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button

1718 - 1895

俄罗斯征服中亚



俄罗斯帝国对中亚的部分成功征服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成为俄罗斯突厥斯坦和后来的苏联中亚的土地现在分为北部的哈萨克斯坦、中部的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吉尔吉斯斯坦、东南部的塔吉克斯坦和西南部的土库曼斯坦。该地区被称为突厥斯坦,因为除了塔吉克斯坦讲伊朗语外,大多数居民都讲突厥语。
HistoryMaps Shop

访问商店

1556 Jan 1

序幕

Orenburg, Russia
1556年, 俄罗斯征服了里海北岸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周围地区由诺盖部落控制。诺盖部落的东部是哈萨克人,北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是巴什基尔人。大约在这个时候,一些自由的哥萨克人在乌拉尔河上定居下来。1602年,他们占领了希万地区的科涅-乌尔根奇。他们满载战利品返回时,被希瓦人包围并惨遭屠杀。第二次探险队在雪地里迷了路,挨饿了,少数幸存者被希瓦人奴役。似乎有第三次探险,但没有记录。在彼得大帝时代,向东南方向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除了额尔齐斯河远征之外,还有 1717 年征服希瓦的灾难性尝试。俄 战争(1722-1723)后,俄罗斯短暂占领了里海西岸。大约 1734 年,计划进行另一次行动,从而引发了巴什基尔战争(1735-1740)。巴什基里亚被平定后,俄罗斯的东南边界就是大致位于乌拉尔山脉和里海之间的奥伦堡线。西伯利亚线:到了十八世纪末,俄罗斯大致沿着目前的哈萨克斯坦边界,大致是森林和草原之间的边界,控制了一系列堡垒。作为参考,这些堡垒(和建立日期)是:古里耶夫 (1645)、乌拉尔斯克 (1613)、奥伦堡 (1743)、奥尔斯克 (1735)。特罗伊茨克 (1743)、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1753)、鄂木斯克 (1716)、巴甫洛达尔 (1720)、塞米巴拉金斯克 (1718) 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 (1720)。乌拉尔斯克是自由哥萨克人的古老聚居地。奥伦堡、奥尔斯克和特罗伊茨克是1740年左右巴什基尔战争的结果,这部分被称为奥伦堡线。奥伦堡长期以来一直是俄罗斯监视并试图控制哈萨克草原的基地。东部四个堡垒位于额尔齐斯河沿岸。1759 年中国征服新疆后,两个帝国都在当前边界附近设有一些边防哨所。
1700 - 1830
初步拓展与探索ornament
控制哈萨克草原
乌拉尔哥萨克与哈萨克人发生小规模冲突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718 Jan 1 - 1847

控制哈萨克草原

Kazakhstan
由于哈萨克人是游牧民族,因此他们无法在正常意义上被征服。相反,俄罗斯的控制力慢慢增强。尽管逊尼派穆斯林哈萨克人在哈俄边境附近拥有众多定居点,并且频繁袭击俄罗斯领土,但俄罗斯沙皇直到1692年彼得一世会见陶克·穆罕默德汗时才开始与他们接触。在接下来的20年里,俄罗斯人开始慢慢地沿着哈俄边境建立贸易站,逐渐侵入哈萨克领土并取代当地人。1718 年,哈萨克统治者阿布海尔·穆罕默德汗 (Abu'l-Khair Muhammed Khan) 在位期间,双方的互动进一步加强,他最初请求俄罗斯人为哈萨克汗国提供保护,使其免受东部崛起的准噶尔汗国的影响。阿布·凯尔的儿子努尔·阿里·汗于 1752 年打破了联盟,并决定向俄罗斯发动战争,同时得到了著名的哈萨克斯坦指挥官纳斯鲁拉·瑙鲁兹拜·巴哈杜尔的帮助。针对俄罗斯侵略的反抗基本上是徒劳的,因为哈萨克军队在战场上多次被击败。随后,努尔·阿里·汗同意重新加入俄罗斯的保护,他的汗国部门“少年胡兹”保持自治。到了 1781 年,统治哈萨克汗国中吉兹区的阿布·曼苏尔汗也进入了俄罗斯的影响和保护范围。与他的前任阿布·曼苏尔一样,阿布·曼苏尔也寻求更好的保护来对抗清朝。他团结了所有三个哈萨克族,并帮助他们都获得了俄罗斯帝国的保护。在此期间,阿布·曼苏尔还任命纳斯鲁拉·瑙鲁兹拜·巴哈杜尔为他在哈萨克军队中的三位旗手之一。这些举措使俄罗斯能够进一步深入中亚腹地,并与其他中亚国家进行互动。
锡尔河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17 Jan 1

