取代冷战时期的敌对状态,两国将和平相处。这些事态发展与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制定的波恩“东方政策”相吻合,该政策旨在实现西德与东欧关系正常化。为了稳定欧洲局势,还达成了其他协议,最终在 1975 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上签署了《赫尔辛基协议》。基辛格和尼克松都是“现实主义者”,他们不强调反共产主义或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民主等理想主义目标,因为就美国的经济能力而言,这些目标的成本太高。他们想要和平、贸易和文化交流,而不是冷战。他们意识到,美国人不再愿意为理想主义的外交政策目标,特别是那些似乎从未产生积极结果的遏制政策,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相反,尼克松和基辛格试图根据美国经济、道义和政治实力的削弱来缩小美国的全球承诺。他们拒绝接受“理想主义”,认为“理想主义”不切实际且成本过高,而且两人都没有对生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的人们的困境表现出太多的敏感性。随着卡特强调人权的道德主义和里根旨在摧毁共产主义的回滚战略,理想主义回归美国外交政策,基辛格的现实主义不再流行。
Play button
1972 Feb 1

尼克松在中国

Beijing, China
由于中苏分裂,中苏边境的紧张局势在1969年达到顶峰,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决定利用这场冲突将冷战中的力量平衡转向西方。中国人寻求改善与美国人的关系,以便也获得相对于苏联人的优势。1972 年 2 月,尼克松与中国实现了惊人的和解,他访问北京并会见了毛泽东和周恩来。此时,苏联已与美国实现了大致的核平价;与此同时,越南战争既削弱了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又使美国与西欧的关系降温。
Play button
1975 Nov 8

斯托罗热沃伊叛变

Gulf of Riga
1975 年 11 月 8 日,三级舰长瓦列里·萨布林 (Valery Sablin) 扣押了苏联 Burevestnik 级导弹护卫舰 Storozhevoy 号,并将舰长和其他军官限制在军官舱内。萨布林的计划是让这艘船从里加湾向北进入芬兰湾,然后穿过涅瓦河到达列宁格勒,停泊在退役巡洋舰奥罗拉号(俄罗斯革命的象征)上,他将在那里通过广播和电视抗议反对勃列日涅夫时代猖獗的腐败。他打算说出他认为许多人私下里都在说的话:革命和祖国正处于危险之中;执政当局腐败、煽动、贪污和谎言猖獗,把国家带入深渊;共产主义的理想已被抛弃;并且迫切需要复兴列宁主义的正义原则。萨布林是列宁主义价值观的坚定信徒,并认为苏联制度基本上已经“出卖”了。一名下级军官逃离了禁闭,并通过无线电寻求援助。当斯托罗泽沃伊号驶出里加湾河口时,十架轰炸机和侦察机以及十三艘军舰紧追不舍,并在其船头发射了多次警告弹。船前后投下了几枚炸弹,还有炮火。Storozhevoy 的转向系统受损,最终停了下来。追击的船只随后逼近,苏联海军陆战队突击队登上了护卫舰。然而,那时萨布林的膝盖中弹,并被他自己的船员拘留,他们还释放了船长和其他被俘军官。萨布林被指控犯有叛国罪,于 1976 年 6 月接受军事法庭审判并被判有罪。虽然这种罪行通常会被判处 15 年监禁,但萨布林于 1976 年 8 月 3 日被处决。他在叛变期间的第二号人物亚历山大·谢因 (Alexander Shein) 被判处 8 年监禁。其他叛变者被释放。
1979 - 1983
新冷战ornament
新冷战
德国竖立发射器上的潘兴 II 中程弹道导弹。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79 Jan 1 - 1985

新冷战

United States
1979年至1985年的冷战是冷战的后期, 苏联与西方之间的敌意急剧增加。它源于对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强烈谴责。随着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当选英国首相和1980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当选,西方对苏联的外交政策方针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拒绝缓和,转而支持里根主义的倒退政策,其既定目标是消除苏联在苏联集团国家的影响力。在此期间,核战争的威胁达到了自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以来从未见过的新高度。
Play button
1979 Dec 24 - 1989 Feb 15

