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button

1947 - 2024

巴基斯坦共和国历史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于 1947 年 8 月 14 日成立,作为英联邦的一部分从印度的分裂中崛起。这一事件标志着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两个基于宗教信仰的独立国家的建立。巴基斯坦最初由两个地理上独立的地区组成:西巴基斯坦(现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以及海得拉巴(现印度的一部分)。正如政府官方所承认的那样,巴基斯坦的历史叙述可以追溯到伊斯兰对印度次大陆的征服,从公元 8 世纪的穆罕默德·本·卡西姆开始,在莫卧儿帝国时期达到顶峰。全印度穆斯林联盟领导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成为巴基斯坦首任总督,该党秘书长利亚卡特·阿里·汗出任总理。1956年,巴基斯坦通过了一部宪法,宣布该国是伊斯兰民主国家。然而,该国面临着重大挑战。1971年,经过内战和印度军事干预,东巴基斯坦脱离并成为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还与印度发生了多起冲突,主要是领土争端。冷战期间,巴基斯坦与美国紧密结盟,通过支持逊尼派圣战者在阿富汗和苏联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场冲突对巴基斯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恐怖主义、经济不稳定和基础设施损坏等问题,特别是在 2001 年至 2009 年期间。巴基斯坦是一个核武器国家,1998年针对印度的核试验进行了六次核试验。这一地位使巴基斯坦成为世界上第七个发展核武器的国家,南亚第二个,也是伊斯兰世界唯一一个。该国军事实力雄厚,是全球最大的常备军之一。巴基斯坦还是多个国际组织的创始成员,包括伊斯兰合作组织(OIC)、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和伊斯兰军事反恐联盟。在经济上,巴基斯坦被认为是经济不断增长的地区中等强国。它是“未来十一人”国家之一,被认为有潜力成为 21 世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中巴经济走廊(CPEC)预计将在这一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地理位置上看,巴基斯坦具有连接中东、中亚、南亚和东亚的战略地位。
HistoryMaps Shop

访问商店

1947 - 1958
形成和早年ornament
1947 Jan 1 00:01

序幕

Pakistan
巴基斯坦的历史与印度次大陆的更广泛的叙述及其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独立之前,该地区是多种文化和宗教的混合体,大量印度教和穆斯林人口在英国统治下共存。20世纪初,印度的独立运动势头强劲。圣雄甘地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等关键人物领导了一场基本上统一的反对英国统治的斗争,主张建立一个所有宗教都能共存的世俗印度。然而,随着运动的进展,根深蒂固的宗教紧张局势浮出水面。全印度穆斯林联盟领导人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成为倡导穆斯林独立国家的知名人士。真纳和他的支持者担心穆斯林会在印度教占主导地位的印度被边缘化。这导致了两国理论的形成,该理论主张基于宗教多数的不同国家。英国人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动荡以及管理多元化和分裂人口的复杂性,最终决定离开次大陆。1947年,印度独立法案获得通过,导致两个独立国家的成立:印度教占主导地位的印度和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这次分裂的特点是广泛的暴力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规模迁徙之一,数百万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教徒跨越边界加入他们选择的国家。这一时期爆发的群体暴力给印度和巴基斯坦都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Play button
1947 Aug 14

巴基斯坦的创建

Pakistan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成为独立国家,第二天印度也宣布独立。这一历史性事件标志着英国对该地区殖民统治的结束。这一转变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在拉德克利夫委员会的精心策划下,根据宗教人口统计对旁遮普省和孟加拉省进行了划分。有人指控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影响委员会偏向印度。因此,以穆斯林为主的旁遮普西部地区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而以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为主的东部地区则加入了印度。尽管存在宗教分歧,但这两个地区都有相当数量的其他信仰的少数群体。最初,人们并没有预料到分裂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转移。预计少数族裔将留在各自的地区。然而,由于旁遮普省发生了激烈的族群暴力,印度和巴基斯坦达成了一项例外,在旁遮普省进行强制人口交换。这种交流大大减少了巴基斯坦旁遮普邦印度教和锡克教少数民族人口以及旁遮普印度部分穆斯林人口的数量,只有少数例外,例如印度马勒科特拉的穆斯林社区。旁遮普省的暴力事件严重且广泛。政治学家伊什蒂亚克·艾哈迈德指出,尽管穆斯林最初发动了侵略,但报复性暴力导致东旁遮普省(印度)的穆斯林死亡人数多于西旁遮普省(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死亡人数。[1]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向圣雄甘地报告说,到 1947 年 8 月下旬,东旁遮普邦的穆斯林伤亡人数是西旁遮普邦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的两倍[。 2]分治后出现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规模移民之一,超过一千万人跨越了新的边界。这一时期的暴力事件估计死亡人数为 20 万至 200 万, [3]被一些学者描述为“报复性种族灭绝”。巴基斯坦政府报告称,大约 5 万名穆斯林妇女被印度教和锡克教男子绑架和强奸。同样,印度政府声称穆斯林绑架并强奸了约33,000名印度教和锡克教妇女。[4]这段历史的特点是其复杂性、巨大的人力成本及其对印巴关系的持久影响。
巴基斯坦建国岁月
1947 年 6 月 3 日,真纳通过全印度广播电台宣布巴基斯坦成立。 ©Anonymous
1947 Aug 14 00:02 - 1949

巴基斯坦建国岁月

Pakistan
1947 年,巴基斯坦成为一个新国家,利亚卡特·阿里·汗 (Liaquat Ali Khan) 担任首任总理,穆罕默德·阿里·真纳 (Muhammad Ali Jinnah) 担任总督兼议长。真纳拒绝了蒙巴顿勋爵担任印度和巴基斯坦总督的提议,一直领导着这个国家直至 1948 年去世。在他的领导下,巴基斯坦采取了步骤,成为一个伊斯兰国家,特别是总理提出了目标决议1949年汗任总统,强调安拉的主权。目标决议宣布整个宇宙的主权属于全能的真主。[5]巴基斯坦早年也见证了来自印度的大量移民,特别是到第一个首都卡拉奇[6] 。为了加强巴基斯坦的金融基础设施,其财政部长维克多·特纳实施了该国第一个货币政策。这包括建立国家银行、联邦统计局和联邦税务委员会等关键机构,旨在增强国家的金融、税收和税收能力。[7]然而,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遇到了重大问题。1948年4月,印度切断了旁遮普省两个运河源头对巴基斯坦的供水,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此外,印度最初扣留了巴基斯坦在联合印度公司的资产和资金份额。这些资产最终在圣雄甘地的压力下被释放。[8] 1949年,与邻国阿富汗在巴基斯坦-阿富汗边界问题上出现了领土问题,在克什米尔控制线问题上与印度也出现了领土问题。[9]该国还寻求国际承认,伊朗是第一个承认它的国家,但最初遭到苏联以色列的拒绝。巴基斯坦积极寻求在穆斯林世界中的领导地位,旨在团结穆斯林国家。然而,这一雄心壮志遭到了国际上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质疑。巴基斯坦还支持穆斯林世界的各种独立运动。在国内,语言政策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真纳宣布乌尔都语为官方语言,这导致东孟加拉邦的紧张局势。1948 年真纳去世后,哈瓦贾·纳齐穆丁爵士成为总督,继续巴基斯坦建国初期的国家建设工作。
Play button
1947 Oct 22 - 1949 Jan 1