锡尔河

Syr Darya, Kazakhstan
从西伯利亚防线向南,下一步显然是从咸海向东沿着锡尔河修建一排堡垒。这使俄罗斯与浩罕可汗发生冲突。十九世纪初,浩罕开始从费尔干纳盆地向西北扩张。大约 1814 年,他们占领了锡尔河上的土耳其斯坦,大约 1817 年,他们在下游建造了 Ak-Mechet(“白色清真寺”),并在 Ak-Mechet 两侧建造了较小的堡垒。该地区由阿克·梅切特 (Ak Mechet) 统治,他向当地哈萨克人征税,哈萨克人沿河过冬,最近又将卡拉卡尔帕克人驱赶南下。和平时期,阿克-梅切特有 50 名驻军,朱莱克有 40 名驻军。希瓦可汗在河下游有一座薄弱的堡垒。
1839 - 1859
汗国时期和军事行动ornament
1839 年希万战役
副官VA Perovsky伯爵。卡尔·布留洛夫 (Karl Briulov) 绘画 (1837)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39 Oct 10 - 1840 Jun

1839 年希万战役

Khiva, Uzbekistan
VA Perovsky 伯爵冬季入侵希瓦,这是将俄罗斯力量深入中亚人口稠密地区的第一次重大尝试,但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这次探险是由佩罗夫斯基提议并在圣彼得堡达成一致的。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收集到足够的物资和足够的骆驼来运输它们,在人和动物记忆中最寒冷的冬天之一,经历了许多艰辛。这次入侵失败了,因为探险队的骆驼几乎全部死亡,这突显了俄罗斯对这些动物以及饲养和放牧它们的哈萨克人的依赖。除了羞辱之外,大多数俄罗斯奴隶(他们的解放是远征的所谓目标之一)也被英国军官释放并带到奥伦堡。俄罗斯人从这次屈辱中得到的教训是,长途探险是行不通的。相反,他们把堡垒作为征服和控制草原的最佳手段。俄罗斯人四次袭击希瓦。1602年左右,一些自由哥萨克对希瓦进行了三次袭击。1717 年,亚历山大·贝科维奇-切尔卡斯基 (Alexander Bekovich-Cherkassky) 进攻希瓦并被彻底击败,只有少数人逃脱并讲述了这个故事。1839 年至 1840 年俄罗斯战败后,希瓦最终在 1873 年希瓦战役中被俄罗斯人征服。
从东北方向推进
俄罗斯军队穿越阿姆河 ©Nikolay Karazin
1847 Jan 1 - 1864

从东北方向推进

Almaty, Kazakhstan
哈萨克草原的东端被俄罗斯人称为塞米列奇。在此以南,沿着现代吉尔吉斯边境,天山山脉向西延伸约 640 公里(400 英里)。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为一系列城镇提供灌溉,并支持自然的商队路线。这座山投影的南面是浩罕汗国统治下人口稠密的费尔干纳山谷。费尔干纳以南是突厥斯坦山脉,然后是古人称为大夏的土地。北部山脉以西是大城市塔什干,南部山脉以西是帖木儿的旧都撒马尔罕。1847 年,科帕尔在巴尔喀什湖东南部成立。1852年,俄罗斯渡过伊犁河,遭到哈萨克人的抵抗,并于次年摧毁了哈萨克人的图楚别克堡垒。1854 年,他们在群山可见的地方建立了韦尔诺耶堡(阿拉木图)。韦尔诺耶位于西伯利亚线以南约 800 公里(500 英里)处。八年后,即1862年,俄罗斯占领了托克马克(Tokmok)和比什凯克(Bishkek)。俄罗斯在卡斯特克山口部署了一支部队,以阻止浩罕的反击。科坎迪人使用了不同的通道,攻击了一个中间哨所,科尔帕科夫斯基从卡斯特克冲了出来,彻底击败了一支规模大得多的军队。1864年,切尔纳耶夫指挥了东部,率领2500人从西伯利亚攻克了奥列阿塔(塔拉兹)。俄罗斯现在靠近山脉的西端,大约在韦尔诺耶和阿克梅谢特之间的中间。1851 年,俄罗斯和中国签署了《库利亚条约》,以规范新边界沿线的贸易。1864年,他们签署了《塔尔巴加台条约》,大致确定了现在的中哈边界。由此,中国人放弃了对哈萨克草原的任何主权要求(只要他们有的话)。
缓慢但坚定的方法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47 Jan 1

