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历史
©HistoryMaps

535 BCE - 2023

犹太教历史



犹太教是亚伯拉罕的一神论和民族宗教,由犹太人民的集体宗教、文化、法律传统和文明组成。它的根源是青铜时代中东地区的一个有组织的宗教。一些学者认为,现代犹太教是从公元前 6 世纪末古代以色列和犹大的宗教耶和华教演变而来,因此被认为是最古老的一神论宗教之一。虔诚的犹太人认为犹太教是上帝与他们的祖先以色列人所立之约的表达。它包含广泛的文本、实践、神学立场和组织形式。正如犹太人普遍理解的那样,《托拉》是称为《塔纳赫》的更大文本的一部分。《塔纳赫》也被世俗宗教学者称为希伯来圣经,被基督徒称为“旧约”。《托拉》的补充口头传统以后来的文本为代表,例如《米德拉什》和《塔木德》。希伯来语单词托拉可以表示“教导”、“法律”或“指示”,尽管“托拉”也可以用作通用术语,指任何扩展或详细阐述摩西五书的犹太文本。《托拉》代表了犹太精神和宗教传统的核心,它是一个术语和一套教义,明确自我定位为包含至少七十个、可能是无限的方面和解释。犹太教的文本、传统和价值观强烈影响了后来的亚伯拉罕宗教,包括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与希腊文化一样,希伯来主义作为早期基督教的核心背景元素,在西方文明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HistoryMaps Shop

访问商店

2000 BCE - 586 BCE
古代以色列及其形成ornament
犹太教父系时期
亚伯拉罕从吾珥到迦南的旅程 ©József Molnár
2000 BCE Jan 1 - 1700 BCE

犹太教父系时期

Israel
游牧部落民(犹太人的祖先)从 美索不达米亚迁徙到迦南地(后来称为以色列)定居,在那里他们形成了一个由部落血统组成的父系社会。根据圣经,这种迁徙和定居是基于对亚伯拉罕的神圣呼召和应许——如果亚伯拉罕及其后裔保持对独一上帝的忠诚,他们将得到国家的祝福和赏赐(这是上帝进入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时刻) 。借着这个呼召,神与亚伯拉罕的后裔之间立了第一个约。早期圣经考古学家中最杰出的是威廉·奥尔布赖特 (William F. Albright),他相信自己已经确定了公元前 2100 年至 1800 年的父权制时代,即中间青铜时代,即古迦南城市文化高度发达的两个时期之间的间隔。奥尔布赖特认为,他发现了早期青铜时代文化突然崩溃的证据,并将其归因于来自东北部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他将这些游牧民族视为美索不达米亚文献中提到的亚摩利人。根据奥尔布赖特的说法,亚伯拉罕是一个流浪的亚摩利人,随着迦南城邦的崩溃,他带着羊群和追随者从北方迁移到迦南和内盖夫的中部高地。奥尔布赖特、EA Speiser 和 Cyrus Gordon 认为,尽管文献假说所描述的文本是在父权时代之后几个世纪写成的,但考古学表明它们仍然准确地反映了公元前 2 个千年的情况。约翰·布莱特说:“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断言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奥尔布赖特去世后,他对父权制时代的解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随着托马斯·L·汤普森的《父权制叙事的历史性》和约翰·范塞特斯的《历史与传统》中的亚伯拉罕的出版,这种不满达到了顶峰。文学学者汤普森认为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族长生活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并指出某些圣经文本如何反映第一个千年的条件和关注,而范塞特斯则研究了族长故事并认为他们的名字,社会环境和信息强烈表明它们是铁器时代的创造物。范塞特和汤普森的著作是圣经学术和考古学范式的转变,逐渐导致学者们不再将父权叙事视为历史。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些保守派学者试图捍卫父权制叙事,但这一立场并未得到学者们的接受。到了 21 世纪初,考古学家已经放弃了恢复任何使亚伯拉罕、以撒或雅各成为可信历史人物的背景的希望。
亚伯拉罕
天使阻碍以撒的献祭 ©Rembrandt
1813 BCE Jan 1