苏阿战争

Afghanistan
1978年4月,阿富汗共产党人民民主党(PDPA)在绍尔革命中夺取了阿富汗政权。几个月内,共产党政府的反对者在阿富汗东部发动了一场起义,并迅速扩大为游击队圣战者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政府军发动的内战。阿富汗伊斯兰统一组织的圣战者叛乱分子在邻国巴基斯坦中国接受军事训练和武器,而苏联则派遣了数千名军事顾问来支持人民民主党政府。与此同时,人民民主党的竞争派别——占主导地位的人民派和较为温和的帕查姆派——之间的摩擦不断增加,导致帕查米内阁成员被解职,并以帕查米政变为借口逮捕了帕查米军官。到 1979 年中期,美国启动了一项协助圣战者的秘密计划。1979 年 9 月,民族党主席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 (Nur Muhammad Taraki) 在人民民主党内部政变中被暗杀,政变由担任总统的民族党成员哈菲祖拉·阿明 (Hafizullah Amin) 策划。由于受到苏联的不信任,阿明在 1979 年 12 月的风暴 333 行动中被苏联特种部队暗杀。一个由帕查姆的巴布拉克·卡尔迈勒领导、但也包括反阿明·卡尔吉斯的苏联组织的政府填补了真空,并对阿明进行了清洗支持者。尽管苏联政府并不期望参与阿富汗的大部分战斗,但在卡尔迈勒领导下部署了更多的苏联军队来稳定阿富汗局势。然而,结果,苏联现在直接卷入了阿富汗的内战。卡特对苏联的干预作出回应,撤销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批准,对苏联实施粮食和技术禁运,并要求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并进一步宣布美国将抵制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他将苏联的入侵描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和平最严重的威胁”。
Play button
1983 Mar 23

战略防御计划

Washington D.C., DC, USA
战略防御计划(SDI)被戏称为“星球大战计划”,是一项拟议的导弹防御系统,旨在保护美国免受弹道战略核武器(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攻击。这一概念是由罗纳德·里根总统于 1983 年 3 月 23 日宣布的,他直言不讳地批评相互确保毁灭 (MAD) 学说,并将其描述为“自杀协议”。里根呼吁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发一种可以淘汰核武器的系统。战略防御倡议组织 (SDIO) 于 1984 年在美国国防部内成立,负责监督发展。研究了一系列先进的武器概念,包括激光、粒子束武器和地基和空基导弹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所需的各种传感器、指挥和控制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覆盖全球的数百个作战中心和卫星参与了一场非常短暂的战斗。美国经过数十年的广泛研究和测试,在综合先进导弹防御系统领域拥有显着优势;其中许多概念以及获得的技术和见解被转移到后续计划中。1987 年,美国物理学会得出结论,正在考虑的技术距离投入使用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至少还需要十年的研究才能知道这样的系统是否可行。APS报告发布后,SDI的预算一再被削减。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末,人们的努力重新集中在“辉煌卵石”概念上,该概念使用小型轨道导弹,与传统的空对空导弹没有什么不同,预计这种导弹的开发和部署成本要低得多。SDI 在某些领域引起争议,并因威胁破坏 MAD 方法的稳定而受到批评,可能导致苏联核武库失效,并可能重新引发“进攻性军备竞赛”。通过美国情报机构的解密文件,对该计划的更广泛影响和影响进行了审查,并发现,由于其武库可能被中和并导致平衡功率因数的丧失,SDI 引起了苏联及其国家的严重关注。主要继承国俄罗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核武库的迅速削减,对 SDI 的政治支持崩溃了。SDI 于 1993 年正式结束,当时克林顿政府将工作重点转向战区弹道导弹,并将该机构更名为弹道导弹防御组织 (BMDO)。2019年,随着特朗普总统签署《国防授权法案》,天基拦截弹的开发25年来首次恢复。该计划目前由太空发展局 (SDA) 管理,作为迈克尔·D·格里芬 (Michael D. Griffin) 设想的新国防太空架构 (NDSA) 的一部分。早期开发合同授予了 L3Harris 和 SpaceX。中央情报局局长迈克·蓬佩奥呼吁提供更多资金,以实现全面的“我们这个时代的战略防御计划,SDI II”。
Play button
1983 Sep 26