缓慢但坚定的方法

Kazalinsk, Kazakhstan
鉴于佩罗夫斯基在 1839 年的失败,俄罗斯决定采取缓慢但可靠的方法。1847 年,舒尔茨船长在锡尔三角洲建造了莱姆斯克 (Raimsk)。它很快就被转移到上游的卡扎林斯克。这两个地方也被称为阿拉尔斯克堡。来自希瓦和浩罕的袭击者袭击了堡垒附近的当地哈萨克人,并被俄罗斯人赶走了。三艘帆船在奥伦堡建造,拆卸后运到草原并重建。它们被用来绘制湖泊地图。1852年3月,两艘轮船从瑞典拆散并在咸海下水。当地的梭梭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他们必须用从顿河带来的无烟煤作为燃料。其他时候,一艘轮船会拖曳一驳船的梭梭,并定期停下来重新装载燃料。事实证明,锡尔河很浅,充满沙洲,在春季洪水期间难以航行。
哈萨克汗国的灭亡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47 Jan 1

哈萨克汗国的灭亡

Turkistan, Kazakhstan
到了 1837 年,哈萨克草原的紧张局势再次加剧。这一次,紧张局势是由哈萨克斯坦共同统治者舒拜杜拉汗、谢尔加齐汗和凯内萨里汗挑起的,他们都是卡西姆苏丹的儿子和阿布曼苏尔汗的孙子。他们发动了针对俄罗斯的叛乱。这三位共同统治者希望恢复阿布·曼苏尔等前哈萨克统治者统治下的相对独立,并试图抵制俄罗斯人的征税。1841年,三位可汗得到了哈萨克统帅纳斯鲁拉·诺鲁孜拜·巴哈杜尔的儿子阿齐兹·伊丁·巴哈杜尔的帮助,集结了大批训练有素的哈萨克人来抵抗俄罗斯军队。哈萨克人占领了哈萨克斯坦的许多浩罕堡垒,包括他们的前首都土耳其斯坦。他们决定躲藏在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山区,但当一位名叫奥尔蒙汗的吉尔吉斯汗向俄罗斯军队透露他们的行踪时,他们感到惊讶。古拜杜拉、谢尔·加齐和凯尼萨里都被一直帮助俄罗斯的吉尔吉斯叛逃者抓获并处决。1847年底,俄罗斯军队占领了哈萨克首都哈兹拉特突厥斯坦和西加纳克,整个哈萨克汗国被废除。
堡垒线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53 Aug 9

堡垒线

Kyzylorda, Kazakhstan
1840 年代和 1850 年代,俄罗斯人将控制范围扩大到草原,1853 年占领阿克清真寺的霍坎迪要塞后,他们试图在咸海以东的锡尔河沿岸建立新的边境。拉伊姆、卡扎林斯克、卡尔马奇和佩罗夫斯克等新堡垒是俄罗斯主权岛屿,位于荒凉的盐沼、沼泽和沙漠地区,遭受极寒和酷暑。事实证明,为驻军提供补给既困难又昂贵,俄罗斯人开始依赖布哈拉谷物商人和哈萨克养牛者,并逃到浩罕的前哨基地。锡尔河边境是窃听俄罗斯情报、击退浩罕的攻击的相当有效的基地,但哥萨克和农民都没有被说服在那里定居,占领的成本远远超过收入。1850年代末,有人呼吁撤退到奥伦堡前线,但通常的论点——威望论——胜出,离开这个“特别痛苦的地方”的最佳途径是进攻塔什干。
沿锡尔河上游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59 Jan 1 - 1864

沿锡尔河上游

Turkistan, Kazakhstan
与此同时,俄罗斯正从阿克梅切特沿锡尔河向东南推进。1859 年,尤莱克被从浩罕带走。1861 年,俄罗斯在朱莱克 (Julek) 修建了一座堡垒,并占领了上游 80 公里(50 英里)的雅尼库尔干 (Zhanakorgan)。1862 年,切尔尼亚耶夫侦察了这条河,远至土耳其斯坦哈兹拉特,并占领了河以东约 105 公里(65 英里)处的苏扎克小绿洲。1864 年 6 月,维洛夫金从浩罕手中夺取了土耳其斯坦。他通过轰炸著名的陵墓来加速投降。两支俄罗斯纵队在哈兹拉特和奥利阿塔之间 240 公里(150 英里)的间隙汇合,从而完成了锡尔河防线。
1860 - 1907
峰值和巩固ornament
塔什干的陷落
1865 年俄罗斯军队占领塔什干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65 Jan 1