亚伯拉罕

Ur of the Chaldees, Iraq
亚伯拉罕出生于公元前 1813 年左右。根据圣经的前五本书,上帝选择亚伯拉罕作为犹太人的创始人以撒的父亲。这群人对于上帝来说将是特别的,并且对于世界各地的其他人来说也是圣洁的榜样。亚伯拉罕离开吾珥,带着他的部落迁往迦南。亚伯拉罕得到了神的启示,应许之地的想法也就产生了。大多数历史学家将父权制时代、出埃及记和圣经法官时代视为晚期文学建构,与任何特定历史时代无关。经过一个世纪详尽的考古调查,没有发现历史上亚伯拉罕的证据。很大程度上得出的结论是,《托拉》是在 波斯早期(公元前 6 世纪末)写成的,其原因是犹太地主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地主在巴比伦被囚禁期间留在犹大,并通过他们的“父亲亚伯拉罕”追溯了对土地的权利。 ”,以及返回的流放者,他们以摩西和以色列人的出埃及传统为基础提出反诉。
第一个盟约
主的异象指示亚伯兰数星星 © Julius Schnorr von Carolsfeld
1713 BCE Jan 1

第一个盟约

Israel
十三年后,当亚伯兰99岁时,上帝宣布亚伯兰的新名字:“亚伯拉罕”——“多国之父”。然后亚伯拉罕收到了关于碎片之约的指示,其中割礼是其标志。亚伯拉罕为自己行割礼,这一行为象征着神与他所有后裔之间的立约。根据这个圣约,上帝应许让亚伯拉罕成为一个伟大国家的父亲,并赐给他的后裔土地,也就是后来的以色列。这是犹太教信仰中男性割礼的基础。
摩西
摩西打破法版,伦勃朗,1659 年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301 BCE Jan 1

摩西

Egypt
摩西被认为是犹太教最重要的先知,也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德鲁兹信仰、巴哈伊信仰和其他亚伯拉罕宗教最重要的先知之一。根据《圣经》和《古兰经》,摩西是以色列人的领袖和立法者,《托拉》(《托拉》)(《圣经》的前五本书)的作者权或“从天而降”都归功于他。一般来说,摩西被视为一个传奇人物,同时保留了摩西或类似摩西的人物存在于公元前 13 世纪的可能性。拉比犹太教计算出摩西的寿命相当于公元前 1391 年至公元前 1271 年;杰罗姆(Jerome)建议将公元前 1592 年作为他的出生年份,詹姆斯·厄舍(James Ussher)则建议将公元前 1571 年作为他的出生年份。
妥拉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000 BCE Jan 1

妥拉

Israel
《托拉》是希伯来圣经前五卷书的汇编,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从这个意义上说,托拉与摩西五经或摩西五书的意思相同。它在犹太传统中也被称为书面托拉。如果用于礼拜目的,它会采用妥拉卷轴 (Sefer Torah) 的形式。如果是装订书形式,则称为 Chumash,通常印有拉比评论 (perushim)。犹太人写下了《托拉》,这是后来被基督徒称为《旧约》的最早的文本部分。
所罗门建造第一圣殿
所罗门王为耶路撒冷圣殿落成 ©James Tissot
957 BCE Jan 1

所罗门建造第一圣殿

Israel
根据希伯来圣经,所罗门圣殿,也称为第一圣殿,是耶路撒冷的第一座圣殿。它建于所罗门统治以色列联合王国期间,并于约公元 1977 年全面建成。公元前 957 年。它矗立了近四个世纪,直到公元前 587/586 年被第二位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下的 新巴比伦帝国摧毁,随后在犹大国灭亡并被巴比伦吞并后,尼布甲尼撒二世将犹大人流放到巴比伦省。圣殿的毁灭和巴比伦的流亡被视为圣经预言的实现,从而加强了犹太教的宗教信仰,开始了以色列人从耶和华教的多神论或一神论信仰向犹太教发展起来的一神论信仰的转变。这座寺庙里藏有约柜,这是一件包含十诫的圣物。几百年后,这座神庙被巴比伦人摧毁。
犹太侨民
亚述人 ©Angus McBride
722 BCE Jan 1

犹太侨民

Israel
亚述人征服以色列并导致犹太人散居海外(约公元前 722 年)。公元前722年左右,亚述人征服了以色列王国,并按照亚述习俗,迫使十个部落在帝国的其他地区定居。部落的分散是犹太人流散的开始,或者说远离以色列生活,这是犹太历史的大部分特征。后来巴比伦人也重新安置了犹太人。公元前722年,撒缦以色五世的继承者萨尔贡二世领导下的亚述人征服了以色列王国,许多以色列人被驱逐到 美索不达米亚。犹太人真正的流散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巴比伦流放。
586 BCE - 332 BCE
巴比伦流放和波斯时期ornament
第一圣殿被毁
迦勒底人摧毁了黄铜海 ©James Tissot
586 BCE Jan 1 00:01