1947 年至 1948 年印巴战争

Jammu and Kashmir
1947-1948年印巴战争,又称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独立国家后的第一次重大冲突。它以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为中心。1815 年之前,查谟和克什米尔由阿富汗统治下的小邦组成,莫卧儿王朝衰落后,又由锡克教统治。第一次英国锡克教战争(1845-46 年)导致该地区被出售给古拉布·辛格,形成英属印度统治下的王子国家。1947 年印度分裂,创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导致暴力和基于宗教信仰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战争始于查谟和克什米尔国家军队和部落民兵的行动。查谟和克什米尔大君哈里·辛格 (Hari Singh) 面临起义,失去了对其王国部分地区的控制。1947 年 10 月 22 日,巴基斯坦部落民兵进入该州,试图占领斯利那加。哈里·辛格向印度请求帮助,印度以印度加入印度为条件提供了帮助。哈里·辛格王最初选择不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主要政治力量全国会议赞成加入印度,而查谟的穆斯林会议则支持巴基斯坦。受部落入侵和内部叛乱影响,大君最终加入了印度。印度军队随后被空运到斯利那加。印度加入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直接卷入冲突。冲突地区在后来成为控制线的地方巩固,并于 1949 年 1 月 1 日宣布停火。巴基斯坦的古尔马尔格行动和印度军队空运到斯利那加等各种军事行动标志着这场战争。双方指挥的英国军官都保持着克制的态度。联合国的参与导致了停火和随后旨在举行公民投票的决议,但这些决议从未实现。战争以僵局告终,双方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尽管印度仍然控制着大部分有争议地区。冲突导致查谟和克什米尔永久分裂,为未来印巴冲突奠定了基础。联合国成立了一个小组来监督停火,该地区仍然是随后印巴关系中的一个争论点。这场战争在巴基斯坦产生了重大政治影响,并为未来的军事政变和冲突埋下了伏笔。1947 年至 1948 年的印巴战争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复杂且经常引起争议的关系开创了先例,特别是在克什米尔地区。
巴基斯坦动荡的十年
苏加诺和巴基斯坦的伊斯坎德尔·米尔扎 ©Anonymous
1951 Jan 1 - 1958

巴基斯坦动荡的十年

Pakistan
1951年,巴基斯坦总理利亚卡特·阿里·汗在一次政治集会上被暗杀,哈瓦贾·纳齐穆丁成为第二任总理。1952 年,东巴基斯坦的紧张局势升级,最终警察向要求孟加拉语平等地位的学生开枪。当纳兹穆丁发布承认孟加拉语和乌尔都语的弃权书时,这种情况得到了解决,这一决定后来正式写入 1956 年宪法。1953年,宗教团体煽动反艾哈迈底派骚乱,造成多人死亡。[10]政府对这些骚乱的反应标志着巴基斯坦首次实施戒严,开启了军事介入政治的趋势。[11]同年,推出“统一计划”,重组巴基斯坦的行政区划。[12] 1954年的选举反映了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东部受共产主义影响,而西方则持亲美立场。1956年,巴基斯坦被宣布为伊斯兰共和国,侯赛因·苏赫拉瓦迪成为总理,伊斯坎德尔·米尔扎成为第一任总统。苏赫拉瓦迪在任期间致力于平衡与苏联美国中国的外交关系,并启动了军事和核计划。[13]苏赫拉瓦迪的倡议导致美国为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制定了培训计划,但在东巴基斯坦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作为回应,他在东巴基斯坦议会的政党威胁要脱离巴基斯坦。米尔扎担任总统期间,对东巴基斯坦的共产党和人民联盟采取了镇压措施,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经济的集中化和政治上的分歧导致了东巴和西巴领导人之间的摩擦。效仿苏联模式实行“一元计划”和国民经济集中化,在西巴基斯坦遭到了强烈反对和阻力。在日益不受欢迎和政治压力的情况下,米尔扎总统面临着挑战,包括公众对西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的支持,导致 1958 年政治气候不稳定。
1958 - 1971
第一军事时代ornament
1958 年巴基斯坦军事政变
1951 年 1 月 23 日,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阿尤布·汗将军在办公室。 ©Anonymous
1958 Oct 27

1958 年巴基斯坦军事政变

Pakistan
阿尤布·汗宣布巴基斯坦戒严之前的这段时期充满了政治不稳定和宗派政治。政府被认为治理失败,面临着影响依赖农业的经济的未解决的运河水纠纷等问题,以及解决印度在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存在的挑战。1956年,巴基斯坦通过新宪法从英国自治领过渡到伊斯兰共和国,伊斯坎德尔·米尔扎少将成为第一任总统。然而,这一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动荡,两年内四位总理迅速更替,进一步激怒了民众和军队。米尔扎对权力的使用颇具争议,尤其是他将巴基斯坦各省份合并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个地区的“一体”计划,在政治上造成了分歧,并且难以实施。这场骚乱和米尔扎的行动让军方相信政变会得到公众的支持,为阿尤布·汗掌权铺平了道路。10 月 7 日,米尔扎总统宣布戒严,废除 1956 年宪法,解散政府,解散立法机构,取缔政党。他任命阿尤布·汗将军为首席戒严行政长官,并提名他为新总理。米尔扎和阿尤布·汗都将对方视为权力竞争对手。在阿尤布·汗作为首席戒严令管理员和总理接管大部分行政权力后,米尔扎感觉自己的角色变得多余,试图重申自己的立场。相反,阿尤布汗怀疑米尔扎密谋反对他。据报道,阿尤布·汗从达卡返回后获悉米尔扎打算逮捕他。最终,人们普遍认为阿尤布汗在忠诚将军的支持下迫使米尔扎下台。[14]此后,米尔扎最初被带到俾路支省首府奎达,然后于 11 月 27 日被流放到英国伦敦,在那里一直居住到 1969 年去世。军事政变最初在巴基斯坦受到欢迎,认为这是不稳定的治理带来的喘息之机,带来了经济稳定和政治现代化的希望。阿尤布汗政权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政府的支持。[15]他兼任总统和总理,组建了一个由技术官僚、军官和外交官组成的内阁。阿尤布·汗任命穆罕默德·穆萨将军为新任陆军参谋长,并根据“必要性原则”确保其接任得到司法认可。
伟大的十年:阿尤布汗统治下的巴基斯坦
1958 年,阿尤布·汗 (Ayub Khan) 与 HS Suhrawardy 以及 SN Bakar 夫妇。 ©Anonymous
1958 Oct 27 - 1969 Mar 25