塔什干的陷落

Tashkent, Uzbekistan
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对中亚的征服始于 1865 年塔什干被切尔尼亚耶夫将军攻陷。事实上,这是 1840 年代开始的一系列草原战役的高潮,但它确实标志着俄罗斯帝国从草原转移到中亚南部定居区的时刻。塔什干是中亚最大的城市和主要的贸易转口港,但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认为切尔尼亚耶夫在占领这座城市时违反了命令。切尔尼亚耶夫明显的不服从实际上是他的指示含糊不清的结果,最重要的是俄罗斯对该地区地理的无知,这意味着陆军部相信“自然边界”会在需要时以某种方式出现。在奥利阿塔、奇姆肯特和土耳其斯坦落入俄罗斯军队之手后,切尔尼亚耶夫奉命将塔什干从浩罕的影响中分离出来。虽然切尔尼亚耶夫的袭击并不完全是传说中的大胆致命一击,但它的袭击是危险的,导致了两天的街头战斗,然后他才与塔什干乌拉玛达成和解。
与布哈拉的战争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66 Jan 1

与布哈拉的战争

Bukhara, Uzbekistan
塔什干沦陷后,切尔尼亚耶夫将军成为新土耳其斯坦省的第一任省长,并立即开始游说将该城市置于俄罗斯的统治之下,并开始进一步的征服。来自布哈拉埃米尔赛义德·穆扎法尔的明显威胁为他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了理由。1866 年 2 月,切尔纳耶夫穿过饥饿草原到达吉扎克的博哈兰堡垒。他发现这项任务不可能完成,于是撤退到塔什干,随后布哈拉人撤退,科坎迪斯很快也加入了行列。此时,切尔纳耶夫因不服从命令而被召回,并由罗曼诺夫斯基接替。罗曼诺夫斯基准备进攻博赫卡拉,埃米尔先行,两军在伊尔贾尔平原相遇。布哈拉人溃散,失去了大部分火炮、补给和财宝,并有 1000 多人死亡,而俄罗斯人则有 12 人受伤。罗曼诺夫斯基没有跟随他,而是向东转向并占领了苦盏,从而封闭了费尔干纳山谷的入口。然后他向西移动,从布哈拉对乌拉泰佩和吉扎克发动未经授权的进攻。失败迫使布哈拉开始和谈。
俄罗斯人占领撒马尔罕
1868 年俄罗斯军队占领撒马尔罕 ©Nikolay Karazin
1868 Jan 1

俄罗斯人占领撒马尔罕

Samarkand, Uzbekistan
1867 年 7 月,新的突厥斯坦省成立,并由冯·考夫曼将军管辖,总部设在塔什干。博哈兰埃米尔并没有完全控制他的臣民,随机发生袭击和叛乱,因此考夫曼决定通过攻击撒马尔罕来加速事态的发展。在他驱散了布哈拉军队后,撒马尔罕对布哈拉军队关闭了大门并投降(1868 年 5 月)。他在撒马尔罕留下了一支驻军,又离开去处理一些边远地区。驻军陷入困境,直到考夫曼返回。1868年6月2日,在泽拉布拉克高地的决战中,俄军击溃了布哈拉埃米尔主力,损失不到100人,而布哈拉军队则从3.5人损失到1万人。1868 年 7 月 5 日签署了和平条约。布哈拉汗国失去了撒马尔罕,在革命之前一直是半独立的附庸国。浩罕汗国失去了西部领土,被限制在费尔干纳山谷和周围的山区,并保持独立约10年。根据布雷格尔地图集,1870 年,现在的附庸布哈拉汗国向东扩张,吞并了被土耳其斯坦山脉、帕米尔高原和阿富汗边境包围的巴克特里亚部分地区。
泽拉布拉克战役
泽拉布拉克高地之战 ©Nikolay Karazin
1868 Jun 14

泽拉布拉克战役

Bukhara, Uzbekistan
泽拉布拉克高地之战是考夫曼将军指挥的俄军与布哈拉埃米尔穆扎法尔军队的决定性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868年6月,发生在撒马尔罕和撒马尔罕之间的泽拉托山脉山坡上。布哈拉。战争以布哈拉军队的失败和布哈拉酋长国转变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而告终。
1873 年希万战役
1873 年俄罗斯人进入希瓦 ©Nikolay Karazin
1873 Mar 11 - Jun 14