1983年苏联核误报事件

Serpukhov-15, Kaluga Oblast, R
1983年苏联核误报事件是冷战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当时苏联的预警系统错误地检测到美国发射了多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表明核攻击即将来临。该事件发生于1983年9月26日,正值美苏关系高度紧张时期。苏联的预警系统旨在探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表明美国已发动大规模核攻击。系统报告称,美国发射了多枚洲际弹道导弹,目标是苏联。苏联军方立即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准备发动报复性核打击。这次误报是由早期预警系统故障引起的,该故障是由高空云层和系统使用的卫星上的阳光罕见地对齐而触发的。这导致卫星将云层误认为是导弹发射。这一警报最终被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认定为虚假警报,但在此之前苏联最高军事领导人已准备好发动核反击。该事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苏联保守秘密,但后来被俄罗斯和美国领导人向公众披露。该事件凸显了冷战的危险以及拥有可靠、准确的预警系统以防止意外核战争的重要性。它还导致苏联指挥和控制程序发生变化,创建了“核公文包”,这种装置可以让苏联领导人在决定发动反击之前确认或否认发动核攻击。
1985 - 1991
最后几年ornament
冷战最后时期
1985 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举行首次峰会。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85 Jan 2 - 1991

冷战最后时期

Central Europe
1985年至1991年左右的时期标志着冷战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苏联内部的体制改革时期、苏联领导集团与美国领导集团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和、苏联海外影响力瓦解、苏联领土解体。苏联。这一时期的开始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为标志。为了结束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经济停滞,戈尔巴乔夫发起了经济改革(Perestroika)和政治自由化(Glasnost)。虽然历史学家对冷战的确切结束日期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核军备控制协议和常规军备控制协议的实施、苏联从阿富汗和东欧撤军以及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的时间。冷战结束。
Play button
1985 Jan 2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Russia
1985年,相对年轻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就任总书记时,由于20世纪80年代油价下跌,苏联经济陷入停滞,外汇收入大幅下降。这些问题促使戈尔巴乔夫研究振兴陷入困境的国家的措施。一个无效的开始导致了这样的结论: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是必要的,1987 年 6 月,戈尔巴乔夫宣布了一项名为“重组”的经济改革议程。改革放宽了生产配额制度,允许企业私有制,并为外国投资铺平了道路。这些措施旨在将国家资源从昂贵的冷战时期军事承诺转向更具生产力的民用领域。尽管西方最初持怀疑态度,但事实证明,这位新的苏联领导人致力于扭转苏联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而不是继续与西方进行军备竞赛。戈尔巴乔夫同时引入了开放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消除党内派系对其改革的反对,从而增加了新闻自由和国家机构的透明度。公开的目的是减少共产党高层的腐败并缓和中央委员会的权力滥用。公开化还增加了苏联公民与西方世界,特别是与美国之间的接触,有助于两国​​之间的加速缓和。
Play button
1985 Feb 6

里根主义

Washington D.C., DC, USA
1977年1月,就任总统四年前,罗纳德·里根在与理查德·V·艾伦的谈话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对冷战的基本期望。“我对美国对苏联政策的看法很简单,有些人会说过于简单化,”他说。“就是这样:我们赢了,他们输了。你对此有何看法?”1980年,罗纳德·里根在1980年总统选举中击败了吉米·卡特,誓言要增加军费开支,并到处与苏联人对抗。里根和新任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都谴责了苏联及其意识形态。里根将苏联称为“邪恶帝国”,并预言共产主义将被扔进“历史的灰堆”,而撒切尔则指责苏联“一心想要统治世界”。1982年,里根试图通过阻止莫斯科通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来切断莫斯科获得硬通货的渠道。它损害了苏联经济,但也引起了依赖这笔收入的美国在欧洲盟友的不满。里根在这个问题上退缩了。到 1985 年初,里根的反共立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被称为新里根主义的立场,除了遏制之外,它还制定了颠覆现有共产主义政府的额外权利。除了继续卡特支持苏联的伊斯兰反对者和苏联支持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政府的政策外,中央情报局还试图通过在穆斯林占多数的中亚苏联推行伊斯兰主义来削弱苏联本身。此外,中央情报局还鼓励反共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训练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参加针对苏联的圣战。
Play button
1986 Apr 26