伟大的十年:阿尤布汗统治下的巴基斯坦

Pakistan
1958年,巴基斯坦的议会制度随着戒严令的实施而结束。公众对民事官僚机构和行政部门腐败的失望导致了对阿尤布·汗将军行动的支持。[16]军政府进行了重大的土地改革,并执行了选举机构取消资格令,禁止 HS Suhrawardy 担任公职。汗引入了“基本民主”,这是一种新的总统制度,由 8 万名选举人组成的选举团选出总统,并颁布了 1962 年宪法。[17] 1960年,阿尤布汗在全民公投中赢得民众支持,从军队政府过渡到宪政文官政府。[16]阿尤布汗担任总统期间的重大发展包括将首都基础设施从卡拉奇迁至伊斯兰堡。这个时代被称为“伟大的十年”,以其经济发展和文化转变而闻名, [18]包括流行音乐、电影和戏剧产业的崛起。阿尤布汗使巴基斯坦与美国和西方世界结盟,加入了中央条约组织(CENTO)和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私营部门不断发展,该国在教育、人类发展和科学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启动太空计划和继续核电计划。[18]然而,1960年的U2间谍机事件暴露了美国在巴基斯坦的秘密行动,损害了国家安全。同年,巴基斯坦与印度签署《印度河水域条约》,实现关系正常化。[19]中国的关系得到加强,特别是在中印战争之后,导致 1963 年达成边界协议,改变了冷战的动态。1964年,巴基斯坦武装部队镇压了西巴基斯坦疑似亲共叛乱,1965年,阿尤布·汗以微弱优势战胜了法蒂玛·真纳,赢得了有争议的总统选举。
阿尤布汗的衰落和布托的崛起
1969 年,布托在卡拉奇。 ©Anonymous
1965 Jan 1 - 1969

阿尤布汗的衰落和布托的崛起

Pakistan
1965年,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在原子科学家阿齐兹·艾哈迈德出席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如果印度发展核能力,巴基斯坦决心发展核能力,即使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这导致通过国际合作扩大了核基础设施。然而,布托因不同意1966年《塔什干协议》而被总统阿尤布·汗罢免,引发大规模民众示威和罢工。阿尤布·汗 1968 年的“发展十年”遭到反对,左翼学生将其称为“颓废十年”, [20]批评他的政策助长裙带资本主义和种族民族主义镇压。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之间的经济差距助长了孟加拉民族主义谢赫·穆吉布·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要求自治,社会主义的崛起和布托创立的巴基斯坦人民党进一步挑战汗政权。1967年,人民党利用公众的不满情绪,领导了大规模的劳工罢工。尽管遭到镇压,1968 年还是出现了一场广泛的运动,削弱了汗的地位。它在巴基斯坦被称为1968运动。[21]涉及逮捕人民联盟领导人的阿加尔塔拉案在东巴基斯坦起义后被撤回。面对人民党的压力、公众骚乱和健康状况恶化,汗于 1969 年辞职,将权力移交给叶海亚·汗将军,叶海亚·汗将军随后实施了戒严。
第二次印巴战争
自由克什米尔非正规民兵,1965 年战争 ©Anonymous
1965 Aug 5 - 1965 BCE Sep 23

第二次印巴战争

Kashmir, Himachal Pradesh, Ind
1965年印巴战争,又称第二次印巴战争,分几个阶段展开,发生了重大事件和战略转变。冲突源于查谟和克什米尔长期争端。1965 年 8 月,巴基斯坦发起直布罗陀行动,旨在将部队渗透到查谟和克什米尔,引发反对印度统治的叛乱,随后局势升级。该行动的发现导致两国之间的军事紧张局势加剧。这场战争发生了重要的军事交战,包括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动用了陆地、空中和海军力量。战争期间的著名行动包括巴基斯坦的沙漠鹰行动和印度在拉合尔前线的反攻。阿萨尔北方战役是印度军队对巴基斯坦装甲师造成重大损失的关键时刻。巴基斯坦空军尽管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表现出色,特别是在保卫拉合尔和其他战略要地方面。在苏联美国的外交干预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第 211 号决议的通过之后,战争于 1965 年 9 月以停火告终。随后的《塔什干宣言》正式停火。冲突结束时,印度控制了巴基斯坦更大面积的领土,主要是锡亚尔科特、拉合尔和克什米尔等肥沃地区,而巴基斯坦的收获主要集中在信德省对面的沙漠地区和克什米尔楚布地区附近。这场战争导致次大陆发生重大地缘政治变化,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因缺乏以前的盟友美国和英国的支持而感到一种被背叛的感觉。这一转变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与苏联和中国发展了更密切的关系。这场冲突还对两国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印度,这场战争通常被视为战略胜利,导致军事战略、情报收集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特别是与苏联关系的密切。在巴基斯坦,这场战争因其空军的表现而被铭记,并被定为国防日。然而,这也导致了对军事规划和政治结果以及经济压力和东巴基斯坦紧张局势加剧的批判性评估。这场战争的叙述和纪念活动一直是巴基斯坦国内争论的话题。
戒严年
叶海亚·汗将军(左)与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Oliver F. Atkins
1969 Jan 1 - 1971