1873 年希万战役

Khiva, Uzbekistan
在此之前, 俄罗斯曾两次未能征服希瓦。1717年,贝科维奇-切尔卡斯基王子从里海出发,与希瓦军队作战。希瓦人通过外交手段安抚了他,然后屠杀了他的整个军队,几乎无一幸存。在 1839 年的希万战役中,佩罗夫斯基伯爵从奥伦堡向南进军。异常寒冷的冬天杀死了大部分俄罗斯骆驼,迫使它们返回。1868年,俄罗斯征服突厥斯坦,占领了塔什干和撒马尔罕,并控制了东部山区的浩罕汗国和奥克苏斯河沿岸的布哈拉。这在里海以东、 波斯边境以南和以北留下了一个大致呈三角形的区域。希瓦汗国位于这个三角形的北端。1872年12月,沙皇做出了进攻希瓦的最终决定。这支部队由61个步兵连、26个哥萨克骑兵连、54门火炮、4门迫击炮和5个火箭分队组成。将从五个方向接触希瓦:冯·考夫曼将军率领最高指挥部将从塔什干向西进军,并与从塔什干向南移动的第二支部队会合。阿拉尔斯克堡。两者将在克孜勒库姆沙漠中部的明布拉克相遇,并向西南移动到奥克苏斯三角洲的顶端。同时,维洛夫金将从奥伦堡沿咸海西侧向南,与洛马金从里海正东方向行驶,同时马尔佐夫将从克拉斯诺沃茨克(后来改为奇基什利亚尔)向东北进军。这个奇怪计划的原因可能是官僚竞争。奥伦堡总督一直对中亚负有主要责任。考夫曼新征服的突厥斯坦省有许多现役军官,而高加索总督则拥有迄今为止最多的军队。维洛夫金位于三角洲西北角,考夫曼位于三角洲南角,但直到6月4日至5日,信使才让他们接触。维洛夫金指挥洛马金的部队,于 5 月 27 日离开孔加德,占领霍贾利(以南 55 英里)和曼吉特(距其东南 35 英里)。由于村里的一些枪击事件,曼吉特被烧毁,居民被屠杀。希瓦人多次尝试阻止他们。6 月 7 日,他已抵达希瓦郊区。两天前,他得知考夫曼已经渡过阿姆河。6月9日,一支先头部队遭遇猛烈炮火,发现不知不觉已到达城北门。他们占领了路障并要求使用云梯,但维洛夫金将他们召回,只打算进行轰炸。在交战中,维洛夫金的右眼受伤。轰炸开始,一名特使于下午 4 点抵达并提出投降。由于城墙上的射击未能阻止轰炸,很快城市的部分地区就着火了。晚上 11 点,当考夫曼发来消息说可汗已经投降时,轰炸再次停止。第二天,一些土库曼人开始从城墙上开火,大炮开火,几枪幸运地击碎了城门。当斯科别列夫和 1000 名士兵得知考夫曼正在和平地从西门进入时,他们冲了过去,来到了可汗的住所附近。他退后一步,等待考夫曼。
浩罕汗国的消灭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75 Jan 1 - 1876

浩罕汗国的消灭

Kokand, Uzbekistan
1875年,浩罕汗国反抗俄罗斯统治。浩罕指挥官阿卜杜拉赫曼和普拉特贝夺取了汗国的权力,并开始对俄罗斯人采取军事行动。到 1875 年 7 月,可汗的大部分军队和他的大部分家人都已向叛军叛逃,因此他带着 100 万英镑的财宝逃往科詹特的俄罗斯人那里。考夫曼于 9 月 1 日入侵汗国,经过数次战斗,于 1875 年 9 月 10 日进入首都。10 月,他将指挥权移交给米哈伊尔·斯科别列夫。斯科别列夫和考夫曼指挥的俄罗斯军队在马克拉姆战役中击败了叛军。1876年,俄国人自由进入浩罕,叛乱领导人被处决,汗国被废除。费尔干纳州在其所在地成立。
第一次吉奥克泰佩之战
俄罗斯人和土库曼人在乔克泰佩战役中的近距离战斗(1879 年) ©Archibald Forbes
1879 Sep 9

第一次吉奥克泰佩之战

Geok Tepe, Turkmenistan
第一次乔克泰佩战役(1879 年)发生在俄罗斯征服土耳其斯坦期间,标志着与阿克哈特克土库曼人的重大冲突。在俄罗斯战胜布哈拉酋长国(1868 年)和希瓦汗国(1873 年)之后,土库曼沙漠游牧民族保持独立,居住在里海、阿姆苏斯河和波斯边境接壤的地区。特克土库曼人主要是农业家,他们居住在科佩特达赫山脉附近,该山脉为绿洲提供了天然防御。在战斗前夕,拉泽列夫将军接替了之前失败的尼古拉·洛马金,在奇基什利亚尔集结了一支由 18,000 人和 6,000 头骆驼组成的部队。该计划包括穿越沙漠向阿哈尔绿洲进军,目标是在攻击吉奥克泰佩之前在霍贾卡莱建立补给基地。后勤方面的挑战是巨大的,包括在奇基什利亚尔的补给登陆缓慢以及在不利季节期间沙漠旅行的艰辛。尽管做好了准备,但随着拉泽列夫于八月去世,这场战役在早期遭遇了挫折,导致洛马金接任指挥权。洛马金的进攻始于穿越科佩特达赫山脉,并向杰奥克泰佩(当地人称为登吉尔泰佩)进军。到达布满守军和平民的堡垒后,洛马金发起了轰炸。9月8日的进攻执行不力,缺乏云梯和足够的步兵等准备,导致双方伤亡惨重。土库曼人在战斗中阵亡的贝尔迪·穆拉德·汗(Berdi Murad Khan)的带领下,尽管损失惨重,仍成功击退了俄罗斯军队。俄罗斯人的撤退标志着征服吉奥克泰佩的尝试失败,洛马金的战术因仓促和缺乏战略规划而受到批评,导致不必要的流血事件。俄罗斯人伤亡 445 人,而特克斯人则伤亡约 4,000 人(死伤)。其后,捷尔古卡索夫将军取代了拉扎列夫和洛马金,大部分俄罗斯军队在年底前撤至里海西侧。这场战斗体现了帝国列强在征服中亚领土时所面临的挑战,凸显了后勤困难、当地民众的激烈抵抗以及军事管理不善的后果。
吉奥克泰佩之战
油画描绘了 1880-81 年围困期间俄罗斯对 Geok Tepe 堡垒的袭击 ©Nikolay Karazin
1880 Dec 1 - 1881 Jan