切尔诺贝利灾难

Chernobyl Nuclear Power Plant,
切尔诺贝利灾难是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普里皮亚季市附近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核事故。这是国际核事件分级中仅有的两起被评为七级(最严重程度)的核能事故之一,另一起是 2011 年日本福岛核灾难。最初的应急响应以及后来的环境净化工作涉及超过 50 万名人员,估计耗资 180 亿卢布——根据通货膨胀调整后,2019 年约为 680 亿美元。
Play button
1989 Jan 1

1989年的革命

Eastern Europe
1989 年革命,也称为共产主义的垮台,是一场革命浪潮,导致世界上大多数共产主义国家的终结。有时,这种革命浪潮也被称为“国家的衰落”或“国家的秋天”,这是对“国家之春”一词的一种演绎,有时用来描述 1848 年欧洲的革命。它还导致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国家苏联的最终解体,以及世界许多地区共产主义政权的放弃,其中一些政权被暴力推翻。这些事件,特别是苏联的垮台,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平衡,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后冷战时代的开始。
德国最终解决条约
汉斯-迪特里希·根舍尔 (Hans-Dietrich Genscher) 和其他参加者参加了 1990 年 3 月为谈判该条约而进行的第一轮会谈,1990 年 3 月 14 日,外交部,波恩。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90 Sep 12

德国最终解决条约

Germany
德国最终解决条约》是一项国际协议,使德国能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实现统一。它是在1990年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及二战结束时占领德国的欧洲四大强国: 法国苏联英国美国谈判达成的;它也取代了之前的1945年波茨坦协定。在该条约中,四大国放弃了它们在德国拥有的所有权利,允许重新统一的德国在次年获得完全主权。与此同时,德国两国同意确认接受与波兰的现有边界,并接受统一后德国的边界仅对应于当时由西德和东德管理的领土,排除和放弃任何其他领土主张。
Play button
1991 Dec 26

苏联解体

Moscow, Russia
在苏联国内,开放削弱了维系苏联的意识形态纽带,到 1990 年 2 月,随着苏联解体的临近,共产党被迫放弃其长达 73 年的国家权力垄断。与此同时,联盟的组成共和国宣布脱离莫斯科自治,波罗的海国家完全退出联盟。戈尔巴乔夫用武力阻止波罗的海国家脱离。1991 年 8 月的一次失败政变严重削弱了苏联的实力。越来越多的苏联加盟共和国,特别是俄罗斯,威胁要脱离苏联。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于1991年12月21日,是苏联的继承实体。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宣布解体。
1992 Jan 1

结语

United States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幅削减军费开支,并重组经济,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资本主义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到了顶峰,经济衰退比美国德国经历的大萧条还要严重。冷战结束后的25年里,只有五六个后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富裕资本主义世界的道路,而大多数国家都在落后,有些甚至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赶上共产主义崩溃之前的水平。波罗的海国家以外的共产党并没有被取缔,其成员也没有被起诉。只有少数地方甚至试图将共产主义特工人员排除在决策之外。在一些国家,共产党更名并继续运作。除了穿制服的士兵丧生之外,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代理战争中还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尤其是在东亚。大多数代理人战争和对局部冲突的补贴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结束;冷战后的几年里,国家间战争、种族战争、革命战争以及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危机急剧减少。然而,冷战的后果尚未结束。第三世界部分地区被用来加剧冷战竞争的许多经济和社会紧张局势仍然很严重。在一些以前由共产党政府统治的地区,国家控制的崩溃引发了新的国内和种族冲突,特别是在前南斯拉夫。在中欧和东欧,冷战的结束迎来了经济增长和自由民主国家数量增加的时代,而在阿富汗等世界其他地区,独立却伴随着国家失败。

Appendices



APPENDIX 1

Cold War Espionage: The Secret War Between The CIA And KGB


Play button




APPENDIX 2

The Mig-19: A Technological Marvel of the Cold War Era


Play button

Characters



Nikita Khrushchev

Nikita Khrushchev

First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Ronald Reagan

Ronald Reagan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arry S. Truman

Harry S. Truman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Richard Nixon

Richard Nixon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Mikhail Gorbachev