戒严年

Pakistan
总统叶海亚·汗意识到巴基斯坦政局动荡,宣布计划于1970年举行全国选举,并颁布第1970号法律框架令(LFO第1970号),导致西巴基斯坦发生重大变化。One Unit 计划被解散,允许各省恢复到 1947 年之前的结构,并引入了直接投票原则。然而,这些变化并不适用于东巴基斯坦。选举中,倡导六点宣言的人民联盟在东巴基斯坦获得压倒性胜利,而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领导的巴基斯坦人民党(PPP)在西巴基斯坦获得了大力支持。保守的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PML)也在全国各地开展竞选活动。尽管人民联盟在国民议会中赢得多数席位,但西巴基斯坦精英不愿将权力移交给东巴基斯坦政党。这导致了宪法僵局,布托要求做出权力分享安排。在这种紧张的政治局势中,谢赫·穆吉布尔·拉赫曼在东巴基斯坦发起了一场不合作运动,导致国家职能瘫痪。布托和拉赫曼之间的会谈失败导致汗总统下令对人民联盟采取军事行动,导致严厉镇压。谢赫·拉赫曼被捕,人民联盟领导层逃往印度,组建了一个平行政府。这升级为孟加拉国解放战争,印度向孟加拉叛乱分子提供军事支持。1971年3月,齐亚尔·拉赫曼少将宣布东巴基斯坦独立,成立孟加拉国
1971 - 1977
第二民主时代ornament
Play button
1971 Mar 26 - Dec 16

孟加拉国解放战争

Bangladesh
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是东巴基斯坦的一场革命性武装冲突,导致孟加拉国成立。事情始于1971年3月25日晚上,叶海亚·汗领导下的巴基斯坦军政府发起了“探照灯行动”,引发了孟加拉国的种族灭绝。Mukti Bahini 是一个由孟加拉军队、准军事组织和平民组成的游击抵抗运动,通过对巴基斯坦军队发动大规模游击战来应对暴力事件。这一解放努力在最初几个月取得了重大成功。巴基斯坦陆军在季风期间收复了一些失地,但孟加拉游击队进行了有效反击,包括针对巴基斯坦海军的“大奖行动”和新生的孟加拉国空军的出动等行动。1971 年 12 月 3 日, 巴基斯坦先发制人对印度北部进行空袭后,印度加入冲突。随后的印巴战争是在两条战线上进行的。凭借东部制空权以及穆克提·巴希尼联军和印度军队的快速推进,巴基斯坦于1971年12月16日在达卡投降,这是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武装人员投降。1970 年选举陷入僵局后,整个东巴基斯坦开展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空袭,以镇压公民抗命活动。巴基斯坦军队在拉扎卡尔、巴德尔和沙姆斯等伊斯兰民兵的支持下,对孟加拉平民、知识分子、宗教少数群体和武装人员犯下了广泛的暴行,包括大规模谋杀、驱逐和种族灭绝强奸。首都达卡发生了多起屠杀事件,其中包括达卡大学发生的屠杀事件。孟加拉人和比哈里人之间也爆发了宗派暴力,导致估计有 1000 万孟加拉难民逃往印度,3000 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这场战争极大地改变了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孟加拉国成为世界第七人口大国。这场冲突是冷战时期的一个关键事件,涉及美国苏联中国等大国。1972年,孟加拉国被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承认为主权国家。
布托在巴基斯坦的岁月
1971 年,布托。 ©Anonymous
1973 Jan 1 - 1977

布托在巴基斯坦的岁月

Pakistan
1971 年东巴基斯坦的分离极大地打击了该国的士气。在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的领导下,巴基斯坦人民党(PPP)带来了一个左翼民主时期,在经济国有化、秘密核发展和文化推广方面采取了重大举措。1972 年,布托针对印度的核进步发起了巴基斯坦原子弹项目,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卜杜勒·萨拉姆等著名科学家也参与其中。在伊斯兰主义者的支持下制定的 1973 年宪法宣布巴基斯坦为伊斯兰共和国,并规定所有法律均符合伊斯兰教义。在此期间,布托政府在俾路支省面临民族主义叛乱,并在 伊朗的援助下镇压。实施了重大改革,包括军事重组以及经济和教育扩张。布托做出了一项重大举措,屈服于宗教压力,宣布艾哈迈迪派为非穆斯林。巴基斯坦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变化,与苏联、东欧集团和中国的关系有所改善,而与美国的关系却恶化了。这一时期,巴基斯坦在苏联的援助下建立了第一家钢铁厂,并在 1974 年印度核试验后加强了核发展。1976 年,政治动态发生了变化,布托的社会主义联盟瓦解,右翼保守派和伊斯兰主义者的反对不断增长。尼扎姆·穆斯塔法运动兴起,要求建立伊斯兰国家和社会改革。布托的回应是禁止穆斯林饮酒、夜总会和赛马。1977 年的选举由人民党获胜,但因舞弊指控而受到损害,引发了广泛的抗议活动。这场骚乱最终导致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将军发动不流血政变,推翻了布托。经过一场有争议的审判后,布托于 1979 年因授权政治谋杀而被处决。
1977 - 1988
第二军事时代和伊斯兰化ornament
巴基斯坦宗教保守主义和政治动荡的十年
巴基斯坦前总统兼陆军参谋长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将军的肖像。 ©Pakistan Army
1977 Jan 1 00:01 - 1988

巴基斯坦宗教保守主义和政治动荡的十年

Pakistan
1977年至1988年,巴基斯坦经历了齐亚·哈克将军的军事统治时期,其特点是国家支持的宗教保守主义和迫害的增长。齐亚致力于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并执行伊斯兰教法,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法法院并引入伊斯兰刑法,包括严厉的惩罚。经济伊斯兰化包括用利润损失分享取代利息支付以及征收天课税等变化。齐亚的统治还见证了社会主义影响的压制和技术官僚的兴起,军官担任文职,资本主义政策被重新引入。布托领导的左翼运动遭到残酷镇压,俾路支省的分裂主义运动也遭到镇压。1984年齐亚举行全民公投,其宗教政策获得支持。巴基斯坦的外交关系发生了变化,与苏联的关系恶化,与美国的关系加强,特别是在苏联干预阿富汗之后。巴基斯坦成为支持反苏势力的关键角色,同时管理大量涌入的阿富汗难民并面临安全挑战。与印度的紧张局势升级,包括围绕锡亚琴冰川和军事姿态的冲突。齐亚利用板球外交缓解与印度的紧张关系,并发表挑衅性言论以阻止印度的军事行动。在美国的压力下,齐亚于 1985 年解除戒严,任命穆罕默德·汗·朱尼乔为总理,但后来因紧张局势加剧而将他解雇。齐亚 (Zia) 于 1988 年死于一场神秘的飞机失事,留下的遗产是巴基斯坦的宗教影响力不断增强,以及文化转变,地下摇滚音乐的兴起挑战了保守的规范。
1988 - 1999
第三民主时代ornament
巴基斯坦回归民主
1988年,贝娜齐尔·布托在美国。1988年,布托成为巴基斯坦第一位女总理。 ©Gerald B. Johnson
1988 Jan 1 00:01