吉奥克泰佩之战

Geok Tepe, Turkmenistan
1881 年的乔克泰佩战役,也称为 Denghil-Tepe 或 Dangil Teppe,是 1880/81 年俄罗斯针对土库曼人特克部落的战役中的一场决定性冲突,导致俄罗斯控制了现代土库曼斯坦的大部分地区,并接近完成俄罗斯征服中亚。吉奥克泰佩要塞拥有坚固的泥墙和防御设施,位于阿哈尔绿洲,该地区因科佩特达格山脉的灌溉而以农业为生。1879 年失败后,俄罗斯在米哈伊尔·斯科别列夫 (Mikhail Skobelev) 的指挥下,准备发起新一轮进攻。斯科别列夫选择了围攻策略而不是直接攻击,重点是后勤建设和缓慢而有条不紊的推进。到 1880 年 12 月,俄罗斯军队已部署在乔克泰佩附近,拥有大量步兵、骑兵、炮兵以及包括火箭和日光仪在内的现代军事技术。围攻始于 1881 年 1 月初,俄罗斯军队建立阵地并进行侦察,以隔离要塞并切断其供水。尽管土库曼人进行了多次出击,造成人员伤亡,但也给特克克斯造成了重大损失,但俄罗斯人仍然取得了稳步进展。1 月 23 日,在堡垒墙下埋设了一个装满炸药的地雷,导致第二天发生重大突破。1 月 24 日的最后一次进攻以全面的炮火攻击开始,随后地雷爆炸,形成了一个缺口,俄罗斯军队由此进入堡垒。尽管最初遇到了抵抗,而且一个较小的缺口被证明难以突破,但俄罗斯军队还是在下午时成功占领了要塞,特克斯人逃跑并遭到俄罗斯骑兵的追击。这场战斗的后果是残酷的:俄罗斯一月份的伤亡人数超过千人,并且消耗了大量弹药。Tekke 损失估计为 20,000 人。随后于 1 月 30 日攻克阿什哈巴德,标志着战略胜利,但代价是大量平民伤亡,导致斯科别列夫被免职。这场战斗和随后俄罗斯的进展巩固了他们对该地区的控制,将跨里海地区建立为俄罗斯州,并与波斯正式划定了边界。土库曼斯坦将这场战斗定为全国哀悼日和抵抗的象征,以反映冲突造成的严重伤亡以及对土库曼民族认同的持久影响。
吞并梅尔夫
©Vasily Vereshchagin
1884 Jan 1