第一圣殿被毁

Jerusalem, Israel
据《圣经》记载,约雅斤短暂统治期间,巴比伦人攻击耶路撒冷,新巴比伦帝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掠夺了圣殿。公元前 598 年(列王纪下 24:13)。十年后,尼布甲尼撒再次围攻耶路撒冷,并在 30 个月后终于于公元前 587/6 年攻破城墙。这座城市最终于公元前 586/7 年 7 月被他的军队攻陷。一个月后,尼布甲尼撒的卫队指挥官尼布扎拉旦奉命去烧毁这座城市。据《圣经》记载,“他放火烧毁了耶和华的殿、王宫和耶路撒冷的一切房屋”(王下 25:9)。所有值得掠夺的东西都被转移到巴比伦(列王记下 25:13-17)。
重建第二圣殿
重建圣殿 ©Gustave Doré
516 BCE Jan 1 - 70

重建第二圣殿

Israel
第二圣殿,后来也被称为希律圣殿,是重建的犹太圣殿,位于耶路撒冷城的圣殿山上。公元前 516 年和公元 70 年。它取代了第一圣殿(在所罗门统治以色列联合王国期间在同一地点建造),该圣殿于公元前 587 年被 新巴比伦帝国征服犹大王国期间摧毁;堕落的犹太王国随后被吞并为巴比伦的一个省,其部分民众被囚禁在巴比伦。阿契美尼德王朝新省份耶胡德第二圣殿的竣工标志着犹太历史上第二圣殿时期的开始。第二圣殿犹太教是在耶路撒冷第二圣殿建造之间的犹太教,c。公元前 515 年,公元 70 年被罗马人摧毁。希伯来圣经经典的发展、犹太教堂、犹太人对未来的末日期望以及基督教的兴起都可以追溯到第二圣殿时期。
332 BCE - 63 BCE
希腊化和马卡比起义ornament
托拉翻译成希腊语
托拉被翻译成希腊语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250 BCE Jan 1

托拉翻译成希腊语

Alexandria, Egypt
希腊语旧约圣经,或七十士译本,是现存最早的希伯来圣经书籍的希腊语译本。它包括除主流拉比犹太教传统中规范使用的希伯来圣经马所拉文本中所包含的书籍之外的几本书。其他书籍是用希腊语、希伯来语或阿拉姆语撰写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希腊语版本留存至今。它是犹太人对希伯来圣经最古老、最重要的完整译本。大约在同一时间,还制作了一些将《圣经》翻译或释义为阿拉姆语的塔尔古姆。
塔纳赫被封圣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200 BCE Jan 1

塔纳赫被封圣

Israel
《希伯来圣经》或《塔纳赫》是希伯来圣经的正典集,包括《妥拉》、《内维姆》和《凯图维姆》。这些文本几乎全部是圣经希伯来语,也有一些段落是圣经阿拉姆语(在《但以理书》和《以斯拉记》中,以及《耶利米书》10:11 节)。关于希伯来圣经正典何时确定,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一些学者认为它是由哈斯蒙尼王朝确定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直到公元二世纪或更晚才确定。根据路易斯·金兹伯格的《犹太传说》,希伯来圣经的二十四卷正典是由以斯拉和第二圣殿时期的抄写员制定的。根据《塔木德》,塔纳赫的大部分内容是由大议会的成员编纂的(Anshei K'nesset HaGedolah),这项任务于公元前 450 年完成,此后一直保持不变。
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67 BCE Jan 1

法利赛人

Jerusalem, Israel
法利赛人是第二圣殿犹太教时期黎凡特的一个犹太社会运动和一个思想流派。公元 70 年第二圣殿被毁后,法利赛信仰成为拉比犹太教的基础、礼仪和仪式基础。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之间的冲突是在犹太人之间更广泛和长期的社会和宗教冲突的背景下发生的,而罗马的征服使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一场冲突是文化上的,发生在支持希腊化的人(撒都该人)和抵制希腊化的人(法利赛人)之间。另一个是司法-宗教,介于强调圣殿及其仪式和服务重要性的人和强调其他摩西律法重要性的人之间。一个具体的宗教冲突点涉及对托拉的不同解释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当前的犹太人生活,撒都该人只承认书面托拉(带有希腊哲学)并拒绝先知,著作和教义,例如口述托拉和复活死人的。
撒都该人
撒都该人 ©Anonymous
167 BCE Jan 1 - 73