巴基斯坦回归民主

Pakistan
1988 年,齐亚·哈克总统去世后,巴基斯坦通过大选重新建立了民主制度。这些选举导致巴基斯坦人民党(PPP)重新掌权,贝娜齐尔·布托成为巴基斯坦第一位女总理,也是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第一位女性政府首脑。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1999年,其特点是竞争性的两党制度,纳瓦兹·谢里夫领导的中右翼保守党和贝娜齐尔·布托领导的中左翼社会主义者。在她的任期内,布托带领巴基斯坦度过了冷战的最后阶段,由于对共产主义的共同不信任,维持了亲西方的政策。她的政府目睹了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然而,巴基斯坦原子弹项目的发现导致与美国关系紧张并实施经济制裁。布托政府在阿富汗也面临挑战,军事干预失败导致情报部门主管被解职。尽管采取了包括“第七个五年计划”在内的振兴经济的努力,巴基斯坦还是经历了滞胀,布托政府最终被保守派总统古拉姆·伊沙克·汗下台。
巴基斯坦纳瓦兹·谢里夫时代
纳瓦兹·谢里夫,1998。 ©Robert D. Ward
1990 Jan 1

巴基斯坦纳瓦兹·谢里夫时代

Pakistan
1990年大选,纳瓦兹·谢里夫领导的右翼保守联盟伊斯兰民主联盟(IDA)获得足够支持组建政府。这标志着巴基斯坦右翼保守联盟首次在民主制度下掌权。谢里夫政府的重点是通过实施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政策来解决该国的滞胀问题。此外,他的政府对巴基斯坦的原子弹计划仍采取模糊政策。在任职期间,谢里夫于 1991 年将巴基斯坦卷入海湾战争,并于 1992 年在卡拉奇发起针对自由派势力的军事行动。然而,他的政府面临体制挑战,特别是与总统古拉姆·汗 (Ghulam Khan) 的挑战。汗试图使用他之前对贝娜齐尔·布托提出的类似指控来解雇谢里夫。谢里夫最初被驱逐,但在最高法院判决后恢复权力。在政治策略中,谢里夫和布托联手将汗总统赶下台。尽管如此,谢里夫的任期很短,最终迫于军方领导层的压力被迫下台。
贝娜齐尔·布托第二任期
1993年在塞浦路斯举行的伊斯兰合作组织会议上。 ©Lutfar Rahman Binu
1993 Jan 1

贝娜齐尔·布托第二任期

Pakistan
在1993年大选中,贝娜齐尔·布托的政党获得多数席位,导致她组建政府并选出总统。她任命了全部四位参谋长:曼苏鲁·哈克(海军)、阿巴斯·卡塔克(空军)、阿卜杜勒·瓦希德(陆军)和法鲁克·费罗兹·汗(参谋长联席会议)。布托对政治稳定的坚定态度和自信的言辞为她赢得了反对者的“铁娘子”绰号。她支持社会民主和民族自豪感,在第八个五年计划下继续实行经济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以对抗滞胀。她的外交政策寻求平衡与 伊朗美国、欧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在布托任​​职期间,巴基斯坦情报机构三军情报局(ISI)积极参与支持全球穆斯林运动。这包括违反联合国武器禁运援助波斯尼亚穆斯林, [22]参与新疆、 菲律宾和中亚, [23]以及承认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布托还就其核计划向印度施加压力,并提高巴基斯坦自己的核和导弹能力,包括从法国获得不依赖空气的推进技术。在文化方面,布托的政策刺激了摇滚和流行音乐产业的增长,并通过新人才重振了电影业。她禁止印度媒体进入巴基斯坦,同时宣传当地电视、戏剧、电影和音乐。由于公众对教育系统弱点的担忧,布托和谢里夫都为科学教育和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联邦支持。然而,随着她的兄弟穆尔塔扎·布托(Murtaza Bhutto)备受争议的死亡,布托的受欢迎程度下降,人们怀疑她参与其中,尽管未经证实。1996 年,穆尔塔扎去世后仅七周,布托政府就被她任命的总统解散,部分原因是与穆尔塔扎·布托之死有关的指控。
巴基斯坦的核时代
1998 年,纳瓦兹与威廉·S·科恩在华盛顿特区。 ©R. D. Ward
1997 Jan 1

巴基斯坦的核时代

Pakistan
在1997年的选举中,保守党获得了绝对多数席位,使他们能够修改宪法以减少对总理权力的制衡。纳瓦兹·谢里夫面临着来自总统法鲁克·莱加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杰汉吉尔·卡拉马特将军、海军参谋长法西赫·博卡里上将和首席大法官萨贾德·阿里·沙阿等关键人物的制度性挑战。谢里夫成功应对了这些挑战,导致四人全部辞职,首席大法官沙阿在最高法院遭到谢里夫支持者的猛攻后辞职。1998 年印度进行核试验(沙克蒂行动)后,与印度的紧张关系升级。作为回应,谢里夫召开了内阁国防委员会会议,随后下令巴基斯坦在查盖山进行核试验。这一行动虽然受到国际谴责,但在国内很受欢迎,并加强了印度边境的军事准备。核试验后,谢里夫对国际社会的批评做出了强烈回应,包括谴责印度的核扩散,并批评美国历史上在日本使用核武器:世界不但没有向【印度】施加压力……不要走破坏性的道路……反而对【巴基斯坦】施加了各种制裁,这并不是她的错……!如果日本拥有自己的核能力...[城市]...广岛和长崎就不会遭受...美国手中的原子弹毁灭在他的领导下,巴基斯坦成为第七个宣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是穆斯林世界的第一个。除了核开发外,谢里夫政府还通过成立巴基斯坦环境保护局来实施环境政策。谢里夫延续了布托的文化政策,允许部分印度媒体进入,标志着媒体政策的轻微转变。
1999 - 2008
第三军事时代ornament
巴基斯坦穆沙拉夫时代
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和穆沙拉夫在克罗斯大厅向媒体发表讲话。 ©Susan Sterner
1999 Jan 1 00:01 - 2007