吞并梅尔夫

Merv, Turkmenistan
1881 年 9 月中旬,跨里海铁路抵达科佩特达格西北端的克孜勒阿尔巴特。从 10 月到 12 月,莱萨对科佩特达格北侧进行了勘察,报告称沿线修建铁路不会有任何问题。从 1882 年 4 月起,他考察了几乎到赫拉特的国家,并报告说科佩特达格和阿富汗之间没有军事障碍。纳齐洛夫或纳齐尔贝格乔装前往梅尔夫,然后穿越沙漠到达布哈拉和塔什干。科佩特达格河沿岸的灌溉区止于阿什克巴特以东。再往东有沙漠,然后是特杰特的小绿洲,更多的沙漠,以及更大的梅尔夫绿洲。梅尔夫拥有考舒特汗的伟大堡垒,梅尔夫·特克斯也居住于此,他也曾在乔克泰佩作战。俄罗斯人在阿斯哈巴德建立后,商人和间谍就开始在科佩特达格和梅尔夫之间活动。梅尔夫的一些长老北上前往彼得亚历山大罗夫斯克,向那里的俄罗斯人表示一定程度的服从。阿斯哈巴德的俄罗斯人必须解释说,这两个团体都是同一个帝国的一部分。1882 年 2 月,阿利哈诺夫访问了梅尔夫,并与曾在乔克泰佩指挥的马赫杜姆·库利·汗 (Makhdum Kuli Khan) 接触。九月,阿利哈诺夫说服马赫杜姆·库利汗宣誓效忠白沙皇。斯科别列夫于 1881 年春被罗尔伯格取代,罗尔贝格于 1883 年春继任科马罗夫将军。1883 年底,科马罗夫将军率领 1500 人占领了捷詹绿洲。科马罗夫占领捷詹后,阿利哈诺夫和马赫杜姆·库利汗前往梅尔夫召开长老会议,一人威胁,一人劝说。由于不想重演乔克泰佩的屠杀,28 名长老前往阿斯哈巴德,并于 2 月 12 日在科马罗夫将军面前宣誓效忠。梅尔夫的一个派系试图抵抗,但力量太弱,无能为力。1884年3月16日,科马罗夫占领梅尔夫。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现在被俄罗斯领土包围。
班杰德事件
潘杰德事件。他正坐着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85 Mar 30

班杰德事件

Serhetabat, Turkmenistan
潘杰德事件(在俄罗斯史学中称为库什卡战役)是 1885 年阿富汗酋长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武装交战,导致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关于俄罗斯向东南扩张的外交危机朝向阿富汗酋长国和英属印度(印度)。在俄罗斯几乎完成对中亚(俄罗斯土耳其斯坦)的征服后,俄罗斯人占领了阿富汗边境的一座堡垒,威胁到英国在该地区的利益。英国认为这是对印度的威胁,准备发动战争,但双方都做出了让步,此事最终通过外交解决。该事件阻止了俄罗斯在除帕米尔山脉以外的亚洲的进一步扩张,并导致了阿富汗西北边界的确定。
帕米尔高原被占领
©HistoryMaps
1893 Jan 1

帕米尔高原被占领

Pamír, Tajikistan
俄罗斯突厥斯坦东南角是帕米尔高原,即现在的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区。东部高原为夏季牧场。在西侧,艰难的峡谷一直延伸到潘吉河和巴克特里亚。1871 年,阿列克谢·帕夫洛维奇·费琴科 (Alexei Pavlovich Fedchenko) 获得可汗的许可,向南探险。他到达了阿莱山谷,但他的护卫不允许他南下进入帕米尔高原。1876 年,斯科别列夫将叛军追击至阿莱山谷以南,科斯坚科越过克孜勒特山口,绘制了高原东北部卡拉库尔湖周围地区的地图。在接下来的 20 年里,大部分地区都被绘制了地图。1891 年,俄罗斯人通知弗朗西斯·荣赫鹏 (Francis Younghusband),他在他们的领土上,随后护送戴维森中尉离开该地区(“帕米尔事件”)。1892 年,米哈伊尔·约诺夫 (Mikhail Ionov) 率领的一个俄罗斯营进入该地区,并在现塔吉克斯坦东北部穆尔加布 (Murghab) 附近扎营。第二年,他们在那里建造了一座适当的堡垒(帕米尔斯基哨所)。1895 年,他们的基地向西迁移到面向阿富汗人的霍罗格。1893年,杜兰德线在俄罗斯帕米尔高原和英属印度之间建立了瓦罕走廊。
1907 Jan 1

结语

Central Asia
大博弈指的是英国试图阻止 俄罗斯向东南方向英属印度扩张。尽管人们一直在谈论俄罗斯可能入侵印度,并且许多英国特工和冒险家渗透到中亚,但英国并没有采取任何认真措施来阻止俄罗斯征服土耳其斯坦,只有一个例外。每当俄罗斯特工接近阿富汗时,他们都会做出强烈反应,将阿富汗视为保卫印度的必要缓冲国。俄罗斯入侵印度似乎不太可能,但一些英国作家考虑了如何做到这一点。当人们对地理知之甚少时,人们认为他们可以到达希瓦并沿阿姆河航行到达阿富汗。更现实的是,他们可能会获得 波斯的支持并穿越波斯北部。一旦进入阿富汗,他们就会通过提供战利品来扩充军队并入侵印度。或者,他们也可能入侵印度并挑起当地叛乱。目标可能不是征服印度,而是向英国施加压力,而俄罗斯则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例如占领君士坦丁堡。随着 1886 年和 1893 年阿富汗北部边界的划定以及 1907 年英俄协约的签订,这场大博弈结束了。