撒都该人

Jerusalem, Israel
撒都该人是犹太人的一个社会宗教教派,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 70 年圣殿被毁期间,他们在第二圣殿时期活跃在犹太地区。撒都该派经常与其他同时代的教派进行比较,包括法利赛派和艾赛尼派。约瑟夫斯于公元一世纪末写作,将该教派与犹太社会的上层社会和经济梯队联系起来。总的来说,他们履行了各种政治、社会和宗教角色,包括维护耶路撒冷的圣殿。该组织在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希律圣殿被毁后一段时间就灭绝了。
卡拉派犹太教
以斯帖和莫迪凯写第二封信 ©Aert de Gelder
103 BCE Jan 1

卡拉派犹太教

Jerusalem, Israel
卡拉派犹太教是一个犹太宗教运动,其特点是承认成文的《托拉》是哈拉卡(犹太宗教法)和神学的最高权威。卡拉派认为,上帝传授给摩西的所有神圣诫命都记录在成文的托拉中,没有额外的口述律法或解释。卡拉派犹太教与主流拉比犹太教不同,后者认为《塔木德》和后续著作中编纂的《口头托拉》是对《托拉》的权威解释。因此,卡拉派犹太人不认为《米德拉什》或《塔木德》中的口头传统书面集具有约束力。在阅读托拉时,卡拉派努力遵循文本的简单或最明显的含义(peshat);这不一定是字面意思,而是古希伯来人在《托拉》首次书写时自然理解的含义——无需使用口述托拉。相比之下,拉比犹太教依赖公会的法律裁决,因为这些裁决被编入《米德拉什》、《塔木德》和其他资料中,以表明《托拉》的真实含义。卡拉派犹太教对《托拉》的每一种解释都进行同样的审查,无论其来源如何,并教导每个犹太人都有责任研究《托拉》,并最终亲自决定其正确含义。卡拉派可能会考虑《塔木德》和其他作品中提出的论点,但不会将它们抬高到高于其他观点。
100 BCE Jan 1 - 50

艾赛尼派

Israel
艾赛尼派是第二圣殿时期的一个神秘犹太教派,从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1 世纪蓬勃发展。约瑟夫斯后来在《犹太战争》(约公元 75 年)中详细描述了艾赛尼派,并在《犹太人古物》(约公元 94 年)和《弗拉维乌斯·约瑟夫斯的一生》(约公元 97 年)中进行了简短描述。他声称拥有第一手资料,将埃塞诺伊派与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一起列为犹太哲学的三大教派之一。他讲述了同样的信息,涉及虔诚、独身、没有个人财产和金钱、对公共性的信仰以及严格遵守安息日的承诺。他进一步补充说,艾赛尼派教徒每天早上都会进行浸入水中的仪式——这种做法类似于一些当代哈西德派教徒每天浸入水中的仪式——祈祷后一起吃饭,致力于慈善和仁慈,禁止表达愤怒,研究长老们的书,保守秘密,并且非常注意保存在他们神圣著作中的天使的名字。
叶史瓦
正在读书的 Yeshiva 男孩 ©Alois Heinrich Priechenfried
70 BCE Jan 1

叶史瓦

Israel
犹太学校(希伯来语:ששבה,字面意思是“坐”;复数 lyשйבות、yeshivot 或 yeshivos)是一所传统的犹太教育机构,专注于研究拉比文学,主要是塔木德和哈拉查(犹太法律),同时还有《托拉》和《犹太教》哲学是并行研究的。学习通常通过每天的 shiurim(讲座或课程)以及称为 chavrusas(亚拉姆语,意为“友谊”或“陪伴”)的学习对来完成。Chavrusa 式的学习是犹太学院的特色之一。
63 BCE - 500
罗马统治与犹太人流散ornament
10 Jan 1 - 216

坦南

Jerusalem, Israel
坦奈姆 (Tannaim) 是拉比圣人,他们的观点记录在大约公元 10 至 220 年的《密西拿》中。坦奈姆时期,也称为密西奈时期,持续约210年。它发生在 Zugot(“对”)时期之后,紧接着是 Amoraim(“解释者”)时期。词根 tanna (תנא‎) 在塔木德阿拉姆语中相当于希伯来语词根 shanah (שנה‎),也是密西拿 (Mishnah) 的词根。动词 shanah (שנה‎) 字面意思是“重复[所教的内容]”,用来表示“学习”。密西拿时期通常根据世代分为五个时期。已知的坦奈姆大约有 120 个。坦纳姆人居住在以色列土地的几个地区。当时犹太教的精神中心是耶路撒冷,但在这座城市和第二圣殿被毁之后,约哈南·本·扎凯和他的学生在亚夫内建立了一个新的宗教中心。他的学生在罗德和布内布拉克建立了其他犹太教学习场所。
米西那
塔木德西 ©Adolf Behrman
200 Jan 1