巴基斯坦穆沙拉夫时代

Pakistan
1999年至2007年佩尔韦兹·穆沙拉夫担任总统标志着自由派势力首次在巴基斯坦掌握重要权力。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和媒体自由的举措出台,花旗银行高管肖卡特·阿齐兹控制了经济。穆沙拉夫政府对自由党派的政治工作者实行大赦,将保守派和左派边缘化。穆沙拉夫大幅扩张私人媒体,旨在对抗印度的文化影响力。最高法院下令在 2002 年 10 月之前举行大选,穆沙拉夫在 2001 年支持美国入侵阿富汗。与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紧张关系导致了 2002 年的军事对峙。穆沙拉夫 2002 年的全民公投被认为有争议,延长了他的总统任期。2002年大选,自由派和中间派赢得多数席位,组建了穆沙拉夫支持的政府。巴基斯坦宪法第十七修正案追溯性地使穆沙拉夫的行为合法化,并延长了他的总统任期。肖卡特·阿齐兹于 2004 年出任总理,重点关注经济增长,但社会改革面临反对。穆沙拉夫和阿齐兹在几次与基地组织有关的暗杀行动中幸存下来。在国际上,有关核扩散的指控损害了其可信度。国内挑战包括部落地区的冲突以及 2006 年与塔利班的休战,尽管宗派暴力依然存在。
卡吉尔战争
卡吉尔战争中获胜后的印度士兵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99 May 3 - Jul 26

卡吉尔战争

Kargil District
卡吉尔战争于 1999 年 5 月至 7 月之间爆发,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卡吉尔地区以及控制线(LoC)沿线(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事实上的边界)发生的一场重大冲突。在印度,这场冲突被称为“维杰行动”,而印度空军与陆军的联合行动被称为“萨法德萨加尔行动”。战争始于巴基斯坦军队伪装成克什米尔武装分子渗透到控制线印度一侧的战略阵地。最初,巴基斯坦将冲突归咎于克什米尔叛乱分子,但证据和巴基斯坦领导人后来的承认表明,阿什拉夫·拉希德将军领导的巴基斯坦准军事部队参与其中。印度陆军在空军的支援下,夺回了控制线己方一侧的大部分阵地。国际外交压力最终导致巴基斯坦军队从印度剩余阵地撤出。卡吉尔战争是最近发生在山区的高海拔战争的一个例子,给后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继印度于 1974 年进行首次核试验和巴基斯坦于 1998 年(印度进行第二系列试验后不久)进行首次已知核试验之后,这也是核武器国家之间为数不多的常规战争实例之一。
1999年巴基斯坦政变
身着军装的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Anonymous
1999 Oct 12 17:00

1999年巴基斯坦政变

Prime Minister's Secretariat,
1999年,巴基斯坦经历了穆沙拉夫将军和联合参谋本部军事人员领导的不流血军事政变。10 月 12 日,他们从总理纳瓦兹·谢里夫的文官政府手中夺取了控制权。两天后,穆沙拉夫作为首席执行官,颇具争议地暂停了巴基斯坦宪法。这次政变是由于谢里夫政府与军方、特别是与穆沙拉夫将军之间紧张关系不断升级而引发的。谢里夫试图用齐亚丁·巴特中将取代穆沙拉夫担任陆军参谋长,但遭到高级军事官员的抵制,并导致巴特被拘留。政变的执行速度很快。17 小时内,军事指挥官占领了重要的政府机构,将谢里夫和他的政府(包括他的兄弟)软禁起来。军方还控制了关键的通信基础设施。由首席大法官伊尔沙德·哈桑·汗领导的巴基斯坦最高法院根据“必要性原则”批准了戒严令,但将其期限限制为三年。谢里夫因在载有穆沙拉夫的飞机上危及生命而受到审判并被定罪,这一决定引发了争议。2000年12月,穆沙拉夫出人意料地赦免了谢里夫,随后谢里夫飞往沙特阿拉伯。2001年,穆沙拉夫迫使总统拉菲克·塔拉尔辞职后就任总统。2002 年 4 月举行的全民公投延长了穆沙拉夫的统治,许多人批评该公投具有欺诈性。2002 年大选,穆沙拉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Q)组建了少数派政府,民主得以回归。
2008
第四民主时代ornament
2008 年巴基斯坦选举出现逆转
优素福·拉扎·吉拉尼 ©World Economic Forum
2008 Feb 18

2008 年巴基斯坦选举出现逆转

Pakistan
2007年,纳瓦兹·谢里夫试图结束流亡回国,但遭到阻止。贝娜齐尔·布托 (Benazir Bhutto) 结束八年流亡归来,准备 2008 年选举,但却成为致命自杀式袭击的目标。2007 年 11 月,穆沙拉夫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其中包括解雇最高法院法官和禁止私人媒体,引发了广泛的抗议。2007 年 11 月,谢里夫返回巴基斯坦,他的支持者被拘留。谢里夫和布托都为即将举行的选举提交了提名。布托于 2007 年 12 月被暗杀,引发了争议,并对其具体死因进行了调查。原定于2008年1月8日举行的选举因布托遇刺而推迟。2008年巴基斯坦大选标志着重大政治转变,左倾的巴基斯坦人民党(PPP)和保守的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PML)获得了多数席位。这次选举有效地结束了穆沙拉夫统治时期的自由派联盟的主导地位。代表人民党的优素福·拉扎·吉拉尼就任总理,致力于克服政策僵局并领导弹劾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的运动。以吉拉尼为首的联合政府指责穆沙拉夫破坏巴基斯坦的团结、违反宪法并造成经济僵局。这些努力最终导致穆沙拉夫于 2008 年 8 月 18 日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辞职,从而结束了他九年的统治。
吉拉尼领导下的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总理优素福·拉扎·吉拉尼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举行的工作会议上。 ©Anonymous
2008 Mar 25 - 2012 Jun 19