Appendices



APPENDIX 1

Russian Expansion in Asia


Russian Expansion in Asia
Russian Expansion in Asia

Characters



Mikhail Skobelev

Mikhail Skobelev

Russian General

Nicholas II of Russia

Nicholas II of Russia

Emperor of Russia

Ablai Khan

Ablai Khan

Khan of the Kazakh Khanate

Abul Khair Khan

Abul Khair Khan

Khan of the Junior Jüz

Alexander III of Russia

Alexander III of Russia

Emperor of Russia

Konstantin Petrovich von Kaufmann

Konstantin Petrovich von Kaufmann

Governor-General of Russian Turkestan

Ormon Khan

Ormon Khan

Khan of the Kara-Kyrgyz Khanate

Alexander II of Russia

Alexander II of Russia

Emperor of Russia

Ivan Davidovich Lazarev

Ivan Davidovich Lazarev

Imperial Russian Army General

Nasrullah Khan

Nasrullah Khan

Emir of Bukhara

Mikhail Chernyayev

Mikhail Chernyayev

Russian Major General

Vasily Perovsky

Vasily Perovsky

Imperial Russian General

Abdur Rahman Khan

Abdur Rahman Khan

Emir of Afghanistan

Nicholas I of Russia

Nicholas I of Russia

Emperor of Russia

References



  • Bregel, Yuri. An Historical Atlas of Central Asia, 2003.
  • Brower, Daniel. Turkestan and the Fate of the Russian Empire (London) 2003
  • Curzon, G.N. Russia in Central Asia (London) 1889
  • Ewans, Martin. Securing the Indian frontier in Central Asia: Confrontation and negotiation, 1865–1895 (Routledge, 2010).
  • Hopkirk, Peter. The Great Game: The Struggle for Empire in Central Asia, John Murray, 1990.
  • An Indian Officer (1894). "Russia's March Towards India: Volume 1". Google Books. Sampson Low, Marston & Company. Retrieved 11 April 2019.
  • Johnson, Robert. Spying for empire: the great game in Central and South Asia, 1757–1947 (Greenhill Books/Lionel Leventhal, 2006).
  • Malikov, A.M. The Russian conquest of the Bukharan emirate: military and diplomatic aspects in Central Asian Survey, volume 33, issue 2, 2014.
  • Mancall, Mark. Russia and China: Their Diplomatic Relations to 1728,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 McKenzie, David. The Lion of Tashkent: The Career of General M. G. Cherniaev,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74.
  • Middleton, Robert and Huw Thomas. Tajikistan and the High Pamirs, Odyssey Books, 2008.
  • Morris, Peter. "The Russians in Central Asia, 1870–1887."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53.133 (1975): 521–538.
  • Morrison, Alexander. "Introduction: Killing the Cotton Canard and getting rid of the Great Game: rewriting the Russian conquest of Central Asia, 1814–1895." (2014): 131–142.
  • Morrison, Alexander. Russian rule in Samarkand 1868–1910: A comparison with British India (Oxford UP, 2008).
  • Peyrouse, Sébastien. "Nationhood and the minority question in Central Asia. The Russians in Kazakhstan." Europe–Asia Studies 59.3 (2007): 481–501.
  • Pierce, Richard A. Russian Central Asia, 1867–1917: a study in colonial rule (1960)
  • Quested, Rosemary. The expansion of Russia in East Asia, 1857–1860 (University of Malaya Press, 1968).
  • Saray, Mehmet. "The Russian conquest of central Asia." Central Asian Survey 1.2-3 (1982): 1–30.
  • Schuyler, Eugene. Turkistan (London) 1876 2 Vols.
  • Skrine, Francis Henry, The Heart of Asia, circa 1900.
  • Spring, Derek W. "Russian imperialism in Asia in 1914." Cahiers du monde russe et soviétique (1979): 305–322
  • Sunderland, Willard. "The Ministry of Asiatic Russia: the colonial office that never was but might have been." Slavic Review (2010): 120–150.
  • Valikhanov, Chokan Chingisovich, Mikhail Ivanovich Venyukov, and Other Travelers. The Russians in Central Asia: Their Occupation of the Kirghiz Steppe and the line of the Syr-Daria: Their Political Relations with Khiva, Bokhara, and Kokan: Also Descriptions of Chinese Turkestan and Dzungaria, Edward Stanford, 1865.
  • Wheeler, Geoffrey. The Russians in Central Asia History Today. March 1956, 6#3 pp 172–180.
  • Wheeler, Geoffrey. The modern history of Soviet Central Asia (1964).
  • Williams, Beryl. "Approach to the Second Afghan War: Central Asia during the Great Eastern Crisis, 1875–1878."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2.2 (1980): 216–238.
  • Yapp, M. E. Strategies of British India. Britain, Iran and Afghanistan, 1798–1850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