米西那

Israel
《密西拿》(Mishna)或《密西拿》(Mishna)是犹太口述传统的第一部主要书面文集,被称为《口述妥拉》。它也是拉比文学的第一部主要作品。《密西拿》是由犹大·哈·纳西 (Judah ha-Nasi) 在公元 3 世纪初编辑的,根据《塔木德》,当时犹太人受到迫害,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利赛人口头传统的细节有可能被篡改。第二圣殿时期(公元前 516 年 – 公元 70 年)的历史将会被遗忘。《密西拿》的大部分内容是用希伯来语密西拿语写成的,但也有一些部分是用阿拉姆语写的。《密西拿》由 6 个目(sedarim,单数 seder סדר)组成,每个目包含 7-12 篇短文(masechtot,单数 masechet מסכת;字面意思“网络”),总共 63 篇,并进一步细分为章节和段落。Mishnah 这个词也可以表示作品的单个段落,即《Mishnah》中最小的结构单位。因此,整部作品有时会以复数形式“Mishnayot”提及。
六角形
奥利金和他的弟子们。由 Jan Luyken 雕刻,c.1700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245 Jan 1

六角形

Alexandria, Egypt
Hexapla(古希腊语:Ἑlanceαπλᾶ,“六倍”)是指希伯来圣经有六个版本的批评版本,其中四个版本被翻译成希腊语,仅保留片段。这是对原始希伯来语圣经与希腊语七十士译本以及其他希腊语译本的巨大而复杂的逐字比较。该术语特别且普遍适用于由神学家和学者奥利金 (Origen) 在 240 年之前编撰的《旧约》版本。编译 Hexapla 的目的存在争议。最有可能的是,这本书是为了基督教和拉比关于圣经文本腐败的争论而写的。该手抄本包括希伯来语文本、希腊语转录的元音以及至少四个平行的希腊语翻译,包括七十士译本;从这方面来说,它是后来的多语言的原型。许多消息来源称,《诗篇》有两三个版本的翻译,就像一些预言书一样。在他生命的最后,奥利金创作了他的作品的缩写版本——Tetrapla,其中只包含四个希腊语译本(因此得名)。
马索雷特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497 Jan 1

马索雷特

Palestine
马所拉派是一群犹太抄写学者,他们在公元 5 世纪末至 10 世纪左右开展工作,主要分布在中世纪巴勒斯坦 (Jund Filastin) 的提比里亚 (Tiberias) 和耶路撒冷 (Jerusalem) 城市以及 伊拉克(巴比伦尼亚)。每个小组都在圣经文本的外部形式上以变音符号(niqqud)的形式编制了一套发音和语法指南系统,试图标准化希伯来圣经(塔纳赫)的发音、段落和诗句划分以及颂歌。为全世界的犹太社区。马所拉家族的本亚设家族主要负责马所拉文本的保存和制作,尽管存在本拿弗他利马所拉文本的替代马所拉文本,该文本与本亚设文本有大约 875 个差异。哈拉克权威迈蒙尼德认可本·亚设(ben Asher)为上级,尽管埃及犹太学者萨迪亚·加翁·法尤米(Saadya Gaon al-Fayyumi)更喜欢本·拿弗他利体系。有人认为本·亚设家族和大多数马所拉派都是卡拉派。然而,杰弗里·汗认为本·阿舍尔家族可能不是卡拉派,而阿伦·多坦则断言“有决定性的证据表明本·阿舍尔先生不是卡拉派”。
500 - 1700
中世纪犹太教ornament
迈蒙德的十三条信仰原则
在一本彩绘手稿中描绘了迈蒙尼德向学生传授“人的尺度”的知识。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200 Jan 1