吉拉尼领导下的巴基斯坦

Pakistan
总理优素福·拉扎·吉拉尼领导了一个代表巴基斯坦所有四个省份政党的联合政府。在他任职期间,重大政治改革将巴基斯坦的治理结构从半总统制转变为议会民主制。这一变化随着巴基斯坦宪法第十八修正案的一致通过而得到巩固,该修正案将总统降级为礼仪性角色,并显着增强了总理的权力。2009年至2011年间,吉拉尼政府响应公众压力并与美国合作,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发起了针对塔利班武装的军事行动。这些努力成功地平息了塔利班在该地区的活动,尽管恐怖袭击在巴基斯坦其他地区持续存在。国家。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媒体格局进一步自由化,促进了巴基斯坦的音乐、艺术和文化活动,特别是在禁止印度媒体渠道之后。2010年和2011年,巴美关系恶化,此前发生了包括中央情报局承包商在拉合尔杀害两名平民以及美国在巴基斯坦军事学院附近的阿伯塔巴德击毙奥萨马·本·拉登的行动等事件。这些事件导致美国对巴基斯坦的严厉批评,并促使吉拉尼重新审视外交政策。为了应对2011年北约边境冲突,吉拉尼政府封锁了北约主要补给线,导致与北约国家关系紧张。2012年,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希娜·哈尔秘密访问后,巴基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得到改善。然而,吉拉尼面临的国内挑战仍在继续。他因不遵守最高法院调查腐败指控的命令而面临法律问题。因此,他被指控藐视法庭,并于 2012 年 4 月 26 日被赶下台,佩尔韦兹·阿什拉夫接替他担任总理。
从谢里夫到汗
阿巴西与内阁成员和陆军参谋长卡马尔·贾韦德·巴杰瓦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3 Jan 1 - 2018

从谢里夫到汗

Pakistan
巴基斯坦历史上首次完成议会任期,并于 2013 年 5 月 11 日举行大选。这些选举极大地改变了该国的政治格局,保守派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 (N) 获得了近乎绝对多数席位。纳瓦兹·谢里夫于 5 月 28 日就任总理。他任期内的一个显着进展是 2015 年启动的中巴经济走廊,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然而,2017年,巴拿马文件案导致纳瓦兹·谢里夫被最高法院取消资格,导致沙希德·哈坎·阿巴西接任总理,直至2018年中期,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政府在完成议会任期后解散。2018 年大选标志着巴基斯坦政治史上的另一个关键时刻,巴基斯坦正义运动 (PTI) 首次掌权。伊姆兰·汗当选总理,他的亲密盟友阿里夫·阿尔维担任总统。2018 年的另一项重大进展是联邦直辖部落地区与邻近的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的合并,代表着重大的行政和政治变革。
伊姆兰·汗的执政
伊姆兰·汗在伦敦查塔姆研究所发表讲话。 ©Chatham House
2018 Jan 1 - 2022

伊姆兰·汗的执政

Pakistan
伊姆兰·汗 (Imran Khan) 在获得 176 票后于 2018 年 8 月 18 日成为巴基斯坦第 22 任总理,负责政府关键职位的重大改组。他的内阁人选包括许多穆沙拉夫时代的前部长,还有一些是从左翼人民党叛逃的。在国际上,汗在外交关系上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特别是与沙特阿拉伯伊朗的关系,同时优先考虑与中国的关系。他因在敏感问题上发表言论而受到批评,包括与奥萨马·本·拉登和女装有关的问题。在经济政策方面,汗政府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以解决国际收支平衡和债务危机,导致采取紧缩措施,并重点关注增加税收和进口关税。这些措施以及高额汇款改善了巴基斯坦的财政状况。汗政府在提高巴基斯坦营商便利度排名以及重新谈判中巴自由贸易协定方面也取得了显着进展。在安全和恐怖主义方面,政府禁止了 Jamaat-ud-Dawa 等组织,并专注于解决极端主义和暴力问题。汗对敏感话题的评论有时会引起国内外的批评。社会方面,政府努力恢复少数民族宗教场所,并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进行改革。汗政府扩大了巴基斯坦的社会安全网和福利体系,尽管汗对社会问题的一些评论存在争议。在环境方面,重点是增加可再生能源产量并停止未来的煤电项目。巴基斯坦植树项目等举措旨在大规模植树造林和扩大国家公园。在治理和反腐败方面,汗政府致力于改革臃肿的公共部门,并发起了强有力的反腐败运动,追回了大量款项,但因涉嫌针对政治对手而受到批评。
谢巴兹·谢里夫治理
谢巴兹和他的哥哥纳瓦兹·谢里夫 ©Anonymous
2022 Apr 10

谢巴兹·谢里夫治理

Pakistan
2022年4月,巴基斯坦经历了重大政治变革。在宪法危机中进行不信任投票后,反对党提名谢里夫为总理候选人,导致现任总理伊姆兰·汗下台。谢里夫于2022年4月11日当选总理,并于同日宣誓就职。总统阿里夫·阿尔维因病休假,参议院主席萨迪克·桑吉拉尼主持了宣誓仪式。代表巴基斯坦民主运动的谢里夫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被认为是巴基斯坦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他的政府通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协议寻求救济,并旨在改善与美国的关系。然而,这些努力的反应是有限的。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对巴基斯坦内部不稳定表示担忧,尽管中国持续向巴基斯坦提供经济支持,这反映出谢里夫任期内解决经济困难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挑战。2023年,卡卡尔被选为巴基斯坦看守总理,这一决定得到了即将卸任的反对派领导人和总理谢赫巴兹·谢里夫的一致同意。阿里夫·阿尔维总统批准了这一提名,正式任命卡卡尔为巴基斯坦第八任看守总理。2023 年 8 月 14 日,他的宣誓仪式恰逢巴基斯坦第 76 个独立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卡卡尔也辞去了参议院职务,参议院主席萨迪克·桑吉拉尼立即接受了他的辞呈。

Appendices



APPENDIX 1

Pakistan's Geographic Challenge 2023


Play button




APPENDIX 2

Pakistan is dying (and that is a global problem)