Mikhail Gorbachev

Final Leader of the Soviet Union

Leonid Brezhnev

Leonid Brezhnev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Mao Zedong

Mao Zedong

Founder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ferences



  • Bilinsky, Yaroslav (1990). Endgame in NATO's Enlargement: The Baltic States and Ukraine. Greenwood. ISBN 978-0-275-96363-7.
  • Brazinsky, Gregg A. Winning the Third World: Sino-American Rivalry during the Cold War (U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17); four online reviews & author response Archived 13 May 2018 at the Wayback Machine
  • Cardona, Luis (2007). Cold War KFA. Routledge.
  • Davis, Simon, and Joseph Smith. The A to Z of the Cold War (Scarecrow, 2005), encyclopedia focused on military aspects
  • Fedorov, Alexander (2011). Russian Image on the Western Screen: Trends, Stereotypes, Myths, Illusions.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ISBN 978-3-8433-9330-0.
  • Feis, Herbert. From trust to terror; the onset of the cold war, 1945-1950 (1970) online free to borrow
  • Fenby, Jonathan. Crucible: Thirteen Months that Forged Our World (2019) excerpt, covers 1947-1948
  • Franco, Jean (2002).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Lettered City: Latin America in the Cold Wa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74-03717-5. on literature
  • Fürst, Juliane, Silvio Pons and Mark Selden,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ommunism (Volume 3): Endgames?.Late Communism in Global Perspective, 1968 to the Present (2017) excerpt
  • Gaddis, John Lewis (1997). We Now Know: Rethinking Cold War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878070-0.
  • Ghodsee, Kristen (2019). Second World, Second Sex: Socialist Women's Activism and Global Solidarity during the Cold War. Duk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1-4780-0139-3.
  • Halliday, Fred. The Making of the Second Cold War (1983, Verso, London).
  • Haslam, Jonathan. Russia's Cold War: From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o the Fall of the Wall (Yale UP, 2011) 512 pages
  • Hoffman, David E. The Dead Hand: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Cold War Arms Race and Its Dangerous Legacy (2010)
  • House, Jonathan.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1944–1962 (2012)
  • Judge, Edward H. The Cold War: A Global History With Documents (2012), includes primary sources.
  • Kotkin, Stephen. Armageddon Averted: The Soviet Collapse, 1970-2000 (2nd ed. 2008) excerpt
  • Leffler, Melvyn (1992). A Preponderance of Power: National Security,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ld Wa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8047-2218-6.
  • Leffler, Melvyn P.; Westad, Odd Arne, eds. (2010). Origin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Vol. 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17/CHOL9780521837194. ISBN 978-0-521-83719-4. S2CID 151169044.
  • Leffler, Melvyn P.; Westad, Odd Arne, eds. (2010). Crises and Détent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Vol. I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17/CHOL9780521837200. ISBN 978-0-521-83720-0.
  • Leffler, Melvyn P.; Westad, Odd Arne, eds. (2010). Ending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Vol. II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17/CHOL9780521837217. ISBN 978-0-521-83721-7.
  • Lundestad, Geir (2005). East, West, North, South: Major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since 194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1-4129-0748-4.
  • Matray, James I. ed. East A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 Encyclopedia of relations since 1784 (2 vol. Greenwood, 2002). excerpt v 2
  • Naimark, Norman Silvio Pons and Sophie Quinn-Judge,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ommunism (Volume 2): The Socialist Camp and World Power, 1941-1960s (2017) excerpt
  • Pons, Silvio, and Robert Service, eds. A Dictionary of 20th-Century Communism (2010).
  • Porter, Bruce; Karsh, Efraim (1984). The USSR in Third World Conflicts: Soviet Arms and Diplomacy in Local Wa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31064-2.
  • Priestland, David. The Red Flag: A History of Communism (Grove, 2009).
  • Rupprecht, Tobias, Soviet internationalism after Stalin: Interac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the USSR and Latin America during the Cold War. (Cambridge UP, 2015).
  • Scarborough, Joe, Saving Freedom: Truman, The Cold War, and the Fight for Western Civilization, (2020), New York, Harper-Collins, 978-006-295-0512
  • Service, Robert (2015).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1985–1991. Macmillan. ISBN 978-1-61039-499-4.
  • Westad, Odd Arne (2017). The Cold War: A World History. Basic Books. ISBN 978-0-465-05493-0.
  • Wilson, James Graham (2014). The Triumph of Improvisation: Gorbachev's Adaptability, Reagan's Engagement,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Ithaca: Cornell UP. ISBN 978-0-8014-5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