迈蒙德的十三条信仰原则

Egypt
迈蒙尼德在他对《密西拿》(公会论文,第 10 章)的评论中阐述了他的“13 条信仰原则”;这些原则总结了他所认为的犹太教所需的信仰:神的存在。上帝的统一性和元素的不可分割性。神的灵性和无形体。神的永恒。唯有上帝才是崇拜的对象。通过神的先知的启示。摩西在众先知中的杰出地位。整个托拉(书面法和口头法)都是神圣起源的,是上帝在西奈山口授给摩西的。摩西所赐的托拉是永久的,不会被取代或改变。上帝对人类所有行为和思想的意识。赏善罚恶。犹太弥赛亚的来临。死人的复活。据说迈蒙尼德从各种塔木德文献中汇编了这些原则。这些原则在首次提出时引起了争议,引起了拉比·哈斯代·克雷斯卡斯和约瑟夫·阿尔博的批评,并且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实际上被大多数犹太社区所忽视。然而,这些原则已被广泛持有,并被认为是东正教犹太人信仰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的两个诗意重述(Ani Ma'amin 和 Yigdal)最终在《Siddur》(犹太祈祷书)的许多版本中被奉为圣典。这些原则可以在《Siddur Edot HaMizrach》《Shacharit 增补》中看到。在他后来的著作《密西尼托拉》和《困惑者指南》中,遗漏了这些原则的清单,导致一些人认为他要么撤回了他的较早的立场,或者说这些原则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定性的。
佐哈尔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290 Jan 1

佐哈尔

Spain
《佐哈尔》是被称为卡巴拉的犹太神秘思想文献的基础著作。这是一组书籍,包括对《托拉》(摩西五书)神秘方面的评论和经文解释,以及有关神秘主义、神话宇宙论和神秘心理学的材料。《佐哈尔》包含对神的本质、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灵魂的本质、救赎、自我与黑暗的关系以及“真实的自我”与“神的光”的关系的讨论。《佐哈尔》首先由摩西·德·莱昂(Moses de León,约 1240 – 1305 年)出版,他声称这是一部记录西蒙·本·约柴 (Simeon ben Yochai) 教义的坦奈作品。这一说法遭到现代学者的普遍拒绝,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相信德莱昂(也是臭名昭著的吉奥尼材料伪造者)本人撰写了这本书。一些学者认为,《佐哈尔》是多位中世纪作家的作品和/或包含少量真正的古董小说材料。
萨巴泰安人
1906 年的 Sabbatai Tzvi 插图(犹太历史博物馆)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666 Jan 1

萨巴泰安人

İstanbul, Turkey
塞巴特派(或安息日派)是塞巴泰·泽维(Sabbatai Zevi,1626-1676 年)的各种犹太追随者、门徒和信徒,塞维迪犹太拉比和卡巴拉主义者,于 1666 年被加沙的内森宣布为犹太弥赛亚。犹太侨民中的大量犹太人接受了他的主张,即使他因同年被迫皈依伊斯兰教而表面上成为叛教者。萨巴泰·泽维 (Sabbatai Zevi) 的追随者,无论是在他宣布弥赛亚身份期间还是在他被迫皈依伊斯兰教之后,都被称为萨巴泰派 (Sabbateans)。部分萨巴特人作为东梅人的后裔一直生活到 21 世纪的土耳其。
1700
现代时期ornament
犹太启蒙运动
德国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调和犹太教与启蒙运动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729 Jan 1 - 1784

犹太启蒙运动

Europe
哈斯卡拉运动,通常被称为犹太启蒙运动(希伯来语:השכלה;字面意思是“智慧”、“博学”或“教育”),是中欧和东欧犹太人的一场思想运动,对西欧和欧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穆斯林世界。它作为一种明确的意识形态世界观在 1770 年代兴起,最后阶段随着犹太民族主义的兴起于 1881 年左右结束。哈斯卡拉追求两个互补的目标。它试图将犹太人保留为一个独立、独特的集体,并推行一系列文化和道德复兴项目,包括复兴希伯来语在世俗生活中的使用,这导致印刷品中希伯来语的数量增加。同时,它努力实现与周边社会的最佳融合。从业者促进了对外来文化、风格和白话的学习,以及现代价值观的采用。与此同时,追求经济生产力化。哈斯卡拉提倡理性主义、自由主义、思想自由和探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般启蒙时代的犹太变体。该运动涵盖了广泛的范围,从希望最大限度妥协的温和派到寻求彻底变革的激进派。
哈西德犹太教
犹太人在布拉格吸鼻烟,米罗霍斯基绘画,1885 年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740 Jan 1