Play button

Characters



Pervez Musharraf

Pervez Musharraf

President of Pakistan

Imran Khan

Imran Khan

Prime Minister of Pakistan

Abdul Qadeer Khan

Abdul Qadeer Khan

Pakistani nuclear physicist

Muhammad Ali Jinnah

Muhammad Ali Jinnah

Founder of Pakistan

Abdul Sattar Edhi

Abdul Sattar Edhi

Pakistani Humanitarian

Dr Atta-ur-Rahman

Dr Atta-ur-Rahman

Pakistani organic chemist

Benazir Bhutto

Benazir Bhutto

Prime Minister of Pakistan

Malala Yousafzai

Malala Yousafzai

Pakistani female education activist

Mahbub ul Haq

Mahbub ul Haq

Pakistani economist

Zulfikar Ali Bhutto

Zulfikar Ali Bhutto

President of Pakistan

Liaquat Ali Khan

Liaquat Ali Khan

First prime minister of Pakistan

Muhammad Zia-ul-Haq

Muhammad Zia-ul-Haq

President of Pakistan

Footnotes



  1. Ahmed, Ishtiaq. "The Punjab Bloodied, Partitioned and Cleansed".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9 August 2017. Retrieved 10 August 2017.
  2. Nisid Hajari (2015). Midnight's Furies: The Deadly Legacy of India's Partiti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pp. 139–. ISBN 978-0547669212.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6 January 2023. Retrieved 6 April 2018.
  3. Talbot, Ian (2009). "Partition of India: The Human Dimension". Cul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6 (4): 403–410. doi:10.2752/147800409X466254. S2CID 147110854."
  4. Daiya, Kavita (2011). Violent Belongings: Partition, Gender, and National Culture in Postcolonial Ind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 75. ISBN 978-1-59213-744-2.
  5. Hussain, Rizwan. Pakista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9 March 2016. Retrieved 23 March 2017.
  6. Khalidi, Omar (1 January 1998). "From Torrent to Trickle: Indian Muslim Migration to Pakistan, 1947—97". Islamic Studies. 37 (3): 339–352. JSTOR 20837002.
  7. Chaudry, Aminullah (2011). Political administrators : the story of the Civil Service of Pakist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061716.
  8. Aparna Pande (2011). Explaining Pakistan's Foreign Policy: Escaping India. Taylor & Francis. pp. 16–17. ISBN 978-1136818943.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6 January 2023. Retrieved 6 April 2018.
  9. "Government of Prime Minister Liaquat Ali Khan". Story of Pakistan press (1947 Government). June 2003.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7 April 2013. Retrieved 17 April 2013.
  10. Blood, Peter R. (1995). Pakistan: a country study. Washington, D.C.: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pp. 130–131. ISBN 978-0844408347. Pakistan: A Country Study."
  11. Rizvi, Hasan Askari (1974). The military and politics in Pakistan. Lahore: Progressive Publishers.
  12. "One Unit Program". One Unit. June 2003.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1 April 2013. Retrieved 17 April 2013.
  13. Hamid Hussain. "Tale of a love affair that never was: United States-Pakistan Defence Relations". Hamid Hussain, Defence Journal of Pakistan.
  14. Salahuddin Ahmed (2004). Bangladesh: past and present. APH Publishing. pp. 151–153. ISBN 978-81-7648-469-5.
  15. Dr. Hasan-Askari Rizvi. "Op-ed: Significance of October 27". Daily Time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4-10-19. Retrieved 2018-04-15.
  16. "Martial under Ayub Khan". Martial Law and Ayub Khan. 1 January 2003.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5 April 2013. Retrieved 18 April 2013.
  17. Mahmood, Shaukat (1966). The second Republic of Pakistan; an analytical and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Lahore: Ilmi Kitab Khana.
  18. "Ayub Khan Became President". Ayub Presidency. June 2003.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5 April 2013. Retrieved 18 April 2013.
  19. Indus Water Treaty. "Indus Water Treaty". Indus Water Treat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5 April 2013. Retrieved 18 April 2013.
  20. "Pakistani students, workers, and peasants bring down a dictator, 1968-1969 | Global Nonviolent Action Database". nvdatabase.swarthmore.edu.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September 2018. Retrieved 1 September 2018.
  21. Ali, Tariq (22 March 2008). "Tariq Ali considers the legacy of the 1968 uprising, 40 years after the Vietnam war". the Guardia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September 2018. Retrieved 1 September 2018.
  22. Wiebes, Cees (2003). Intelligence and the War in Bosnia, 1992–1995: Volume 1 of Studies in intelligence history. LIT Verlag. p. 195. ISBN 978-3825863470.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6 January 2023. Retrieved 23 March 2017.
  23. Abbas, Hassan (2015). Pakistan's Drift Into Extremism: Allah, the Army, and America's War on Terror. Routledge. p. 148. ISBN 978-1317463283.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6 January 2023. Retrieved 18 October 2020.

References



  • Balcerowicz, Piotr, and Agnieszka Kuszewska. Kashmir in India and Pakistan Policies (Taylor & Francis, 2022).
  • Briskey, Mark. "The Foundations of Pakistan's Strategic Culture: Fears of an Irredentist India, Muslim Identity, Martial Race, and Political Realism." Journal of Advanced Military Studies 13.1 (2022): 130-152. online
  • Burki, Shahid Javed. Pakistan: Fifty Years of Nationhood (3rd ed. 1999)
  • Choudhury, G.W. India, Pakistan, Bangladesh, and the major powers: politics of a divided subcontinent (1975), by a Pakistani scholar; covers 1946 to 1974.
  • Cloughley, Brian. A history of the Pakistan army: wars and insurrections (2016).
  • Cohen, Stephen P. (2004). The idea of Pakistan.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ISBN 978-0815715023.
  • Dixit, J. N. India-Pakistan in War & Peace (2002).
  • Jaffrelot, Christophe (2004). A history of Pakistan and its origins. London: Anthem Press. ISBN 978-1843311492.
  • Lyon, Peter. Conflict between India and Pakistan: An Encyclopedia (2008).
  • Mohan, Surinder. Complex Rivalry: The Dynamics of India-Pakistan Conflic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22).
  • Pande, Aparna. Explaining Pakistan’s foreign policy: escaping India (Routledge, 2011).
  • Qureshi, Ishtiaq Husain (1967). A Short history of Pakistan. Karachi: University of Karachi.
  • Sattar, Abdul. Pakistan's Foreign Policy, 1947–2012: A Concise History (3rd ed. Oxford UP, 2013).[ISBN missing]online 2nd 2009 edition
  • Sisson, Richard, and Leo E. Rose, eds. War and Secession: Pakistan, India, and the Creation of Bangladesh (1991)
  • Talbot, Ian. Pakistan: A Modern History (2022) ISBN 0230623042.
  • Ziring, Lawrence (1997). Pakista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political history. Karachi;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577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