哈西德犹太教

Ukraine
以色列拉比·本·埃利泽 (Rabbi Israel ben Eliezer,约 1698 年 – 1760 年 5 月 22 日),被称为 Baal Shem Tov 或 Besht,是一位来自波兰的犹太神秘主义者和治疗师,被认为是哈西德犹太教的创始人。“Besht”是Baal Shem Tov的缩写,意思是“名声好的人”或“声誉好的人”。Baal Shem Tov 教义的核心原则是与神圣的“dvekut”的直接联系,它融入到人类的每一项活动和每个醒着的时刻。祈祷以及希伯来字母和单词的神秘意义一样至关重要。他的创新之处在于“鼓励崇拜者追随他们的杂念,追随他们的神圣根源”。那些遵循他教义的人认为他是大卫家族的后裔,其血统可以追溯到大卫王室。
正统犹太教
普雷斯堡的摩西·索弗(Moses Sofer)被认为是一般正统教派,特别是极端正统教派之父。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08 Jan 1

正统犹太教

Germany
正统犹太教是当代犹太教传统主义和神学保守派的统称。从神学角度来说,它主要是根据《托拉》(书面和口头)来定义的,正如上帝在西奈山向摩西启示的那样,并从那时起忠实地传承下来。因此,正统犹太教提倡严格遵守犹太法律或哈拉卡,该法律只能根据传统方法并遵循历代公认的先例来解释和确定。它认为整个哈拉克体系最终建立在不可改变的启示之上,并且不受外部影响。主要做法是遵守安息日、遵守犹太洁食和学习托拉。主要教义包括未来的弥赛亚将通过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并将所有犹太人聚集到以色列来恢复犹太人的习俗,相信未来死者的身体复活,对义人和罪人的神圣奖赏和惩罚。
Derech Eretz 中的托拉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851 Jan 1

Derech Eretz 中的托拉

Hamburg, Germany
Torah im Derech Eretz(希伯来语:תורה עם דרך ארץ – Torah 意为“大地之道”)是拉比文学中常见的一个短语,指的是一个人与更广阔的世界互动的各个方面。它还指的是拉比萨姆森·拉斐尔·赫希(Samson Raphael Hirsch,1808-88 年)阐述的正统犹太教哲学,该哲学正式确立了传统犹太教与现代世界之间的关系。有些人将正统犹太教的由此产生的模式称为新正统。
重建主义犹太教
莫迪凯·卡普兰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20 Jan 1

重建主义犹太教

New York, NY, USA
重建主义犹太教是一个犹太运动,它基于莫迪凯·卡普兰(Mordecai Kaplan,1881-1983)提出的概念,将犹太教视为一种不断发展的文明而不是一种宗教。该运动起源于保守犹太教内部的半组织流派,从 20 年代末至 1940 年代发展,于 1955 年脱离并于 1967 年建立拉比学院。重建主义犹太教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与犹太教并列的五流之一。正统、保守、改革、人文。
正统犹太教
正统犹太男子在阅读《托拉》。 ©Image Attribution forthcoming. Image belongs to the respective owner(s).
1973 Jan 1

正统犹太教

Israel
正统犹太教由正统犹太教内部的群体组成,其特点是严格遵守哈拉卡(犹太法律)和传统,反对现代价值观和实践。其成员在英语中通常被称为极端正统派;然而,“极端正统”一词被许多追随者视为贬义词,他们更喜欢严格的正统或正统派等术语。正统派犹太人认为自己是宗教上最真实的犹太人群体,尽管犹太教的其他运动不同意。有学者认为,正统犹太教是对社会变革的反应,包括政治解放、启蒙运动衍生的哈斯卡拉运动、文化适应、世俗化、从温和到极端的各种形式的宗教改革、犹太民族运动的兴起等。与现代正统犹太教相反,正统犹太教的追随者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与社会其他部分隔离。然而,许多正统社区鼓励年轻人获得专业学位或创业。此外,一些正统派团体,如查巴德-卢巴维奇(Chabad-Lubavitch),鼓励向不那么守规矩和无党派的犹太人和 hilonim(世俗的以色列犹太人)伸出援手。因此,正统派和非正统派犹太人之间以及正统派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之间经常形成职业和社会关系。正统派社区主要分布在以色列(占以色列人口的 12.9%)、北美和西欧。他们估计全球人口超过 180 万,而且由于几乎没有跨宗教婚姻和高出生率,正统派人口正在迅速增长。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世俗犹太人在 baal teshuva 运动中采用正统生活方式,他们的人数也有所增加;然而,这已被那些离开的人所抵消。

References



  • Avery-Peck, Alan; Neusner, Jacob (eds.), The Blackwell reader in Judaism (Blackwell, 2001).
  • Avery-Peck, Alan; Neusner, Jacob (eds.),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Judaism (Blackwell, 2003).
  • Boyarin, Daniel (1994). A Radical Jew: Paul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Cohen, Arthur A.; Mendes-Flohr, Paul, eds. (2009) [1987]. 20th Century Jewish Religious Thought: Original Essays on Critical Concepts, Movements, and Beliefs. JPS: The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ISBN 978-0-8276-0892-4.
  • Cohn-Sherbok, Dan, Judaism: history, belief, and practice (Routledge, 2003).
  • Day, John (2000). Yahweh and the Gods and Goddesses of Canaan. Chippenham: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 Dever, William G. (2005). Did God Have a Wife?.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 Dosick, Wayne, Living Judaism: The Complete Guide to Jewish Belief, Tradition and Practice.
  • Elazar, Daniel J.; Geffen, Rela Mintz (2012). The Conservative Movement in Judaism: Dilemmas and Opportunities. New York: SUNY Press. ISBN 9780791492024.
  • Finkelstein, Israel (1996). "Ethnicity and Origin of the Iron I Settlers in the Highlands of Canaan: Can the Real Israel Please Stand Up?"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59(4).
  • Gillman, Neil, Conservative Judaism: The New Century, Behrman House.
  • Gurock, Jeffrey S. (1996). American Jewish Orthodox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KTAV.
  • Guttmann, Julius (1964). Trans. by David Silverman, Philosophies of Judaism. JPS.
  • Holtz, Barry W. (ed.), Back to the Sources: Reading the Classic Jewish Texts. Summit Books.
  • Jacobs, Louis (1995). The Jewish Religion: A Compan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826463-1.
  • Jacobs, Louis (2007). "Judaism". In Berenbaum, Michael; Skolnik, Fred (eds.). Encyclopaedia Judaica. Vol. 11 (2nd ed.). Detroit: Macmillan Reference. ISBN 978-0-02-866097-4 – via Encyclopedia.com.
  • Johnson, Paul (1988). A History of the Jews. HarperCollins.
  • Levenson, Jon Douglas (2012). Inheriting Abraham: The Legacy of the Patriarch in Judaism, Christianity, and Isla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91155692.
  • Lewis, Bernard (1984). The Jews of Isla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91-00807-8.
  • Lewis, Bernard (1999). Semites and Anti-Semites: An Inquiry into Conflict and Prejudice. W. W. Norton & Co. ISBN 0-393-31839-7.
  • Mayer, Egon, Barry Kosmin and Ariela Keysar, "Th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Survey", a subset of The American Religious Identity Survey,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Graduate Center. An article on this survey is printed in The New York Jewish Week, November 2, 2001.
  • Mendes-Flohr, Paul (2005). "Judaism". In Thomas Riggs (ed.). Worldmark Encyclopedia of Religious Practices. Vol. 1. Farmington Hills, Mi: Thomson Gale. ISBN 9780787666118 – via Encyclopedia.com.
  • Nadler, Allan (1997). The Faith of the Mithnagdim: Rabbinic Responses to Hasidic Rapture. Johns Hopkins Jewish studies.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801861826.
  • Plaut, W. Gunther (1963). The Rise of Reform Judaism: A Sourcebook of its European Origins. World Union for Progressive Judaism. OCLC 39869725.
  • Raphael, Marc Lee (2003). Judaism in Americ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Schiffman, Lawrence H. (2003). Jon Bloomberg; Samuel Kapustin (eds.). Understanding Second Temple and Rabbinic Judaism. Jersey, NJ: KTAV. ISBN 9780881258134.
  • Segal, Eliezer (2008). Judaism: The e-Book. State College, PA: Journal of Buddhist Ethics Online Books. ISBN 97809801633-1-5.
  • Walsh, J.P.M. (1987). The Mighty from Their Thrones. Eugene: 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
  • Weber, Max (1967). Ancient Judaism, Free Press, ISBN 0-02-934130-2.
  • Wertheime, Jack (1997). A People Divided: Judaism in Contemporary America. Brandeis University Press.
  • Yaron, Y.; Pessah, Joe; Qanaï, Avraham; El-Gamil, Yosef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Karaite Judaism: History, Theology, Practice and Culture. Albany, NY: Qirqisani Center. ISBN 978-0-9700775-4-7.